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幸福女人要懂心理学
5616300000015

第15章 Chapter5 家庭的心理现象 (2)

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夫妻双方都会很疲惫,有时还会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此时难免会心情不好。所以,夫妻二人回家初碰面的那一时刻,不应是发泄的时候,而该是“造气氛”的时机,为整晚营造一份好心情。

3.吃饭寻开心

餐桌上,是夫妻二人最好的交流地点。吃晚饭时,夫妻最好在饭桌上谈些开心的事儿,来冲淡一天的焦虑和烦躁。愉快的心情可以增加食欲,消除一天的疲惫,增进彼此的了解,这对于特别忙的夫妻更为适用。

4.饭后做家务

饭后,夫妻俩应共同收拾、洗涮一番。边做家务边聊天,是夫妻间最好的一种交流方式,既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又很好地沟通了夫妻情感,表示出了做丈夫的对妻子的尊重和做妻子的对丈夫的体贴。

5.电视要休息

如今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如果进行“长期作业”,就减少了夫妻间语言、心理和思想上的交流。所以,当夫妻俩看完一个精彩的电视节目之后,最好来一个“中场休息”,转换到“夫妻频道”上来,关上电视机,当一回“节目主持人”,来一通“侃大山”。

6.睡前多赞美

入睡之前,对爱人的赞美无疑是一首动听的“催眠曲”。想一想,爱人在这一天中,做成了哪些事,有什么不平凡的表现,这时认真地总结出来,给予赞美,当可舒筋活络,松弛神经,一夜好眠。

夫妻之间需要爱和理解。聪明的女人,可以充分利用以上的六个法则,营造和谐、温馨和幸福的家庭。

夫妻关系永远是家庭中的NO.1

家庭犹如一座城堡,它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如果夫妻间能够彼此互敬互爱,并且全身心地热爱自己的家庭,那么就能够使濒临破裂的家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女人在婚后更容易出现忧虑,她们与生俱来的对与安全感的需要,更是希望两人的关系能让彼此永燃着激情。心理研究发现,女性容易出现忧虑,主要是其生理构成决定的。忧虑发生的时候,女性大脑中负责感情反应的扁桃体部分却很活跃。此时女性全部的思考,都以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形式进行,大脑很难区分各种感情的差别。当大脑失去对感情的判断时,外部变现就是忧虑。所以,婚姻中很多女人都有惴惴不安的感觉,她们敏感地去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一切,当她们感到夫妻的感情天平似乎出现失衡时,她们就会沉默地忧郁起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菁的儿子五个月了,小模样越来越像她的丈夫强,菁深切地体会到了孕育的幸福之所在。强每天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亲儿子。给儿子唱歌,带儿子去公园。菁一个人在旁边,就总有些又喜欢又羡慕的味道。但是这样的情况持续地越来越长,让菁觉得丈夫的眼中只有儿子,没了自己。所以,面对丈夫和儿子的亲密,菁越来越沉默,把感到悲伤和气恼,却又无从发泄。而强似乎也隐约地觉察出了菁的不快和忧郁。

菁的生日到了,却正赶上强出远门办公,他说要她原谅自己不能陪她过生日,便一大早就出门了。下班后,菁感到身心疲惫地回到家中,照看着儿子甜甜地睡着了之后,她就把自己的身躯重重地摔进了宽大的床上。迷迷糊糊中,不知何时客厅的方向响起了一阵舒缓清悦的吉他声,声声唤醒着她疲惫的心灵。

菁慢慢走出去,看到客厅中央的桌子上放着一块大大的蛋糕,周围烛光跳跃,映着蛋糕中央三朵红艳的玫瑰。强坐在烛光下弹奏着吉他,目光深情地望向她。一种被电击般的感觉穿过

菁的全身,她扶着门框,甜蜜的泪水喷涌而出。

强放下吉他,走过来,轻轻地拥住她:“祝你生日快乐!亲爱的。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是我不好!我一直以为,做了母亲的女人就不再需要那份柔情。我总是常听人说,女人有了儿子就不会再爱丈夫了,受到冷遇的是男人……可我恰恰犯了相反的错误!你看,我是多么粗心的人呀!”强带着她走向烛光。

菁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感觉到有一阵暖流流过她的心田。她已不再需要更多的语言,因为她还是世界上那个最幸福的妻子!

爱是婚姻的氧气,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离不开它的滋养。爱是主动的给予,想到爱别人,能够爱别人,是成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能力,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对伴侣的爱。我们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就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不管你多么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只有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所以,女人的幸福注定是要和自己的爱人分享更长久的时间。所以,珍惜身边那个陪伴着自己的人,用源源不断的温馨和暖意去感动爱人。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更多的爱和关心留给配偶,相反,当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时,我们必须把更多的资源给他们。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一生的伴侣,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婆媳像母女?趁早放弃这样的想法

也许是听了太多因婆媳关系不好而闹得人离家散的故事,很多女性在结婚前都希望自己不会走上这条路,她们抱着对婆婆要像对待自己妈妈的想法走进婚姻。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如果你真的以母女关系去代替婆媳关系,收获的多半会是失望。心理专家指出,人类习惯于从唯美的角度去描述、解释人类的关系和情感,这可能会妨碍我们看到关系的本质。不能把婆媳关系与真正的母女关系相提并论。因为母亲和女儿的情感联结是切不断的,她们之间可以相互攻击,关系的容纳度也很高,但婆媳之间的这种情感联结和容纳度就相对较低。婆婆和媳妇之间没有天然的爱,潜意识中相互竞争。

世界上只有一个女人不会妒忌你,就是你亲生的妈妈。婆婆虽然跟你妈妈差不多年纪,你也叫她妈妈,但她永远不是你亲妈。婆婆也是女人,所以她同样有一般女人的心理。在她眼里,你是一个年轻的女人,一个她辛苦养大的儿子现在却对你呵护备至。所以你这个侵略者要仔细体会婆婆内心脆弱的忧伤和失落,要永远记着婆婆是女人。

不跟婆婆撒娇,不跟婆婆发脾气,这自不必说,同样重要的是不要跟公公过于亲密。在婆婆媳妇世界里其实主角永远是丈夫,婆婆对媳妇好,也是为了她儿子。

婆婆需要教育。千万别以为这是大逆不道的想法。尽管婆婆是最最不能得罪的人,但一味逆来顺受也绝非聪明女人的做法。用行动教育永远比言语教育来得有效,婆婆是长辈,总不会听你小辈语重心长的“教导”,只有通过直接的行动让她认识到你的立场和原则,她才能在尊重的地位上看待你们的关系。

说婆媳是天敌,并不是要你每天跟她战斗。而是恰恰相反,你要在每一个节日给她买礼物,包括你出差的时候,这是让她知道你总是在惦记她,把她放在眼里、放在心上。你必须让婆婆有被孝敬的心理优势或感觉,即使你不喜欢你的婆婆。这与喜不喜欢没关系,甚至跟感情没关系,这就是一种教养和礼貌。无论你的丈夫怎样说不用买,婆婆怎么说不要乱花钱,这个钱是必须要乱花的。这种润滑剂作用屡试不爽,所谓礼多人不怪。

即使知道婆婆在背后说过你不少坏话,你必须佯装不知。要知道你对婆婆好并不是因为你像爱亲妈一样爱她,而是为了你自己的婚姻,为了你和丈夫的感情。你不但要从来不说婆婆不是,还要给婆婆不停买礼物孝敬,丈夫心里会觉得你很好。而自己的“小阴谋”只有自己心里最知道。

女人的心理实在太微妙太复杂,不能指望男人把两边拿捏得好好的。婆婆和媳妇,是敌人又不是敌人,是母女又不是母女,所以女人别嫌累,要不厌其烦地学习与婆婆相处的技巧。很少听说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没心没肺能生活得很好很快乐没出状况的。套用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那就是: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撰写孩子的独立宣言:培养“个体化”认知

在一个家庭中,女人既要扮演妻子的角色,还要扮演慈母的角色,而能否做一个合格的母亲,也是幸福人必学的一门成功课。

对于孩子来讲,重要的是他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身为母亲,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一种独立性和自我认知,切忌阻碍孩子在个人与团体关系上的协调发展。

心理学家鲍恩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经过了婴儿时期与母亲融为一体的状态之后,会作为个体逐渐独立,并走向成熟。这个过程称为“个体化”,家庭对一个人的个体化会产生妨碍。同时,心理学家莱恩和库珀认为,家庭在自我(现代意义上的我)确立的过程中会起到阻碍作用。库珀认为家庭会对孩子进行束缚、监视、管教以及干涉,这虽然避免了让孩子产生孤独感,但是也阻碍了孩子去接触更多的人。

一个小才女的父母在谈教育孩子的心得中说:只有和孩子成为好朋友,他才能最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这个小才女的父母说,他们在培养女孩方面也下了不少工夫,也走过弯路。他们从女孩小的时候就帮她分析事物、明辨是非,鼓励她对家庭的任何事情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将与她的谈话录下来。他们把女孩的涂鸦画保留下来,把她的学习成绩、身高等按逐年变化绘制成曲线图,从小就教她唱歌、游泳、吹口琴、钓鱼,带她到博物馆参观、看展览、看节目,有空还带她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空气……

在各种活动中,他们不以自己是女孩的家长就说一不二,或摆出什么都对、什么都懂的样子,而是做能给予女孩知识和欢乐的最知心、最可靠、最可信赖的朋友。他们经常组织家庭会议,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还组织家庭音乐会,并录制在磁带中。由于家庭气氛民主和谐,女孩生活得无忧无虑。

这样,他们的女孩有事跟父母讲,从不在心里放着,出门说“再见”,进门问好,做饭当帮手,饭后洗碗擦桌扫地。平时买菜、洗菜,给父母盛饭、端汤、拿报纸、捶背。有时父母批评过了头,也不当时顶嘴,过后再解释。他们常对女孩讲:“我们是父子,也是朋友,我们有义务培养教育你们,也应该得到你们的帮助,你们长大了,会发现我们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发现我们很多地方不如你们,这是正常的。因此,要像朋友一样互相谅解,互相帮助。”在这个小才女的家庭里,父母和女孩是平等的。女孩提出的看法,父母都认真思量,有道理的就接受。而父母的想法也都和女孩讲,共同商讨。这样,就让女孩觉得自己在家里有地位,受重视,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我的人”。所以也就对家庭更加关心。这个小才女的父母的做法令人敬佩。

父母要想撒播自己的爱,走入孩子的心中,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一点可以说是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因而美国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相当强。让孩子自由选择也不是说父母就无所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可以帮助分析,但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如果孩子选择错了,他自己将承担责任,一旦意识到错了,他能很快改正。如果是你帮孩子做出的选择,即使对了,他也不一定会做得很好:要是错了;他会怨恨你的,因为责任在你。

2.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

父母要与孩子做朋友,家里就不能搞“一言堂”,完全由家长说了算。尤其是遇到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一定要与孩子商议,听取孩子的意见。意见对的,要接受,不对的意见,要作出解释。

3.学着去理解孩子

做父母的应给孩子的成长制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并努力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愿望,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同时,也向孩子敞开自己的胸怀,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思想,感受父母的喜怒哀乐,争取孩子的信任和理解。这不仅能帮助你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且有助于你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4.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解决

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发指令,要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要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对于问题,应通过谈话、协商,取得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最后求得公正合理的答案。

5.做孩子的朋友,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原则,迁就孩子的错误

我们强调给孩子发展兴趣爱好的自由,但并非自由放任。应该把握一定的尺度、提出严格的要求。孩子确实错了,就不能有任何迁就,一定要严肃指出,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以免下次重犯。如果是自己也弄不清楚的地方,就不要自以为是,固执己见。自己搞错了的地方,要勇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过失。要用自己的言行、作风给孩子做出表率,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