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对赫拉克利特这位哲学家可能并不太熟悉,然而,有一句名言知道的人却不少——性格决定命运。这句名言正是出自赫拉克利特之口。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这句话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性格是与生俱来、伴随终生的,永远不可摆脱,就如不可摆脱的命运一样;二是性格决定了我们在此生此世的命运。对这句名言,我们应该作如下理解:第一,不能把它理解为宿命论观点,认为人一生下来一切都已规定好了;第二要认清自己的天性,做最适合于自己的事业,过适合自己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性格呢?性格是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以及人在相应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通俗地讲,一个灵魂在天外游荡,有一天通过一对男女的交合而投进一个凡胎,他从懵懂无知开始,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那天赋的性格就会渐渐显露出来,使他不自觉地对人生世界有了一个基本的态度,这个态度就是所谓的性格。笔者认为性格的形成分前后两个因素,先天和后天。先天固然重要,但后天环境的影响和人际的遭遇在性格的形成过程中会起不小的作用。有个心理学的实验说人的性格在出生到7岁前已基本形成,以后就很难改变了。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以为,性格决定命运,其要旨在于“认识你自己!”一个人一旦认清了自己的性格,知道了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就会摆正自己在现实之中的位置,他也就知道了自己要的是什么,这样的人算得上是一个智者,生活的清醒者,他的人生的角色就不会错位,他也就会在喧闹的人世不至于迷失自己。因此,有些学者把这句名言翻译为“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护神”,意义就在于此。但是,要认识自己很难。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我们许多人都在扮演着小丑的角色,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认识不了自己。
赫拉克利特(盛年约在公元前504年—前501年)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哲学家。他出生在伊奥尼亚地区的爱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里。他本来应该像20世纪英国的温莎公爵一样继承希腊城邦的一个王位,但是他对此没有一点兴趣,因迷恋哲学而将王位让给了他的兄弟,自己跑到女神阿尔迪美斯庙附近隐居起来。据说,波斯国王大流士曾经写信邀请他去波斯宫廷教导希腊文化。赫拉克利特傲慢地拒绝了。他说:“因为我有一种对显赫的恐惧,我不能到波斯去,我满足于我的心灵既有的渺小的东西。”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类的智慧仅在于说出真理,其余一切都是无所谓的。在他高傲的眼睛里,智慧的人少得可怜,多数人是坏的。还有一则轶事说,他整天和小孩玩骰子。他对围观的人说:“你们这般无赖,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难道这不比你们参加的政治活动更好吗?”有人问他为什么保持沉默,他回答说:“为什么?好让你们去唠叨!”这些逸事虽然不完全可信,但是表明了希腊哲学家已经开始脱离公共事务。其实,赫拉克利特也没有完全脱离政治。当爱菲斯城邦放逐了他的朋友赫尔莫多罗时,他气呼呼地说:“爱菲斯的每个成年人最好都将自己吊死,把城邦留给尚葆其天真的少年。”他号召人民保卫法律,铲除暴虐。据说,他在隐居时,以草根和植物度日,得了水肿病。他到城里找医生,用哑谜的方式询问医生能否使阴雨天变得干燥起来。医生不懂他的意思。他跑到牛圈里,想用牛粪的热力把身体里的水吸出,结果无济于事,约公元前480年与前470年之间,这个高傲的独行者走完了他的一生,去世时大约六十岁。
赫拉克利特的一生充满着传奇和不可理喻。就是这样一个终生以哲学为宿命的人,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他的学说至今影响着我们。他写过一部《论自然》的书,内容有“论万物”“论政治”和“论神灵”三部分。可惜这部书没有保存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一百三十多个残篇,它们是从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摘录出来的。残篇的语言多形象比喻,内容是深奥的辩证法,读起来十分困难,赫拉克利特因此得到“晦涩哲人”的称号。
赫拉克利特的思想观点主要有两点:一是主张火是万物的本原。他说,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他的思想表明,火是万物的本原,而这个火不是一般的火,而是永恒燃烧的活火,把火作为万物发展的动力。活火,赫拉克利特要具体描述形成万物的过程,而泰勒斯没有说,这就是赫拉克利特的进步。
在上面这个命题里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火与万物在一定的分寸上转换,这里的分寸就是尺度,他把这个分寸用一个词——“逻各斯”来表示,即火与万物的转换要遵循逻各斯。万物统一于火,火是转换为万物的一个原因,逻各斯是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里,规律的思想已经萌芽了,而在泰勒斯那里还没有。逻各斯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后来的逻辑就是从这里来的。而且他提出对逻各斯我们可以认识、把握,但是认识逻各斯,只能通过理智,不能通过感情。他指出,尽管人们都有理智理性,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发现逻各斯,这是因为人们对自己的理智常常是不重视的,大部分人把理智浪费了,自以为是地活着。大部分人不用理智发现真理,发现逻各斯,靠本能和感觉活着。
二是“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一句最能标志赫拉克利特思想特点的经典名言。一切皆变,无物常住。一切皆变,说明河水在变,在流动。万物就像河水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黑格尔说这句话是辩证法的最初表达。它表明脱离了条件说事物的好坏是诡辩论。脱离了什么条件呢?就是变化的条件。事物的辩证法都要放在联系与发展的基础上来说,没有发展,没有变化,来谈辩证法规律,就是诡辩。因此,黑格尔把赫拉克利特称之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并且不无夸张地说:“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是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的。”据说黑格尔在说到他时,不无感慨地说:“我在茫茫的大海里航行,看见了新的陆地。”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说明了时间的不可回溯。人生就是这样,失去的就永远失去了,很多事情根本不可能回到过去。这就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它告诉我们,与其对着逝去的河流叹息,还不如把握现在,抓住当下,这才是最要紧的。这让我想到了叔本华的一句名言: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这是人性的弱点。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犯着这样一个相同的错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感到自己得到的还不是很多,总想抓住更多的东西。占有,成了一些人来到世上的唯一寄托。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有些东西可以暂时地拥有,有些东西可以失而复得,但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追不回,如青春、生命。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曾站在滚滚东去的逝川之水,发出浩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几乎就是在同一时代,在西方的希腊半岛上,我们听到了一位哲人发出的警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先哲们的声音犹然在耳,我们不知有多少人记住了他们的声音——生命中最该珍惜的就是现在,就是当下!
赫拉克利特还有一些命题也是非常具有辩证法色彩的,也是很发人深思的思想。如“相反的力量造成和谐”,“生与死、醒与睡、老与少是同一的”,“向上的路与向下的路是同一条”,“我们踏入又不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等等。就让我们在先哲的思想中去默然沉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