穷忙、瞎忙是职场大忌
一名员工,无论他别的方面表现得如何出色,对待工作如何勤奋,只要他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业绩,一切都是白费工夫。
汉夫特是加拿大渥太华一家宾馆的主人,他以“懒惰”著称,凡是能交给手下干的事,他绝不亲自去做。宾馆业务虽然繁忙,他却整天悠闲自在。有一年的圣诞节,他让宾馆全体员工分别评选出10名最勤快和10名最“懒惰”的员工。汉夫特叫人把10名最“懒惰”的员工叫到他的办公室。这些员工忐忑不安,以为老板要炒他们鱿鱼。可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一进门,汉夫特说:“恭喜各位被评为本宾馆最优秀的员工。”
这10名员工面面相觑,看到大伙这样,汉夫特微笑着解释道:“根据我的观察,你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一次就把客人的房间收拾干净,一次就把工作干完,因而在别人眼里你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闲着,无所事事。但依我看,最优秀的员工无一例外都是‘懒汉’——‘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想去做。而勤快员工的‘勤’,大多表现在整天忙忙碌碌,不在乎把力气花在多余的动作上,做一件事不在于往来多少趟,花多少时间,如此能有效率吗?”
也许你会觉得汉夫特的行为不可思议,这并不奇怪,只因为你还没有弄懂工作追求的是什么。
有人曾经问过许多公司的管理者:什么是他们评价员工的标准?他们都毫不犹豫地说:业绩。
可见,一名员工,无论他别的方面表现得如何出色,对待工作如何勤奋,只要他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业绩,一切都得白费工夫。
虽然说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一个只知道勤奋的人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人才,如果要打分的话,他只能得60分。那更关键的是什么呢?更关键的是聪明,即另外的40分。
公司里的员工大致可以分三个档次:
(1)人。在单位里整天只知道忙忙碌碌,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人。
(2)人才。忙碌而有所成就,算是人才。
(3)人物。有很大影响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就是人物。
人才与人物,毫无疑问,都是愿意付出更多的人,但他们更懂得聪明地工作。他们忙,但绝对不是瞎忙、穷忙。
古罗马皇帝哈德良手下的一位将军,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提升,便在皇帝面前提起这件事,以他的长久服役为理由,提出“我应该升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说:“因为我经验丰富,参加过10次重要战役。”
哈德良皇帝并不认为这位将军有能力担任更高的职务,于是他随意指着绑在周围的战驴说:“亲爱的将军,好好看着这些驴子,它们至少参加过20次战役,可它们仍然是驴子。”
经验与资历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衡量能力和才华的标准。许多聪明的老板认为:有些人尽管有十年的经验,却只不过是一年经验的十次重复而已。
年复一年地重复类似的工作,固然会变得很熟练,但可怕的是,这种重复已然阻碍了心灵,扼杀了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日日新、时刻新”的,假如今天与昨天一样,明天与今天一样,哪还会有生命的新机,哪还会有大的进步呢?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量变引起质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些观点并没有错,但我们在接受这些观点时,应该记住这样一个前提:如果没有主动总结、感悟的精神,单纯的量变其实是难以引起质变的。
同理,缺乏主动总结、感悟、不断超越的精神,即使读书不止一万卷,下笔未必会有神;即使你把唐诗念烂了,也未必能写出一首好诗来。 忙是必要的,但如果一个人陷于忙中出不来,没有时间思考,不能够及时总结,提出更好的方法提升工作业绩,那么,就会停滞不前。
穷忙、瞎忙的人,都是浪费时间的人。鲁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浪费别人时间的人,无异于谋财害命。”把这句话做一下延伸——那些穷忙、瞎忙的人,往往是双重的“谋财害命”。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对自己而言,生命由时间组成。严格来说,我们的生命并不是由一天一天或一小时一小时的世界组成,而是由一个一个有价值的瞬间组成。当你忙碌的时间没有价值的时候,难道不是对自己的谋财害命吗?
其次,对企业而言,一个忙碌而没有效益的人,不仅耗费了公司的资源,耽误了公司的时间,导致一些战略无法实施,还拉了同事的后腿,不也是一种谋财害命吗?
因此,告别穷忙和瞎忙吧,这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阅读思考:
1. 你是在穷忙、瞎忙吗?
2. 你忙碌的最终业绩如何?
“老黄牛”也要插上绩效的翅膀
老板要的是最终的利润。老板雇用员工不是用来欣赏他做事的过程,而是要他为公司创造效益。
在日常工作中,你可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老总安排同样性质的工作给两位员工去做。为了做好这个工作,其中一个员工就每天提前来上班,推迟下班,而且周末也不休息,身心憔悴,愁眉苦脸。但是另外一个人从来都不加班,每天只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然后将进度告诉老总。结果辛苦工作的那个人最终还是没有达到老总的要求,而另外一个人则得到了老总的表扬。
以前,很多人总结个人业绩时总喜欢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老黄牛”型的员工曾经是备受推崇和赞赏的。但现在的情况是,老总越来越重视能出业绩、有功劳的员工,而不喜欢一天到晚辛辛苦苦最后却没有任何成绩的员工。企业里最重视的是你的“功”,而不是你有多“苦”。作为一个员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仅会埋头苦干、不问绩效的“老黄牛”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崇尚“利润至上”的今天,企业更需要的是能够为它创造利润的“老黄牛”。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老板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如果一名员工只知道乖乖听话,不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难免有一天会接到老板“另谋高就”的忠告。
不管是在老板心目中,还是在员工眼中,不能为公司创造利润的员工,就谈不上是合格员工。
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能为公司赚取最大利润的员工才是卓越的员工。
许多人宣扬“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这是一种非常可笑的观点,怀着这种所谓的“超然”心态去做事,其结果只能是失败。这种人所看重的“内心的体验”也只不过是失败所带来的遗憾和伤感。这种遗憾和伤感或许是诗人们创作的源泉,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靠薪水生活的普通人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要知道没有业绩的付出只是在做无用功。竞争残酷无情,不论你曾经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只要你拿不出业绩,那么老板和上司就会觉得付给你薪水纯属浪费金钱。
老板要的是最终的利润。老板雇用员工不是用来欣赏他做事的过程,而是要他为公司创造效益。
业绩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每一个企业都把注重业绩当做自己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把业绩观当做员工的重要素质标准之一。
在GE,业绩在其核心价值观中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GE特别重视对员工的业绩观的培训。
新员工进入GE,公司会在员工的入厂教育中,告诉他们:业绩在GE的文化中非常重要。在GE,所有员工无论是来自哈佛大学,还是来自一所不知名的学校,也无论以往在其他公司有着多么出色的工作经历,一旦进入GE,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每个员工必须重新开始,从进入GE开始,衡量员工的是他在GE的业绩,是为GE所作的贡献,员工现在及今后的表现比他过去的经历更重要。
在IBM,每一个员工工资的涨幅,都以一个关键的参考指标为依据,这个指标就是个人业务承诺计划。只要是IBM的员工,就会有个人业务承诺计划。制订承诺计划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员工和直属经理坐下来共同商讨这个计划怎么做更切合实际,几经修改,完成计划。当员工在计划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其实已经和公司立下了一个一年期的军令状。上司非常清楚员工一年的工作及重点,员工自己对一年的目标也非常清楚,所要做的就是立即去执行。
到了年终,直属经理会在员工的军令状上打分,这一评价对于日后的晋升和加薪有很大的影响。当然,直属经理也有个人业务承诺计划,上级经理也会给他打分。这个计划是面向所有人的,谁都不允许搞特殊,都必须按这个规则走。IBM的每一个经理都掌握着一定范围内的打分权,可以分配他领导的小组的工资增长额度,并且有权决定分配额度,具体到每个人给多少。IBM的这种奖励办法很好地体现了其所推崇的“高绩效文化”。
在这个以业绩为主要竞争力的时代,没有能力改善公司业绩的员工,是没有资格要求企业给予回馈的,因为这种人恰好是公司打算“去掉”的人选。
有句话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话或许偏激,我们当然不主张通过违法等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但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这也算是实话。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就像要到某一个地方去一样,可以乘车去,也可以徒步去,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
不管你跑也好,跳也好,你到达了目的地就是成功。在公司里也是一样,你只有在相同的环境、相同的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业绩,你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器重。
阅读思考:
1. 你是怎样看待“老黄牛精神”的?
2. 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和同事吗?与他们交流一下你的看法。
成为公司最赚钱的员工
赢利——是任何一家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公司的根本目的。创造最大的财富,是公司老板和所有员工最大的也是最为一致的目标。作为员工,一定要为公司创造财富,而且要把为公司创造财富当做神圣的天职、光荣的使命。
今天,世界上所有的公司只为一个目的而存在:那就是赚钱。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过:“企业家不赚钱就是犯罪。”那么,作为企业的员工,为公司获取利润也是每个员工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利润至上”是每个公司的原动力,至今仍然是,虽然这让许多人产生了误解,可这的确是公司存在、发展乃至服务社会的根本。因此,老板们都希望员工头脑中有一个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每一个公司的成员都有责任尽力为公司赚钱。一旦员工的头脑中输入这个概念,并习惯基于这个概念行事,一定会收到效果。
但是,在很多公司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自己的公司内,处理事情时老板往往独断专横。他的阅历比其他人丰富,自信心很强,总是认定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因此,多数职员认为唯命是从、毕恭毕敬就能讨得老板的欢心,有些能力平庸的员工甚至以曲意逢迎来换取老板的赏识。
其实,乖乖听话、俯首听命的伙计,不一定能位及人臣,因为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老板首先要考虑的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高帽戴着再舒服也比不上企业利润的增长。因此,老板心中最高分数的职员,一定是那些能让公司赚更多钱的职员。
每年“年终分红”的时候,那些业绩好的员工一定是表彰大会的主角。他们得到鲜花、美酒,当然丰厚的奖金也是少不了的。很多世界级企业,每到年终就会进行以业绩为主的员工排位,排在前列的员工不用说一定会趾高气扬,而排在后面的不但脸面无光,还随时会有被老板解雇的可能。这当然怪不得老板,面对严峻的生存形势,老板只能如此。目前许多企业都在实行员工末位淘汰制,以此来激励员工。
例如百事可乐就是这样一个以“业绩决定员工成就”的公司。百事可乐推崇一种深入持久的“执行力”文化,强调公司员工“主动执行”公司的任务,百分之百地去完成它。而那些业绩优秀的员工总是能得到公司的嘉奖,而那些业绩不佳的员工则不断地被淘汰。这种以“业绩论成败”的企业文化塑造了一支有着极强战斗力的员工队伍,从而使百事可乐逐渐成为可口可乐唯一的对手。
开展工作也好,服务于老板也好,必须把努力的目标放在如何帮助企业赚到钱和节省钱上,单做一个听话的职员,在老板心中的印象一定无法达到最佳。
在一家业绩卓著的金融机构,有一天老板让秘书公告全公司成员,所有的纸都要双面利用,他解释道:“让公司每个人都知道这样做可以使公司减少支出,相对地使利润增加,极其重要。”
只要有了替公司赚钱的责任感,你自然会付诸行动。自然,水涨船高,公司发达了,你的薪水也自然会得到提升。
阅读思考:
1.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公司“最赚钱”的员工呢?
2. 你觉得节俭是一种为公司赚钱的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