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手菜根谭,右手卡耐基
5626700000003

第3章 菜根谭·反己自省,给人生一份最真实的了解(2)

那只鸟的翅膀张开有七尺,眼睛长达一寸。它停落在树上,尾巴几乎快触及庄子的额头。庄子觉得很奇怪:“这是一只什么鸟呢?它长着大翅膀却不飞走;眼睛很大,却连我都看不见。”于是,庄子轻步向前,拿起弹弓准备射它。

这时,一只蝉正在为得到一段悠闲的时光而得意忘形。蝉的背后有一只螳螂在悄悄靠近,正举起双臂准备捕蝉,眼看就要得手,螳螂也得意忘形,根本不知道危险也在向它靠近。那只奇怪的鸟正注视着螳螂,它也忘记了自身的安全。

庄子看见了这一切,忽然醒悟:“哎呀!世间万物本来就互相牵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也会互相吸引。”

他放下弹弓,回身准备离开。这时恰巧管园子的人看到了他,以为他偷了栗子,便追赶着辱骂他。

庄子回家后,三天不出家门。

弟子们问:“先生为什么忽然不再出门了呢?”

庄子回答说:“我追逐奇怪的鸟,但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体。我在浊水里看得很清楚,到了清水反而迷失了自己。况且我听人说过:‘到了别的地方,就要遵守那里的规矩。’现在我在栗园游玩而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就像那只奇怪的鸟也因为有利可图,忘记了它的本性。管园子的人也因此辱骂我,所以我羞愧得不敢出家门了。”

追本溯源,庄子之所以挨骂,都是他自己造成的。这正应了那句俗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阻挡自己前进的障碍往往并非道路的艰险,而是人自身。

《红楼梦》中提到一个参禅的故事:

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火头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舂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给他。于是慧能成了六祖,开创了中国禅宗顿悟的禅风。

这则故事让我们领悟到,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前进的障碍,只有参悟此义,才能打破心中的瓶颈。你就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才能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所遇到的最大障碍往往不是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而是自身过多的“思考”和“常识”,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顾虑和猜忌。放开自我,让自己的身心无拘无束,你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灵活操纵身心,让人生收放自如

《菜根谭》中讲到,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白居易的诗中说:“凡事与其畏首畏尾,还不如放开手脚,大胆去做,成功与否,全凭天意。”晁补之的诗中说:“做事要小心谨慎,才能达到坚定不移的境界。”白居易主张放松身心,这很容易让人流于狂妄自大,而晁补之主张约束身心,这也很容易让人流于枯槁死寂。由此可见,只有能够操纵自己身心的人,才有掌握事物规律的能力,也才能收放自如地应对任何事情。

有一个作家说:“如果一个人能够对任何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镇定自若的思考,那么,他就可以非常冷静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化险为夷。而当一个人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时,他通常无法获得这种镇定自若的思考力量。要获得这种力量,需要在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持续的研究,并对自我控制进行持续的练习。而在这些紧急的时刻,有没有人能够完全控制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场灾难以后的发展方向。有时,也是在一场灾难中,这个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人,常常被要求去控制那些不能自我控制的人,因为那些人由于精神系统的瘫痪而暂时失去了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一个人因为恐惧、愤怒或其他原因而丧失自我控制力,这是非常悲哀的。由于缺少自制美德的修炼,许多成年人还没有学会去避免那伤人的粗暴脾气和锋利逼人的言辞。

不能控制自己的人就像一个没有罗盘的水手,他处在任何一阵突然刮起的狂风的左右之下。每一次激情澎湃的风暴,每一种不负责任的思想,都可以把他推到这里或那里,使他偏离原先的轨道,并使他无法达到期望中的目标。

自我控制的能力是高贵品格的主要特征之一。能镇定且平静地注视一个人的眼睛,甚至在极端恼怒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一丁点的脾气,这会让人产生一种其他东西所无法给予的力量。人们会感觉到,你总是自己的主人,你随时随地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有助于品格的全面完善。

这种做自己主人的思想总是很积极的。而那些只有在自己乐意这样做或对某件事特别感兴趣时才能控制思想的人,永远不会获得任何大的成就。那种真正的成功者,应该在所有时刻都能让他的思维服从他的意志力。这样的人,才是自己情绪的真正主人;这样的人,他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他的思维在压力最大的时候恰恰处于最巅峰的状态;这样的人,是人群中的领导者。

严于责已,正确衡量生命中的“长”和“短”

人要认识到自我的有限性,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才是增长本领、走向成功最可靠的方法。

一般来说,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劣,因为他时时都在仔细检视自己,这种检视也叫做“自我反省”。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菜根谭》中提道:“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贯。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阐述的道理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们的心意可以达到至诚的地步,那么就会发生像六月飞霜、长城倒塌、箭贯金石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认真或者没有诚意,只是作出一副诚信的样子,他就失去了真我。一个人要想心中没有愧疚、做真我,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而这一切又从认知自己开始。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掌控自我。

要“自我反省”就得有自知之明。就像最能设计好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一样,最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但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然,古人怎么会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之类的古训呢?自知之明,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高深的智慧。因此,你即便能做到严于责己,即便能养成自省的习惯,但并不等于说能把自己看得清楚。就以对自己的评价来说,如果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就会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把自己估计得过低了,就会自卑,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准了,才是有自知之明。很多人经常处于一种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状态。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在应该展现自己的时候畏缩不前。对自己的评价都如此之难,如果要反省自己的某一个观念、某一种理论,那就更难了。

客观地评价自己必须要消除自负的心理。自负心理会使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会让人丧失自知之明。这样的人总是心高气傲,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固执己见,唯我独尊。他们喜欢凭着一点资本到处卖弄,结果受害的总是自己。

客观评价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评价自己的短处时就更加困难。但是,一个能清醒评估自己的人,能够不断完善自己、成就自我,并充满自信、快快乐乐地生活。

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不能自我反省,那么就可能浑浑噩噩地度日,永远也不知道人生的真谛,不会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甚至失败了也不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人应该认识到自我的有限性,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这才是增长本领、走向成功最可靠的方法。

客观地评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并且在此基础上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加强学习的力度。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