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55977300000001

第1章 民族复兴大任呼唤时代新人

马克思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在社会实践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既被社会现实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人是决定性因素。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迫切要求。2018年8月21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并深刻阐述了“育新人”这一使命任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

何为育新人?“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命题,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关键问题,从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标准,反映了人的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代的发展进步相契合的根本规律。而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要重视人,培养人。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夯实基础、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满足人民期盼,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更大发展。

一、“三步走”战略的“升级版”

——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有着辉煌文明、深厚历史的东方大国,只是从近代开始逐渐衰落了。经过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今日的社会主义中国全然一新。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跃上80万亿元的新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事业贡献率超过70%……中国已经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的奋斗,成就了自身,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全球未来最好的希望来自中国,世界未来的面貌取决于中国。中华民族从5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徐徐走来,从17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徐徐走来,终于走到了接近伟大复兴梦想的今天。这样一组画面必将载入史册。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讲道:“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提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是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深刻阐释,在空间与时间、世界与历史的坐标上,标识出中国在世界发展大势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历史方位,为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角度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勾勒出一幅宏伟蓝图,体现了我们党立足长远,观大势、谋大事的战略思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3]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比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兴衰交替有着更为深切的感受,没有哪个民族如此渴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这一梦想,承载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与庄严使命,凝结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寄托与思想追求,虽历经岁月洗礼,却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始终是时代的最强音符。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把实现这一社会政治理想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庄严使命。在向着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前进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谱写了光辉不朽的篇章。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提出“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的远大设想。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的十九大报告适时作出新的战略安排,赋予这个目标新的内涵,在建党一百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作出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在“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勾画出了强国复兴的新蓝图和时间表,不仅将原来设想的第三步提前了十五年,而且后十五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一个目标,也是大大高于原来的设想,可称为“三步走”现代化战略的“升级版”。这是我们党在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和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履行民族复兴历史使命而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设计的宏伟蓝图越来越清晰,时间表越来越接近,而且我们也在一直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接续奋斗,日益接近。这一切都有力地证明:在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同样,一个自信的政党、一个自信的国家、一个自信的民族,就会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因此,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四个自信”有机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奏响了新时代最强音,承载着全体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美好梦想,是推动我们开创美好未来、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而持久的力量。

人间正道是沧桑。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主动顺应历史趋势,经过长期历史实践选择比较,开辟出的一条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4]正是因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党才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黑暗境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站立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5]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伟大的事业需要以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将实践上升为经验,从经验中凝练出正确的理论,再用于指导新的实践。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要领导民族复兴的伟业,同样需要有强有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理论工作,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和精神旗帜。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6]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正是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使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指引着中华民族向着更加壮丽的未来行进。

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完备的制度来保障,只有为制度所维护的目标和指向才具有持久的意义,才能最终得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不断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7]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来自古为今用的文化传统,中国精神来自源远流长的精神志气。5000多年文明发展所培育和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撑,蕴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而自觉的文化自信,关系到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风貌,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能不能最大限度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精神力量,是更基本、更深沉和更持久的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社会总是在创新创造中不断前行。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通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政策方针,有力地解决了许多有待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有效地推进了中国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实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社会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多的现实可能性,呈现了“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践脉络。

未来我们的发展目标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由经济大国跃升为经济强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是实现其他事业的物质基础。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在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大国。二是政治建设方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得到根本落实,权力受到有效监督和制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根本彰显。三是文化建设方面,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极大增强,中华文化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和推崇。四是社会建设方面,贫富差距显著缩小,共同富裕成为现实,民生得到根本改善,社会公平和谐文明且充满活力。五是生态建设方面,全民树立生态意识,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国家完成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跨越等。

改革开放激发出亿万人民勤劳致富的澎湃热情,释放出神州大地创新创造的无穷能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了“从赶上新时代”到“引领新时代”的伟大跨越,对于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也从来没有如此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完成新使命需要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这个使命,谁就能够赢得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战胜的敌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前进路上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社会是在矛盾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意识到我们所具有的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同时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在实现伟大梦想的征程上,困难和挑战就像是拦在我们面前的一座座险峰、一道道沟壑。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依然严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影响深远,三大攻坚战任重道远,“黑天鹅”“灰犀牛”时有发生……有雷区,也有险滩。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该怎么办?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既要有清醒的头脑,也要有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政治勇气,补齐短板,方能千磨万击还坚劲,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表明,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所从事的伟大斗争,无论从特点还是从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新的精神状态来面对斗争,要有一种新的责任担当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的“三个绝不能”,既是警示,也是期望,既发人深省,也催人奋进。要强化斗争意识,鼓足斗争勇气,讲究斗争艺术,提高斗争本领,敢于担当,敢于碰硬,不在原则面前让步,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阻力面前退缩,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要凝聚全党,团结人民,战胜挑战,必须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回答并善于解决中华民族在复兴道路上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推动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实现伟大梦想,目标远大,任务艰巨,挑战频仍,矛盾集中,这就要求党自身必须过硬,要求全党同志不仅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上要有新的变化,而且素质能力更要有新的提升。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牢固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理念,继续保持从严从紧从实的战略定力,认真履行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有机统一,既独具特色,又具有独特优势,是21世纪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放中国、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4.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工程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共同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正确方向;伟大斗争是动力,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破解难题,扫除障碍,提供牵引;伟大事业是路径,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前进的道路。在“四个伟大”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才能经受住“四大考验”,战胜“四种危险”;只有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只有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保证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如果离开了党的坚强领导,要想赢得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然是空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奋斗就会遇到困难和风险。作为共产党人,我们坚信自己的事业是正义的。尽管道路上还有曲折和艰险,但人类社会终究要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9]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勇于担当使命,抓住机遇,用艰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新的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的荣光。

三、使命呼唤担当

——人是决定因素,育新人是时代的要求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历史使命。不同的时代背景有不同的历史使命,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历史使命有不同的人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我们党历来重视培养人的问题,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培养和教育劳动群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开放时期,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事实证明,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创造什么样的时代,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人,起推动作用的也是人。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推进的内在动力,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根本路径。与之相应,处在新时代中的社会主义新人更需要立足新时代,着眼新时代,直面新时代,勇于接受新挑战、勇于积极担当,奋发进取,不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结果,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内涵作了高度概括:“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本质上就是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依然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既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经济总量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既深刻影响着世界,同时也被世界深刻影响着。

有鉴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无愧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必然要求有更崇高的思想境界,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更过硬的专业本领和更优化的工作作风。因此,“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一个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化、系统化概念。既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任务,需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也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公民吹响了再出发的进军号角,需要不断提升每个公民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从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这意味着我们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需要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境界提升和力量增强,需要实现整体的素质升级和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进步,需要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努力发展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和特点,担负新时代使命的“升级版”社会主体、“升级版”实践主体。

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10]在一个国家中,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会有希望。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是不可能承担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的。因此,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高扬共产主义理想旗帜,补足精神之“钙”,才能挺起民族精神的脊梁,激发源源不竭的奋进力量。反之,如果理想动摇,信念坍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会全面蜕化,何以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尤其是当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遑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何谈实现民族复兴!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时代新人,关键是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效显著,但立物易、立心难,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长”“常”二字。现在,社会上有一些消极的东西,带来不良的影响。有的传递不思进取、颓废悲观等不良情绪;有的宣扬“一切向钱看”的价值标准,社会失序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这些情绪、观念同时代新人应有的积极奋进的精神风貌有很大出入。青年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确立的关键时期,要着重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引导全体人民积极实行,自觉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将其作为行为准则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具体行动中。

培养时代新人,要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下功夫。文以载道,德以化人。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仅需要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还需要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需要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还需要人们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适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集中体现,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就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坚决拥护习近平同志成为全党和党中央的领导核心,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听党的话跟党走,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真正做到思想上充分信赖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感情上深刻认同核心、行动上始终跟随核心”。[11]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建立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使广大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要强化历史教育,从中华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厚植崇德尚义的思想道德根基;从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中挖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要鞭挞假恶丑,讴歌真善美,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要弘扬新风正气,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为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发挥积极影响。要坚持成风化人,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亿万人民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创造新业绩。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担当者和建设者。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既是每个公民、中华儿女必须承担的光荣义务,也是每个公民、中华儿女应该享有的神圣权利。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国家形象展现的窗口。每一个人都应站在民族复兴大业的高度,致力于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需要有一种担当意识,需要有一种民族情怀,更需要有一种实干精神。一时千载,千载一时,新的时代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这个新时代呼唤着大有作为的时代新人,这个新时代期待着每个时代新人都能在这片中华大地上,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踏上时代新征程,成就历史新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