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期,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人们宜多到户外运动,如晨运、登山、踏青、郊游等,而且宜加大运动量。清明过后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同时,此节气中不可对肝脏进补。按传统中医养生理论,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而心脏在此节气中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段时间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高血压患者对此要高度重视。
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4月5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它还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很快,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暖风拂面,一派明朗清秀的景致。但是由于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较多的时段,所以,预防森林火灾显得十分重要。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明显增加,“清明时节雨纷纷”,正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气候特色的真实写照。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在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雨水显得十分宝贵。
清明前后的华南地区,虽说时值三月,本应是风和日丽,但在这乍雨还晴、似寒又暖的日子里,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一旦受到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影响,就会出现较大的降水。
清明时节,要注意肝和肺的保养,对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花粉过敏症状也要重视。平时保持乐观的心情,早睡早起,经常散步,多呼吸新鲜的空气。
节气养生指南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由于清明时节的风比较干燥,而人体内肝火旺盛,由此而容易引起口干、鼻干等症状。在这个季节里除了要注意保暖,还要多饮水,饮食方面要以平肝补肾润肺为主,以健脾扶阳袪湿为食养原则,做好以下防护。
第一,清明前后重养肝。春天的微风已经吹来,寒冷的冬天已离我们渐渐远去,此时尤其要注重养肝。肝在春季对人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肝有抒发的作用,可以调节气机,让你气血往外走。此时,最好别生郁闷,因为自然界万物都在生发,你一郁闷,肝气就要受影响,气血就不能够顺畅地生发。饮食方面,也可以吃些利于肝脏生发、疏泄、养阴的食材,如荠菜、韭菜、菠菜等绿色蔬菜,但是需定时定量,不可暴饮暴食。此时,各种慢性疾病易复发,因此,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发物”。
第二,避免情绪激动。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许多人难免悲伤。不过,悲伤过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另外,春暖花开之际,也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诱发精神疾病。因此,人们在清明前后不要过于悲伤,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第三,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体内的气血会逐渐往外走,早起晚睡,有助于阴气的避藏,有利于气血的恢复。“广步于庭”,是说人们要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健走、慢跑等相对安静的运动可以稳定情绪,消除疲劳,而且还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体代谢能力的保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春季运动养生对于年轻朋友而言可能更为简单易行,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更要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建议年长者选择一些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气功功法来习练。
第四,注意高血压。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些旧病也开始复发,如高血压、精神病等在春天都是高发病,谓之犯老病。春天人们普遍容易肝气较盛,肝火旺,人便急躁易怒,而高血压最忌发怒。特别是由于季节的关系,没有高血压的人,春天血压也会有所上升,高血压患者自然更要留神血压警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因此,要特别注意。
小妙招:独立通天式,提升阳气有精神
俗话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和早晨是阳气升发的关键时刻,而阳气升发的好坏决定着您接下来一年或一天的身体状态。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着饱满的精神。但是有的人却精神不振,哈欠连天。到了清明,情绪就更加低落了。为什么会如此呢?
这是因为胆经受阻,不能升发阳气的缘故。中医经典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阳能带动五脏六腑之阳气上升。如果赶在春天阳气升发之时,胆阳出了故障,阳气不能顺畅升降,就会表现出萎靡之状。怎么改善这一状况?一个小妙招:独立通天式!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双脚并拢直立,右脚站稳,左腿弯曲向上抬,膝盖向外展,用左手抓住左脚腕向上提,把左脚踩在右大腿的根部。如此金鸡独立,保持身体平稳后,双手合十,然后慢慢地把手臂举起,向着天空伸直。
如果开始做不到,就可以先靠到墙上做,下面的脚掌踩实,找稳固的感觉。上肢则充分地伸展,把意识放在手指尖上,想象气血升发、向上肢延伸。保持这个姿势,能坚持多长时间,就保持多长时间。
通常,用不了1分钟,就会感觉指尖发热、手心出汗、全身暖暖的,这便是气血升发上来的表现。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脸色红润了,精神也振奋了。
春天精神不好,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得到改善。早起做上几分钟“独立通天”,就能通畅经络,促进气血升发,让你一天都精神。而且随着阳气的升发,人会越来越积极、活跃,所以这一招很适合消极、内向、沉闷的人练习。
不要小看这个姿势,效果可不简单。这个体式能打通下肢的6条经络,增强肝、脾、肾等脏器的功能,能很好地延缓衰老。同时,这个动作能伸展到上肢的多条经络,可以改善颈肩的各种不适,对肩周炎和颈椎病都有很好的疗效。
所有深受工作压力折磨的都市白领们都可以尝试一下。老人家身体条件若是允许,也可以试一试。
小妙招:五招做好,鼻炎来不了
阳春三月,邀上好友,郊外踏青,愉悦身心,强健体魄,真是惬意之极。但是就在大家尽情享受自然春光的时候,有些人却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是因为体内肺气不足,气机不畅,肺中的寒气无法排出导致的。肺气虚往往跟脾脏虚有关。
这样看来,过敏性鼻炎跟肺内有寒有关,所以关键在于祛寒。了解了症状的本质,事情就好办了,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来解决问题了。
第一,在日常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散寒的食物,如大葱、大蒜、洋葱、生姜、紫苏等。避免食用虾蟹等寒凉食物,更不要喝冰激凌、冷饮和冰镇饮料。如果食用螃蟹引发过敏,可通过吃紫苏来化解。
第二,在起居上要注意保暖,不给寒气偷袭人体的机会。刮风天气尽量减少外出。出外踏青时最好戴上一个干净的口罩,以防花粉、化学粉尘等刺激物进入口鼻。同时,家中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被褥也要经常换洗,防止尘螨等滋生。
第三,按摩神阙穴,帮助祛寒。所谓神阙穴,也就是肚脐眼。这个穴位很重要。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都与神阙穴相通联。按摩神阙穴,不仅可以调理过敏性鼻炎,而且对于关节炎、中风、水肿、荨麻疹等病也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将双手搓热,稍稍用力顺时针按摩50次,再用手逆时针按摩50次即可。
表1 各种类型鼻炎鉴别表
第四,熬制中药——鹅不食草。中医常用鹅不食草治疗感冒、鼻塞不通、鼻息肉、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疟疾等病症。具体做法:选新鲜的鹅不食草15克清洗干净后,放入药罐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汁。取汤汁滴入鼻腔中各4~5滴,同时将剩下的汤水直接饮用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将汤汁滴入鼻腔时,会喷嚏不断,这是正常的排寒现象,无须担心。
第五,饮用花茶。饮用花茶不仅能促进阳气生发,同时也不失为一种散发体内寒气的好方法。像茉莉花茶能“去寒邪、助理郁”,是春季饮茶之上品。春困发作时喝上一杯茉莉花茶,不仅能健脾安神,还能提神醒脑,让人有种神清气爽之感。
小妙招:血压高了,可用食疗
一到春季,许多人会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不适症状。到医院检查身体,发现血压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春季是肝气向外舒展的季节,而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如果肝气郁结无法向外排出,人体气血运行便会出现紊乱的现象,进而诱发高血压等疾病。那么,我们该怎么调理呢?
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三点:首先,保持心情舒畅。其次,进行适量的和缓运动。最后,注意保暖。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吃一些降压食物,或进行穴位按摩来改善血压升高的状况。
就清明时节来说,有味时令蔬菜具有相当好的降压效果。那就是荠菜。荠菜不仅是美味可口的蔬菜,它的药用价值也是十分广泛的,被誉为“菜中甘草”。中医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肺经,有凉肝明目、利湿通淋、降压止血的功效。
可以将荠菜和芹菜一起煎汤,或切碎后直接泡茶,或凉拌、熬粥、炒菜、包饺子等。不论何种做法,都是望之色泽诱人、食之味道鲜美,并且还能养护肝脏、降低血压。
除了吃荠菜降血压外,按摩脚底下的涌泉穴也是降低血压的好方法。涌泉穴是人体中最低的穴位,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是肾经的井穴,位于心肾两经相交的地方。涌泉穴位于肾经上,能治疗肾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以及与肾相关的肝、脾、肺、心等脏腑病症。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指腹在穴位上轻推,也可以直接在穴位上轻揉,还可以用整个手掌在穴位上擦。按摩时一定要注意用力要轻,每次四五分钟,稍有感觉就可以了。最好早晚各一次,持之以恒便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除了按摩涌泉穴,按摩内腕横纹上三指宽中央处的内关穴、内踝突上3寸的三阴交穴、脑后的风池穴、外膝眼下3寸的足三里等穴位也是降压的好方法。
小妙招:健脾祛湿,赶跑春天的瞌睡虫
有些人认为,春困是睡眠不足的缘故,只要多睡觉就可以了。但事实上,“春困”和睡眠时间并没有多大联系,单纯地靠增加睡眠来消除春困是难以奏效的。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天睡7~8小时就可以了,过多的睡眠反倒会让人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同时还可能出现记忆力减弱、健忘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直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春困是由人体的肝气和脾湿两者联手造成的。一方面,春季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会导致脾胃虚弱。另一方面,清明时节雨纷纷,湿气较重,人体因阳气生发,皮肤腠理疏松,湿气趁机进入体内,使脾胃受困,运化无力,清阳无法上升,于是人体就如同被堵住源头的湖水,失去鲜活,变得困顿无力。
中医上讲,清气不升便不能养神,而浊气没有下降,便会蒙蔽心神,人自然也就会变得头昏欲睡。所以典籍中有“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的说法。由此看来,祛除脾胃湿气才是解决春困的根本办法。
在此推荐一味粥,解决春困很有效,那就是扁豆莲子粥。这款粥包括的材料有20克白扁豆,15克莲子,10克银耳,100克粳米。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银耳用冷水泡发后撕成小片备用,白扁豆、莲子、粳米洗净后连同银耳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后,开始用大火煮,大约半小时后,改用小火再慢慢熬,等到粥好关火即成。
白扁豆性甘味微湿,归入脾胃二经,有健脾和胃、化湿利尿、消肿、和中益气的功效,可主治脾胃虚弱、呕吐、胸闷、腹胀、白带过多、小儿疳积等病症。而莲子是公认的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其性平味甘,入心、脾、肾经,能清心安神、醒脾开胃、益肾固精,主治脾虚久泻、多梦失眠、心神不宁、健忘、高血压、小便不利、肾虚遗精、妇女崩漏带下等症。春季常喝此粥,不仅能祛除脾胃湿气,还能健脾和胃,轻松赶跑瞌睡虫。
节气习俗:清明禁烟火,寒食养精神
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这一天,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发展中,逐渐添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古时,寒食节禁止烟火。这一切的活动,皆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士介子推。因介子推被活活烧了三日,百姓十分悲痛,故民间以禁烟火的方式悼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