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在细节
5533000000021

第21章 微利时代: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2)

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的特点,该厂推出了3套成本考核方案:在车间厂房考核每小时消耗指标和全年生产费用支出指标;对行政办公部门费用开支实行刚性约束,“限额支报、超支不补”;对市场部门的费用开支则采取“以收定支”的方法,进行弹性预算管理,费用额度随实现的销售收入浮动,既实施了控制,又保护了生产积极性。这些措施使生产过程中的物耗和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促使各部门自觉建立“购、存、领、耗”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制度,杜绝了人为浪费和营私现象,并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了成本观念。 目前该厂从一支笔、一张纸,到几十万元的生产项目;从主要生产部门到后勤管理部门,各项成本费用都处于有效控制中。

可以说,这个厂家正在奉行“斤斤计较”的成本管理理念,所以才能保证该厂在狭小的利润空间里得以生存。

降低成本无止境。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降低成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这就需要公司各级人员树立强烈的降低成本意识,并努力在工作中去实践。

企业只有严格控制并不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员工只有将这种降低成本的意识落实到实践中去,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在变化不定的市场中赢利和生存。

自检:

想一想你所在的公司有很好的成本管理制度吗?如果没有,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沃尔玛十步以内的微笑:服务精细化管理

经典提示:

一个企业经营成败与否,不仅仅在于商品质量的好坏和管理是否有效上,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服务的好与坏对企业的经营起到生命线的作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产品的利润无一例外都在下降。生意也越来越难做,这是所有人的共识。有鉴于此,各家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确保自己屹立于商场之中。在这种竞争日趋激烈的微利化时代,许多企业都把胜利的砝码压在了服务上,因为他们都深知:客户决定着企业的存亡。所以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在沃尔玛公司,有一条十步服务原则,即无论何时,只要顾客出现在自己的十步距离范围内,员工就必须看着顾客的眼睛,主动打招呼,并询问是否需要帮忙。

这一原则也是山姆·沃尔顿首创的。他在密西西比大学读书的时候,十分有抱负,决定竞选校学生会主席。他为自己找到了一条迅速提高知名度的捷径,那就是对在校园里遇到的每一位学生,在他们开口之前,先跟他们打招呼,并尽可能与他们交谈。他说:“如果我认识他们,我会主动叫他们的名字打招呼;即使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也主动打招呼。”久而久之,山姆·沃尔顿成了大学里认识学生最多的人。在竞选的时候,这些人都认出了他,都把他当成自己的朋友,结果他如愿以偿地当选为主席。后来,山姆·沃尔顿把这一成功经验带入他的商业帝国,并加以完善,最终使之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对此,沃尔玛公司要求每个沃尔玛的员工都要宣誓——我保证对十步以内的顾客微笑,并且直观其眸,表达欢迎之意。在员工培训时,公司甚至要求员工微笑的标准是上下露出一排八颗牙齿。沃尔玛这样告诫第一次进店的员工:“顾客来到商店,是来给我们付工资的,因此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好好对待顾客,永远要尽力帮助顾客,要走到顾客的身边,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

沃尔玛力图让顾客在每一家连锁店都感到“这是我们的商店”,都相信会得到“殷勤、诚恳的接待”,以确保“不打折扣地满足顾客需要”。正是这种“事事以顾客为先”的点点滴滴为沃尔玛赢得了顾客的好感和信赖。

要打动顾客,最要紧的是步步为营,抓住每个细节仔细推敲,做到无懈可击!世界上许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成功,和它们的服务精细化管理是分不开的。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麦当劳总公司看好台湾市场。正式进军台湾之前,他们需要在当地先培训一批高级干部,于是进行公开的招考甄选。由于要求的标准颇高,许多初出茅庐的青年企业家都未能通过。

经过一再筛选,一位名叫韩定国的某公司经理脱颖而出。最后一轮面试前,麦当劳的总裁和韩定国夫妇谈了三次,并且问了他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如果我们要你先去洗厕所,你会愿意吗?”韩定国还未来得及开口,一旁的韩太太便随意答道:“我们家的厕所一向都是由他洗的。”总裁大喜,免去了最后的面试,当场拍板录用了韩定国。

后来韩定国才知道,麦当劳训练员工的第一堂课就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先从卑微的工作开始做起,才有可能了解“以家为尊”的道理。韩定国后来所以能成为知名的企业家,就是因为一开始就能从卑微小事做起,干别人不愿干的事情。

好岗位、好工作人人趋之若鹜,卑微琐碎的工作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如果你现在从事的是一种公认的卑微工作,短时间里也没有改变它的能力,那么,正确的办法应该是改变自己的心态,抱着一种化腐朽为神奇,化卑微为高尚的精神去做,会比抱着卑微去做要好无数倍。因为,于人于己,前一种心态都会得出一种好的结果,会引起别人的尊重,后者则不能。

作为员工,不要幼稚地认为,你对工作的轻视目光,会瞒得过老板的视线。老板们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细节,但是一位聪明而精明的老板很清楚,你轻视工作带来的结果是什么,从而明智地根据你的认真程度,来设定你的未来。可以肯定的是,老板的赞许和赏识,决不会落在手持工作耸肩撇嘴的员工身上。

奎尔是一家汽车修理厂的修理工,从进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么“修理这活太脏了,瞧瞧我身上弄的。”什么“真累呀,我简直要讨厌死这份工作了。”“凭

我的本事,做修理这活太丢人了!”

每天,奎尔都是在抱怨和不满的心情中度过。他认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隶一样出苦力。因此,奎尔每时每刻都窥视着师傅的眼神和举动,稍有空隙,他便偷懒耍滑,应付手中的工作。

几年过去了,当时与奎尔一同进厂的三个工友,各自凭着自己的手艺,或另谋高就,或被公司送进大学进修了,独有奎尔,仍旧在抱怨声中,做他蔑视的修理工。

由此可见,无论你正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想获得成功,就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如果你也像奎尔那样,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卑贱的,鄙视、厌恶自己的工作,对它投注“冷淡”的目光,那么,即使你正从事最不平凡的工作,你也不会有所成就。

自检:

给顾客提供意想不到的服务,无疑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请对照以下几点,看看自己都做到了吗?

1.经常同客户保持电话联系。

2.通过网络发送邮件表达你的美好祝福。

3.给客人寄一些卡片或礼物以保持彼此的亲近等。

少了星星和月亮的箱子:营销过程中

的精细化管理

经典提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今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成大事”或者“乱大谋”的决定性因素。那些看似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恰恰是市场拓展的精髓所在。

对于营销来说,一个营销方案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还原创意和实现创意的过程而言,营销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绝对是重中之重。

丰田公司的社长丰田英二曾说:丰田汽车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技术工人对一根绳索不高不矮、不偏不倚、没有任何偏差的摆放和操作。

1851年,为了让不识字的工人区别肥皂和蜡烛箱,一个码头装卸工人在宝洁公司的蜡烛包装箱上涂上了黑色的十字。不久,另一个有艺术细胞的工人将黑色的十字改成一个圆圈套着一颗星,再后来又有人用一组星星替代了原来的一颗星,最后又加上了一轮残月和一个人的侧影。

此事被宝洁公司知道后,为方便工人和用户识别,决定在所有的蜡烛箱上都画上星星和月亮的图案。

又过了些时候,宝洁公司的管理者认为,蜡烛箱上的图案是没有必要的,于是就把它涂掉了。但是没过多久,宝洁公司收到了一封来自新奥尔良的信,一个批发商拒绝接受一批宝洁公司蜡烛的交货,原因是这些箱子因缺少完整的“星星和月亮”图案,被认为是仿制的。宝洁公司立即意识到了“星星和月亮”图案的价值,并将它作为注册商标重新使用。

这样,包括新奥尔良批发商在内的许多用户,才继续与宝洁公司保持业务往来。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今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成大事”或者“乱大谋”的决定性因素。那些看似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恰恰是市场拓展的精髓所在。

某乳品企业营销副总谈起他们在某市的推广活动时说:“我们的推广非常注重实效,不说别的,每天在全市穿行的100辆崭新的送奶车,醒目的品牌标志和统一的车型颜色,本身就是流动的广告,而且我要求,即使没有送奶任务也要在街上开着转。多好的宣传方式,别的厂家根本没重视这一点。”

然而,这个城市里原来很多喝这个牌子牛奶的人,后来却坚决不喝了,原因正是送奶车惹的祸。原来,这些送奶车用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忽略了维护清洗,车身粘满了污泥,甚至有些车厢已经明显破损,但照样每天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人们每天受到这种不良的视觉刺激,喝这种奶还能有味美的感觉吗?

创造这种推广方式的厂家没想到:“成也送奶车,败也送奶车。”对送奶车卫生这一细节问题的忽视,导致了创意极佳的推广方式的失败。

同样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企业的各个营销环节中。很多企业在营销出现问题的时候,一遍遍思考营销战略、推广策略等哪儿出了毛病,但忽视了对营销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

有三个人去一家公司应聘营销主管。他们当中一人是某知名管理学院毕业的,一名毕业

于某商院,而第三名则是一家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很多人看来,这场应聘的结果都是很容易判断的,然而事情却恰巧相反。经过一番测试后,留下的却是那个民办高校的毕业生。

在整个应聘过程中,他们经过一番番测试后,在专业知识与经验上各有千秋,难分伯仲,随后招聘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题目为:

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4999个信封,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几分钟后,应试者都交了答卷。

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30元。

总经理问:

“你是怎么计算呢?”

“就当采购5000个信封计算,可能是要400元,其他杂费就算30元吧!”答者对应如流。

但总经理却未置可否。

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415元。

对此他解释道:

“假设5000个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5元。”

总经理对此答案同样地没表态度。

但当他拿起第三个人的答卷,见上面写的答案是419.42元时,不觉有些惊异,立即问:

“你能解释一下你的答案吗?”

“当然可以,”该同学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个8分钱,4999个是399.92元。从公司到某工厂,乘汽车来回票价10元。午餐费5元。从工厂到汽车站有一里半路,请一辆三轮车搬信封,需用3.5元。因此,最后总费用为419.42元。”

总经理不觉露出了会心一笑,收起他们的试卷,说:“好吧,今天到此为止,明天你们等通知。”

当然,因为最后一名应聘者对细节的重视而最终获得了那个令人羡慕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