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的核心机密
5545000000003

第3章 看破成功 (2)

有一个日本的大学毕业生,他应征了不知多少家公司,没有人愿意雇用他。挫折之余,他想:既然这个世界不公不义,干脆“劫富济贫”,不要管什么法律了。如果他一直是那么想,以他的能力、热诚和不成功绝不罢休的心,今天的他可能是一个黑道老大。然而,这样的哲学一开始就是负的。就算这一生再怎么努力,又如何能得到正果?

成功=心力×(智力+行动力)

成功的核心理念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以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概括:

成功=心力×(智力+行动力)

这一公式告诉我们:成功主要由心力、智力和行动力三种力量组成,三者缺一不可,从重要性来说,次序也不可颠倒。

首先,行动是一切成功的基础,行动就意味着勤奋地去做。不做,就意味着什么都不会有。圣雄甘地说:重要的是行动本身,而不是行动的结果。也许你永远不能预知你所采取的行动会带来什么成果,可是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绝对得不到任何成果。

其次,智力能够提升干的效率和效果——不仅要干,而且是聪明地去干。用头脑指挥双手,事半功倍。

其三,光有行动和聪明还不够,因为最终决定事业成就大小的,是心力。

心力与其他两力的关系,还是一个乘数关系,即一点心力的变化,就能引起成功系数的大变,它对成功的其他关键要素,具有一种“放大效应”。

例如A与B两人,智力指数都为8,行动指数都为7,但是A的心力指数为8,B的心力指数为4,那么两者的成功指数分别是:

A的成功指数=8×(8+7)=120

B的成功指数=4×(8+7)=60

前者的成功指数是后者的两倍!

再举一例。

A的智力指数为8,行动指数为5,B的智力指数为10,行动指数为7,但A的心力指数为9,B的心力指数为3,那么两人的成功指数分别是:

A的成功指数=9×(8+5)=117

B的成功指数=3×(10+7)=51

尽管B的智力指数和行动力指数两者都比A高,但是由于其心力指数还不如A,所以其成功可能性大大低于A。

上述计算只是一种象征,因为牵涉到心灵、智慧的东西,无法以精确的数学计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表述,深刻地看到它对成功的“放大效应”。

松下幸之助是世界著名的企业家。他本来是一个学徒,但是他认为制作一种电器插座必定会大有市场,就下决心辞职来开发。应该说,他是最不具备创业条件的:所有的资本还不到100元,连买一台机器或一套模具都不够。更主要的是,不论是他,还是他所邀请的合伙者,在这方面都没有什么专业技术。但是,他还是下决心创业了。许多困难都出现了,甚至逼得他十多次将妻子的衣服和首饰当出去。但是,锲而不舍的追求,不仅使他有了许多项发明,而且使他战胜了重重的困难,最终建立了松下电器这一家电王国。比起最初比他拥有更多技术和资金的人,松下就是凭着敢想敢干的心力,不断去开拓,所以,他才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

松下幸之助常常说:尾巴总是随着头。如果头跑得很快,尾巴就会以同样的步伐跟随,如果头行动迟缓,那么尾巴将萎靡不振。

爱迪生小时候得过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成了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

从爱迪生的发明成功之路我们就可以看到心力的重要性。心力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心力是成功的灵魂和核心。

1∶10∶100

在中国科学院2002年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指出:人力资源能力分为人的体能、人的技能和人的智能三个层次,虽然社会对这三方面的投入比为1∶3∶9,但它们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却是1∶10∶100。也就是说,只具有体力的文盲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只及一个技术工人的1/10、一个科学家的1/100。高素质的人才才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真正动力。

①体能是指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健全程度。包括自然能力、生理能力和基础能力,属于初级能力;

②技能是指人的基本技术与掌握生产流程合理规则的熟练程度。它包括训练能力、技巧能力和重复能力,属于中级能力;

③智能是指人在各种领域中创造性开发及其创新性含量的程度。它包括学习能力、虚拟能力和创新能力,属于高级能力。

人的能力就是体能、技能与智能三者的高度统一。社会对人的三种能力的投资比例为:体能∶技能∶智能=1∶3∶9。反过来看三种能力对社会的回报,三种能力的社会建设贡献比为:体能∶技能∶智能=1∶10∶100。

所以,一个人成就的大小,与其体能、技能、智能三者之间有关系,其中智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而智能主要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100%=15%+85%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专家戴尔·卡耐基研究成功的影响因素,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可表达为100%成功=15%专业知识+85%人际关系。

一个人的成功,专业知识的作用是有限的,非专业知识起很重要的作用。一些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工作上并不一定有很大成就;而一些在学校里成绩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却在工作中取得很大的成就。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高分低能现象。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对自身的非知识因素进行提高与改善。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只是关注专业知识,而忽视对非知识的培养与提高。

许多人了解卡耐基的理论,但是否知道非知识因素的重要性,并且真的按照所了解的那些知识去做,而且在时间上给予非知识因素同等的投入?就像前面强调的,你不仅要知道这些知识,而是要把这些知识变成你的生活原则,把这些知识落实在你的行动中。

成功的因素

成功之花如何才能开得如此艳丽?它的发育需要什么成分的肥料呢?成功的基本要素有那些?

我们先欣赏一下赫伯特·卡夫曼的《胜利》:

胜利

你曾是一个自豪的人

一天你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你只想表现

你的所知

证明自己的能力

又过了很多年,你又有了什么新思想

你又成就了什么伟业

又是十二个月的好时光

你将如何享用

机会、胆量

你是否又将错过

为什么没有机会

你缺乏的是冲动。

成功的第一要素——良好的身体素质

人们站在生命的门槛上,如此清新、年轻、充满希望,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拥有应付一切危机的力量,知道自己是世界的主人,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状态更重要的呢?一个年轻人的荣耀就在于他的力量。任何形式的虚弱都会贬低他、压抑他,使他变得不完整,这是一种残缺。无论这种虚弱是精力、活力、意志力还是体力的欠缺,即使是勤奋的习惯也无法消除它,而愧疚则更不能遮盖它。

世界上最强烈和最细微敏锐的感觉,可能是感到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而生命中最重要的奖赏则是健康、坚强和健壮。人并不是必须具有很大的块头和威武的外表,但应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东西体现在布瑞汉姆领主连续工作176个小时的狂热中;体现在拿破仑24小时不离马鞍的精神中;体现在富兰克林70岁高龄还露营野外的执著中;体现在格莱斯顿以84岁的高龄还能紧握船舵,还能每天行走数公里,到了85岁时还能砍倒大树的状态中。上述种种,成就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是伟大事业的先决条件,这是一条铁的法则。虚弱、没精打采、无力、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年轻人,虽有可能过上一种令人尊敬和令人羡慕的高雅生活,但是他很难往上爬,不会成为一个领导者,也几乎不可能在任何重大事件中走在前列。

据说,衣阿华州有这样一位花花公子,他的四肢非常孱弱,以至于他根本没有任何支撑自己的力量。如果认为这样的人能并创一番事业或者成为一行状元,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尽管身体虚弱的人有时的确也能成就流芳百世的丰功伟绩,但这毕竟是极其罕见的。

有什么成就能与健康相提并论呢?“不管是整块的黄金还是数百万的财产,与健康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卡莱尔曾这样问爱丁堡的学生。这正是他自己糟糕的健康状态引发的对残缺生活的一种痛苦感,也正是因为他无力完成自己膨胀的雄心催促他去做的许多事情而产生出的强烈感受,使他大声呼喊出这样的句子。

米开朗琪罗在他伟大的绘画作品中,无论是描绘天堂还是地狱,无一不体现出强大的身体力量,这就是意大利人对身体力量的热爱与崇拜之情。

成功的第二要素——良好的社会关系

人是社会动物,无时无刻不处在与他人的关系之中。没有他人的存在,就不会有个人的存在。他人的存在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没有他人的存在,你的奋斗意义何在?没有他人的存在,你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础和条件;没有他人的帮助与协作,成功就会受到很大影响。社会关系是所有资源的核心,所有资源都依附一定主体。要获得很大成功,就要更广泛地调动资源。要调动更多资源,就应该建立更多资源核心——社会关系。小的成功靠自己,大的成功靠别人。伟大的事业很少通过一个人来完成。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是许多人通过联合与协作来完成个人没法完成的事情。完成伟大的事业需要许多资源的整合,个人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当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成功的第三要素——良好的精神条件

精神因素主要指人的欲望、热情、兴趣、信心、勇气、毅力、思维、态度、潜意识等,也包括人所学的知识。

知识是对对象的了解。没有对对象的正确了解,人的活动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正是这样,人一定要掌握足够的知识。一些学生片面理解非知识(素质)的作用,似乎只要“我素质高,我就可以不学习知识”,这种观点不对。现代社会分工非常细致,许多工作的完成需要专门知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就很难有所作为。知识就是力量。素质与知识的关系类似人与工具的关系。无论你的素质和你的热情多高,不掌握任何工具,你就很难有大的成就。人类发展中,工具发展是最重要的,工具是知识的物化。不要轻易放弃在大学求学的机会,一定要努力学习,尽可能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注意一种错误倾向,即一些同学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成功涉及很多因素,专业知识只是其中之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对非知识因素进行改善,这样才会更好地走向成功。否则,就有可能变成一个书呆子、高级打工仔。

成功的第四要素——良好的物质条件

这里面主要包括经济条件。良好的社会物质环境,可以促使更多的人成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这物质条件就是成功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