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培训全书(经典篇)
5617400000015

第15章 职业素养:提高你的“职商” (4)

严持操守,不谋私利

【原文欣赏】

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我不得将有害的药品给予他人,也不指导他人服用有害药品,更不答应他人使用有害药物的请求。尤其不施行给妇女堕胎的手术。我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身行医。因我没有治疗结石病的专长,不宜承担此项手术,有需要治疗的,我就将他介绍给治疗结石的专家。

【读后感】

希波克拉底在父母去世后,开始游历各国,行医治病,并从各地的医学中萃取精华。他行经小亚细亚、里海沿岸、北非各地,精诚地为病人治病,从不接受各种额外的报酬。

希波克拉底继承父业,成为很有名望的医生后,他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被任命为希腊北边马其顿王国的御医。但是,这并没有成为他放松自己的资本,反而愈加坚持操守,愈加对社会负责任。

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了瘟疫,患疾之人突然发烧、呕吐、腹泻、抽筋、身长脓疮、满身溃烂,大部分患者不几日便死去。雅典城中尸堆如山。时任马其顿王国御医的希波克拉底闻讯后,不避风险,亲赴雅典察看病情并设法救治。他发现全城只有铁匠职业的人不患这种病。火?肯定是火在起作用。于是,他命令参加救助的学生们在全城各处点起火堆来,消灭可怕的瘟疫。结果瘟疫消除了。

消灭瘟疫的所有开支,完全由希波克拉底个人负担,他没向雅典城要一分钱,当然也没向任何获救的人及因火除瘟疫而幸存下来的人要一分钱。

正是他严持操守,在大灾大难中只为拯救苍生、百姓,而不是趁机斩获私利,才被万世所爱戴。今天职场的员工,要成为一个同事爱戴、领导欣赏的人,也应该学习希波克拉底,学习他严持操守,不见利忘义,不做任何有损公司的事。

王明在一家大型公司的技术科做部门经理。名牌大学毕业的王明在社会上锤炼了几年后,三年前到了现在这家公司,为公司的发展立下了不少功劳。

既然是部门经理,就免不了要与一些公司的领导打交道、应酬。所以公司给每位经理都规定了一定数额的报销权力:在这个数额之内,他们可以先斩后奏。王明刚刚升为部门经理的时候,总是到了该报销的时候才报销。不久他发现其他各个部门的经理,常常带着家人出入一些较为高级的饭店。开始的时候王明也没在意,时间一长他就觉得不对劲了:一个部门经理的薪水虽然不少,但也架不住经常去高级饭店消费。后来他了解到,那些部门经理就是利用先斩后奏的权力才这么潇洒的。王明渐渐学会了这一招。

最近一段时间,公司要从技术科选派一个人到美国学习深造,同时和美国那边谈一笔生意。这个机会是每位员工都梦寐以求的——去深造就意味着升职。王明对此势在必得,论能力、论职位他都当之无愧。

王明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就是技术科的副经理李强。李强的能力和王明比起来虽然差了一些,但是他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公司员工和老板都看在眼里,派他去也是有可能的。

王明的分析和公司上层的意见是吻合的,果然是李强和他竞争一个名额。公司把委派权给了他们的上级。在王明看来,这下他的希望就更大了:前一段时间公司做了两个项目,分别是他和李强两个经理负责的。结果王明负责的项目完成得很好,公司赚了不少;而李强领军的项目不尽如人意,令公司亏损了许多。

结果公布下来,出乎王明的意外:派去美国深造的是李强而不是他。王明没有直接找上级领导问原因,而是找到了他的秘书。秘书告诉他:“这件事我也不太清楚,据说和一张报销单有关。经理曾经让我查过一张关于你的报销单,还特别指出是上周二的报销单。”

原来上周二是王明的儿子八岁的生日,全家在一家豪华的饭店里请客,共花了两千多元。老婆劝他报销了,他也觉得每次公司办事儿,花个千八百的根本不算什么,于是他就做了一份报销单交到了财务。

“不会就是这件事吧,莫非那天领导也在那儿用餐,第二天故意查我的账……”王明越想越后怕。

事情就是这么巧,刚好那天他的领导有位朋友在同一家饭店请他吃饭。

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你要知道,公司的钱属于公共财物。公司的钱只能用于公司的发展,你绝对不能为了个人的利益而私用公司的钱。因为员工按月领取的薪水、补助、奖金等就是公司对个人劳动的补偿。除此之外,因为私事而使用公司的钱是属于不正当行为的。

除了公司的钱不能用于私人外,公司的其他物品,如办公用品、耗材、汽车等也不能当做私用。尽管办公室内都会有细则禁止公物私用,但是,作为企业,是无法每天监视员工的工作的。因此,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每一名员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员工,要想在工作上有所成就,那么就必须做到公私分明,做一个职场清白人。

遵守职业道德

【原文欣赏】

我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做诱奸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实共惩之。

【读后感】

物质总会有腐朽的一天,但是精神却能够流传下来。穿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仍旧有一种精神能够让我们感到震撼。今天我们把希波克拉底的这种不做有害病人的行为,不做诱奸女病人等精神称作职业道德。

一旦违反道德准则,甚至做出一些有悖于职业道德的行为,最终受损的还是自己。

有这样一位名医,他的医术在当地享有盛誉。有一天,一位年轻妇女来找他看病,他在仔细检查后发现,这位妇女的子宫里有一个瘤,需要马上手术摘除。

对这位有过上千次手术经验的名医来说,这只是个小手术,因此,手术很快就安排好了,而且医疗器材都是最先进的。看起来,一切都没有问题,可是,当他切开病人的腹部向子宫深处观察,并准备下刀时却突然停住了,因为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而是个胎儿!

他的手颤抖了,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流了下来,怎么办呢?名医陷入极度矛盾之中:如果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那么病人不仅不会知道真相,还一定会对自己感激涕零;相反,如果他留下胎儿并向病人家属承认自己看走眼了,那么,他将会名誉扫地。

但是,仅仅是经过几秒钟的犹豫,他就下了决心:留住胎儿。于是,他小心地缝合了刀口之后,回到办公室静待病人苏醒。之后,他走到病人床前,对病人和病人家属说:“对不起!我看错了,你只是怀孕,没有长瘤。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你一定能生下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和家属全呆住了。隔了几秒钟,病人的丈夫突然冲过去,抓住名医的领子吼道:“你这个庸医,我要找你算账!”

孩子果然安好,而且发育正常,但名医被告得差点破产。于是有朋友笑他:“为什么当时不将错就错?就算说那是个畸形的死胎,又有谁知道呢?”

“老天知道。”名医只是淡淡一笑。

正是因为遵守作为医生的职业道德,所以名医才没有动那错误的一刀,才没有犯下有悖于医生职业操守的大错,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他那颗忠于医德的心。一个有德之人会在关键时刻认清自己的行为,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索尼公司有这样一个招聘原则:“如果想进入公司,请拿出你的忠诚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索尼能不能与你合作,能不能接纳你进入公司,就要看你是否是一个有德之人。

作为员工,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企业有德,对自己的老板有德,对自己的客户有德,更要对自己的事业有德。

对客户一视同仁

【原文欣赏】

无论到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要诊治的病人是男是女、是自由民是奴婢,对他们我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唯一的目的。

【读后感】

在希波克拉底的眼里,任何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优待和怠慢之说。对他们一视同仁,希波克拉底的存在就是为了为病人谋取幸福。

一视同仁,具有无与伦比的力量,以此善待社会,善待别人,并不是一件复杂、困难的事。

学会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和社会,也不能因外界或个人情绪的影响,对人对事表现得时冷时热。人都是有情感的,都希望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由于工作关系,周恩来生前到北京饭店的次数特别多。每次去,他总喜欢在饭店内走动,同店里的领导、服务人员见见面,打打招呼,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饭店里所有的员工都对周恩来有一种特殊的情谊。和周恩来共事的人,除了把他看成领袖,还会从内心把他当成良师益友。中南海摄影师徐肖冰说:“周恩来与人交往时,并不是把自己当做官,恩赐地去‘近人’,他是发自内心地把自己看做普通人中间的一员。和周恩来谈话,无须‘仰着脸’。他不是高高在上,他就在你我中间。”

正因为周恩来一视同仁,没有差别地对待任何人,所以赢得了所有下属和人民的心。下级人员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不仅同他谈话,渴望听到他的声音,还喜欢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告诉他,把心掏给他。所以,周恩来能够从下级及人民群众那里听到最真切的话语,获得最多的情感支持。

学会一视同仁,无论是对我们的客户,还是我们的下属。今天的一次一视同仁,就是培养潜在的客户,就是赢得他人的支持。

在一视同仁背后,是我们对人对事的一个态度,一杆标尺,从而为我们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一视同仁,温暖人心,凝聚力量。

《道德情操论》:砥砺道德的磨刀石

《道德情操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亚当·斯密的传世经典著作之一,是温家宝总理五次推荐的大师巨著。

亚当·斯密,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被选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斯密一生有两部经典传世:《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道德情操论》的出版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国富论》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亚当·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以及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了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一步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在这本书中,亚当·斯密告诫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深植于人的心里。这对职场人士,尤其是处在市场经济变革大潮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