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多余的努力,成为表现热忱的武器!新闻记者的取材方法,大部分都是一天到晚在外头“跑新闻”,而其中经常可见的,就是不论采访任何案件时,都会去和这个案件有关的人物家中等他,有时是他本人工作回来的深夜,有时则是早晨起来尚未出门以前,总之,想尽办法都要和当事人见一面。但是,有时好不容易等到了,结果对方以一句“关于这件事,我没有什么好谈的”而回绝了记者的采访。
对于记者的这种取材方法,就我们外行人来看,好像是在浪费时间。但他们这样做却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每天不论一早或半夜都让自己处在这种严酷的情况下,会令对方产生一种同情的心理负担,因而给了他最新的情报;这也是记者们为了采取独家新闻,自古即用的方法。另一方面,接受取材的对方也了解这一点,但仍然会不由自主地上当,所以这个方法可说就是利用这种心理作用而产生的。
像这种不看眼前效果的方法,表面看来好像是白费力气,但实际上,确是使对方了解你非常热心的强有力武器,值得学习。
5)到对方的住处请教,显示自己的热忱与诚意!有人常说“公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欠佳”。虽然最近他们已经开始改善他们的服务态度,但仍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我们必须到他们那边才能办事!
另一个原因是到这些场所办事,往往会被这些公务员连名带姓的叫来叫去,而这种直呼其名的叫法又通常是上司对下属的叫法,因此被叫到的人往往就会感到不是滋味了。
上述两种原因,往往会成为我们身心两方面的负担,一个小小的手续有时必须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才能办好。而这种不愉快的感觉,就是让我们对公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产生抱怨与不满的原因。
和人见面时,如果对方表示“到我公司来吧”,有时就会觉得很不是滋味。相反地,若对方说:“我到你那边去吧”,就会有很舒服的感觉。因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与人见面,心里总会多一层安全感。
4发散热忱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热忱,当然谈不上把热忱传送给他人。也就是说,如果你想改变环境,你必须先改变你自己。你自己不先改变的话,你连子女都改变不了。如果你希望儿子热衷于足球,那么,你必须先对足球热衷。
热忱的传达是通过你的双眼、你的肢体动作、你全天的作为,而不是仅只写在备忘录上。事实上,我相信任何人都会对某些事怀有热忱。如果你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劲,那么你跟活死人并没有两样。只要你发现自己在某些事上拥有热忱,就很容易培养追求其他目标的热忱。
拥有热忱,就几乎能确保成功。当然这听来有点令人难以置信,不过它确实是有证据的。
如果你每天愁眉苦脸的去上班,别人马上就会觉察到有什么不对劲。可是如果你跟以前完全一样地在电梯里跟人道早安,他们也同样会注意到。他们会想:咦!他看来蛮热忱的,我们何不一起努力试试看?
这种说法,基本上是假设你还蛮喜欢自己的工作的。而你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是一件需要自省的事。虽然,大部分的工作都有可爱之处,可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一项残酷的事实——有些工作真的是很糟糕,或完全不合你的胃口、能力或目标。如果你正面临这种状况,那么你最好立即采取行动。如果你不能对生命或工作有热忱,你将绝不可能达到成功。许多人不停地换工作以求适才适任,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真正遗憾的是你厌恶自己的工作,却又不采取行动去改善它或择枝另栖。
如果你觉得生命很无聊,那么你身旁的人也会觉得没有意思。如果你对人抱持敌对与嘲讽的态度,他们也会这样做。如果你什么事都提不起劲,他们当然也永远兴奋不起来。
所以,保持热忱吧!看看会带给你身旁的人多么大的影响。他们会绩效更佳,而且会更愿意追随你。请记住,热情永远比冷冰冰的说理更有力量。而真正的热忱是极具感染力的。
三心理的完善
自我是人生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载体。只有自我在心理上完善起来,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自我完善,才算是夯实了人格基础,并为成功人生奠定了不破之基。
祛除防卫心理
人人都有防卫心理,我们都期待自己能勇敢地面对问题,理性地寻求解决的方法,经过深思熟虑后,采取最有效的行动,不过我们有些行为可能受到潜意识动机的影响,而采取了无效的方式来面对问题,防御机构就是其中之一。说到防卫心理就不得不提及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有三个我:本我(ID)、自我 (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是欲望我,遵循享乐原则,属于生理或生物性的低层次的我;超我是道德我,遵循道德原则,按照良心及规范的标准行事,属于精神面的高层次的我;而自我是主宰我,遵循原则,在个体的需要和外在环境的限制之间取得平衡,并以有效的方式应付现实问题。
“三个我”基本上是彼此相对而不协调的,因此人格结构本身即隐含着冲突性,当本我的欲望与超我的理性产生极大的矛盾,超过自我的所能负荷的强度时,个体即产生焦虑、不安,有时候这种冲动与不安全被个体压入潜意识中,而影响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借着防御机构,得到调整。
1防卫机构的功用
个体究竟如何运用防御机构,以逃避或降低焦虑,并维持个人自尊呢?假使防卫机构只能有部分的成功,则防御机构不会像目前如此频繁地被使用防卫机构提供我们防护的盔甲,当我们没有必要防卫的时候,可能就会卸下它,并依事实情境来面对未来、面对问题。因此,防御机构能暂时帮助我们解决迫在眉睫的威胁性事物。
1)提供缓冲机会,使我们能够解决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问题。当我们一时无法以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时,极可能感到失望,同时,对我们的行为做出片面的判断,而轻视自己或自我贬抑,除非我们能够找出较佳的方法来解决冲突,否则情况将继续恶化。
此时,防卫机构能够缓和这种情绪,防卫机构也能暂时帮助我们消除焦虑,直到我们采用较实际的方式,解决个人问题为止。
2)防卫机构使个人有实验新角色的机会,因此可以教导我们新的适应方式。在我们因为错误的理由或误解别人而对于事实认识不清时,则对我们的行为及反应方式,提供了一个机会——从错误中学习并改正错误。例如:我们可能判断别人是阴险、狡猾、善耍手段,但后来发现这些都是不实的讹传,或夸大的描述,甚至是自己偏误的见解所致,则此时我们能够学习并改正这种错误的判断。开始时,虽是自我防卫,但可能由此而改变个人的顺应方式。
3)合理化作用可使我们未来的行为合乎理性。当我们以“正当”的理由,来满足自己,可能是一种似是而非或以偏概全的错误推理。但也因为寻找这种理由的过程,使我们能够仔细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关系,假如后者发生的话,则目前合理化作用的防卫机构,可能成为未来理性思考的基础。
2自我防御的缺陷
防卫机构是“幽晦暗淡”的轨道,无法显示人性中的闪光和成熟面。只有以真诚一致的态度去体验生命,才能提高自尊与自我价值。实质上使用防御机构等于放弃个体的自主权与成长的机会,因为它具有下列的缺点:
1)治标而不治本。利用防卫机构不可能达到目标,驱力还是存在,行为的结果,也不能完全消除紧张与焦虑。
2)它使个体逃避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甚至制造出新问题。像压抑、投射、替代、疾病的适应等,只是将问题“化装”转移成另一种形式而已,个体继续停留在不适状态中。
3)它是不切实际的虚有招式。防卫机构所提供的盔甲,使人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撤退下来,而无法积极发挥自我潜能。
4)不能使个性全学习较成熟的行为方式。
3如何减低防御
杰克·吉伯博士花了八年的时间,发现六种对立行为会减低防卫性行为,他称之为支持性行为。这六种行为是:
1)描述。对外在事件及内在感受以客观的口气正确地描述出来,不带有评价、控诉的味道。
2)问题导向。双方愿意互相分享、讨论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以自己的地位、身份、语言、态度及身体行为来控制别人的想法。没有人喜欢被摆布,控制的行为很容易引起防卫,问题导向则会使气氛协调、融洽。
3)自发。自发是一种真诚的态度,把自己真实感受表达出来,没有特意考虑修饰,故意想要得到好的反应,当别人运用谋略算计你、操纵你,会使你在察觉之后引起防卫,而真诚相待则可使彼此信任不再防卫。
4)同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与对方产生共鸣性的了解,向对方表达了解并接受其感受,使对方感觉到被关心与尊重。对人最严酷的罪刑不是讨厌他,而是不理他、冷淡他,所以情绪漠然会使对方自我防卫。
5)平等。能肯定别人的优点,不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愿意平等地看待对方,则对方会有安全感,否则面对优越感极高、认为自己已经很好的人,会使对方备受威胁而引起辩护、反击或防卫。
6)协商。当我们表现出协商的态度时,即是愿意开放自己,接受新的信息与相法,当一个人武断地极力表现自己的意见,通常是有兴趣赢得争辩而不是解决问题,所以面对这种没有回旋余地的处境时,当然会保护自己,出现防卫行为。
克服畏惧心理
卡耐基说:遇到困难,任何人都会产生畏缩、甚至恐惧的情绪,这种情绪并不可怕,向自己挑战就可以克服它。人的身上有好胜、骄傲的本质。这便是挑战的魅力,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你是一个领导,如何能激发起下属的好胜心和自豪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本质的潜力和惊人的创造性。
因而在遇到困难,产生畏缩、恐惧的心态时,好胜心理是振奋人心的最可靠的方法。
对于卡耐基和他的教育事业而言,勇气和创造奇迹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卡耐基在演讲中最喜欢引用肯尼思·戴芬的著作《变人为神之术》里的话。
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很赞同肯尼思那本书里的话,他说:‘在你急于做成某件事的时候,在你感到难堪的时候,你不妨记住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成功地与人相处,成功地展现自我取决于能同情他人,鼓励自己,理解别人的观点和创造成功的机会。’”
一个人的创造性是他的本能的体现。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其他事而使这种力量埋没。当你在没有支持的时候,你应首先想到这种力量。
个人的形象和成功与这种力量密切相关。创造力的发挥使你步入成功的殿堂,而成功又使你有最最完美的形象。请不要把自己丢在别人的眼光包围圈之中,只要你细细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我比任何人都强。
同时,我们渴求一种完美形象的持续,一种成功体验的长久,这个愿望,只有持久的创造力才可能使你实现。你也许有时不得不唉声叹气,但这点并未减少你内心本有的激情。它不可思议地与我们共存。这样,你将会使你成为成功的个人。
在交往中,没有人愿意接受你的命令,但你可以更婉转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更艺术地运用语言。交往的成功,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如果你在向别人建议时,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你就会成功的。
比起别人为了提供良机,你不是更相信自己“能行”的力量吗?
如果是这样,你千万不要把创造力藏在自己心灵的闺房之中,而要让它百分之百地为你服务。
你是否有成功的机会和完美的形象,这一切都全靠你了。
把握情绪心理
根据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理论,情绪是源于个体的想法、态度、价值。引起个体种种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看法或其自我对话(Selftalk)。Ellis的“A—B—C”理论对此做了深入的阐述,同时也是理性情绪治疗的核心论点。Ellis认为引起情绪结束(Emotional Consequence;c)的并非事件本身(Actiating Event;A),而是个体对此事件的想法(Belief System;B)。换句话说,焦虑、沮丧、敌意等情绪结果(C)的产生,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A)所引起的,而是由想法(B)所产生的。例如:一个人被解雇时,很沮丧,他或许会认为是“解雇”这件事使他郁郁寡欢,但事实上是他对“解雇”这件事的解释使他沮丧,他可能告诉自己:“被解雇实在太没面子了,万一找不到工作,熟人问起来岂不是丢人现眼!”就是这些想法引起了他的情绪。
因此,Ellis认为人的情绪在本质上是一种态度与认知的过程。所以,一个人的情绪不但源自于个人的哲学信念,且会因为不改变这些观念而使情绪持续下去。所以我们可以经由改变我们的想法,来改变与控制情绪:换句话说,即是借着修正我们的想法、内在自我语言,即可减少自我贬损的负性情绪,并消除情绪困扰。由此可知,只要人能控制自己的想法,他就能使自己过着满足、自我实现的生活,甚至在任何一种情境中都能平和快乐。
非理性想法与心理健康的确息息相关,所以去除非理性想法实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