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西侧,曾有一片300多亩的低洼地。一年前,溱潼镇肖乐平还在为这块土地犯愁,“地里出产的农作物,还不够抵算每年用于排涝的费用。”而如今,这里已经伫立起十几座智能温室大棚。“这是一个总投资1.2个亿,融高效农业与休闲观光于一体,全省一流的农业生态园,是姜堰10个高效规模农业基地之一。”肖乐平信心十足。
给黄瓜“喝”牛奶
在生态园的2号大棚,一菜农正在给已挂果的黄瓜喷洒牛奶。
给蔬菜喷洒牛奶在国外已经很普遍,江苏地区使用这项技术的还不多。起初向菜农推广这项技术时,不少人并不认同,经过对比演示,现在整个园区的日光温室全部使用。目前,光黄瓜在生态园就有5个品种,分别来自日本、荷兰、韩国、以色列和北京。西红柿更是有8个品种。生态园的宗旨是将来自世界各国的优质果蔬品种,在生态园内栽培成功后,在本地大范围推广。
据了解,生态园里共有果瓜叶类蔬菜60多个品种,绝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光就日本一休水果黄瓜来说,一粒种子就是1块多钱。”王光胜随手摘下一根黄瓜递给记者,由于不洒农药、而且是室内种植不见风沙,这里的黄瓜摘下来可直接食用。
溱潼水瓜“站”起来长
水瓜,是溱湖人的最爱,溱湖人说西瓜“傻甜”,而这溱潼水瓜,色碧绿,状长圆,一条条凹槽像刻在上面似的,甜得很淡,清香得很浓。
但长期以来,溱潼水瓜产量不高。王光胜向记者算了一笔帐:传统的溱潼水瓜都是“躺”在地上长,1.5平方米才能长一株,结2、3个瓜,一亩地也就是1000个瓜。现在在生态园里,通过打顶、分叉技术,把溱潼水瓜“吊”起来“站”着长,一株水瓜只需要30厘米见方,亩产可达12000个。
结合里下河地区地势特点,生态园还搞了水生植物大棚栽培试验。挖出一个3米多深的沟渠,里边栽种水生植物,上边盖上薄膜。半个月前,老菱现已抽出细长的嫩芽,“冬季最冷时,这里的水温也能达到20摄氏度,如果栽培成功,5月份就能吃上香菱了。”省农科院及南京农业大学的有关专家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表示,这种栽培成本低、效益好,试验成功后将填补水生蔬菜反季节生长的空白。
一株番茄王长出成吨番茄
在生态园里,正在培育之中的树形比一般番茄大的“番茄王”树。据介绍,待番茄成熟时,一株番茄王树可以孕育出成吨番茄——如此“高产”,恐怕是植物界一个奇观了。
这样的“高产”蔬菜,在生态园随处可见。一株黄瓜4个月间如果料理得当可以长出4000根黄瓜、引进自美国的2188茄子亩产可达2万公斤、南瓜能长到150公斤重……
此外,还可以在这里看到别样的景观:一个大盆里长出5种颜色的辣椒、红薯像葡萄一样挂在长廊的顶上、茄子树上可以结出木耳……几个月以后,这里不仅能吸引城市居民好奇的目光,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也会惊叹不已。溱潼镇-肖乐平说:“从简易的钢架日光大棚到连栋智能温室,生态园里应有尽有。这里将成为一座最直观的农民培训学校,对设施农业感兴趣的农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这对于高效农业的发展具有样板意义。”
让农业“嫁接”旅游
生态园的建设,是一个让农业“嫁接”旅游的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溱湖湿地旅游的内涵,把溱湖湿地旅游自然风光的欣赏与湿地农业、农艺、农技有机结合,成为高效农业的一个真实缩影。未来的“溱湖湿地生态园”将是一个龙头企业,一个蔬菜、果品的集散之地,从形象到品牌,从园区到每一个农户,紧密连成一个结合体,共同谋略、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随着生态园二期工程将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中心,积极打造“地标性”农产品,替代传统的旅游产品,以旅游充当农产品“经纪人”角色,最终实现本地农产品“卖全国、卖全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