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在感恩
5532700000028

第28章 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生活(1)

感谢当下已拥有的,便是智者

我们降临世上的同时也带来快乐与痛苦,是选择痛苦多些,还是多点快乐?全凭个人心态而定。

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地总是有那么一些人沉溺在灰色的心态中,对一切事物充满不满。他们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其实老天爷对世上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虽然没有别人所拥有的东西,但是你也拥有别人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别人虽有钱,但是他或许没有你所拥有的健康身体或美满家庭。面对生命中的种种痛苦和不如意,我们应该感恩。

一条河的此岸住着和尚,彼岸住着凡夫。和尚每天看见凡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分向往。凡夫看见和尚无忧无虑,诵经撞钟,十分羡慕。

时间长了,他们的心中便产生了一个念头:到对岸去,到对岸去!

终于,他们在某一天达成了协议。于是,凡夫变成了和尚,和尚变成了凡夫。

成了和尚的凡夫,不久却发现和尚并不好做,以前羡慕和尚悠闲,做了和尚后,才明白正是这份悠闲,让他无所适从。从此他又对凡夫的生活百般怀念起来。

做了凡夫的和尚,更不能忍受尘世种种的烦忧、辛劳、困惑,于是他又怀念做和尚的好处来。

日久,他们心中又渐渐地产生了一个念头:到对岸去,到对岸去!

很多时候,我们都像和尚与凡夫一样,站在生活的此岸,忘记了感激和珍惜,却总将眼睛盯着另一岸,而当我们涉水而过,却猛然惊醒,我们已经失去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条生活的河岸。

台湾画家黄美廉女士自小就患了大脑麻痹症,这种病会使肢体失去平衡感,手足也会时常乱动,连说话也说不清楚,嘴里总是念叨着模糊不清的词语。

这样的人,在常人看来,已经失去语言表达能力和正常生活的可能,更别谈什么前途与幸福。

但黄美廉硬是靠她的顽强的意志,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并获得了艺术博士学位。她靠手中的画笔,还有很好的听力,抒发着自己的情感。

在一次演讲会上,一个学生冒昧地问她:“ 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

黄美廉笑了笑,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么几行字:

一、我很可爱;

二、我的腿很美;

三、爸爸妈妈那么爱我;

四、我会画画;

五、……

最后,她以一句话作结论:“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

如果我们的眼睛始终盯着缺陷,生活将毫无希望,只看自己拥有的,这是一种多么昂扬的人生态度。

对已拥有的心怀感恩,才能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心存感恩的人,会朝气蓬勃,豁达睿智,好运常在,远离烦恼。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身边的人和物,我们会突然感到原来世界是如此美好。怀着感恩的心,我们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思考与互动

1.对于你渴望拥有却得不到的东西,你有着怎样的念头?

2.写出你目前已拥有的财富,如健康、工作、父母、朋友、恋人等,你是否感觉你其实已经很幸福了?

感恩,豁达之母

生命中,父母给了我们身体,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朋友给了我们友情,爱人给了我们温馨,大自然给了我们多姿多彩的风景,祖国社会给了我们成长发展的和平舞台……这些恩情,哪一种不值得我们铭记于心?感恩是人最原始的本能,是作为人最起码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口特别灵验的甘泉,可以满足虔诚信徒的各种愿望。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颠一跛地向着甘泉走来。旁边的居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请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请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请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生活中常常会面临苦难,而自己却无法控制,对于这种情形,最为乐观、明智的解决办法是:承认苦难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人可以逃避得掉;把我们面对的问题,去和那些比我们情况更糟的人相比。学习为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地活出自己的生命。我们应把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写在沙滩上,伤害就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干二净,应把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刻在石板上而永远铭记在心。

日本社会关系学专家谷子博士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富翁为了测试别人对他是否真诚,就假装生病住进医院。

结果,那富翁说:“很多人都来看我,但我看出其中许多人都是为了分我的遗产而来的,特别是我的亲人。”

谷子博士问他:“你的朋友来看你了吗? ”“经常和我有往来的朋友都来了,但我知道他们不过是当做一种例行的应酬罢了。”

“还有几个平素和我不睦的人也来了,我想他们肯定是听到我病重的消息,幸灾乐祸来看热闹的。”

照他的说法,他测验的结果就是:根本没有一个人对他有真正的感情。

谷子博士就告诉他:“为什么我们苦于测验别人对自己是否真诚,而从来不测验一下自己对别人是否真诚呢?”

生活中,你对别人虚情假意,不知感恩,又怎能一味苛求别人对你真心实意呢?

外国基督徒们在就餐前,总要双手合十,低头喃喃祷告:感谢上帝赐给我们水、盐和面包。然后,在胸前画完十字后,才拿起刀叉享受食物。这一场景我们都非常熟悉。这种对上帝的虔诚的“感恩”态度,会让人不禁发问:所有的美食佳肴不都是自己辛苦赚取的吗?又为何要感谢上帝呢?依此推之,我们身边那些通过自己摸爬打拼,最终过上品质生活的成功人士,也可理直气壮地说:我付出了所以我才得到,我享用的是自己用汗水搏来的成功,凭什么要感恩别人呢?要么就感谢自己好了!

当然,每一块面包和每一杯牛奶都是一年辛苦劳作的收成,但是,你难道不应该感谢大自然的风调雨顺吗?不错,一个人的成功是自己拼搏所获,但是,你难道不应该感激在你成长道路上,磨炼过你心智和打击过你的困境吗?也许,你正拥有的一份工作不是你最喜欢的,但是,难道你不应该感激就是这份你不喜欢的工作却给了你从未有过的体验和锻炼吗?当想明白这些后,你就会为你所拥有的周围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而感恩,无论春花、秋月,还是夏日、冬雪,四季的美丽在于它自然流逝,而这些曾经的磨砺和现在的拥有,都是如此弥足珍贵,我们都该感恩不尽。

那么,心存“感恩”之心的人,他应该顿悟的最高智慧是什么呢?

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将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美国的国家假日——感恩节。当时这位又黑又瘦的通过艰苦卓绝的南北战争为自己赢得世界声誉的总统,在广场中央向如潮的美国民众说:“我们感谢上帝赐予我们如此多的恩典,但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去好好珍惜这些恩典!”

因此,真正懂得感恩的人应该明白这种境界,与其说这种无形的感恩是要我们感谢自己从生活中得到了什么,倒不如说它纯粹是在提醒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事物要珍惜与爱护。

思考与互动

以下这段文字,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请读后写出你对豁达的理解:

豁达的人,他总是有着健康向上的思想和结实的躯体,他潇洒、感恩、坦荡、热情、开朗。

豁达的人,听到逆耳忠言会报以感谢,听到谗言诽谤只会一笑了之而不发怒。

豁达的人更有着惊人的免疫力。尖刻、势利、贪婪、嫉妒几乎与他无缘。他更不会文过饰非,乃至于暗箭伤人。他光明磊落,是个热爱别人也为别人所热爱的人。

狭隘的人何以变得豁达呢?

首先要摒弃各种世俗杂念,生活中许多糟糕事,听了不如不听,见了不如不见,要有盲者、聋者的智慧,去听无声之声,去看无色之色!

其次要善于原谅人,多和诚恳之人交朋友,从他们身上学习为人之道。

感谢羞辱吧,它是“激励”的别名

许多时候,他人的羞辱其实是人生的一门选修课,心胸狭窄者把它演绎成包袱,而豁达乐观者则会把它看做是“激励”的别名,感谢羞辱,从羞辱中提炼出自身的短处与缺陷,用羞辱激励完善自我。

有一次,林肯为了取悦一个很自私的政客,签发了一个命令,要求手下史丹顿调动某部分军队。史丹顿生气地说林肯是“一个笨蛋”。林肯听到史丹顿的话之后平静地回答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看。”

林肯见到史丹顿后,他知道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收回了成命。

后来当林肯总统被刺客枪击后,躺在福特戏院时,史丹顿伤心地说:“这里躺着的是有史以来最完美的统治者!”林肯以其宽容、仁慈的高贵品质,终于赢得了许多曾认为他是个“疯子”、“傻瓜”的人的尊敬。

上世纪80年代初,年迈的曹禺已是蜚声中外的戏剧大家。有一次美国同行阿瑟·米勒应约来京执导新剧本,作为老朋友的曹禺特地邀请他到家做客。午饭前的休息时分,曹禺突然从书架上拿来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一封信,曹禺逐字逐句地把它念给阿瑟·米勒和在场的朋友们。这是一封措辞严厉且不讲情面的信,信中这样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这信用字不多但却相当激烈,还夹杂着明显羞辱的味道。然而曹禺念着信的时候神情激动。阿瑟·米勒很疑惑,真不明白曹禺恭恭敬敬地把这封信裱在专册里,现在又把它用感激的语气念给他听时,他是怎么想的。

的确,这样的行为太过罕见,无法使人理解与接受。但阿瑟·米勒不知道的是:这正是曹禺的清醒和真诚。尽管他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戏剧大家,可他并没有像旁人一样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荣誉和名声。在这种“傻气”的举动中,透露的实质是曹禺已经把这种羞辱演绎成了对艺术缺陷的真切悔悟。此时的羞辱对他而言已经是一笔鞭策自己的珍贵馈赠,所以他要当众感谢这一次羞辱。

生活永远源源不断地在制造羞辱,这是永恒的命题,比这更重要的是你的态度。

某年暑假,大学生小波决定参加一家著名报社的假期实习,然而表情傲慢的报社接待人员在知晓小波普通院校的出身后,毫不留情立刻把简历丢还给了他:“普通大学学生暂时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羞辱与尴尬刹那涨红了小波的脸,在众人的讪笑下小波逃跑似的溜了。许多天过去了,那种羞辱感还一直在深深刺痛着他。不能够就这样放弃,受伤的小波一遍遍激励自己。经过努力,不久小波便在另一家更出色的报纸找到了实习的机会。直至现在,小波仍然感谢那一次羞辱:是它刺激自己用执著战胜了自己内心深深的失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