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哲学深处的漫步
56258200000034

第34章 德国古典哲学:西方哲学的体系化时期

18世纪到19世纪初,是西方哲学体系化时期,被人们称之为思想体系的时代。以康德、费希特、谢林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建立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体系,将古典哲学推向了最高最后的发展阶段。

德国古典哲学兴起后面临三个大的问题:一是关于知识的问题。在近代哲学产生之初,哲学家们都是满怀豪情的,为科学提供认识论上的证明,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功,从而为人类开辟了获得正确普遍性、必然性知识的途径,然而,经验论、唯理论哲学家们的论争也好,相互融合也好,最后,却从他们各自学说的道路上,从而使认识论问题陷入困境。比如休谟,不但没有证明科学知识的有效性,反而,使人的理性自身都发生了动摇,这是古典哲学面临的大问题,要占领自己的哲学阵地,要发展自己的哲学,就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二是自由问题。启蒙主义者认为,理性是权威的基础,而自由是最终的目的。在封建神学和封建政治制度被摧毁以后,似乎人们的自由有了美好的前景。启蒙主义时期,科学家、思想家们满怀信心,以为自由真的就会到来。可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却越来越不自由了。卢梭这样说:理性成果及科学知识确实是发展了,进步了,但是,它并没有使我们摆脱种种束缚,也并没有使我们因此走向自由。反而,随着理性科学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社会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卢梭写过一篇文章,他说,自由道德并不是说随着科学发展文明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裕,就越来越走向高级,不是。物质丰富了,文明发展了,道德堕落了,人的束缚反而多了,人变得更加不自由了。这就是理性与自由的矛盾,科学与道德的矛盾,德国古典哲学家们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三是形而上学衰落的问题。形而上学以超验(超越经验)的东西作为认识对象,而在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看来,这些超验的对象或者不存在,或者是我们认识能力所无法企及的,达不到的,怎么办?德国古典哲学面临这三个大的问题,而他们的哲学正是要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康德是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1724年出生于哥尼斯堡,父亲是做马鞍的。康德聪明好学,做过几年家庭教师,在哥尼斯堡任教40年,一辈子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他的出生地半步。康德的一生就是一个学术活动的一生。他一辈子没有离开过他的家乡,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一位编外讲师,业余打工(在图书馆做卡片)。他和柏拉图、尼采、维特根斯坦等一样,一生没有结婚,但他们对爱情发表过相当精彩的言论,怎样哺育小孩他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一生讲过13门课,逻辑学、形而上学、自然地理、伦理学、人类学、数学、法学、哲学大全、教育学、矿物学等等,他讲课,老百姓爱听,他讲伦理学,下面的听众热泪盈眶。他从事繁忙的教学工作,但未能影响他的学术研究。《康德全集》至今还没有编完,不断有新的发现。他的三大批判——自由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构成了他庞大的哲学体系。康德思想的发展,以1770年他写出教授就职论文为界,分为“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在“前批判时期”,他埋头于自然科学研究,提出了“关于潮汐延缓地球自转的假说”和“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这两大假说从物质自身的运动和发展来解释自然现象,摒弃了神学创世说和自然界永恒不变的观点。因此恩格斯说:“康德在这个完全适合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而且用的是很科学的方法。”

在“批判时期”,康德对他以前的以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及以休谟为代表的怀疑主义进行了批判。1981年,康德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的哲学名著。这本洋洋数十万言的大作非常晦涩难懂,恰如康德枯燥乏味的生活一样。一个读者对康德抱怨说:“读你的书十个指头都不够用,因为你写的句子太长了,我用一个手指按住一个长句,十个指头用完了,一句话还没有读完!”但是艰深的语句掩不住思想的光辉,康德哲学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成了哲学领域内“哥白尼式的革命”,仅此一部著作,就奠定了他在哲学史上的不朽地位。此后他又陆续发表了《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这两部著作。三部著作的相继问世,成为康德批判哲学体系诞生的标志。

由于推翻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形而上学体系,开拓了从主客体关系去探讨哲学根本问题的新方向,提出了以“二律背反”为核心的消极辩证法,使康德的哲学真正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有人把它比做蓄水池,前人的思想汇集于此,后人的思想则从中流出来;也有人将他的哲学比做一座桥,想入哲学之门就得通过康德之桥。

他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是缘于他严格的作息时间。他早上5点起床,到书房开始工作,工作时不允许有声音,树上有鸟叫他都受不了。因此而搬家,搬到一个教堂附近,发现教堂每天的唱诗班要唱诗,他受不了,又搬。12点钟下课,请朋友6个人一块吃饭,吃完后午休,5点钟准时出去散步。他有一个邻居,一看见康德出来散步就赶快回家对表。一次他看卢梭的《爱弥尔》忘记了时间,出去晚了,结果,那天邻居的表都错了。散步回来后,他整理家务,晚上继续工作,睡前看一些轻松读物。10点钟准时就寝,一生都是这样。晚年病倒之后,但吃饭还是要请朋友一起吃。他在去世前,对葬礼作了安排,死后不要举行任何仪式,不要埋在显赫的地方,但没有想到的是,他死后,人们都来悼念他,尸体停放了13天,安葬时都来送葬,并且安葬在一处较好的地方。墓碑上写着:这里埋葬着人类的导师!作为当今的年轻人都要想一想,怎样使你的英灵永存。现在,在加里宁格勒(即哥尼斯堡),康德墓是一个非常热的旅游景点。

康德的研究活动分为两个时期:1776年以前到前批判时期,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宇宙发展史概论》。“文革”中除了马克思的书,什么书都不让看,突然有一年,这本书出版了,他从1776年开始建构他的哲学体系,这个时期,称之为批判时期——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三大批判。康德认为,哲学应该包括三个内容:认识论,即知识论;伦理学、美学。

纯粹理性批判是一部认识论著作,实践理性批判是一部伦理学著作,判断力批判有一部分是美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