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员工励志版)
5626500000017

第17章 变化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信心(1)

相信集体:团队在,胜利就在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再有信心的人也必须意识到,团队效应既可以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效能,又能产生最佳的群体效应。个体永远存在缺陷,而团队则可以创造完美。

下文中的法国队便是“完美团队”的杰出代表。

在一次世界杯上,当时,巴西队成为夺冠热门,被寄予厚望,因为巴西队的队伍中拥有大小罗、卡卡、阿德里亚诺、罗比尼奥等明星球员,堪称“五星级”阵容。

在夺冠的路途中,巴西队遭遇了法国队,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最终的结果是法国队以一粒点球让巴西队止步八强,巴西夺冠梦想再次破灭。

为什么拥有明星阵容的巴西队会失败呢?

在赛前,球王贝利就曾经表示,他对巴西和法国的相遇有不祥的预感。罗西的对这两队的评论可以为贝利这种不祥预感加上注脚,罗西的说:“这次他们怎么看都不像一支强队,更像一群没有凝聚在一起的天才球员。”

因为足球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项目,集体协作,发挥团队的效能,才有可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杯赛场上占据优势。球星们在比赛中并没能显示出“五星级”的实力,核心球员状态低迷,球员之间各自为战,整体配合生涩,最终令实力最强、光芒四射的巴西队与冠军擦肩而过。而法国队却能发挥团结协作的优势,聚集团队成员的所有力量,最终获得了胜利。

全队拧成一根绳子,发挥团队的最大力量,这就是法国队获胜的秘诀!

美国国务活动家韦伯斯特有一句名言:“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一个人只有融入团队才能生存、成长。放眼一流的工作团队,他们之所以出类拔萃,无非是他们的成员能相信团队,抛开自我,一致为整体的目标奉献心力的结果。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之间的默契合作一直被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之间的合作也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范例。

1953年3月7日,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终于将他们想象中的美丽无比的DNA模型搭建成功了。

沃森和克里克的这个模型正确地反映出了DNA的分子结构。此后,遗传学的历史和生物学的历史都从细胞阶段进入了分子阶段。

尽管沃森和克里克是相异的一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完美的配合,他俩正像DNA链中的互补碱基一样。世界本是一个多样化的存在,沃森的浪漫思维和克里克的严谨推理恰好形成一个统一体,让他们共同摘取了科学的桂冠。

DNA结构的发现是科学史上最传奇的“章节”之一,沃森和克里克也因此打造了科学合作史上的“完美双璧”。

他们的性格并不相同,沃森的发散思维独步天下,经常能有异想天开的创举,对他来讲,没有思维和科学的框架,天马行空一样,根本不按常理出牌;而克里克正好相反,他以严谨的逻辑推理著称,没有经过严密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是不会被他认可的。

但是,他们确实是互补的一对。沃森的突发奇想,经过克里克的严密论证,促成了DNA双螺旋结构的问世。假设他们分开来研究,沃森只能终日沉浸在胡思乱想的美梦中,而克里克恐怕也只能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中苦苦徘徊。

合作的重要性不只体现在科研领域,在企业的发展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每一个人,因为性格、学识、阅历等各方面的限制,都很难独立做成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到今天,阿里巴巴已经拥有500万中小企业会员,每天的营业额为100万元。现在阿里巴巴已经实现每天缴税100万元,成长速度惊人。

它的成功秘诀在哪里?

对此,马云有话要说。他认为,成长型企业成功的第一原则就是:确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坚持到底。第二个原则就是:打造一个明星团队。马云坦言,自己最欣赏的就是唐僧师徒团队。

“唐僧是一个好领导,他知道孙悟空要管紧,所以要会念紧箍咒;猪八戒小毛病多,但不会犯大错,偶尔批评批评就可以;沙僧则需要经常鼓励一番。这样,一个明星团队就形成了。”在马云看来,一个企业里不可能全是孙悟空,也不可能都是猪八戒,更不可能都是沙僧,“要是公司里的员工都像我这么能说,而且光说不干活,会非常可怕。我不懂电脑,销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了”。

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应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善于进行换位思考,发现别人的长处,发现双方存在的共同点,取长补短,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同时,要不断培养作为一企业员工的自豪感,让员工深刻体会到在这个集体中凭借着共同的努力可以战胜所有的困难,去实现员工自己的人生价值。

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对企业的信心

一家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拥有一批忠诚、能干的员工,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他们都能够相信企业,奋战到底。企业的愿景就是他们的职业目标,企业的规划就是他们的发展蓝图。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成为一个团结有力的整体,员工才能保持良好稳定的工作状态,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

李嘉诚早年开办塑胶厂的时候就曾因为经营不善陷入了巨大的危机当中。正当他一度困惑惶恐的时候,母亲告诉他要诚实为人、诚实经商。

李嘉诚觉得母亲的话是对的。第二天,他回到厂里,召集员工开会,坦率地承认自己经营错误,不仅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出人意料的是,员工并未选择离开,而是愿意跟李嘉诚留下来继续奋斗。因为从李嘉诚的一贯表现来看,他们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依赖的人,只要大家坚定信念,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克服困难。

员工的意外反应给了李嘉诚很大鼓舞,他决定继续领导大家走出困境。在处理完厂里的事情之后,他逐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并保证在放宽的期限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他丝毫不隐瞒工厂面临的空前危机——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

李嘉诚的诚恳态度,使他得到大多数人的谅解。银行放宽偿还贷款的期限,但在未偿还贷款前,不再发放新贷款。原料商同样放宽付货款的期限,但长江厂需要再进原料,必须先付70%的货款。客户态度不一,但大部分还是做了不同程度的让步。李嘉诚的“负荆拜访”达到了初步目的。但是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只给了他十分有限的回旋余地,事态仍很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信心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李嘉诚的领导下,员工将积压产品迅速进行分类,然后贴上不同的标签销售出去,收回了一部分资金,缓解了工厂的燃眉之急。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一些原本对李嘉诚敬而远之的亲戚朋友也开始主动为他分担忧愁,安慰激励,献计献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危难见人心。在危急时刻,员工因为对工厂抱有希望而不肯离去,合作伙伴因为对工厂怀有信心而选择留下,李嘉诚的亲戚朋友更是因为觉得工厂一定会出现转机而鼎力相助。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凭着大家对工厂的一股信心,李嘉诚很快拿到了新订单,筹到购买原料、添置新机器的资金。一些被裁减的员工也回来上班,李嘉诚还补发了他们离厂阶段的工资。长江塑胶厂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召集员工聚会。他首先向员工鞠了三躬,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然后,他用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宣布:“我们厂已基本还清各家的债款,昨天得到银行的通知,同意为我们提供贷款。这表明,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困境,将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话音刚落,员工顿时沸腾起来。散会前,每个员工都得到一个红包,是由他亲自发放的。

其实,你也可以尝试着站在长江塑胶厂员工的角度去想一想:如果碰到这种情形的话,你会怎么办?是悲观失望,还是相信企业?是就此离开,还是继续奋斗?事实证明,后者不见得就能够让事情发生转机,但前者一定会让企业和自己陷入困境。一名员工只有对企业充满信心,拼搏到底,才有可能帮助企业渡过每一个难关,最终也为自己赢得一方事业发展的平台。

小李和小王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一起到南方,通过招聘会应聘到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负责某种办公软件的设计开发。这个公司规模很小,是国家允许注册的同类公司中最小的,执照上写得清清楚楚:注册资金10万元,连老板在内是“七八个人来五六条枪(电脑)”。他们之所以愿意去,一是背井离乡急于安身,二是因为老板给股份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