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在细节
5533000000024

第24章 你不可不知的职场工作细节(2)

为了更好地工作,应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保持充沛的精力,改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熬夜、睡懒觉、不吃早饭等。如果你踩着上班铃声踏进办公室,手里抓着没来得及吃的早点,在众人注视下坐在办公桌前,不管这一天你干得多有成效,你的功绩也会在他人心中大打折扣。

上班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做其他事情一样,上班前需要做一些准备,这样就可避免因为仓促上阵而丢三落四,如应准备好携带的个人名片、办公室钥匙、记事本、通讯录、手机等。在上班时,要提前出家门,预留出交通堵塞的时间,以保证准时到达公司。

如果到其他公司去拜访,可按约定的时间提前10~15分钟到达,稳定一下情绪,整理一下仪容、仪表。如果有意外无法按时赴约,应打电话通知对方,如若情况紧急,不能及时通知对方,一定要在事后向对方说明情况,赔礼道歉,这是商务交往中的基本礼貌。

就是在最近,一位朋友向周总推荐一位印刷公司老板。这位老板知道周总公司在印刷方面要花不少钱,想争取周总的生意。他带来了精美的样本、仔细计算好的价格建议和热情的许诺。周总有礼貌地坐着,尽管他未到会前就决定不把生意交给他,因为他迟了20分钟才来,准时取得周总的公司的印刷品是十分关键的。周总公司的产品的印刷品星期三送到,星期四装订,星期五发送到周总下星期出席的座谈会地点,迟一天就跟迟一年那么糟糕。周总的公司可能要十多位工人在既定的一天来将销售信、小册子、订货单等叠好塞进信封,如果印刷品没运到,什么事都干不成。所以,当那位印刷公司老板第一次会议就不能准时出席,周总就会推断出不能指望这个印刷公司老板能把他的工作干好。

许多你想打交道的精明、成功和有影响力的人士,并没什么“系统”去判断别人和决定买谁的东西、与谁做生意、帮助或信任谁。如果你不是守时者,别人会对你作出负面评价。可以说,遵守时间是一个有助于打动别人的简单方法。

守时就是遵守承诺,按时到达要去的地方,没有例外,没有借口,任何时候都做到。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时间,你就别指望别人会尊重你的时间。如果你不守时,你就没有影响力或没有道德的力量。而守时的人会取得职员、助手、货商、顾客……每一个人的好感。

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更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近年来,诚实守信在社会上的被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很多人能够认识到诚实信用的重要性,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但不少人认为诚信的原则只是在大事中才能体现,而事实上要做到诚实守信,必须从小事做起。

约会准时问题是我们最常遇到的诚信问题之一。每逢节假日,朋友约好了出去是常事。事先我们都会定好时间和地点,可是到了时间后,总会有人迟到,甚至不去。“路上堵车”、“起晚了”、“自行车坏了”……迟到者总是有千万条理由一一搪塞焦急等待他们的人。更有甚者,参加活动的多数人都已到达,某君却迟迟不露面,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该君来电话宣称自己“不想去了”,苦等半天的众人此刻的兴致已经扫去了不少。若是有几人也“不想去了”,精心准备的活动也许就此泡汤。参加约会的应该都是交情不错的朋友,对待自己的朋友尚且这样,可见诚信的观念并未深入他们的内心。以如此草率的态度对待每次朋友间的约定,久而久之,这些人离背信弃义就不远了。其实,若是你真的有事情会影响你赴约,早一些告诉同行的人就会避免类似的局面出现,而你也算是坚持了诚信的原则。

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对于小事不加以重视的我们就这样一次次抛弃了诚信。我们今后要做的,就是在小事上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将诚信的原则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活中,我们也许都曾有失信于人的经历,有些人会因此“破罐破摔”地反复践踏诚信,但我们应当以亡羊补牢的态度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改变自己失信的习惯。

自检:

你经常会有下列的一些行为吗?

1.8点半上班,你8点31分点到。

2.5点半下班,你5点28分就走。

3.经常为自己的迟到(或早退)寻找“自以为是”的理由等。

你觉得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

不要打越级报告

经典提示:

在工作中有的人自恃有才华,或与总经理私交甚好,就不把主管放在眼里,恨不得所有工作都绕过对方,或者认为直接和老板说明情况会更有效。殊不知,越级报告是件两头不讨好的事。

孟波大学毕业后到某报社文艺部工作,担任副刊编辑。他毕业于中文系,理论基础扎实,才思敏锐。参加工作几年间,由他编辑发表的不少作品被国内多种文摘类报刊转载。他自己还勤奋创作,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而且,在他的努力下,文艺部开展了不少群众性的工作,均取得成功。由于孟波越来越受到同事的尊重,影响渐大。部门主管慢慢地感到了他对自己的威胁,开始排挤孟波,对他的合理化建议也不予采纳。

久而久之,孟波和部门主管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俩人中间出现了一条无形的沟壑。

孟波不仅多才敬业,而且在事业上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由于和部门主管关系的“不妙”,他的一些想法无法付诸实施。于是,他干脆越过部门主管直接和总编去谈,谈他的计划、设想,希望得到总编的支持。

结果不难预料,孟波的计划不但没能得到支持,还引起了部门主管强烈的反感。

对于总编来讲,在孟波和部门主管之间,他不能不考虑中层干部的威信、情绪等因素,不能不维护管理阶层;再者,越级报告,事实上破坏了正常的管理模式,使总编忧虑。

越级报告失败,孟波的处境可想而知,和部门主管关共系的恶化,致使他的工作处于极端被动的状态。无奈,他提出申请,要求调离文艺部,去其他部门工作。

公司的组织机构是逐级上报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有直属上司、顶头上司。在工作中,越级报告意味着要越过直属上司,直接与顶头上司说明你的看法或争取权益。

通常打越级报告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会产生众多不良后果,也往往容易伤害到自己。顶头上司不喜欢越级报告,一般会“退回原级处理”,你无法收到预期效果。这还会导致你与直属上司之间关系恶化,因为你这样做明显是对他的不尊重。事后就算他不炒你鱿鱼,也难对你委以重任。你的报告如果被同事们知道了,他们可能会攻击你而使你“里外不是人”。

就算你的报告是非常正确的,你也是破坏了单位的正常运行程序,这会使顶头上司头疼。即使你成功了,他们也会心存芥蒂,认为你对他们也可能采取同样的行为。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要打越级报告。

如果你把一个自鸣得意的企划方案秘密地送到老总的桌上,然后以为最高决策层会对你的才华另眼相看,你会发现,这么做的结果无非有两种:

一是老总把你的报告送回部门经理那里,令其按常规程序办;二是老总将你的报告按下不动,好像没有这一回事一般,另行启用你所在的部门呈上的第二份计划。

这两种结果都不是你所要的,你这一“积极”,竟遭受了三重打击,第一重打击是,权衡再三,老总对你的急切心态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如果在挫伤部门经理的积极性和挫伤你的积极性之间选一个,他无奈中只能选后者;第二重打击是,部门经理十有八九会对你从此“另眼相看”;第三重打击是,通过这件事,众人视你为急功近利之徒,这是否得不偿失?

相信自己单枪匹马的能量,是办公室新人自负的体现。其实,在熟悉整个公司的流程,学会考虑各方的利益之前,一个人的奇思妙想常常是“空中楼阁”,是经不起推敲的。

在工作中,你若是想打越级报告,需要先检视一下自己的动机,是为公司利益着想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确认了这一点,你就能选择正确的做法了。

所以,在工作中你有什么建议需要打报告时,一定要逐级上报。最好先与直属上司进行沟通,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自检:

你是否经常会有打越级报告的冲动,通过阅读本文,你又有什么样的想法?

在办公室中不要谈论隐私

经典提示:

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在背后说人闲话都是一种极不好的风气,既影响公司内部的团结,又会引发人际关系危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光明正大、坦诚相见的。即使有意见,也该用正当的渠道传达,而不应该在背后嘀嘀咕咕。

刘洁是一个出生在广东珠海的女性,她通常给人留下一个亚热带人特有的温暖、热情、直率的形象。她从某大学毕业后,就顺利地在一家台资企业做了经理助理。三个月的试用期一到,她就被通知另觅高处。很快,她又找了新的工作,三个月的考查期一到,她又失去了工作。两年中,她已经由一个白领经理助理变成了广告公司的销售员,但她依然没有保住这个连高中生都可以胜任的工作。受到巨大打击的刘洁最后决定放弃寻找工作,结婚做个母亲。她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一再失业的原因,她把一切失败都归于她的老板:“他是那么死板的人,根本不会欣赏什么样的员工才是有价值的!他那刻板而严肃的工作环境怎么能和我热情的天性相融合呢?”

其实,真正让热情善良的刘洁失去工作的是她在闲谈中的形象。她似乎还没有把握好闲谈的目的。闲谈的目的是增进同事间的情谊,找到双方更多的相似之处。当与她熟知的朋友得知她最后一次被解雇时,都表示这是早在已预料之中的,人们并不感到奇怪。

来自浙江宁波的黄晓君曾经是和刘洁打过交道的人,她曾经是代表他们公司和刘洁接触的。黄晓君是这样评价刘洁的:“她对探讨别人的隐私的兴趣超出了对自己公司和前途的关心,她闲谈的能力和话题让人畏惧;她能告诉我那些道听途说的有关同事的隐私;她能谈我们在公众场所禁忌的问题;她能问及我不愿意讨论的私人问题;她把自己对某人的推论和猜测,不负责任地讲给别人听。我害怕与这样的人交往,我甚至开始怀疑她的公司怎么会派她来负责这个事情。我觉得她和那些毫无教养的妇女一样喋喋不休,我对她是某大学毕业生文凭都产生不信任。”

本·琼生说:“语言最能表现一个人,你只要一张口,我就能了解你。”

美国人约翰·布鲁斯克在《格调》一书中精辟地总结了人的言谈在揭露我们的成长秘密:“一个人的言谈永远是他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告示牌。”哲学家葛拉西安在他的《智慧书》中提出了善意的提醒:“没有一种人类活动像说话一样需要如此谨慎小心,因为没有一种活动比说话更频繁、更普通,甚至我们的成败输赢都取决于此。”中国也有句俗语:“听其言,知其人。”因此,要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得到大家的尊重与信赖,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是该说的,哪些是不该说的。没有哪一个老板会欣赏“说三道四”的员工,也没有谁会希望自己与一个“长舌头”的人做同事。

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3个筛子筛过了吗?”

“3个筛子?哪3个筛子?”那人不解地问。

“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确实是真的吗?”

“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现在再用第二个筛子审查吧。”哲人接着说,“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就算不是真实的,也应该是善意的吧。”

那人踌躇地回答:“不,刚好相反……”

哲人再次打断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请问,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很重要吗?”

“并不怎么重要。”那人不好意思地回答。

哲人说:“既然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重要,那么就请你别说了吧!这样的话,它就不会困扰你和我了。”

在日常工作中,其实有许多话都可以被这“三个筛子”筛下去。而关于别人的隐私无论是真是假都不应该随意传播,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很多时候,别人在听你这样描述一个人时,大家通常的反应是:“这个人大概不可靠。今天在我面前说张三长短,明天也有可能跑李四面前说我短长!”

没有谁喜欢自己的隐私被人过度关注,甚至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上海演艺界里阮玲玉曾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让多少人扼腕叹息中国又少了一位出色的演员。不谈论别人的私生活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形式。

无论出于什么动机,在背后说人闲话都是一种极不好的风气,既影响公司内部的团结,又会引发人际关系危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光明正大、坦诚相见的。即使有意见,也该用正当的渠道传达,而不应该在背后嘀嘀咕咕。

公司是一个整体,各个员工之间只有相互配合,才会有所发展。如果这种说长道短的坏风气在公司弥漫开来,就会出现不团结的裂痕,我们个人的工作也一定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