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卡耐基成功智慧经典
5545700000027

第27章 工作中的智慧 (6)

22)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游玩。

23)始终和同样的成员做着同一形式的交际。

24)和酒肉朋友来往,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25)过度沉迷于快活和游乐中。

26)做坏事或有坏习惯。

27)持续妨碍健康的规律性生活。

28)工作中没有创意。

29)在工作或人际关系中,常感到痛苦。

30)在工作或人际关系中,采取逃避的态度。

卡耐基认为,时间死亡的时候,人的精神活动随之停止,人的成长也会停止,甚至退步。时间的死,会给人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并使它衰弱;而且管理者常常有陷入这种状态的危险。这一点,确实令人害怕。

因此,每天给自己制定合理的生活工作计划,树立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使自己每天生活在充实之中。惟有如此,你的“死亡”时间才会离你而去。

天下没有免费的时间

会计学上有所谓“机会成本”的概念,这和法律上所谓“可能利益”的概念很接近。譬如,某人车祸身亡,在计算赔偿金时,必须考虑这个人如果活着能够得到的利益,称为“可能利益”。“机会成本”也是同样的道理。

也就是说,假设某人正在读书,没有工作。乍看之下,他没有工作。所以,他的时间成本是零,不用钱的。然而,他虽然没有工作,但只要他想工作,还是可以工作,只不过现在不工作,专心读书而已。所以,计算他的时间成本必须考虑到将来的可能利益。

如果没有“机会成本”的概念,在以时间成本衡量事物价值时,往往会估计错误。譬如,某律师在同一时间,接到两件委托案件。如果只能两者取一,这时就不能用普通的时间成本来衡量。也就是说,如果接了这件案子,另外一件就得放弃,成本自然提高了。

当然,酬劳势必也得提高。而酬劳既然提高,律师方面就更不能浪费时间了。

“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非常实际、有效。如果你也能具备这种观念,应该就不会再把时间全浪费在无聊的例行公事上,自己的时间也因此得以增加。

因此,卡耐基时常告诫人们:“天下没有免费的时间”。

努力开发人造时间

在每个人的眼中,“一天24小时,谁都是被平等地赋予”这个命题已成为时间管理理论的公理。但事实不然,管理者认识的大政治家、画家或音乐巨匠、文豪、学者,像罗马的凯撒大帝、日本的空海和尚、意大利的达芬奇、德国的莱布尼兹、德国的歌德,以及现代分秒必争的铁腕经营者。他们在一天24小时当中,经手完成的工作量,无论在质或量方面,都是超乎管理者想象的,但同样拥有一天24小时的其他人,却不留下任何痕迹。可见,就是一天24小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被平等地赋予。同样一天24小时当中,两个不同个体所做的事情完全不同的例子,在现实中不胜枚举。所以,管理者就要寻求以“钟表”计时的一天24小时之外,是否还有另外的一段时间。

莫扎特只活了35岁,但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做了600首以上旷世之作遗留于世。以实际使用的时间来看,莫扎特的一天24小时,他的每一分、每一秒比起其他凡庸的音乐家,可说是更长。这个时候二者所拥有的时间是无从比较的不平等。

再以歌德和达芬奇的成就比较。歌德通过诗、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产生了很多伟大的作品。在27岁被任命为瓦马尔参议员以来,在政界里也相当活跃,做出了很多业绩,1815年被任命为国务大臣。在此之外,也绘画,还从事解剖学、地质学、矿物学、植物学、光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在各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在小说方面有《少年维特的烦恼》、《威鲁希勒姆:管理者的明星生涯》、戏曲方面有《浮士德》、《塔利斯的伊菲可利亚》、《大可夫塔》;此外还有自传、论文作品如《诗与真实》、《色彩论》等。

达芬奇(1452—1519)留下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其艺术成就却众所皆知。此外,他不只是一位艺术家,对于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建筑学、兵器制作、机械学、植物学也有相当研究,把文艺复兴的理想(万能的人)几乎完全实现。他的绘画名作,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圣安娜与圣母子》、《最后的晚餐》、(壁画),都是脍炙人口的;著述方面有《绘画论》;科学方面解剖学、空气力学的研究成果对后来降落伞、直升机的发明有启发性的成就。因此,卡耐基给我们总结道:伟大的人、留下大业绩的人,是世上成功创造时间的人。他们不单只是使用钟表时间,还使用了最可贵的“人造时间”。

“他们有丰富的知识与才能,总之是资质的问题”,很多管理者都有此推托之辞,但未必如此;反不如说他们为了把自己的人生发展到最高点,尽可能地丰富其秘藏的活时间,努力地开发人造时间。

“找时间”就是“找宝物”

所谓“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相反地,卡耐基认为,有效利用时间就像是赚钱。

把“找时间”当作“找宝物”,就像玩游戏一样地找。

游戏方法很简单。只是计算从早到晚,日常生活所有的动作、行动及思考的时间。譬如,洗脸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穿衣服的时间、走路上学的时间、老师到教室的时间……等等。

此外,各科读书时间也得计算。做一张单字卡需要几秒?翻字典查一个单字需要几秒?考试做题目时间需要多久……等等。

如果能把这些时间掌握住,就能有效运用以往白白浪费的时间。譬如说,做一张生字卡要20秒,如果有5分钟的空闲,就能做10张生字卡了。

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只要计算一下所有处理业务的时间,就会发现平常以为很简单的工作,竟然占用了这么多时间。当然也会发现,短时间就可完成的工作,竟拖拖拉拉,浪费了那么多年时间。至于找来的时间“宝物”如何使用?则是因人而异。不过,越是忙碌,这些找来的“宝物”越是有价值。

“星期天上帝也不休息的”

星期天虽然是属于个人支配的时间,但它像反射镜一样,可以照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生活的态度。当代诗人修斯说:“我有许多朋友,我常常去看望他们,也常常接待他们的来访,有许多的文艺演出,也吸引着我,这些,我都是像常人一样对待。不同的是在闲谈的空隙,或者来去的路途,我都在寻找着、利用着属于自己的时间。”病情正在发展时,更加努力地工作,他说:“务必使疾病措手不及。”即使在绝对禁止工作的日子里,他还阅读了很多书籍,在卧床不起、无法亲手写作的情况下,还口授了《论合作制》、《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论文和许多工作指示,坚持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有一次,英费尔德问爱因斯坦:“明天是星期天,我来不来你这里一道工作?”“为什么不来呢?”“我想,星期天你可能要休息一下。”爱因斯坦哈哈大笑,说:“星期天上帝也不休息的。”

本来,紧张地工作了六天了,星期天休息休息也是应该的,但像爱因斯坦这样献身事业的人,无一不是把星期天变成“学习日”、“工作日”、“科研日”的。有些著名的昆虫学家长年进行害虫生物的防治研究工作,经常跋山涉水,观察昆虫的生活情景,采集各种标本,就是星期天,只要不是特别恶劣的天气,总要步行入山或到其他地方坚持研究。据说,1902年,著名科学家科尔在纽约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曾轻松地走到黑板前,很快列出了两条算式,两次计算结果相同,证明2的67次方减去1是合数,解决了200多年来,一直被当做质数的谜,使与会者不禁叹为观止。有人问他为此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说:“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

生病不是好事,但却可以获得大量平时难得的学习时间。魏格纳是在卧床时,对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南美大陆的东海岸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形状这般相似?莫非两者过去曾是连在一起的?思索、研究的结果,他创立了“大陆漂移”理论,成为地质学现代活动理论的先驱。还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是与疾病搏斗的胜利的结晶。他说:“对于科学工作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了我日常的不适。”爱因斯坦从他68岁的靠后几年,一直到1755年76岁逝世这段时间里,他不断为病魔所缠,先是患肠道病、肝脏病,最后又加上主动脉壁变弱。他在苦痛中生活,常常为剧烈的疼痛所折磨,但他却仍然快乐、安详,全然不以自己的疾病和不久于人世为意,仍继续工作着。一个星期天的夜里,几页手稿放在他的床边,内中就包括着引向统一场论的那些方程——这是他研究了40余年之久却一直未见最终结果的东西。他指望他能够在第二天足以摆脱病痛,好把他的这些研究工作继续下去。不料,在星期一的清晨,他的主动脉破裂,他竟阖目长逝了。

“八十比二十”定律

不晓得您有没有听过“巴列德定律”?巴列德是发现这条定律的意大利人类学家。这条定律又称作“犹太定律”,或“八十比二十定律”。其内容是“一个团体比较重要的项目,大多由团体中的少数所构成”。譬如,占全部人口20%以下的人,所犯的罪,约占全部犯罪案件的80%。占全公司人数20%以下的业务员所达成的业绩,约占全公司业绩的80%。或是,占开会人数20%以下的人员所提的建议,约占全部发言的80%。

也就是说,重要的东西大都集中在较小的部分。其比例为八十比二十,卡耐基认为,如果在工作的时候,能够集中精神在这重要的20%,等于达成了80%。也就是说,工作量不见得一定要做到80%,只要能掌握住重要的20%,就一切OK了。无论工作或是读书,想要把该做的全部做完,总是不太可能的,一个人做事免不了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如果不先把重要的部分掌握住,到最后可能就没时间,也没机会了。如果抱着凡事尽力的完全主义,到头来往往是事事落空。

如果能把握这条八十比二十定律,就不用担心事情太多了。事先尽量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然后全力达成重要的部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一个也不放过,即使留下一些事情没做,会有一点小麻烦,但总不会是要命的问题吧!做事应该着眼于大处。所以,这条定律不只适用于学生、上班族,对于所有的人都是很有用的。

虽然生意兴隆是件好事,但如果电话太多,光是接电话就受不了,因为接电话的时候,什么事也不能做,时间就白白浪费了。不过,幸好这种电话问题,也能用巴列德定律解决。

假设一天接到100通电话。然而,这100通电话不可能是100个人分别打的,根据巴列德定律,有20%的人打了好几次,约占全部电话的80%。

所以,只要处理这较常打来的20%的电话就可以了。而事实的确如此。

从时间中找时间

怎样从时间中找时间?

1定期“盘点”法

从“盘点”中找时间,为了使时间使用更趋合理,使用时间也需定期“盘点”。盘点,始于计划,外国时间利用专家指出,订计划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漫不经心的,好像业余摄影爱好者捕捉了几个大有希望的镜头就匆忙冲洗一样,可结果往往使他沮丧。一种是严肃认真的,如同专业摄影师不但事前认真选择镜头,而且冲洗后还要仔细研究,经过剪接、曝光等一系列试验,从中选出几张最好的,再作加工,终于成为获奖照片。有了计划之后,就要“盘点”可以投入的时间,确定行事次序,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每隔一段时间,对计划进行重新评价和对投入的时间进行“盘点”。时间是常数,只要运用得当,便能从时间中产生巨大的精神财富。

2交叉轮作法

即利用农业上交叉轮作以提高产量的方法,把一天的活动内容交错进行安排,以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因为大脑的细胞长时间接受一种消息刺激、长时间持续同一个活动内容,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如果穿插进行其他内容的活动,人体原有的兴奋产生抑制,在其他部位出现新的兴奋区,为此,注意及时变换学习内容是必要的。例如,马克思写作时从来不是无休止地持续下来,写作累了,就演算一会儿数学题,或停下来散散步。有时,背诵一段莎士比亚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读一会儿巴尔扎克的名著,或者和孩子们玩上一会儿,接着又精力充沛地投入写作。

3并列运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