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善于变通
5535500000008

第8章 不按常理出牌(2)

在伦敦的一条商业街上,住着三个裁缝。有一天,一个裁缝在他的裁缝店的窗里挂出了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伦敦最好的裁缝。另一个裁缝看到了,不甘示弱,也在同一天挂出了招牌。招牌上用大字母写着:英国最好的裁缝。第三个裁缝看了后,思考了很久,但还是没有想出什么好的办法。

有一天,这个裁缝在街上走,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灵机一动,心生一计。几天后,他也在自己的裁缝店的橱窗里挂出了一块招牌,上面写的却是:本街最好的裁缝。这个办法果然很灵,许多常到前面两家裁缝店的顾客纷纷走进了这家店。

可见,有变通的头脑,就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纵观古今中外,突破思维栅栏的人,都有非凡的表现。

年幼的曹冲在大人们束手无策的时候,想出用石头装船的办法,秤出了大象的重量,令人称奇;诸葛亮在城楼上焚香抚琴,让军士撤去城头旗帜,打开大门,用空城计吓走了司马懿;伽利略从钟摆的来回摆动中最终研究出单摆规律;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了震惊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

美国宇航局曾经为圆珠笔在太空不能顺畅使用而苦恼,提供巨资请专家研制新式品种。两年过去了,该科研项目进展缓慢。于是,宇航局向社会悬赏,征求此种“便利笔”。不料,很快来了一个青年,他向惊讶的官员们出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是一枝铅笔!人们赞叹不已。

不过,又有人质疑:在太空用铅笔,削铅笔造成的铅笔屑怎么处理呢,让它们飘在空中被吸进去吗?太危险了,不如用水彩笔。

有人说:现在有封闭铅笔屑的转笔刀,不必担心铅笔屑。

无论结果如何,这种打破惯性思维的做法令人称道,值得学习。

有职场中,一个真正聪明的员工,在经验行不通时,就该多向思维,反其道或侧其道而行。往往经验越多的人,就越容易被经验所误,跳不出或者不敢跳出思维的栅栏。所以,不要被你的经验、习惯所迷惑,要勇敢地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尝试,总有一个出口在某个角落等待你去察觉,只要你不断创新,打破规则,就能突破职业生涯中的瓶颈!

敢吃第一只螃蟹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勇气。

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大多是有远见、有魄力的“冒险王”。总是回避困厄与风险的人,将与成功无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决定在美国纽约建立联合国。可是,办公场所建在哪里?在寸土寸金的纽约,要买一块土地谈何容易?特别是联合国机构刚刚成立,身无分文,硬性摊派不合适,征求募捐也很难——经过战争浩劫,谁也没有多余的钱。

正当各国政要一筹莫展时,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财团决定投下一笔巨资,在纽约买下一大片土地,无偿赠送给联合国。洛克菲勒财团同时也将这块土地四周的地面都买了下来。

消息一传开,各财团舆论哗然,纷纷嘲笑洛克菲勒家族:如此经营,不要几年,必然沦落!洛克菲勒财团则不管他人如何议论,决心不变,坚持将土地奉送。

几年之后,联合国大厦建立起来了,联合国事务开展得红红火火,那块土地很快变成全球的一块热土。于是,它四周的地价也不断升值,几乎是成倍成倍地飙升。结果,洛克菲勒财团所购买的土地价值直线上升,所赢得的利润相当于所赠土地价款的数十倍、上百倍。

那些当初嘲笑洛克菲勒财团的大亨们,此时只能自嘲目力不济。

巴甫洛夫曾说:“应该冒险,这是思想的权利。”在精神的冒险战中,机遇将属于敢吃第一只螃蟹者。

职场中,很多人一个基本的特征就是“怕”字当头,“不敢”为先,害怕受到伤害,害怕承担责任,害怕有可能的失败……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而优秀人士总能坚持做到有良好的计划就去实施,有出色的点子就去执行,绝不会让自己处于一种躲避退让、被动挨打的地位。优秀人士大都鄙视守成有余而开拓不足、缺乏冒险精神的人生态度,他们无法忍受自己的事业始终处于一种小格局、小境界和小发展之中。

有人问一位股票界的成功人士:“股票会不会跌?”回答是:“很难说。”再问:“什么时候会上涨?”回答仍是:“很难说!”接着问:“能买哪一支股票?”回答还是: “很难说!”问者说: “你什么都不确定,就去搞那么大项目的投资,是不是太冒险了?”他回答: “当你什么都知道,都弄清楚了的时候,不也正是一切都风平浪静,一切都已经成为历史的时候吗?我们就是在所有问题都还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投资,换取可能的成功啊!”

杰出的企业员工都是肯动脑筋、敢冒风险的人,他们愿意迎接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挑战。他们以迎接挑战为乐趣,但绝不意味着赌博。他们对于风险不大的事情不屑一顾,因为它不是挑战;也不会去冒太大的风险,因为这会得不偿失。

《冒险》一书的作者维斯戈说:

如果生活想过好一点,就必须冒险。不制造机会,自然无法成长。

担心吗?危险吗?不确定吗?这是预料中的事,但为了前进一步,就必须暂时离开安全的故所。每一次的冒险,都无法避免会有所失。如果你一点都不怕,这种冒险根本不是冒险,对你一点也没有好处——没有任何冒险是绝对安全的。

当然,冒风险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我们的愿望是要获得成功。运用自己的技能克服困难,通过努力获得实际的成就,这是莫大的快事。冒风险不可胡来,因为风险高或低都不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总之,创造人生的人总是乐于接受困难又能获得成功的挑战。

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势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意思是说,带兵打仗,要用正来抗击敌人,用奇来击溃敌人。善于用奇打仗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如天地运行那样无穷,像江河奔流那样不息。奇和正之间的转化,没有穷尽。

所谓“正”,是指兵法中的常规原则;所谓“奇”,是指迂回作战、机动作战、以计胜敌,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要善出奇兵,破除陈规,锐意创新,想别人之所不想,见别人之所不见。

在荷兰的某个城市,有一段时期,人们不愿意或者是不习惯使用垃圾桶,结果把整个城市弄得脏乱不堪。市政府在研究解决办法的时候,首先有人提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罚款数额,增派巡逻人员等措施。这些措施都是从“惩罚”来着眼的,实际效果并不显著。

后来,有人不是从“惩罚”,而是从“奖励”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对保护环境卫生、主动使用垃圾桶的人们进行奖励”。沿着这条思路,工程师们很快设计了一种“奖励式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重力感应器,每当垃圾被丢进桶内的时候,感应器就会启动其中的录音机,播放出一则笑话或者幽默故事。笑话和故事的内容每周更换一次,以便保持人们的新鲜感。

这种“奖励式垃圾桶”深受市民们的欢迎,特别是那些爱听故事的孩子们,常常主动捡拾地上的垃圾扔进桶内,以便欣赏那些能让人笑出眼泪来的故事。

可见,逆向思维、出奇也可制胜。

标新立异者常常能突破人们的思维常规,反常用计,在“奇”字上下工夫,拿出出奇的招数,赢得出奇的效果。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白热化的程度。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法西斯势力,同盟军决定给希特勒设个圈套。

实施这一计划的英国人为了让阿道夫·希特勒彻底相信,盟军进攻的重点是萨迪尼亚和希腊的伯奔尼撒,而不是西西里,他们决定在海上漂浮一具尸体,在其口袋内装入与进攻计划有关的内容。

他们把实施这一计划的地点确立在西班牙海岸,因为那里的德国人活动频繁。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尸体很快就会被德国人发现,那么假情报也就会使他们受骗上当。

英国人根据人们的思维定式,把所有的细枝末节都策划到天衣无缝,连尸体都真的像经历一场空难而掉进海里的一样。

经过仔细搜寻,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具再合适不过的尸体,是名死于肺炎又暴尸荒野的男性,他们给他取名为威廉姆·马丁少校。

策划者们在尸体的口袋里装入的东西有戏票的票据、银行开出的一张透支通知单、几封未婚妻的情书,当然还有绝密的进攻计划。

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他们悄悄地将“马丁少校”送入大海……

几个月之后,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发现敌人的兵力果然分散到了别处,从而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成功。

德军之所以中招,就是以常识性的眼光、僵化固定的头脑来看事物,知“正”而未识“奇”。

《围炉夜话》中说:“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

美国商人费涅克周游世界,用立体声录音机录下了千百条小溪流、小瀑布和小河的“潺潺水声”,然后高价出售。日本商人将田野、山谷和草地的清新空气,用现代技术储制成“空气罐头”,然后向久居闹市、饱受空气污染的市民出售。购买者打开“空气罐头”,靠近鼻孔,香气扑面,沁人肺腑,很多人趋之若鹜,商人因此获得了高额利润。法国一商人别出心裁,将经过简易处理的普通海水放在瓶子中,贴上“海洋”商标出售……

一个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变通的企业员工,将凭一个“奇”字占据人生要津。有“奇”,处处皆生奇迹。

成功,不走寻常路

人生之中,前人踩出的路固然好走,但你若想有非凡的成就,就一定要尽力开辟一条不寻常的路。

美国有一名收藏家叫诺曼·沃特,他看到众收藏家为收购名贵物品而不惜千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收藏一些劣画呢?他收购劣画有两个标准:一是名家的“失常之作”;二是价格低于5美元的无名人士的画。没多久,他便收藏了200多幅劣画。

于是,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声称要举办首届劣画大展,目的是“让年轻人在比较中学会鉴别,从而发现动画与名画的真正价值。”

出乎人们的意料,这次画展非常成功。活动的广告广为流传,成为人们茶饭后不可缺少的话题。观众争先恐后地参观,有的甚至不远千里,专程从外地赶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