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
汉朝时期,有一天,汉武帝外出察访民情,路过宫门口时看到一位头发全白的卫兵,穿着很旧的衣服,站在门口十分认真地检查出入宫门之人。于是,汉武帝就走上前询问起来。
老人答:“我姓颜名驷,江都人。从文帝起,经历三朝一直担任此职。”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没有升官机会?”
颜驷答:“汉文帝喜好文学,而我喜好武功;后来,汉景帝喜好老成持重的人,而我喜欢活动;如今您做了皇帝,喜欢年轻、有为之人,而我又年迈无为了。因此,我虽然经过三朝皇帝,却一直没有升官,惭愧啊!惭愧啊!”
颜驷几十年没有升职,固然与环境(皇帝的喜好)有关,但真的就没有自己的原因吗?从这个角度看,颜驷总是在别人身上找问题,一味地强调外部原因,为自己的平庸找借口。
一个人面对困难时所做出来的态度是他走向卓越或平庸的分水岭,同样,也是企业区分一流员工和末流员工的重要标准。一流的员工面对困难会主动想办法去解决,末流员工遇到困难只会找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
20岁那年,余丹青从深圳市工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深圳市邮电局团委。毕业后余丹青常戏称自己上的是本科中专。
余丹青因在兑汇台与顾客发生争执被顾客投诉,因此遭受到平生第一次写检讨书的经历。余丹青一口气写了十页纸予以回复,向上级说明为什么遭到投诉,管理上出现了什么问题,邮局应该如何改善服务才能使客户来邮局寄钱既安全又快捷。
这份检讨书被递送到了福田分局局长那里,局长一看说得有道理。选拔上来在分局先当个办公室秘书,半年后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
因为其他关系,余丹青被下派“基层锻炼”去了,到了深圳市八卦岭邮电支局出任副局长。邮电分营后邮政创收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然而邮政施行的全员营销却还是具有浓厚的国企特色。在整个企业里,“全员营销”被理解为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指标的“全员推销”。 来到支局,余丹青并没有遵循所谓的全员营销思路,而是不断地找方法寻求创新。
对于邮政储蓄业务,其他邮局分局长的做法无一例外都是把任务分配到每个员工身上,比如去拉几十万元的存款。事实上,哪能找到那么多的有钱人啊。
余丹青观察到,一到发工资那天,营业所就挤满了工厂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排着长队来寄钱。余丹青敏锐地意识到,很多工厂都有代发工资的需求,代发工资业务在八卦岭支局去推广有优势。因此,余丹青着手启动向工厂推广代发工资汇款一条龙的服务,一经推出,各方反响热烈,效益大增,同时也为中国邮政首创了一个新型业务。
到了中秋节寄月饼,其他支局依旧按部就班地实施着“全员营销”的模式,号召员工把亲戚朋友的月饼都拿到支局来寄,可是摊派的任务还是完不成。当时余丹青又想,如果把月饼的销售与邮局的邮寄业务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给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又能为邮局创收。
于是,余丹青积极组织引进了深圳当时著名的晶都酒家品牌月饼,顾客来到邮政营业厅购买月饼可享受优惠价格,并且选好月饼就可以直接交给邮局邮寄,月饼折扣的差价就用来交邮费了。对于顾客来说就是免邮费,而且免去跑商场又跑邮局之累。这项一条龙的新型邮政服务推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极大的欢迎,许多品牌月饼争相要求与邮局合作。
后来的余丹青又被借调到了邮政商函广告局,摇身一变,成了广告人。在余丹青来之前,上百名传统邮政员工奋斗了大半年,几乎颗粒无收。除了做一些本系统单位的内部宣传外,邮政广告没有太多的起色。余丹青到了之后,很快便理清了头绪。她很快领悟到邮政掌握着直达千家万户的投递渠道,这是它独一无二的资源,可以从中找出大目标客户群体直接投递广告。
确定思路以后,她立即开始行动。他们为中国移动、沃尔玛、中信银行、万科、摩托罗拉等全城适合做邮政渠道的大品牌客户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推广、媒体代理、客户关怀等服务。
在余丹青的带领下,部门员工每年都超额完成业务收入,在余丹青加入广告局的3年间,余丹青领导的部门广告收入接近1亿元。其中余丹青个人广告业绩累计6000多万元,按10%的提成就是600多万元,余丹青个人每年的创收递增比例、个人营销业绩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压力就是动力,思路决定出路。余丹青在各个岗位上面对的压力不可谓不大,但她总是能找出办法,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许多人总是用一种恒定的眼光看问题,为自己找些差强人意的借口,最终错失了锻炼自己能力,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机会。
一个做事高效的人,往往是最重视找方法的人。他们相信凡事都会有方法解决,而且总会有更好的方法。
甲、乙、丙三个人一起供职于一家加工贸易公司。虽然公司的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由于公司前一任销售经理跳槽,一些货款无法及时收回。
四川一大客户,半年前就买了公司10万元产品,但总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支付货款。
公司决定派甲业务员去讨账。那位大客户没有给甲业务员好脸色,他说那些产品在他们四川销售一般,让甲过一段时间再来。甲觉得这位大客户不好惹,心想他欠的又不是我的钱,跟我没什么关系,于是便返回了公司。
甲业务员无功而返,公司只得派乙业务员去要账。乙找到那位大客户,那位客户的态度依然很强硬,说自己这段时间资金周转也很困难,让乙体谅他的难处,他还找借口说等他的资金到位了一定还钱。业务员乙也无功而返。
没办法,公司只得派丙业务员去讨账。丙刚跟那位大客户见面,就被大客户指桑骂槐地教训了一顿,说公司三番两次派人来逼账,摆明了就是不相信他,以后就没法合作了。丙并没有被客户的强硬态度吓退,他想尽了办法说服那位大客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到最伤心处大客户眼睛也湿润了。客户冲动之下开了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给丙。
丙业务员很开心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99920元。很明显,对方耍了个花招,那位客户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是放春节的假的日子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又要拖到年后了。
丙业务员突然灵机一动,自己拿出100元钱,把钱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样一来,账户里就有了10多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当丙业务员带着这10万元货款回到公司时,公司的领导对他刮目相看,在公司年会公开表扬并号召公司其他的员工向他学习。后来,公司发展得很快,他自己也很努力,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他就当上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后来又当上了总经理。而当初曾讨过账的甲和乙依然是公司里最普通的业务员。
丙业务员面对一个赖账难缠的客户,他几次跟客户较量。面对不能得罪的“贵人”,他一边用情,一边用智,终于拿到了欠账。甲、乙回避问题注定了他们业绩平平,丙能想办法解决问题,既锻炼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职业升迁铺平了道路。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色彩,有什么样的追求,就能达到什么样的人生高度。在公司里,员工勤勤恳恳地工作,超越平庸,主动进取,才能取得职场上的成功,才会拥有精彩卓越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有待开采的金矿,其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我们怀着崇高的信念,寻找各种方法热忱地追求自己的事业。不找借口,把工作当成生命中必须做的事,那么有一天,我们的生命定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每一个岗位都是关键岗位
1974年,许振超初中毕业后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他操作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许振超勤学苦练,7天就学会了。操作吊机他练就了 “一钩准”、“一钩清”、“无声响操作”等绝活。
一次,一场大雾使整个码头的装卸作业被迫停下,直到中午雾仍不散。货轮的船长急忙找到许振超,请求马上把集装箱卸下来。原来,该轮装载的全是冷藏箱,不料供电电源发生故障,如不抢卸,一旦箱里温度升高货物变质,损失就是好几百万元。凭着扎实的技术,他成功抢卸,为客户挽回了损失。
一次,队里的一台桥吊控制系统发生了故障,请外国厂家的工程师来修。专家干了12天,一下子挣走43万元。这件事深深刺痛了许振超。他想,如果自己会修,这笔钱不就省了吗?
桥吊的构造很复杂,涉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等6门学科,就是学起重机械专业的大学生也至少得两三年才能够处理一般性故障。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可为了攻克这门技术,许振超用了整整4年时间,一共倒推了12块电路模板,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终于攻克了技术难点。这套模板图纸后来便成了桥吊司机的技术手册,成了青岛港集装箱桥吊排障、提效的“利器”。一次,一台桥吊上的一块核心模板坏了,许振超跑到电器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个运控器回来换上,桥吊就正常运作了。而这要是在以前,换一块模板得花3万块钱!
2001年,青岛市和青岛港集团实施外贸集装箱西移战略,启动前湾集装箱码头建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1月下旬,桥吊安装仍然没有大的进展。关键时刻,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现场发布任命:许振超任桥吊安装总指挥,年底前完成桥吊安装。
前湾码头当时还是一片荒地,现场办公就在工地上一个集装箱里。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集装箱里里外外一样冷。每天早晨脸盆里的水都冻成冰坨,穿上工作鞋先要跺几分钟。吃饭要到三里地以外,错过点只能干啃方便面、凉馒头;睡觉就在集装箱一角铺上硬纸壳加大衣。有一次,许振超发烧,几天不退,身子像散了架一样,走路都发飘。但晚上他给家里打电话仍是那句话:“工程进展顺利,我一切都好。”
妻子许金文和女儿小雪放心不下,乘轮渡到码头上看望许振超。只见他眼里布满血丝,嘴上裂着口子。荒凉的前湾码头空地上,只有两个铁皮集装箱。其中一个,就是许振超的办公室兼卧室,里面的“家当”有三件:一把电水壶,一件军大衣,一张硬纸壳。妻子含着眼泪说:“这么苦,你的身体怎么受得了?”许振超笑笑说:“做心里喜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经过多天的奋战,重1300吨、长150米、高达75米的超大型桥吊,终于矗立在前湾宽阔的码头上。许振超和工友们激动地流下了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