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卡耐基成功人生经典
5545300000049

第49章 人生的把握 (11)

一个人遭受挫折时,十分需要人们的同情。比如孩子高考失利,有的家长是一味责怪,也有的是同情安慰,积极开导:“这次是题目不对路吧?没关系的,爸爸年轻时考试也失利过。好好总结经验,明年再考。或者边工作边学习,自学也能成才嘛。”显然,这种态度利于孩子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

有时,谎言不一定全是坏话。

对于身患绝症的病人,只能把病情如实告诉其家属,而对其本人,仍应重病轻说。如果谎言居然唤起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了他对病魔斗争的意志,就有可能使生命延续得更长久,甚至战胜死神。

善良的谎言,其用心当然也是善良的,即为了减轻不幸者的精神痛苦,帮助其重振生活的勇气。此人以后明白了真相,只会感激,不会埋怨。即使当时半信半疑,甚至明知是谎话,通情达理者仍感到温暖、宽慰。明知会加重对方的精神痛苦,仍要实言相告,如不算坏话,也该算蠢话。

安慰他人,有时可交换立场,使自己成为被安慰者。

某厂有位中年干部,因和厂领导闹意见,厂领导很武断地决定将他调离岗位。此事对这位干部来说,当然是十分难过的。

这样一来,任何言语的安慰,恐怕都无济于事。这时,一位同事看了这情况便对他说:“要不是您的帮助,我哪能有今天的成绩,现在您要走了,今后我该怎么办呢?”

这位中年干部原是眉头深锁,郁郁寡欢,听了同事的话,立刻收起自己难过的心情,对他说:“不,你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厂领导调我,是工作的需要,今后希望你能好好地发挥所长……”由于这位同事的机智,无形中缓和了沉闷的气氛,安慰了真正的苦恼者。

巧言激将可出奇制胜

巧言激将,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激将方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巧言激将,就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当有些人的自尊心受到自我压抑,或者由于遭受挫折、犯了错误以及其他种种原因而产生了自卑感,我们用其他方法不能使他振作起来,接受我们的意见和主张,我们就故意贬低他、刺激他,从而把他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起来。

俗话说:“请将不如激将。”在交谈中,正确运用巧言激将法,一定能出奇制胜,收到积极的效果。

巧言激将,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交谈对象,采用不同的激将方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犹如治病,对症下药,才有疗效。如把药下错了,就是于人无益,或是置人于死地,反而使事情向更坏的方面发展。

“激将法”的用法很多,这里略举几种:

1直激法

就是面对面直出直入地贬低对方,刺激之,羞辱之,激怒之,以达到使他“跳起来”的目的。

例如,某厂改革用人制度,决定对中层干部张榜招贤。榜贴出后,大家都看着能力技术俱佳的一位技术员。然而,由于某种原因,该技术员正在犹豫。一位老工人找了去,直言相激:“你不就是大学的高材生吗?大家巴望着你出息呢!没想到,你连个车间主任的位子都不敢接,你真是个窝囊废!”

“我是窝囊废?”话音未落该技术员就跳了起来,说:“我非干出个样儿来不可!”他当场揭榜出任了车间主任。

2暗激法

这是有意识地褒扬第三者,暗中贬低对方,激发他压倒、超过第三者的决心。

如三国时,诸葛亮为了抗曹来到江东,他知道孙权是不甘居人之下的人,于是,大谈曹军兵多势大,说:“曹军骑兵、步兵、水兵加在一起有一百多万呐!”

孙权大吃一惊,追问:“这里有诈吧?”

诸葛亮一笔一笔算,最后,算出曹军拥有一百五十多万。他说:“我只讲100万,是怕吓倒了江东的人呀!”这句话的刺激性可谓不小,使孙权急忙问计:“那我是战,还是不战?”

诸葛亮见火候已到,说:“如果东吴人力、物力能与曹操抗衡,那就战;如果您认为敌不过,那就降!”

孙权不服,反问:“像您这样说,那刘豫州为什么不降呢?”

此话正中诸葛亮下怀,他进一步使用激将法说:“田横,不过是齐国一个壮士罢了,尚且能坚守气节,何况我们刘豫州是皇室后代,盖世英才,怎么能甘心投降,任人摆布呢?”

孙权的火立刻被激了起来,决心与曹军决一死战。

暗激法的巧妙,就在于它是通过“言外之意”、“旁敲侧击”的说法,委婉地传递刺激信息。人们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而有人在自己面前有意夸耀第三者,显然会对他起到一种暗示性刺激。

3导激法

激言有时不是简单的否定、贬低,而是“激中有导”,用明确的或诱导性语言,把对方的热情激起来。

例如,某校一个调皮学生,学习成绩很差。一次,他打了一位同学,还自夸是拳击能手。老师叫住他说:“打架,算什么英雄?有本事你跟他比学习。你期末考试如果赶上人家,那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一句话激得这个调皮学生发愤学习,后来,他果然有了明显进步。

要成功运用激将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看对象。被激的一方必须是那种能激起来的人物,还要有强烈的自尊心,方能收到效果。另外,激将法是在双方较为熟悉的情况下进行的,对陌生人不宜采用。

其次,要看时机。如出言过早,时机不成熟,“反话”容易使人泄气;出言过迟,又成了“马后炮”。因此,要注意恰到好处。

还要注意分寸。运用激将法,不痛不痒的语言当然不行;但言词过于尖刻,也会使人反感。

以讥讽之言回敬挑衅

讥讽,在交际性语言中是一种有较强刺激作用和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

讽刺性谈吐具有含蓄、幽默、风趣、辛辣的特点,是一种“攻式”语言。它通过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说者的轻蔑、贬斥、否定的思想感情,能收到揭露丑恶、戏弄无知、回击挑衅等等交际效果。

在交际场合,人身攻击之类的不愉快事件是难免的。如果你不想吃哑巴亏,讽刺将成为你防身的盾牌。

战国时,齐国使臣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举行酒会招待他。酒兴正浓时,只见两个差役捆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人是干什么的?”差役答:“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很显然,这是楚王有意羞辱晏子。晏子并没有辩驳,郑重地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桔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桔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树。桔树和枳树叶子相似,果子味道却完全不同,这是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做贼,一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惯于做贼吧!”

晏子出其不意地给了楚王一闷棍,使捉弄人者自食其果。

一次,纪昀与和王申同席,王申指着桌子下吃骨头的狗问纪昀:“是狼(侍郎,纪昀任侍郎)是狗?”纪昀听出了和王申话里的“骨头”,马上答道:“垂尾是狼,上竖(尚书,王申任尚书)是狗。”

反唇相讥必须藏中有露、露中有藏,尽藏则不知所云,尽露则赤膊上阵了。

肖伯纳的《卖花女》准备上演了,他派人给邱吉尔送去两张票,并附一张短笺:“亲爱的温斯顿爵士,奉上戏票两张,希望阁下能带一位朋友前来观看拙作《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阁下这样的人也会有朋友的话。”

邱吉尔作复道:

“亲爱的肖伯纳先生,蒙赐戏票两张,谢谢。我和我的朋友因为有约在先,不便分身前去观赏《卖花女》的首场演出,假如你的戏也会有第二场的话。”

一个嘲讽政治家只有对手,没有朋友;一个反讥戏剧家的戏剧可能短命,不会长寿。讥中含趣,乐中有戏。

对于生活中的蓄意挑衅,也可以运用嘲讥维护自己的尊严。

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作家肖伯纳一次坐在沙发上沉思,他身边的一位美国金融家说:“肖伯纳先生,如果您让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么的话,我愿意给您一美元。”

“我的思考一美元也不值。”肖伯纳看了他一眼。金融家感到很得意。肖伯纳话锋一转说:“我所思考的正是你。”金融家本想戏弄肖伯纳,没想到自讨没趣。

当然,讽刺要掌握分寸。讽刺之言是不宜随意使用的,需要区别对象、场合。

讽讥之言就其动机来说,有善意与恶意之分。对敌人的讽刺要针锋相对,不留情面;而对一般人的讽刺,则应是善意的。通过讽刺之言,意在引起对方警觉,绝不是出对方的洋相,拿对方取乐。

更不要以为自己会讽刺,就到处挑战,稍不如意,就对别人挖苦讥笑、恶语中伤。这样不但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而且也使自己孤立,或成为众矢之的。

要记住,讽刺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你受益,也可以使你受损。用得恰当,它是利器,用之不当,便会成“惹事牌”。

把握住决定性的瞬间

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不论如何精彩,但如果时机掌握不好,也无法达到说话的目的。因为听者的内心,往往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要对方愿意听你的话,或者接受你的观点,就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

这有如一个参赛的棒球运动员,虽有良好的技艺、强健的体魄,但是他没有把握住击球的“决定性的瞬间”,或早或迟,棒就落空了。

所以,时机对你非常宝贵。但何时才是这“决定性的瞬间”,怎样才能判明并抓住,它并没有一定的规划,主要是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凭经验和感觉而定。

交际场合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十分健谈;而有的人即使坐了半天,也无从插话,找不到话题。这里有一个“切入”话题时机的问题。

讲话要及时“切入”话题,首先必须找到双方共同关心的基本点。

杰克新买了一台洗衣机,因质量问题连续几次拉到维修站修理,都没有修好。后来,他找到经理诉说苦衷。

经理立即把正在看侦破小说的年轻修理工汤姆叫来,询问有关情况,并提出批评,责令其速同客户回去重修。

一路上,汤姆铁青着脸不说一句话。杰克灵机一动,问道:“你看的《福尔摩斯》是第几集?”对方答道:“第一集,快看完了,可惜借不到第二集。”杰克说:“包在我身上。我家还有不少侦破小说,等一会你尽管借去看。”

紧接着,双方围绕着侦破小说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津津有味,开始时的紧张气氛消除了。后来,不但洗衣机修好了,两个人还成了好朋友。

切入话题不仅要注意双方所关心的共同点,还要考虑在什么时候最好。

在讨论会上,要是先发言,虽可以在听众心中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但因过早,气氛还较沉闷,人们尚未适应而不愿随之开口;若是后讲,虽可进行归纳整理,使之井井有条,或针对别人的漏洞,发表更为完善的意见,但因太晚,人们都已感到疲倦,想尽快结束而不愿再拖延时间,也就不想再谈了。

据此,人们经过研究指出:最好是在二三个人谈完之后及时切入话题,这样效果最佳。这时的气氛已经活跃起来,不失时机地提出你的想法,往往容易引起对方的关注。

在反映情况和说服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把时机选在对方心情比较平和的时候。因为一些人由于劳累、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正在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时,是没有心情来听你说话的。

你一定听过夫妇之间这样的抱怨:

妻子说:“他回到家来,自个儿喝茶,坐下来埋头看报。要是我问他个什么,他就含糊地答一句。要是我想和他聊聊,他的心就早离得远远的,也许还挂着办公室的事。我整天陪着孩子,真渴望能有点精神调剂,可是他却不理睬我。”

而丈夫也一肚子怨气:“我还没有来得及关上门,她就忙不迭地向我唠叨起来:什么菜的价钱又贵了,孩子把杯子摔了,隔壁的老太太又说了她几句了。烦死了……”

为尊重对方,考虑对方什么时候谈话才有较大兴趣,这是必需的。

人们白天忙了一整天,下班可以说是带着一天的劳累回到家中的。如果这时有家中的人不体贴这种困苦,一开口又是诉苦,又是告状,再有耐性的人也难免会顶撞。

相反,先把这些“苦”搁在一起,温和地说:“公共汽车太挤了吧,太辛苦了,先休息一下吧。 ”等安静下来,才把家里的事情说出来,这样,才会得到对方的同情和支持。

你不妨牢记住母亲在你儿时讲的一句话:“有什么事,等你父亲吃饭以后,再去请求他……”这真是金玉良言。那是因为饭后的心情稳定。

尽管场合、时机都与人的心境有关,但是,把人的心境单独提出来,作为一个独立因素仍然是必要的。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看了脸色,才决定说什么话。这种所谓“脸色”,不过是心境在脸部的一种表情而已。在人心境好时,“无所不乐”;心境不好时,“无所不愁”。当你与人说话时,必须把这作为一个前提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