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手菜根谭,右手卡耐基
5626700000009

第9章 菜根谭·磊落公正,打造人的精神“脊梁”(1)

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正气长存,则邪气却步,阴霾不侵;正气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的诚信相当于他的脊梁骨,如果没有这根脊梁骨,人们将无法立起来,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还有什么比没人信任更恐怖的呢?众叛亲离,失去诚信,也就等于把自己推向一个无底的深渊。

公而不私,帮助别人也救赎自己

天地生养万物,默默奉献无所求,究竟是无私还是自私呢?

老子说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自然而生,不为万物,不为人。天地的“不自生”,正是天地极其自私的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说,天地的“极私”,其实也是天地的“至公”。

从万物个体的小生命来看,生死仿佛为不幸之事,但从天地长生的本位来说,生生死死,只是万物表层的变相。万物与天地本来便是一个同体的生命,万物的生死只是表层现象的两头,天地能生能死的功能,并没有随生死的变化而消灭,它本来便是一个整体的大我,无形无相,生而不生,真若永恒似的存在着。公而忘私故能成其私,便成为千古颠扑不破的无上法则。

《菜根谭》中讲:“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一个人心胸宽厚,待人处世要公平,这样才能使你身边的人不会有不平之感。留给后人的恩泽要立足长远,这样才会使子孙后代过上繁荣昌盛的生活。

只身存天下,将己身与天下融为一体,是对自身最好的安排。北宋范仲淹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情感不轻易地随景而迁。升官发财之日,不会得意忘形;遭厄受穷之时,也不致愁眉不展。身居高职,能为民解忧;一旦流离江湖,依旧心系万民。在位也忧,离职也忧。如要问:“似这般无日不忧,几时才是一乐?”只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败,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他待人亲热敦厚,乐于义助他人,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范仲淹死后,朝野上下一致哀痛,甚至西夏甘、凉等地的各少数民族,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哭哀悼。

许多大公无私之人表面上看似因为无私而失去了许多,殊不知,他们为此得到的却更为丰裕。生活之中,你同样会发现,如果不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自私的位置,获得的将会更多。正如冰心的一首小诗:“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的时候,天地便小了。”

至公便是至私。两个结伴登山的人,突然遇到寒冷的天气,加上饥饿、疲惫,使得其中一人不支倒地。另外一人虽然也累得难以支持,但是为了救自己的朋友,拼全力终于把朋友背下了山。正因为他背负一个人,使自己充分运动,才免于被冻死。如果助人者当时没有救人之心,只顾及一己私利,最终二人都可能难逃冻死的厄运,细想,正是这大公无私的举动拯救了自己。

在人生的大道上,总会遇到许多公与私之间的艰难抉择,救了别人,是自我的救赎。

涵养人格魅力的极致:养浩然正气

养气修心功夫能够修到纯粹精湛的,非孟子莫属。中国古代中关于人的修养有“内圣外王”之说,孟子就此修养之道,指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孟子首先说明养气修心之道,虽爱好其事,但一曝十寒,不能专一修养,只能算是知道有此一善而已;必须要在自己的身心上有了效验,方能生起正信,才算有了证验的信息;由此“充实之谓美”直到“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才算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成功。

何为浩然正气,其实就是至大至刚的昂扬正气,是以天下为己任,担当道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君子挺立于天地之间、无所偏私的光明磊落之气,这三气构成了浩然之气。这种浩然正气体现着一种伟大的人格精神之美。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持毋减分中。”讲的是不要抢先争取名利的事,不要落后于别人积德修身的事,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也要谨守本分,修养时也不能放弃自己应该遵守的规则。人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

中国历史上具有浩然正气的英雄有很多,文天祥就是其中一个。

文天祥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抗蒙古人的入侵,保卫家国,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蒙古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招募三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蒙古大军人那么多,你只有这些人,不是虎羊相拼吗?”文天祥则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令我心痛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后来,南宋的统治者投降了蒙古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写下了著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蒙古人的多次劝降,最终舍身报国,慷慨就义。

文天祥以身殉国,表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傲然品格,正如其诗中所说,“一片丹心照汗青”,从此,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善养浩然正气”的英雄。

为人需养浩然正气。浩然正气是人的精神“脊梁”,是抵御歪风邪气的“屏障”。正气长存,则邪气却步、阴霾不侵;正气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要保持浩然正气,就必须“一日三省吾身”,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以激浊扬清、弘扬正气为己任,使正气日盛,邪气渐消。这才是君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