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复活节岛(谷臻小简·AI导读版)
55376700000003

第3章 巨石文化

提到复活节岛,人们总会联想到岛上的巨型火山石像,也就是摩艾石像。这些石像究竟是什么?人们为什么雕刻这些石像?人们是怎样将其从采石场运到复活节岛南北两岸的,又是怎样被竖立起来的呢?此外,为什么最终这些原本竖立的石像都被推倒了?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对这些问题不断探索研究,现在已有了一些认识。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揭开了“摩艾石像”的神秘面纱。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石像不再神秘,相反,其神秘色彩更加浓厚。

摩艾石像有头有躯干,用坚硬粗糙的火山灰雕凿而成,且均为男性。实际上,每个摩艾石像都代表不同部落的祖先。每个石像都是独一无二的,彼此又差别甚微,游客们将这些石像认错,认为他们一模一样也情有可原。

引以为耀的祖先

人们相信,摩艾石像代表祖先、首领或一些在复活节岛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上层人士,对于后代人来说,这些石像是复活节岛永垂不朽的自然景观。大部分摩艾石像由拉努·拉拉库火山岩建造而成,后来被运送到复活节岛上的。成千上万来复活节岛游玩的游客,对这些石像的规模及细致的雕刻工艺惊叹不已。

摩艾位于石堆上。那时,125个石堆上都有摩艾石像,它们背对着大海,这些象征着伟大祖先的石像,守护着各自的村落。时光流逝,摩艾石像似乎变得更加庞大,雕刻得也更加精细。很明显,竞争开始了。每一个来自岛屿不同地方的部落都企图赢过他们的邻邦,建造更宏伟的雕像。各个部落都倾尽全力建造巨型石像,彰显自己的声望,譬如一尊名为帕罗的石像。摩艾石像雕刻得越精美,就越能显示部落的威望和组织能力。

凿石工人

冯·丹尼肯认为,当时仅凭手握石制工具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绝对不可能雕凿、运输、建立这样规模庞大的摩艾石像。

据估计,六个工人每天用托基或者玄武岩制成的手斧进行劳作,在12到15个月内,就能完成16英尺的精美摩艾石像。

雕刻者使用托基,先雕刻石像的正面轮廓。黑曜石是一种玻璃岩石,遇熔岩迅速冷却后形成,它也是雕刻石像要用到的工具。在石墙上凿出石像轮廓后,人们会在其周围划定一个范围,以便工人能从两边分别进行雕刻。这些工匠在拉努·拉拉库火山斜坡上的采石场雕刻石像,他们首先在石像背面刻出摩艾的轮廓。下一个任务,就是将这些石像抬下拉努·拉拉库火山,然后完成其背部的雕凿。随着石像颈部及其后部开始成型,工匠们开始雕刻腰带。腰带上镶有环状物和标记符号,这是这些裸露石像的唯一服饰。除了一尊女性石像,其余的巨型石像全部为男性。

到这一阶段,摩艾石像的雕刻和竖立工作才算完成。据说,之后还有一道最艰难的程序——将石像运到各自的石堆上,这个工作有时要从采石场走12英里才能到达石堆,之后再把石像立在一个平台上,让其背朝大海。

拖拽和滚动石像

与摩艾石像是如何雕刻的相比,更吸引研究者的是,它们是怎样被运到各自的石堆上的。该岛传说中记载,这些石像实际是自己“走到”设定的平台上的。据说,在超自然力量作用下,摩艾石像每天都向石堆移动一小段距离,最终到达遥远的目的地。

事实上,大多数研究者包括海尔达尔本人,都相信人们用滑橇、滚筒、绳子等工具将石像从采石场运到石堆。范提尔伯认为,在波利尼西亚文化中,搬运大型石质物体大都采用类似的方式,与搬运复活节岛摩艾石像的技术一致。

远古时期的切割工具

复活节岛,由三座活火山喷发形成,盛产黑曜石。黑曜石是一种天然形成的侵入型火山玻璃石。拉帕努依人将黑曜石当做一种切割工具,主要用于雕刻摩艾石像。

摩艾石像的建造

摩艾石像的头部特色鲜明。每个石像代表着一位家族成员,或一个部落的祖先。尽管这些石像看似相同,但每个都有一些细微差别。

人们最怕的是,最后撬动石像时,由于自身重力,石像完全倒塌,破坏水平台后方的一切事物。人们在雕刻、运输石像时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不让这些珍贵的石像受到损坏,聪明的雕刻师精心设计,使石像与水平底座不完全垂直。因此当石像处于稳定状态时,会稍微前倾,不存在向后倒塌的危险。接着,人们小心翼翼地将石块塞到底座前部的下方,使石像再上扬3度,直到整个石像完全垂直于地面。

到达石堆后,一些石像就戴上了一顶叫普卡奥的“石帽”。据范提尔伯格说,建造石帽约需要一支10人的队伍,用杠杆进行操作,还需要专家指导。

人们于11至16世纪期间雕刻、搬运、建造的这些摩艾石像成为了复活节岛的文化核心。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这些石像,复活节岛文明才得以流传至今。然而不久之后,摩艾石像就从石堆上被运走并砸碎,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分裂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