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创新创业5W:以色列奇迹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启示(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三辑08)
56677100000002

第2章 不创新就意味着死亡——以色列创新精神的DNA

一个犹太人开加油站赚了钱,第二个人在加油站边上开饭店,第三个人开超市。但中国人不是这样,第一个人开加油站挣钱,第二人迅速开加油站,第三个也开加油站,最后一起打价格战,都死掉了。

——中国段子

1.1 想法必须与众不同

对于许多人来说,以色列是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这里不仅培养出了12位诺奖得主,同时还是上帝的故乡和耶稣的诞生地。尤其是现代的以色列,经常成为世界的焦点,不仅经常牵动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的神经,同时每天都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悲喜剧。

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建国,土地贫瘠,大部分国土面积是沙漠和盐碱地,严重缺水,全年中约有300天是日照,只有约50天是阴雨天。雨量非常稀少。以色列境内没有可供开采的石油、天然气、煤和森林资源,而且还处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全面封锁之中。目前全国人口只有800多万,60多年来历经磨难,在危机中发展和成长,GDP从20世纪60年代末的25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1140亿美元,翻了40多倍,而同期人口只增加了4倍。人均GDP现已高达2万美元,名列世界前20位,位于发达国家行列。2008年,以色列的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国家的30余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吸引了近2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相当于英国6100万人口所吸引的风险资本或德国和法国合计1.45亿人口所引入的风险资本总额。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兴企业总数,超过全欧洲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型企业的总和,甚至超过日本、韩国、中国和印度四国的总和,这个弹丸之地爆发出了惊世的能量。

以色列建国的时间比中国不过早一年半。一个诞生几十年的国家,为什么能从一个农业国家快速变身为现代化国家?

一个人口不足800万的国家,为什么能在炮火和连续的战争阴影中实现人均GDP超过2万美金的经济奇迹?

一个国土面积只有2.6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为什么能够成功地从“农业小国”转型为世界第二的“科技大国”?

一个除了沙漠和人的大脑外一无所有的弹丸小国,为什么能在世界经济论坛国家创新排名中遥遥领先?

这一切谜团值得每一个追寻社会进步的有识之士认真探索和思考。

我于2010年至2014年期间,先后6次考察了以色列,第一次是参加了以色列风投与高科技年会,第二次是随同中国教育考察团考察了以色列的教育,第三次应以色列一流智囊团PenZA的邀请考察以色列的创新和黄金教育模式。

时光飞逝,往事历历在目,犹太人的聪颖智慧和教育思想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久久难以忘怀。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是伟大而古老的民族,只要相互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一定能激发出智慧的光芒。

2011年11月2日上午,我第三次访问以色列的时候,以色列著名的管理创新智囊团PenZA感知实验室的董事长Erez开车带我去海法市MATAM科技园参观,科技园的CEO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加上PenZA的CEO Zohar先生,共有四个“光头”。当时我非常奇怪,难道犹太人的聪明和他们的光头有关系吗?为什么叫绝顶聪明?

MATAM科技园的主管也是一个“光头”,一见面就幽默地说道:“中国人很多,犹太人很少,我们两个民族加起来,在全世界就很多。”这就是犹太人的哲学,他们的算术学得很好。海法是以色列最主要的高科技研发基地,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硅谷”,排名第二。海法共有两所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和海法大学,共产生了3位诺贝尔奖得主。

以色列最大的体育馆就在MATAM科技园,2013年海法会展中心也在这里完工。我们到了MATAM科技园主管的办公室,看到了全世界所有最著名的展览中心的照片,包括中国的鸟巢。“为什么会有中国的鸟巢呢?”我随口问了一句,那位“光头”主管回答说:“因为我们的展览中心在设计和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和全世界所有的著名展览中心区分开来,以它们为标准,体现我们的创新能力。以色列每建设这样一个项目,都要站在历史和世界的高度来进行分析论证。”这说明海法市的起点非常高,中国每年有很多地方政府来这里学习如何做科技园区。

我又问道:“为什么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公司要来海法学习呢?”

“光头”主管再次幽默地回答道:“第一,因为这是以色列,不用介绍,犹太人很聪明;第二,在以色列当兵的人很多,他们知道该做什么;第三,海法有两所世界著名的大学,这里聚集了很多的人才。一边是人的脑子,另一边是技术,中间就是我们。”以色列的军人素质非常高。

海法体育场可容纳3万人,MATAM科技园区现在共有15个新公司,美国的Google公司、微软公司和巴菲特的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研发基地。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向这位“光头”主管问道:“高科技一直引领着人类的发展,但现在人类出现了很多问题,高科技还会引领人类未来的发展吗?未来高科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位“光头”主管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PenZA的CEO Zohar先生接茬道:“一边是犹太人的智慧,一边是中国人,中间是我们PenZA。未来能做什么,让我以后慢慢告诉你。”

中午的时候,我们匆匆喝了一会儿午茶,因为下午1:30要赶到Technion学院,同世界一流的领导力创新专家、Technion创新中心的主任Miriam Erez教授见面。这位女教授显得非常精干,她开门见山地说道:“为什么我对创新感兴趣?什么可以刺激人们热爱学习,各种文化有巨大的差别。但有一种文化是全球的文化,那就是创新能力。创新就是指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个办法来解决自己的难题,从办法到产品就是我的工作。每一种文化同另外一种文化的差别,都可以推动创新的发展。由于文化的差别导致了对机会认识的不同。我的创新中心旨在帮助普通工业的发展。”

返回特拉维夫的时候,我们又参观了一个由以色列著名的本扎蕾艺术学院首席创新专家Ezri教授主导设计的以色列最新科技发明成果展览,共有200多项以色列最新的科技发明专利,我们走马观花看了十几项,诸如,小西红柿的种子、最新的防盗门、手指测血压、检测血压和心脏的床等。参观这项展览的孩子们非常多。在以色列,创新和发明是每一个公民和每个公司的责任,创新能力是激发一个民族智慧与发展的根本。

参观完创新展览后,我感慨万千。Erez对我说:“如果你也要发明创造的话,想法就必须和别人不同。”这可能是解开以色列创新DNA的第一把钥匙。从比尔·盖茨对以色列高科技人才的赞美,到IBM等世界一流企业落户海法高科技园区;从以色列人发明网络电话Volp技术到改变人类沟通方式的ICQ;从提升无线计算能力的奔腾和迅驰芯片到丰富网络运用的Comverse的语音邮件……以及摩托罗拉公司在以色列研发中心发明的世界第一部手机,到以色列退伍军人发明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防火墙,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成为外国投资家的首选目标,股神巴菲特用40亿美金收购了以色列伊斯卡公司80%的股权,ScanDisk则将最新发明移动硬盘技术的M-system公司揽至麾下。世界权威机构Fitch将以色列的国家评级从“A”调到了“A+”。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以色列人有着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和最独特的想法。据称,巴菲特在收购Iscar公司时宣称,伊斯卡是头脑、才干和想象力的独特组合,他们的投资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对犹太人头脑和想法的赌博。

在一本近40万字,以91位名人作例证、专门谈论创造性的专著中,编者采访了若干名犹太人,例如:哲学家阿德勒、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内丁·戈迪默、生物学家乔治·克莱因、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莱德柏格、发明家弗兰克·奥夫纳、物理学家亚伯拉罕·佩斯、花旗银行总裁约翰·里德、生物学家乔纳斯·索尔克、作家斯特恩、医学物理学家耶洛……足见犹太人的创造性是多么强。

犹太民族是全世界最具创造性的民族,除了上述提到的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外,1907年迈克尔逊精确测定了光速,1908年李普曼发明了天然彩色摄影技术,1908年埃尔利希发明了梅毒的近代化学疗法,1915年威尔斯泰特发现了植物色素和叶绿素,1918年哈伯发明了合成氨,1930年兰德施泰纳发现了人类的四种血型,1945年钱恩同别人一起发现了青霉素,1952年瓦克斯曼发现了链霉素,1959年科恩伯格发现了RNA和DNA的生物合成机制,1962年佩鲁茨测出了蛋白质的精细机构,1969年盖尔曼发现了“夸克”,1976年布鲁姆伯格发现了乙型肝炎的起源和传播机制,1980年吉尔伯特测定了人类DNA顺序的方法(伯格则研究探索基因重组DNA分子),1989年奥尔特曼发现了RNA自身具有酶的催化功能,此外,原子弹、氢弹等也都是犹太人发明的。以爱因斯坦和玻尔、玻恩、奥本海默等科学家为代表的犹太人为自然科学和思想艺术、经济等领域的贡献更是不计其数。

除此而外,犹太人在生活时尚方面也是人类的急先锋,不仅发明了牛仔裤、胸罩、避孕药和芭比娃娃,还推销了“POLO”和“CK”服装,更有“公关之父”伯奈斯,以及购买英超切尔西足球俱乐部的神秘大亨阿布和缔造立体主义画派的“毕加索的商人”康维勒等,无数的犹太人为人类贡献了与众不同的想法。

目前,以色列被视为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之一,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以色列只有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才能赢得生存的战役。”而以色列外交部亚太司副司长AmosNadai在谈到以色列崛起之谜时也说道:“我们成功的秘密,真的在于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要想在地球上生存,就必须找到适合我们自己发展的道路。”

正因为犹太人鼓励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很多以色列的公司里,管理5个犹太人,比管理50个美国人还要难,因为他们一进公司后,就会不停地向你提出各式各样的难题。一般的问题往往会从这句话开始——“为什么你是我的经理?而不是我来做你的经理?”

1.2 不害怕失败,越是艰难越要走向成功

《圣经·路得记》中提到一个摩押女子路得。路得是犹太人以利米勒和拿俄米的儿媳妇。以利米勒共有两个儿子,娶了两名摩押女子为妻,一个名叫俄珥巴,一个名叫路得。后来以利米勒和他的两个儿子都先后死了,只剩下拿俄米和她的两名儿媳妇。当时正是饥荒年代,三个寡妇的生活非常艰难。婆婆拿俄米就对两名儿媳妇说:“你们各自回娘家去吧,愿上帝能使你们在新夫家中得着平安。”于是,拿俄米就和两名儿媳妇拥抱亲吻,她们恋恋不舍。拿俄米就说:“我的女儿们啊,回去吧!我还能生子做你们的丈夫吗,我已年纪老迈,岂能拖累你们使你们不嫁别人呢?我因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

两名儿媳放声大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但是路得舍不得离开拿俄米。拿俄米说:“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路得坚定地说:“不要催我离开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我也葬在那里。”后来,路得感动了富裕而有名望的以色列人波阿斯,娶她为妻,她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

曾几何时,路得成为每一个犹太母亲的榜样,她们以坚定的信仰,教导自己的子女渡过人生中的各种苦难,不要害怕失败,越是艰难越要走向成功。正如犹太谚语所言:“只有碾碎的葡萄才能酿出最纯的酒,只有压碎的橄榄才能榨出最好的油。”为此,犹太人制定了各种规则,或者以各种节日纪念历史。即使在新婚典礼的重要时刻,他们也要提醒新人不要忘记苦难。婚礼规定新人不能喝完酒后把酒杯完整地放入盘中,而是把酒杯摔碎,告诉两人要同甘共苦一起度过艰难的一生,如果一味享乐,没有危机感就是败家的象征。

犹太人由于苦难的历史,时刻充满了危机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懈怠。即使有平安的生活,他们也常常居安思危,保持警惕。每当幸运来临的时候,他们总是最后感知。而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总是最先感知。

因此,对于犹太人来说,每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奋发图强的机会。在近两千年漂泊流离的生活中,犹太人不仅没有被逆境压垮,而是将苦难转化成一笔宝贵的财富。

《塔木德》说:“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为什么只能透过黑眼球才能看到东西呢?因为人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所以,犹太人顽强而坚韧的精神意志和挑战风险永不气馁的进取意识,恰恰构成了犹太商人的重要底蕴,从而使他们在逆境中从容镇定,应付自如。他们面对失败,从未丧失过信心,而是汲取教训,重新再来。

犹太企业家很喜欢这样一则故事:

有三只蛤蟆不小心掉在鲜奶桶中。第一只蛤蟆说:“这是上帝的意志,不可违抗。”于是,它盘起后腿,等待着奇迹发生。

第二只蛤蟆说:“这桶太深了,没有希望了。”于是,它被淹死了。

第三只蛤蟆说:“尽管掉到鲜奶桶里,可我的后腿还能动。”于是,它奋力地往上跳起来。它一边在奶里划,一边跳,慢慢地,它觉得自己的后腿碰上了硬硬的东西,原来是鲜奶在蛤蟆后腿的搅拌下,渐渐地变成奶油了。凭着奶油的支撑,这只蛤蟆跳出了奶桶。

犹太人就和那只奋力拼搏的蛤蟆一样,不但没有沉沦,反而在绝望中奋发向上,犹太大亨中几乎很少有暴发户。

纽约股票巨人约瑟夫·贺喜哈在8岁时就变成了一名小乞丐,于是被迫和寡居的母亲住进了杂乱肮脏的布鲁克林区的贫民窟。更不幸的是,母亲又被大火烧成了重伤,即使住进医院,也只能靠他饥一顿饱一顿的乞讨为生。从那时起,他就发誓摘掉“穷鬼”的帽子,变成一名有钱人。

他终于找到了在一家公司做收发员的工作,并毛遂自荐成为总经理的股票经纪人……凭着他对股票事业的执着,更凭着他的信心和胆量,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亿万富翁。他发财后,没有忘记还有许多穷人,于是,慷慨地投入了慈善事业,成为一名令人非常尊敬的慈善投资家。

美国著名的报业家和新闻学者约瑟夫·普利策,也是一名白手起家的犹太人。21岁的时候,他获得了律师执业许可证。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人,他觉得当一个律师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于是决定进军新闻业。起先,他给一家报社打工当记者,顶住了老板的百般刁难和同事不屑的白眼,虚心研究报社各环节的工作,并于第二年被晋升为编辑。随着他署名文章的增多,影响力逐渐扩展,于1869年当选为密苏里州议会议员。过了两年,他又牵头筹备密苏里州共和党,声望大增。1878年,他用积蓄买下了一家濒临倒闭的报纸,开始了独立办报的生涯。在历尽艰辛之后,他将《西方邮报》《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办成当时美国首屈一指的大报,并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它是当今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很显然,回眸犹太人的历史,确实充满各种曲折和动荡。但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汗水、泪水和屈辱创造了辉煌的今天。如今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早已不是蚊虫滋生的沼泽和干旱无雨的沙漠,而是到处长满了鲜花的“伊甸园”。强大的农业经济使得农产品非常丰富,从番茄到金鱼,全部销往欧洲市场。犹太人改进太阳能技术和水循环技术,发现治愈各种疾病的方法,为医学和其他行业发明新工具,并在数百个研究领域取得巨大进步,成为许多著名跨国企业最喜欢的地方。这些公司包括微软、思科、英特尔、谷歌、IBM、索尼、爱立信等,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言:“如果你去中东寻找石油,那么就不要停留在以色列。但是如果你去寻找智慧、活力和正直,那里就是唯一可以驻足的地方。”而比尔·盖茨则认为,以色列非常适宜搞高科技研发,“这里的人的素质是无与伦比的”。

TANGOROI在日本也是一家不小的企业,拥有一批包括主要汽车制造商在内的主力客户,但2008年秋季开始经营一落千丈,亏损严重。2009年5月不得不在公司内部招募100名自愿退职者。本来,刚刚被外资收购的亏损企业是无力组织退职员工出国旅游的,促成这次员工成行的是伊斯卡公司董事长埃坦·贝尔特迈亚。当他获知被伊斯卡购并的TANGOROI自愿退职员工有到以色列旅游的愿望后立即表示,“TANGOROI现在是我们的家族成员,现在虽然经营形势仍旧严峻,但我们要有长远眼光,希望尊重员工的心愿。”他提出,这100名员工旅游的所有费用由公司来承担。这项决定令正陷入困境的TANGOROI上下十分感动。

伊斯卡在刚收购了TANGOROI,经营业绩尚未出现起色的情况下,还决定对TANGOROI在福岛县的主力工厂提供100亿日元规模的设备投资。TANGOROI社长上原好人说,“如果没有伊斯卡的这个投资,TANGOROI光靠裁减100名自愿退职者肯定还是不能渡过难关。”

“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的企业。”这是美国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对伊斯卡的评价,这位投资巨擘在2006年以40亿美元购买了伊斯卡80%的股份。向巴菲特出售股份以后,伊斯卡获得了巨额的资本收益。此时,贝尔特迈亚董事长又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赶快寻找所有自1952年创业以来曾在伊斯卡工作过的人,以便向他们发放公司礼金。”尽管已有好多老员工已不在人世,但伊斯卡还是千方百计地找到他们的子女,甚至孙辈,将公司的礼金送到他们的手中。

这个故事正是导致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出资收购以色列伊斯卡公司的真正原因,这家公司隶属于古老的韦特海姆家族,是世界金属切割工具行业的龙头企业。这笔生意是巴菲特在美国之外最大的投资,不仅显示了巴菲特对高素质企业精神的推崇,也显示了他对投资以色列的信心。巴菲特在接受以色列最大的报纸《新消息报》时说:“我相信以色列的市场和以色列的经济,这是投资的最好时期。”当巴菲特被问及这项史无前例的投资为何选在以色列这样危险的地方时,他非常坚定地回答:“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的世界。在俄克拉荷马城有危险,在马德里有危险,在伦敦有危险,在曼哈顿岛一样也有危险。”巴菲特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以色列的潜力。

出人意料的是,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的高科技创投基金也以五笔投资成为以色列创投市场的新贵。一向在地产和通讯领域以大手笔投资闻名的李嘉诚突然发力以色列高科技创投市场,让人非常惊奇。在以色列生活过的中国人一般都熟知有个叫Orange的电信品牌,其推出的以个性化服务和收费标准较低的电信业务,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已经成为以色列最大的电信公司。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是李嘉诚的公司,这位华人首富每天都在大笔赚着最精明的犹太人的钱。以13.81亿美元高价卖出股份,以1.25元低价回购,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李嘉诚净赚97.9亿港元,真不愧为投资超人。除此而外,李嘉诚还把投资的触角延展到以色列的基建(港口)、海水淡化和能源领域,紧接着李嘉诚还发力以色列的创投行业,成立HV创投基金,重点开发互联网图像视频软件,并在高科技创投领域被奉为“华人创投教父”。让犹太人也开始佩服中国人的商业智慧。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TGIT)是由广东汕头大学与全球知名的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办学,该学院已获李嘉诚基金会捐资1.3亿美元(约10亿港元),这也是以色列理工学院有史以来获得的最大一笔捐款。广东省政府和汕头市政府将拨款9亿元人民币及一块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支持TGIT建设与初期营运开支。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一所全新理工学院,将引领中国大学在工程、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教育进程,推动研究与创新。

2013年9月29日,在李嘉诚先生亲临见证下,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Peretz Lavie教授与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创办TGIT。合作备忘录将会递交以色列理工学院和中国有关部门批核。

TGIT于2014年度学年开办土木与环境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学士课程。以色列理工与汕大又会合建一创新中心,成为一座发展的桥头堡,把广东工业直接和以色列的创新科技对接,让以色列创新科技进入中国,并与中国共同研究、开发和引领新技术。TGIT将以英语教学,而教职员将会从全球大学的科研人员中招聘。

李嘉诚先生参与签约仪式时说:“在今天变动不居的年代,‘科技’本身就是那支迷人魔术棒,内含成就转变的威力,产出成千上万种新选择,新想法与新对策,也能为存在已久的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法。然而发挥魔术棒的威力,取决于魔术师本身的能力修为,真正的魔法潜藏在思考的创造力中。要在竞争中开创胜局,要释放人类的潜能,要构建一个知识丰富的社会,让大家享有可持续的优质生活;投资教育失当,不推行改革是对未来的罪行,‘投资’教育就是创造未来。”

以色列理工学院于1912年创校,在纳米科技、生命科学、干细胞、水资源管理、可再生能源、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物料工程、太空和工业工程以及医学等领域上,备受全球肯定,并一直引领着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以色列理工学院在上海交通大学著名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百强,也是全世界仅10家曾经组建及发射人造卫星的大学之一。过去有3名教授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殊荣。目前该学院的学生毕业就业率达到100%。以色列理工学院是以色列科学、技术与应用研究方面的顶尖中心,在MIT 2013年全球技术与创新体系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六,其中“在艰难条件下创建创业与创新体系”排名世界第一。

在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以色列理工学院在中国增加招生名额,并首次在广东招生。以色列理工学院拟在广东招收40名学生,入读该校“王牌专业”土木与环境工程学士学位课程,全英语教学,4年本科学习全程在以色列。招生的程序和要求是:学生直接向以色列理工学院提出入学申请,除了填写申请表之外,需提供高中1至3年级的成绩单、两封推荐信、高考理科成绩、英语水平考试成绩、个人申请短文,并参加该校组织的面试。

由于和汕头大学有合作关系,以色列理工学院招生的面试、英语测试以及暑期预备课程都将在汕头大学举行。面试主要是考查学生报读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意愿、对未来的规划以及是否具备在该校学习和生活的能力;英语测试委托汕头大学英语语言中心组织,如果学生有80分以上的托福成绩或者6.0以上的雅思成绩,则不需再参加英语测试;为期16周的暑期预备课程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国际生入学前必须修读的课程(数学、物理、英语),也在汕头大学进行。

毫无疑问,“以色列理工”是世界上一流的理工学院,比MIT毫不逊色,以色列在高科技和自然科学领域方面能够领先于世界,同“以色列理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当年李先生创办“汕头大学”,成为自己商业帝国的“黄埔军校”;而今李先生再次投资重金,除了能够赢得以色列政府和广东政府的信任外,更为自己的商业帝国走向未来储备人才,绝对是高瞻远瞩。许多所谓的“资本家”之所以昙花一现,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想利用资本投资迅速发财,而不想成为真正的“资本家”,而推动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恰恰是真正的“资本家”,而非玩资本撞大运、贪求急功近利的鼠辈。李嘉诚为什么能成为华人首富?同他的远见卓识是分不开的。正如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先生所言:“远见必须取代经验,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放胆一试。”

在数世纪的深受迫害之后,犹太人的才能不仅没有被扼杀,而且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邪恶的反犹主义不仅没有让犹太人灭亡,反而让犹太人更加团结、更加坚强、更具有忍耐力,并人才辈出。正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言,反犹主义的价值就在于“迫使犹太人为他们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为了生存他们要与别的民族同样优秀,甚至更加出色。此外,由于各扇大门长期对他们关闭,他们被迫为自己创造机遇,并成为“世界公民”,变得更加精明和更具适应能力。他们把流浪当作向全世界汲取智慧和布道的机会,面对反犹主义的仇视与迫害,不仅回归了上帝对他们的“应许之地”,还把这片土地从荒凉的沙漠创建成世界高科技之都。与此同时,每一个犹太人将绝望变成喜悦,透过黑暗获取光明,将贫穷变成富有,对传统进行创造,像地下的煤一样不仅顶住了压迫,还变得像钻石一样坚强和熠熠生辉。正如美国世界犹太裔理事会主席杰克·罗森在其新著《犹太人的大梦想》一书中所说:“犹太人的坚持——以及他们对现状的不满——使得他们坚信可以通过政治和社会变革来克服被压迫的命运……作为偶尔被容忍、经常被迫害的少数民族,加速调整进入现代特别符合他们的利益。犹太人认为,一个社会越自由,犹太人所受到的待遇就越好。”很显然,没有人比犹太人更像犹太人。在资本时代,他们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在被隔离时代,他们是最有经验的流亡者;在专业时代,他们是最熟练的专业人员。几乎每一个犹太人的成功故事,都像一个把柠檬变成柠檬汁的过程——如何把被压缩的状态发挥到最佳。把劣势变成优势,这就是全部犹太奇迹的核心。

1.3 发现和引导市场需求

在以色列建国之初,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他们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向全世界出口了很多柑橘,由于柑橘的产地在雅法,所以柑橘的品牌名称就被命名为雅法古城的城市名字Jaffa。但是,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在信息通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古老的耶路撒冷之外,缔造了一座崭新的科技圣殿。他们不仅向全世界兜售柑橘,还向全世界兜售象征高科技的Jaffa。Jaffa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语言,以色列人读起来和Jaffa的发音一致。正是因为发现了市场对高科技产品的真正需求,以色列被誉为世界上的“第二个硅谷”。

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实在是太小了,相当于中国某个省的一个地级市,而且国土资源的质量相当低。他们不仅没有阿拉伯邻国的石油资源,却有一半以上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而且雨水资源非常稀少。因此,一无所有的以色列人知道,他们能够开发的资源只有每个人的大脑。于是,从建国之初开始,总理本-古里安就意识到“科技立国”的重要意义。他语重心长地告诫人民,应该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不能仅仅是学习抽象的知识,否则以色列将无法生存。以色列流行这样一则笑话:

有来自美国、俄罗斯、中国和以色列四个国家的男人,聚到一起。

一名记者走上前来向他们问道:“打扰一下,请问你们对肉类短缺有什么看法?”

俄罗斯人回答说:“肉类指的是什么?”

美国人回答说:“什么是短缺?”

中国人回答说:“什么是看法?”

以色列人回答说:“什么是‘打扰一下’?”

这则笑话非常真实地揭示了犹太人热爱思考的习惯,正是因为这种习惯,让他们在创新和创业的早期,常常能够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并能够发现和引导市场需求。不妨再讲一则笑话,名为《我醒着,我思考》:

一名犹太人和他的马车夫在深夜来到一个盗贼出没的地方,他们住进了一个小旅馆。犹太人让马车夫艾萨克待在车上,看管马匹。

将近午夜的时候,犹太人从窗口喊道:“艾萨克,你睡着了吗?”

艾萨克回答说:“我醒着,正在思考。”

“你在思考什么呢?”犹太人问道。

“我在思考,如果为一幢新房挖一道沟,挖出来的土往哪搁?”艾萨克说。

过了一个小时,犹太人还是放心不下,从窗口探出头来小声说:“艾萨克,你睡着了吗?”

“我醒着,我在思考:当烟从烟囱里升起来的时候,它会在哪消失。”

又过了一个小时,天快亮的时候,犹太人问道:“艾萨克,你睡着了吗?”

“我醒着,我在思考。”艾萨克回答说。

“你又在思考什么呢?”犹太人问。

“我在思考:我整夜都醒着,留神着,可是马怎么都不见了?他们去哪了呢?”

犹太人真是爱思考,整夜都不睡觉,思考着如何渡过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但还是防不胜防啊。但是,犹太人正是在面对各种危机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头脑越来越聪明。到目前为止,以色列拥有超过3000家的新型高科技公司和小型创业公司,是世界上除美国硅谷以外的第二个高科技企业最为集中的国家。以色列研发的无数产品,在世界上获得领先地位,每天被数以万计的人使用,并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为摩托罗拉开发的第一部手机以外,Windows MTg和XP操作系统中的许多部分是由微软公司以色列研发中心开发的,奔腾MMX芯片技术,奔腾-4微处理器和Centrino处理器全部是以色列英特尔中心研制的。以色列的防火墙技术全球领先,航空产业最难以渗透的飞行安全系统是以色列设计的,而且以色列Teva公司还发明了能够治疗多发性脑硬化症的一种创新药物。以色列的其他医药公司还研发了世界上第一款形状大小都和胶囊相仿的体内检视仪(口服肠胃内窥胶囊),服用后可以迅速诊断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病患状况,并应用于癌症的诊断;还开发出第一个柔软的心血管支架NIR,最大限度地防止心血管疾病的扩散,以色列医药公司Medinol是世界上心血管支架一流的设计制造商,类似于这样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的科技发明在以色列还有很多。此外,以色列拥有农业灌溉和改良种子以及乳品方面的一流创新技术。

正是由于市场的需求和先天的劣势,让以色列将劣势转化成优势,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难题,也为以色列的公司进军世界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奈特菲姆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滴水灌溉系统供应商。这家公司创建于1965年,他为以色列落后的农业技术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后来日益盛行的清洁灌溉技术拉开了序幕。辛迦·布拉斯曾是一名建筑工程师,一战期间出生于波兰华沙,20世纪30年代来到以色列,成为国家自来水公司的首席工程师,专门负责解决内盖夫地区的干旱问题。布拉斯滴水灌溉的灵感来自于邻居家后院一棵看起来非常茂盛的树。那应该是非常缺水的一棵树,可为什么如此茂盛呢?这引发了布拉斯巨大的好奇心。后来发现,这棵大树正是通过地下水管缓慢渗透出来的水维持生长的,而当时现代塑料技术刚刚流行,这时布拉斯灵感迸发,申请发明了滴水灌溉技术,并和位于内盖夫沙漠地区的基布兹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和推广这项新技术。滴灌技术将农作物的产量提高了50%,还节约了40%的水资源,很快使奈特菲姆公司成为基布兹地区的第一家工业企业,并使基布兹集体公社改变了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奈特菲姆公司在世界节水灌溉农业领域捷足先登,将滴灌技术推广到全球110多个国家,横跨5个大洲。不仅推动了世界农业的发展,还使许多历来对以色列充满敌意的外国政府也开始向以色列开放外交关系。

以色列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于1950年1月9日就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此之前,“中华民国”不仅积极支持过犹太人的复国主义运动,还在上海拯救过45000名犹太人,因此,中以关系一直非常友好。第一批来中国访问的是以色列高级农业官员波哈莱斯教授,他被称为“柑橘密使”。当时,波哈莱斯教授亲自开创和参与了中以合作的甘肃武威的干旱农业规划,广西的柑橘开发,山东烟台的农作物发展问题研讨等一大批项目。从1985年以后,越来越多的以色列公司和企业家到中国来推销他们的农业技术,诸如:河南新乡棉花试验田、甘肃武威沙漠植物园以及广西等地的滴灌和微喷灌试验田等。1988年,以色列哈谢拉种子公司的优质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在广东省中山市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中以合资开发的樱桃西红柿迅速畅销全中国。此外,第一批来华的以色列商业科技专家阿莫斯·尤丹、萨尔·艾森伯格和欧慕然等先生为中以农业合作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色列第一个滴灌设备生产线也落户中国。

以色列依靠科技进步走上了富国强民之路,被世人誉为二战后的“世界奇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48年以色列GDP仅为2亿美元,但到2007年飞跃至进200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1767美元。在许多领域的高科技研究和开发,也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甚至位居世界第一。以色列在独立以来短短60多年里,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且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目前,以色列被公认为“创业的国度”,是全世界高科技新兴企业最兴盛的国家。在过去的60多年间,几千家以色列初创公司在各个行业崭露头角,像GPS导航,樱桃小番茄等。但哪些以色列初创企业真正改变了世界呢?权威机构挑选了10项影响世界或者正在改变世界的以色列技术:

1.3 D打印正应用在各行各业。以色列-美国公司Stratasys拥有最多的3D打印技术并把打印带到了全新水平。Stratasys可以把当今最创新的主意变成现实,他们可以应用在不同行业领域,从车到衣服到医疗设备。

2.预测未来。27岁的以色列理工博士生Dr.KiraRadinsky发明了一种软件,可以提前几个月预测出流行病和种族灭绝。通过近500年的文献资料,她发现多种历史事件中的强烈关联。她提前几个月成功预测了古巴的霍乱疫情。Radinsky从15岁开始上大学,26岁获得博士学位,并创办了两家初创公司。

3.USB闪存是由以色列M-system公司发明的,可以协助我们存储文件,创始人将该技术以16亿美金卖出,他的存储量是以前的磁盘的11,830倍,使存储更便携更安全。

4.Rewalk旨在帮助那些下肢残疾的截瘫患者可以走路。Rewalk使用包含专利技术的外骨骼套件,可以让腿机动化带动膝盖和臀部运动,电池充电可以保障全天使用。Rewalk由电路板和传感器一起控制,不需要借助拴带和开关就可以让患者恢复自主走路。系统通过上身的运动启动第一步,然后再重复步伐确保有效自然的行走。Rewalk可以站,坐,转身,甚至可以爬楼梯。

5.在空气中获取电能。Phinergy发明了一种应用在电动汽车上的铝空气电池,可以3倍地加大行驶里程。这种更加环保的高效电池可以大幅减少石油消耗和废气排放。系统主要依据金属空气科技,包含铝空气和锌空气。这种电池取代了之前内置沉重氧气转化设备转而用空气电极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并且做到二氧化碳零排放。

6.能抗旱的“超级植物”。以色列的研究人员研发的抗旱植物,可以改变当前的全球粮食危机。目前,全球有40个国家正遭遇粮食短缺,有8.7亿人,也就是八分之一的地球人口长期营养不良。许多国家的粮食短缺是因为干旱。这种超级植物只需要很少的水,产量更大,并且能长时间保鲜。即便持续一个月没有水他们也能正常成长,需水量是正常植物需水量的30%,因此能在干旱条件下生存。也许这一发明能帮助地球走向免除饥饿的自由世界!

7.车车(Car-to-car)通信,做会说话的汽车。看起来像未来的事情?不过,让汽车相互通信——提高驾驶安全的时代却很近了。半导体创业公司Autotalks开发了一款智能芯片,使汽车和交通基础设施可以通过电子信息“对话”。这项技术能够预测交通事故的几率和交通堵塞,然后车辆到车辆(Car-to-car)地实时发送警报,通知后面的司机减速或停车。该系统预计在2015年投入使用。

8.永久太阳能电池,让一块电池具备无穷电量……并不难,我们现在就已经有了。以色列电子元件供应商Sol-Chip和Cellergy两家公司合作开发出一种太阳能采集技术,可用于为无线传感供电,让这些传感器只需少量电池能量或不用电池就能正常运作。这种高性能的太阳能采集器整合了Cellergy的超级电容器和Sol-Chip公司的太阳能采集技术,可整合于各种设备和应用中,而为短距离无线通讯提供电能。Sol-Chip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能自我充电的太阳能电池Everlasting,这是一种整合了电池管理功能和充电电路的太阳能电池。虽然目前仅限于输出8.4伏特的电力,却足以为大量的户外设备提供电量。

9.蛇形机器人。有了蛇形机器人(RobotSnake),拯救自然灾害的受害者比以前容易多了。RobotSnake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非常灵活地爬行。虽然移动速度并不十分快,但可以深入灾后废墟的各个狭小角落,还能攀爬20度角的倾斜面。而它的相机可传送回图像,让救援人员了解并控制灾区里的情况。每个接头都配备了电话、计算机、传感器、无线通信和电池,头部携带照相机。

10.“侵入”人类大脑。EIMindA发明了一种新的自动显示脑部活动功能的方法,即大脑网络激活。该技术主要基于分析事件相关脑电信号。通过对不同领域如数字信号处理,图像理论,聚类分析,模式识别等采用先进的算法,EIMindA的核心技术能够自动揭示特定大脑活动过程的多维模式,如执行功能,注意功能,记忆功能,疼痛,情感等等。这种新的神经技术,被称为大脑网络激活,用于诊断和治疗大脑紊乱和脑颅受伤,如脑震荡,多动症,阿兹海默症,疼痛,自闭症和忧郁症等。总之,EIMindA打开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大脑的认知进入一种前所未见的维度。

以色列最令人期待的一项技术是,一家公司发明了一款“超级充电器”,30秒就能给手机充满电,充满一台笔记本电脑也只需要几分钟。因为智能手机很容易没电,这项技术满足了很大的市场需求。这款充电器预计2016年投产,售价大约30美元,合人民币190元。当CCTV新闻频道公布了这个消息后,许多中国消费者盼望着这项专利早点面世。

以色列的企业家不仅热衷于向全世界推销以色列的技术,还热衷于向全世界推广整个以色列的经济和文化。许多被昵称为“经济晴雨表”的发明家,不仅穿梭在纳斯达克的种子风投公司之间,还穿梭在全世界的科技和医疗领域。他们手里带着一台电脑和便携式投影仪,电脑里下载并储存了以色列几乎所有科技成果的图片,一有机会逢人就展示“强大的以色列”。有时候他们一年要去40多个国家,做800多场演讲,许多国际知名人士成为他们的听众。正如美国一家杂志的首席执行官所言:“别人都在为自己的公司做宣传,而只有犹太人从来都是为以色列做宣传。”

1.4 努力发挥团队精神

以色列的公司派人出差的时候,一般至少两到三个人,他们非常重视团队精神。在谈判过程中,常常会停下来用希伯来语交换彼此的看法;在演讲过程中,经常三到五个人共同讲一个话题,有时候七八个人也会讲一个共同的话题。只要是共同做一件事,他们彼此配合得非常默契,绝不会出现个人英雄主义或互相推诿的情况。在犹太人看来,我们是一个团队,成功是所有人的成功,失败也是所有人的失败。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必须发挥出色,尽到自己的职责。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须及时沟通,不允许出现穿帮现象。因此,创新精神的核心就是“努力发挥团队精神”。

那么,犹太人的团队精神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在犹太传说中有一则关于“折箭”的故事:

很久以前,希腊国的国王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小伙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三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国王见到儿子们如此互不相容,很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和的局面来乘机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国王一天天衰老,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

一天,久病在床的国王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国王又对大儿子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大王子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国王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两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大王子抓住箭捆,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折断。

这时国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都看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三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国王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点头,闭眼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犹太人:团结就是力量,必须努力发挥团队精神。“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如果将组织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体,团队便是构成人体的各类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个人则是组织或团队的最基本的细胞。否定个体,整体就不复存在;否定整体,个体便无意义。

犹太民族是一个弱小的民族,正是凭借着强大的凝聚力才存活下来并发展至今。无论是犹太共同体或犹太互助组织,还是犹太家族企业的千年不衰,无不体现了犹太人的团结互助和团队精神。

有人说:“发挥团队精神的核心,主要取决于一个领导者的魅力和能力。”因此,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必须努力学习相关的信仰和知识。正如获普利策奖的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伯恩斯说:“自尊的需要与承担社会角色的需要,将一些人推向潜在的领导位置,同时将其他人排除在外。这就是领导的社会根源。”对权威人物的信赖程度是不同的,地位越低的人越少质疑他们的动机。

在二战时的纳粹集中营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个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一个人站出来挽救了一群人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存活下来:

在嘈杂声中,一个声音响起来了,一个名叫弗兰克·布里奇特的人爬上楼梯顶端,清晰而坚定地对着疯狂的众人喊道:“先生们,我们都被困在了这个东西里面。如果想活的话,我们就必须团结起来,就像一个人一样。”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布里奇特为人们带来了清凉的信息,疯狂开始止息下来。“请保持头脑清醒,”他要求道,“恐慌会让我们耗去更多的珍贵氧气。现在,请听着,我们都需要静下来,所有的人。”

领导者是有特殊魅力的人,从而激发出一个团队的巨大潜能。那么,犹太教是如何定义“领导”的呢?希伯来语中只有“国王”“统治者”这些词,却没有“领导”这个词。但是,犹太人认为,“一个领导者就是拥有追随者的人,成为一个领导者必定需要有跟随者”。要想拥有追随者,必须具有某些品质,在生命的适当时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犹太人的领袖摩西在埃及时就具有领导者的特质,后来在出埃及时发挥了杰出的才能,并获得了整个犹太民族的追随。因此,如果你要想学习领导才能,就必须先学会跟随别人,然后再掌握相关的信仰和知识。

作为一个商界的领导,对应的有五项任务:

1.你必须给员工传授自己的公司文化;

2.你必须清楚每个员工应该做什么;

3.你必须保证所有员工都不因孤独而懒散倦怠;

4.你必须为员工提供技能培训,让他们对公司有所贡献;

5.你必须让员工有能力在混乱中保持平衡和信心。

在某些时候,信仰比知识还重要。因此,犹太人从一开始就坚信,他们在每一次和别人合作前,必须把期待的结果当作已经存在的现实而付诸行动。这样,往往事半功倍。就仿佛婚姻一般,你无法在确定今后是否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之后和彻底了解你的配偶之后才去结婚。你是否结婚,完全取决于你的信仰和信心。

“领导”的进退两难之处在于,当两种矛盾无法调和时仍然能保持心态的平衡。领导者真正的威信和权力来自于他对员工真正的关心。例如,二战时,只要一想到同盟国士兵的伤亡,丘吉尔就无法平衡内心深处的悲哀。当德国发动闪电战的时候,他看到他们被炮火摧毁的家园和那些站在废墟上英勇抵抗的人们,就禁不住痛哭流涕。与此相似,任何一个领导,都需要将下属视为整体的一部分和独一无二的重要的人,使他们在服从制度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关心,要想方设法让员工在效率和休息之间找到平衡,这样才能获得他们对你宝贵的忠诚。正如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所言:

真正的伟大,

并不完全是只为轰轰烈烈的大事奋斗,

而是肯在一些区区小事中,

力争一份荣耀。

这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商业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一面,就是要学会如何应付变化和面对挑战,一个成功的领导要拥有综合的素质——这些素质中除了要学会跟随以外,还包括要有勇气向别人阐述和展示你的前景规划,确保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以及运用肢体语言,显示你的自信和气魄,并学会抛开笔记进行演讲等等。

打造好一支团队,事业就成功了一半。一个优秀的团队不仅需要一个优秀的领袖,更需要一群追随者和拥有共同梦想的人。团队不仅需要激发每一个成员的创造力,还需要用情感和精神把大家紧紧凝聚在一起,同时还必须制定出每位成员共同遵守的目标和游戏规则,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发挥和激发每位成员的潜能与智慧。

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说过:“参加过叙利亚战争的以色列坦克指挥官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工程指挥官。他们执行力最强,而且一切以细节为导向。这是建立在实战经验基础之上的——兢兢业业,敏于观察。”尽管每一支部队都在倡导随机应变的战术,但真正在战争发生的时候,不仅需要一个头脑非常清晰的指挥官,还需要一群具有独立思维能力和随机应变的个体。因为战场的情况任何人都无法预料,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没有一个课本可以提前告诉你如何应对和解决危机。

在以色列的军队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名陆军上校,而副官或者助理人员的数量却很多,因为在紧急情况下,一个团队只能有一名指挥官做出决策。美国军队中高级军官占整个部队的比例为1:5,而以色列国防军中的比例仅为1:9。再加上以色列的指挥官在战场上必须身先士卒,所以中级指挥官的死亡率很高。在打仗的时候,他们常常手臂一挥高喊道:“弟兄们,大家跟我一起冲啊!”而有些国家的士兵在打仗的时候,连长也会手臂一挥高喊道:“同志们,大家给我上啊!”战士们在前边冲,指挥官跟在后边。

对于以色列来说,每个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缺少总领土、总人力、总时间和总预算这四个“总”。正如一位以色列企业家所言:“如果缺少总人力的话,我们就什么事也干不了,因为我们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养活那么多的军官。”因此,在以色列的军队,当局放权给每一个普通士兵的力度非常大,甚至让以色列的领导人也会大吃一惊。1974年,在以色列总理拉宾第一届任期期间,以色列国防军情报部一名女战士被恐怖分子绑架,当时拉宾最担心的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孩怎么能知道那么多至关重要的机密信息呢?”因此,以色列不仅关注每一位士兵的生命,也关注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判断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不仅仅在于你能提供多少新的想法,还看你是否能够和自己的团队亲密合作。

在以色列的企业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服过兵役,这种团队精神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中。

1.5 不放弃任何机会

犹太人逃离欧洲前往最终目的地——美国的时间比第一批到达美国定居的清教徒晚了几年,可追溯到1654年23个葡萄牙犹太人从那些致力于驱逐、迫害他们的葡萄牙手下逃脱,抵达新阿姆斯特丹港,也就是现在美国的纽约。他们逃离欧洲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信仰自由和躲避不公正待遇,还为了寻找新的商业机遇。据说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就可能有犹太血统,而且他的重要助手有两三名都是犹太人。正如孟德斯鸠所言:“哪里有钱,哪里就有犹太人。”也可以这样说,哪里有机会,哪里就有犹太人。犹太人从来不放弃任何机会。美国不仅仅是欧洲人发现的新大陆,也是犹太人的机会大地。许多欧洲犹太人很早就漂洋过海,到美国寻找发展的机会。美国给犹太人提供了一块发展潜能巨大的空间。

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其经典小说《伟大的盖茨比》中描述美国是“一个清新和稚嫩的乳房”——一个没有旧欧洲的仇恨和狭隘的地方,一个可以给予那些在别的地方遭受歧视之人公平机会的地方。对于犹太人来说,机会意味着祝福和恩赐,给他提供一个巨大的舞台。所不同的是,虽然犹太人在欧洲也曾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反犹主义还是如影随形,尤其是二战时希特勒的残酷迫害,让他们不得不逃往美国。美国的繁荣和大批的犹太人的到达有很大关系,他们不仅从社会的边缘跻身于美国的上层社会,还为美国的繁荣和富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百多年前,当来自欧洲的移民乘船到达美国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纽约港口的自由女神像。女神像底座上镌刻的就是这首不朽的十四行诗《新的巨像》。而这首诗的作者,就是美国著名的犹太女诗人爱玛·拉扎勒斯。

不似那铸成铜像的希腊诸神

征服者的双腿横跨两岸

在这浪拍夕照的大门

将矗立起一个伟大的女人

她手中的火炬是囚禁的闪电

她的名字是“流亡者之母”

她灯塔般的手臂闪耀着对全世界的召唤

温柔的目光俯视着连接双城的海港

她呼喊着,张开沉默的双唇:

“古老的土地,留下你华丽的传奇

给我送来你疲惫的人,你贫穷的人

你渴望呼吸自由的芸芸众生

让他们来吧!

被你丰饶的海岸推走的不幸的人们

被风暴席卷、无家可归的人们

在这金色的大门边

我为他们举灯照明。

其实,在自由女神像的背后,不仅留下了爱玛的名字,还留下了普利策、凯瑟琳·格雷厄姆、李普曼、阿道夫·奥克斯、路易斯·布兰代斯、卡多佐、波斯纳、戴维·鲁本,以及哈罗德·伯尔曼、亚伦·德萧维奇等人的赫赫大名,他们为美国和全人类的新闻出版自由和司法正义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没有普利策,就没有自由女神像。1883年,法国雕塑家精心雕塑了自由女神像,却因经费不足难以施工。普利策不仅亲自捐款,还在《世界报》上呼吁民众捐款,最终使这项伟大的工程于1886年圆满竣工。他与那些只想勒索房租而不管房屋维修的贫民窟房东做斗争,与欺诈的警察和行为可疑的政客做斗争,并且取得了胜利。甚至连他的竞争对手赫斯特也不得不承认,普利策是“我们国家生活中一股最强大的民主力量”,是“国内外新闻界的一座灯塔”。正如他自己所言:“永远为进步和改革而战;永远不容忍不平和腐败;永远与各政党蛊惑民心的政客做斗争;永远不依附于某个党派;永远反对特权阶级和掠夺公众利益者;永远不要丧失对穷人的同情心;永远对公共福利尽职;永远不满足于单纯地印刷新闻;永远要绝对地独立;永远不惧怕抨击坏事,不管做坏事的是巧取掠夺的富豪,还是故意搞破坏的穷人。”1875年他在一次政治集会上的一番话依然那么惊人地切合现实:“在这个国家,金钱势力的增长已大得惊人,它与政府的种种联系以及它对政府的兴趣令人深感忧虑……但愿我们的华盛顿政府永远不会屈从于百万富翁的权利而漠视数百万民众的意志。”

如果说普利策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理想主义者,那么,《纽约时报》的创始人阿道夫·奥克斯同样是一名理想主义者。他不仅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只登正当合理之新闻”的办报原则,而且努力创造一个独立、客观、负责、诚实、富有尊严和值得信任的大众媒介。他用事实证明,高发行量、高利润和高品质新闻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在奥克斯的影响下,《纽约时报》虽历经百年风雨仍然风格不改,成为一个巨大的报业帝国。它不仅是一份报纸,而且是一家社会公共服务和慈善机构。至今,奥克斯的一句名言还被雕刻在《纽约时报》行政大厅里他的半身铜像的下面,他名言的原意是:“公正报道新闻,无所惧,亦无所私。摆脱两党偏见,摒弃宗派分歧,不受利益所惑。”这句话被奉为《纽约时报》的言论原则。1935年4月8日,奥克斯逝世,他所在的查特努加市全城降半旗致哀,美联社送往全世界的电波默哀两分钟。

凯瑟琳·格雷厄姆则受命于危难之际,在自己父亲创办的《华盛顿邮报》奄奄一息的时候扭转乾坤,被称为全世界最有权威的女强人和犹太女人,因为正是她搞垮了尼克松。她敢于坚持真理,捍卫新闻出版自由,为自由女神增光添彩。

在《世界报》写过评论文章、又在关键时刻支持过凯瑟琳·格雷厄姆的犹太人中,有一位伟大的新闻记者和专栏作家。他一生中写出了总数超过1000万字的时政文章,不仅约见过赫鲁晓夫,还与罗斯福共进早餐,与丘吉尔一起讨论过二战进程,并被戴高乐奉为上宾,还与肯尼迪讨论美国国务卿的人选。他以自由的思想征服和影响了世界,受到美国政府以及各国首脑和外交机构的高度重视。他就是美国最伟大的新闻记者沃尔特·李普曼。他曾说过:“这是一个生活乐趣太少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现代人的暴行更加肆虐,但是某些邪恶也同样有所减退——在这个世界中,人类平等的权利已经植下了根基。唯有进步,才使世界变得更加人道与合乎理性。这是我们唯一可以用来衡量世界的标尺。”正是李普曼及其同道,成为美国社会进步的标杆和伟大的制衡力量。

写在自由女神像背后的,除了新闻自由以外,就是法律和正义。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留给整个人类的伟大遗产,其中浸透了犹太人的心血。在今天,纽约和华盛顿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当中,有40%是犹太人。在历届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中总共出现过7位犹太裔大法官,他们是布兰代斯、卡多佐、法兰克福特、高德伯格、傅德斯、金斯伯格和布莱尔。布兰代斯一生捍卫民众自由,反对国家侵犯公民的权利,被誉为“人民的律师”。在他的专著《别人的钱》中,他还大力抨击托拉斯和金融寡头,认为他们不仅控制了市场,钳制了舆论,甚至还左右了法律。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谈及股票市场时,一般都会援引布兰代斯这样一句话:“公开应当被推荐为消除社会和工业弊病的补救方法。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灯光是最有效的警察。”

犹太人常常被看作“机会主义者”。他们习惯于流浪生活的反复无常和艰难困苦,也能很快适应反犹主义者的歧视,并能把非常有限的机会发挥到极致。当他们获得了借贷的机会,就很快成为银行家;当他们获得了买卖的机会,就很快成为优秀的商人;当他们获得发言的机会,就迅速变成一流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不仅服务于犹太同胞和社区,也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他们依靠的不是他们的天才,而是他们的文化传统和拼搏精神,他们把劣势变作优势,化腐朽为神奇,不断地驱动,不懈地努力,因为在他们的眼中“机遇只依附于能力”。

要正确理解犹太创新精神的根源,就必须认真了解犹太人的传统和历史。正如许多大屠杀的幸存者所说:“如果我能从希特勒和他的毒气室里幸存下来,那么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功。”也就是说,犹太民族之所以成为不屈不挠的民族并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并不是由于“他们被允许活下去,而是因为他们不允许被活下去”。当新世界无限制地为他们敞开通往信仰、真理和法律的阳关大道时,他们发现并创造了无数个新的机会,在金融、医疗、钻石、法律、影视、电脑、新闻出版、服装玩具、美容、通信、娱乐、风险创投和高科技等无数领域成为执牛耳者。一句话,犹太人的成功就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和“走自己的路”。正如一位犹太学者克里夫茨在《犹太人与钱》一书中所言:“无论是流浪给犹太生活带来的颠沛流离,还是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与包围,迫使犹太人在不知不觉中必须处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生存和发展。”也就是说,正是极大的苦难和几千年的颠沛流离,培养了犹太人极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他们不仅能够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还能够发现和洞察市场的需求,并想方设法利用团队的力量去满足这种需求。如果不能如此,便意味着死亡。

1976年6月27日,一个星期日的下午,一架从特拉维夫飞往巴黎的法航139次A300型“空中客车”大型喷气式民航机在雅典被4名恐怖分子劫机。据特拉维夫的民航监视器显示,该航班时速800公里,平飞高度8000米,载有245名乘客和12名机组成员。

这一天,以色列内阁正在召开会议。下午1时30分,即139航班被劫持后5分钟,最年轻的阁员、运输部长雅可比就向内阁报告了这一事件。他特别指出,在机上的乘客中,有83名以色列籍犹太人。

在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动员下,迅速成立了由国防部长佩雷斯、摩萨德局长霍菲、外交部部长阿隆、运输部长雅可比、总参谋长古尔将军组成的应急指挥部。

遵照霍菲的命令,以色列最大的情报机构——摩萨德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捕捉有关法航139航班和乘客的消息。

两小时之后,潜伏在利比亚某地,代号“女妖”的摩萨德特工,发回第一份密电:“被劫持的139航班A300客机已在利比亚班加西机场着陆并加油,似有再次起飞迹象。”

午夜,一名打入巴解组织上层的情报人员来电称:已查明,激进的巴勒斯坦组织“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策划了这次劫机行动。该组织重要干部瓦第阿·哈达德医生为行动直接指挥者,飞机将被劫往乌干达。

霍菲对哈达德的名字并不陌生。在情报部门的“巴解组织危险分子”档案里,42岁的哈达德是一名狂热的国际反犹太游击队领导人。在他指挥下,其部下曾于1972年5月劫持过一架比利时萨伯纳航空公司的客机。

整个以色列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劫机事件搅翻了。

这时,法航139航班已经进入乌干达恩德培上空,被维多利亚湖三面包裹的恩德培半岛从空中看去,就像一个从乌干达本土割下来的金皇冠。

劫机者们雀跃欢呼。

停机坪已经被由乌干达总统阿明率领的一支精锐乌干达伞兵包围。在其支持下,劫机分子将全部乘客扣为人质,押往恩德培机场候机楼。

6月29日,乌干达国家电台广播了劫机者的一份声明,要求立即释放被关押在以色列、西德、肯尼亚、瑞士、法国的总计53名“革命者”,作为释放法航139航班人质的条件。乌干达电台还广播:出于正义和人道主义,乌干达总统阿明愿意在劫机者和以色列之间充当“公正调停人”。

6月30日,全体以色列内阁成员默默无言地坐在总理拉宾的官邸里。三天以来,内阁会议已经举行了好几次,但没有一次议出结果。紧接着,他们接到由乌干达政府转交的一份劫机者的最后通牒。劫机者声称:如果以色列政府在7月1日下午2时前不做出满意的答复,他们将每小时处死1名犹太人质,直到以色列政府答应条件。

10分钟后,“以色列建国史上一项最屈辱的决定”,在无人反对的情况下被通过了。内容是与劫机恐怖分子谈判,并呼吁他们把7月1日的“限期”推迟到7月4日。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7月1日当天,摩萨德的特工人员,化装成商人,分乘两架以色列航班,抵达与乌干达毗邻的非洲国家肯尼亚。晚间,即由陆路秘密越境潜入乌干达。

仅仅一天时间,摩萨德便搜集到了乌干达军队和劫机分子的如下情报:乌干达军队总兵力两万一千人,拥有坦克、装甲运兵车270辆,大口径火炮60余门,包括米格-17、米格-21在内的各型飞机80余架。乌军兵力二分之一部署在恩德培和首都坎帕拉之间。恩德培机场附近,驻有两营机械化步兵,装备若干防空火炮和坦克,平时,担任机场警卫任务的执勤分队不足70人。

按照美国—以色列秘密情报协定,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发来了有关恩德培机场的最新情报:机场新旧两条跑道的长度、宽度,机场油库位置及贮油种类,关押人质的旧候机大楼外观及内部布局,驻场警戒部队防空主火炮、坦克、兵力配置详图,机场雷达种类、数量和“盲区”特点、民航班机进场要领等。

经过反复磋商,以色列军方最后下定了用武力解救人质的决心。

当军方送来关于“乌干达夜航计划”的报告后,总理拉宾不动声色地说,“它将决定83名以色列人质的生死命运。”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军人,他深知“乌干达夜航计划”所面临的巨大危险和困难。

拉宾手中的笔似有千斤之重,几次欲在计划上签字,但最终还是犹豫了。拉宾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在所有的人看来,军方制定的这个“乌干达夜航计划”,也就是派遣突击队突袭恩德培机场,营救人质的作战计划实在是太冒险了。

乌干达位于非洲腰部,距地处西亚的以色列约有4000公里的距离。稍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整个东半球才有几个四千公里呢?且不说这中间还隔着埃及、苏丹、索马里、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这些国家全是渴望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永远抹掉的国家,尤其是容留劫机恐怖分子的乌干达本身,就是个最狂热的反犹国家。

乌干达总统阿明,原是英军皇家复枪团的一名军官,身体魁伟、作风强悍、擅长拳击,曾多次获得英军重量级拳击冠军。骄横的阿明,曾不止一次地嘲笑那些在阿以战争中屡战屡败的阿拉伯将军“软弱无力”,并表示,迟早要让不知天高地厚的“犹太佬”,尝尝他的“乌干达铁拳”。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突击队一旦踏上乌干达土地,它面临的对手,就将不再是几个劫持飞机的恐怖分子,而是一个国家和它的全部国防军。

力量悬殊之巨,已经超出了常人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说是去战斗,不如说是去送死!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是以色列军队的传统。拉宾最后下定了决心。“乌干达夜航计划”正本扉页上多了一行希伯来文字,那是拉宾的亲笔签名。

当拉宾把这一纸千钧的计划还给总参谋长古尔时,神情变得严肃而深沉:“突击队指挥官是谁?”

古尔双腿立正:“总指挥由伞兵司令薛姆龙担任,袭击分队指挥官是乔纳森·内塔尼亚胡中校。”

在突击队出发前,拉宾与全体军官握手后,来到薛姆龙面前,“我想问你一句,这次行动会不会失败?”

“失败不属于以色列!”薛姆龙立正高声回答。

“有一点我要重复一下。”古尔说:“全部作战行动必须在4日凌晨2点半前结束。那时英国不列颠航空公司的‘子爵号’伦敦—毛里求斯航班将在恩德培机场降落,以色列不想惹恼大英帝国。”

这时,薛姆龙的老上司,曾任以色列南部军区司令的现任摩萨德局长霍菲打来电话说,他可以给薛姆龙一点帮助。

按照霍菲的指点,薛姆龙和内塔尼亚胡驱车驶向一处神秘的地方。

40分钟后,他们停车了。距他们停车处20码开外,霍菲和几名随从正向他俩走来。

薛姆龙和内塔尼亚胡钻出汽车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荒凉的沙漠中,一座土木结构的大型机场赫然出现在眼前,就像阿拉伯神灯唤来的宫殿。看得出这是模型,但却与真正的恩德培机场形状完全一致。

“好好看看吧!这就是你们将去的恩德培机场。”霍菲在一旁不无得意地说。

“多么精确,连一级台阶都不少!”内塔尼亚胡在“候机大厅”前,从内心发出由衷的赞叹。

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根据摩萨德特工和美国提供的卫星照片突击搭置的。

在神通广大、无往而不胜、以色列举国引以为自豪的“耳目”摩萨德和现代科学技术面前,一切都难以隐瞒。

“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现在就看你们特种部队的了。”霍菲说。

远处,“梅卡瓦-1型”坦克往来驰骋,烟尘冲天。近处,是摩萨德便衣警戒线,三三两两的便衣特工在沙丘和灌木丛中时隐时现。

霍菲同他俩分手时说:“这一带已被完全封锁,明天你们把部队带来训练。你们还有整一天时间,但是,这也是唯一的一天。”

在老上司面前,薛姆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火热的太阳煎烤着大地。即将万里远征的以色列反恐怖特种突击队正在进行最后的战前演练。在声嘶力竭的呐喊中冲锋、卧倒、射击、爆破、擒拿,头戴红色贝雷帽的士兵们,全都像发了疯一样不知疲倦地反复冲杀着。没有命令,中止进攻就是犯罪。冲锋时,任何一丝迟疑都意味着耻辱。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只能拼着头颅死命一击。

的确,这是一次空前的远征!横跨大洋的远征。4000公里的空中距离密布着十余个敌对国家,而一支不到300人的突击队,却要从这布满荆棘的险途中神速穿越,其艰难程度可以想象,又不可想象!

的确,由于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革命性进展,分毫不差的精密雷达连空中一片金属屑都不会放过,更何况一个庞大的军用机群。在现代战争中,任何一次“超国界行动”,如果没有钢铁的翅膀都将是难以想象的。

为了支援“乌干达夜航计划”,以色列空军慷慨献出了自己的精华:5架C-130“大力士”军用运输机、8架F-4E“虎”式喷气式战斗机、2架“波音707”远程运输机。

机群在红海最窄处的德曼海峡猛然右转,以超低空突防方式,纵贯吉布提领空,取道埃塞俄比亚,进入肯尼亚空域。担任指挥和野战医院任务的两架“波音707”降低高度,在肯尼亚内罗毕埃姆巴卡西军用机场降落。

与以色列一直保持良好外交关系的肯尼亚政府事后说,由于以色列是世界民航组织成员国,故按国际法惯例,肯尼亚政府不能拒绝其民航机在内罗毕机场紧急降落的请求。

经过7个多小时的飞行,以色列突袭机群按计划,在夜里10时45分,乌干达时间11时45分抵达恩德培机场上空。远远望去,整个机场灯火通明,毫无戒备迹象。

机舱里铃声大作。“战斗警报!”全体突击队员持枪一跃而起。

扩音器响了:“我们现在恩德培机场上空,机群准备强行着陆。”

停放在飞机后舱中的所有装甲车、吉普车随即发动起来,浓烈的汽油味立刻充斥了整个机舱,轰鸣声响成一片。

此刻,恩德培机场塔台雷达已经发现了这群不速之客。

“Where from?And where to?”(哪里来?到哪里去?)塔台飞行监察官用熟练的英语在国际民航通用频段上发出一连串询问。

“这是东非航空公司航班,我们从以色列运来了劫持者要求释放的巴勒斯坦人、请允许降落。”

以色列人的回答十分流利,因为谎言已经重复练习了上百遍!

“C-130”一号机一面与指挥塔周旋,一边率先降落。接着,另一架“C-130”二号机以一种急不可待的姿态,尾随进入跑道。在一片轰鸣声中,“C-130”三号机也在刚刚启用的新跑道上着陆成功。

指挥塔里一片欢呼。骄悍的以色列终于“屈服”了!

急于报功的人们立即拿起电话,想抢先把这消息报告阿明总统,但电话却打不出去。

按预定计划,从23点起,摩萨德已经切断了机场与外界的所有联系。

狂热的情绪,驱使他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拨号,他们不知道,胜利的梦与他们早已无缘了,而一个噩梦,却带着死神正向他们逼近——数百名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军人来了,他们跨越4000公里,突袭一个国家,一个首都,一个机场。

内塔尼亚胡把油门踩到极限,车如离弦之箭,直扑候机楼大门前,内塔尼亚胡根据不同任务,将自己所率地面突击队分成了4个突击组。

第一突击组35人,由自己率领,乘三辆装甲车,以神速动作突击候机大楼,抢夺人质;第二突击组30人,乘装甲车攻击塔台和军用停机坪。停放在机场的乌干达军用飞机,对返航的以色列机群威胁很大,必须将其全部摧毁在地面;第三突击组36人,负责夺取机场油库并为自己飞机加油,同时伺机夺取法航A300“空中客车”;第四突击组有两个任务:一是随时准备增援第一突击组,二是在通往机场的重要道路上设伏,阻击乌干达援军。

恩德培机场旧候机楼内灯光昏暗。惊恐万分的人质们迎来了第6个难以入眠的夜晚。劫持他们的恐怖分子昨天就向他们宣布:如果以色列当局在最后期限,仍不接受他们提出的条件,他们就将每隔4小时处决一名人质,直到以色列政府就范或是将人质斩尽杀绝!

11时50分,内塔尼亚胡的吉普车旋风一般出现在候机大楼门前。几名突击队员在疾驰的车上突然开火,准确的射击,使十几名担负外围守卫任务的乌干达士兵全部毙命。

“卧倒!”一声凄厉的希伯来语的大声呼叫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响彻大厅四壁,并立刻产生巨大的回响。顷刻间,所有以色列人质部听懂了这只有他们才能明白的命令,赶紧趴在地上。

一幅奇特的画面出现了。夹杂在人质群中的劫机恐怖分子,和十余名乌干达守军顿时像海潮退尽后的礁石,裸露在以色列突击队员的枪口前!

这里的战斗只持续了45秒钟便告结束。劫机恐怖分子和乌干达守军全都被打死,突击队无一伤亡。唯一不够理想的是,两名来不及卧倒的人质被误伤。

在猛烈的爆炸和冲天的烈焰中,乌干达空军精锐不复存在。攻击塔台的战斗进行得却不顺利。顽强的乌干达守军经过一阵慌乱之后,调整了部署,在来自指挥塔上的猛烈侧射火力掩护下,驻守机场的乌军开始了有组织的反击。

苏式“卡尼什科夫”冲锋枪射出的绿色光弹、加上“PIIL”火箭筒,还有打平射的四杆高射机枪,在以色列突击队前进的道路上交织成弹幕,压得他们抬不起头来。

在这关键时刻,内塔尼亚胡把人质全部送上飞机后,率队赶来支援。在他的指挥下,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第一次齐射,就打哑了乌军几个重要火力点。正在集结冲锋的乌军步兵,失去了火力掩护后正待撤退,刚好遇上以色列突击队转移火力,几十支冲锋枪像刮风一样射出的子弹,立刻使成群的乌干达士兵扑倒在机场坚硬的混凝土跑道上。

凌晨2时,阿明正在昏睡。宽大的席梦思软床上,躺着他和两个妖艳肥硕的白种女人。这个拥有数百名“妃子”的昏君,素以“淫魔”著称。

彻夜纵欲加上为解决人质问题而提前结束非统组织例会急速返国的旅途劳累,使得此时这位昏君正鼾声如雷。

7月4日凌晨。一支由阿明亲自率领的乌干达装甲纵队,隆隆驶进已成一片残垣断壁的恩德培机场。他们刚好赶上为以色列人送行。最后一架C-130大力士飞机唱着歌,像一只斗胜的公鸡,从他们头顶5000米上空掠过,盘旋两周后,转而向南凯旋而去。

当天下午,阿明接通了特拉维夫的电话,他抗议以色列突击队对乌干达机场和军队的“野蛮袭击”。

突袭恩德培行动成为世界军事史和民航反恐怖袭击史上的成功典范,充分体现了犹太人运筹帷幄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对犹太人来说,常常处于生死的边缘,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机会,就不可能生存。

因此,在丹·塞诺和索尔·辛格所著的《创业的国度》一书中,他们把以色列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来源归结为“以色列在世界上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色列的成功出现在所有可以公平竞争的领域。他们认为,以色列的座右铭是“你越要禁锢我,我越要证明我可以出去”。无论如何要寻找机会,必须获得成功。“以色列人会很自然地拥抱互联网、软件、电脑以及电信的角斗场……在这些行业里,国界、距离以及运费都变成无关紧要的事情。”事实上,创新和智慧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