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5分钟把你变成阅人高手
5695500000004

第4章 言谈中听出来的个性

说话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人们的思想、态度和观念通过说话传递给彼此,进而让我们对别人产生一定的印象。言谈中有真有假、虚虚实实,要想从谈话中识破对方的心机,了解其性格,除了仔细聆听和观察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你有没有留意过他惯用的口头禅,有没有注意他语速和音调上的变化,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里面其实大有文章。只有既听懂他的话中之意,又理解其弦外之音,从中察觉出他是否在说谎,以及话语背后的心理动机,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性格,成为一个阅人高手。

言谈话语解性情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特性气质,这些性情上的不同体现在平时的做事和与人交往中。通过一个人的言谈话语,我们能够看出关于他性格上的一些东西。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九种类型。

1.说话温柔的人

说话温柔的人一般性格柔弱,不争强好胜,权力欲望平淡,与世无争,不轻易得罪人。他们的缺点是意志软弱,胆小怕事,底气不够,怕麻烦,对人对事采取逃避态度。如果能磨炼胆气,知难而进,勇敢果决而不退缩,就能改正自己的缺点,获得不小的成就。

2.讲话平缓的人

讲话平缓的人通常性格优雅,为人宽厚仁慈。他们的缺点是反应不够敏捷果断,转念不快,属于细心思考的人,有恪守传统、思想保守的倾向。如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果断,对新生事物持公正而非排斥态度,性情就会变得从容平和,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良好印象。

3.说话快、词汇丰富的人

这种人大多有着广博的知识,言辞激烈而尖锐,对人情世故理解得深刻而精当,但由于人情事理的复杂性,又可能形成条理层次模糊混沌的思想。这种人有一定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完全可以让人放心。一旦超出能力范围就显得慌乱,无所适从。这种人反应很快,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

4.百事通

这种人似乎什么都懂,知识面宽,随意漫谈,经常也能旁征博引,各门各类都可指点一二,显得知识渊博,学问高深。但实际上这种人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系统性差,思想性不够,一旦面对问题,可能抓不住要领。这种人的缺点在于他能想出很多主意,但都打不到点子上去。如果能学会深刻地分析问题,直接把握实质,会成为优秀的、博而且精的全才,取得耀眼的成就。

5.仗义执言的人

这种人通常会在言辞之间表现出仗义执言、公正无私的精神,他们大多不屈不挠,原则性强,是非分明,立场坚定。缺点是处理问题不善变通,为原则所驱而显得非常固执。由于这种人比较公正,因此在很多事情和场合中能主持公道,往往受人尊敬。

6.夸夸其谈之人

这种人喜欢胡吹海捧,看起来懂得很多,他们一般不大理会细节问题,琐碎小事从不挂在心上。这种人的优点是考虑问题宏博广远,善从宏观、整体上把握事物,大局观良好,往往在侃侃而谈中产生奇思妙想,发前人之所未发,富于创见和启迪性。但是他们的缺点也不少,一般也不太谦虚,虽然知识、阅历、经验都广博,但没有非常深入,属于博而不精的一类人。另外,理论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阐述问题不能细致深入,由于不重视细节导致做事情总是破绽百出,给后来的灾祸埋下隐患。

7.满口新词、新理论的人

这种人满口新词、新理论,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学到新鲜言辞就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而且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冲动。他们的缺点是没有主见,不能独立面对困难并解决,容易反复不定,左右徘徊,比较软弱。这种人如能沉下心来认真研究问题,提高自己,锻炼心智,很容易成为工作中的优秀人才。

8.寻找弱点攻击对方言论的人

这种人通常气量比较小,不能宽容地对待别人。他们言辞锋锐,抓住对方弱点就严厉反击,不给对方回旋的机会。他们分析问题透彻,看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甚至有些尖刻。由于他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和攻击对方弱点,可能忽略了从宏观、总体上把握问题的实质与关键,有的时候甚至舍本逐末,这样容易导致他们钻牛角尖。

9.热衷于标新立异的人

生活中,这种人总是喜欢特立独行,引领风尚。他们一般独立思维好,好奇心强,敢于向权威说不,敢于向传统挑战,开拓性强。他们的缺点是不够冷静思考,做事情容易偏激,不被世人理解,成为寂寞英雄。但是他们想象力丰富,利用奇思妙想可以做一些创新性的事情。

语速和音调透露内心世界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同的速度和音调能够奏出不同的旋律,轻松的、沉重的、浪漫的、温情的……其实人们的语言也是一种音乐,看看我们周围的人,每个人说的话都有自己的特色,语速不同,音调不同,由此,我们对声音的发出者也产生了不同的印象。

人们大部分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在言谈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态度、感情和性情。固然,言谈的内容是表现的主体,但言谈的速度、语调、抑扬顿挫,以及润饰等,也能够影响谈话内容的效果。经由这些因素,我们往往在无意中表现出所谓的言外之意。而听者也会设法通过这些因素来试图理解对方的心思。言谈可以平铺直叙,也可以带有弦外之音,只要我们能够仔细捉摸,把握语速和语调,便不难看出其端倪,了解说话人真正的意图。

声音会随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内心清顺畅达时,就会有清亮和畅的声音;内心平静声音也就心平气和;内心斗争激烈之时,就不免有言语偏激之声。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声音里判断这个人的内心世界。

在说话的几个要素中,语速是重要的一个。速度快的人,大都能言善辩;速度慢的人,则较为木讷。这些都是每个人固有的特征,因人的性格与气质而异。在心理学中,从与平时相异的言谈方式中了解对方心理是心理医生常用的诊疗方法。

1.从言谈的速度上把握对方的心理

通常情况下,当言谈速度比平常缓慢时,表示不满对方,或对对方怀有敌意。相反,当言谈的速度比平常快时,表示自己有所隐瞒或者做错了什么事,心里愧疚,言谈内容就会有虚假的嫌疑。

根据心理学的分析,这种情形是因为,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不安或恐惧情绪时,言谈速度便会变快。用比较快的速度讲述不必要的多余事情,这是在试图排解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恐惧。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理清思路,所谈话题就不免内容空洞。出现这种情况的人,我们不难发现其心里不安状态。

职场中,如果你是一位管理人员,你的员工如果语音上有这种反常行动,说明他可能做错了事情或者有所隐瞒,一定要引起密切的注意。

2.从言谈的音调中可了解对方的心理

一位音乐家曾经说过:“当一个人想反驳对方意见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开嗓门提高音调。”的确如此,人总是希望借着提高音调来壮大声势,并谋略压倒对方。

音调与说话的速度一样,都可以呈现说话人的性格特征。音调高的声音,是幼儿期的附属品,为创造性的表现形态之一。通常情况下,年龄越高,音调会随之相对地降低。随着一个人的心理上的逐渐成熟,他慢慢就具有了抑制“创造性”情绪的能力。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成人音调确实是相当高的。这种人的心理,便是倒回幼儿期阶段了,这样的人无法抑制创造性的表现,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也绝对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

语调的抑扬顿挫,对一个人的外在表现非常重要,平铺直叙的人讲话毫无特色,不能吸引人;而讲话抑扬顿挫的人,则会把事情描绘得有声有色。

3.从言谈的韵律了解对方的心理

除了语速和音调之外,语言本身的韵律在言谈方式中也是重要的因素。研究一个人的言谈韵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通常情况下,说话比较缓慢的人,大都是性格沉稳之人,他处事做人是通常所说的慢性子。

缺乏自信的人,或性格软弱的人,讲话的韵律则慢慢吞吞;充满自信的人,谈话的韵律为肯定语气。还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人在讲一半话之后说:“不要告诉别人……”然后继续悄悄说话。此种情况多半是秘密谈论他人闲话或缺点,但实际上他们内心里却又希望全天下都知道。

讲话冗长,一件简单的事情须相当时间才能告一段落,这种情况说明谈论者心中必潜在着唯恐被打断话题的不安。也只有这种人,才会以盛气凌人的方式谈个不休,他们其实希望尽快结束话题交谈,但这种人有害怕受到反驳的心理,所以试图给予对方没有结果的错觉。另外,经常滔滔不绝谈个不休的人,一方面好表现自己,一方面目中无人,这种类型的人以性格外向的居多。

一般说来,内心诚信的人,说话声音清脆而且韵律清晰,这是心胸坦然的表现;内心不诚实的人,说话声音支支吾吾,不成韵律,这是心虚的表现;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语调温和如水,好比细水之流,舒缓有致;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阴阳怪气,听起来不免觉得刺耳。

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大多是善于演讲,他们在控制言谈的速度、音调和韵律方面,都有独到之处。细节决定成败,他们从平时的讲话到接受采访,都会注意让谈话富有情趣,这让他们赢得了下属或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透过人的话语能够探知其性格,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一些异常情况。有些人平日能言善辩的,但有时候忽然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还有些人平时讲话木讷不得要领,却突然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小心谨慎,这种反常的表现告诉我们他们的内心肯定起了什么变化,需要我们谨慎对待。

谈话中检验对方的伪劣

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很善于说话,巧舌如簧,口吐莲花,说的是天花乱坠,让人不得不信服。可是等到你真正按他说的去做了以后,你才发觉根本就不是他说的那个样子。这个时候,你非常气愤,但除了骂他一声“冒牌货”之外,也不能做什么了。很多人都曾经被别人的话语所蒙蔽,上当受骗。其实,再高明的“冒牌货”也不会把话讲得真的天衣无缝,只要你仔细分析一下,是不难发现其中的猫儿腻的。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六种比较典型的说话者,以帮助大家学会辨别其谈话的真假。

1.滥竽充数者

大家都听说过“滥竽充数”的故事,其实在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如何明哲保身,维护个人利益,他们总是在别人后面发言,因为讲大家已讲过的观点和意见是最保险的。另外这种人还善于将之整合成自己的东西,也是一种手段,不仅没有抄袭之嫌,反而会让人感觉见解独到。

这样的人一般只求混碗饭吃,并不会对社会造成多大损害。而且这种人比较听话,让他朝东他就不敢向西,属于那种既没本事也没脾气的人。有时候,我们也不免同情其能力低下、性格懦弱。

在平时与人交谈中也是如此,他们不敢得罪任何人,更不可能主动与人争辩。他们一般没有主见,即便有,也没有勇气公布于众。由于这种人的危害性比较小,所以比较让人放心,但是作为管理者,要小心图谋不轨的人伪装成这种人。

2.避实就虚者

这种人有一点小聪明和一小点儿才干,但却不能真正完成某项重大的任务或者使命。他们平时遇到什么任务都是让手下代劳,自己乐得轻松。当面对现场办公这样实质性的挑战时,因无法蒙混过关,他们就很圆滑地采用避实就虚的技巧处理。在交谈当中,只要涉及实质性的问题,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含含糊糊,顾左右而言他。这种人一般不敢拍板表态,唯恐出什么乱子而牵扯到自己。因为这种人做事情从来不脚踏实地,让真正了解他们的人感到不稳当。

3.华而不实者

这种人外表上给人良好的印象,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大多数人会以为他们是知识丰富,又善表达的人才。但情况并非都是如此,必须要分辨他是不是华而不实。华而不实的人,往往善于言谈,很多时候也能将许多时髦理论、名词挂在嘴上,以此来迷惑许多识辨力差、阅历浅的人。但在真正博学的人眼中,这种人看起来吹得天花乱坠,实际对任何一件事都说不到点子上。

4.鹦鹉学舌者

鹦鹉既没有人的思维,又没有鸟的歌喉,只能学人说话。鹦鹉学舌者自己本身没有什么思想见解,但他们听到别人的理论后,就转过来另向其他人宣扬,而且故意不注明出处,让别人误解是自己深刻思考的结果。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剽窃,但是因为只是口头上的,法律对此也无能为力,所以很多人就采用这种方法到处骗人。

这种人虽然独创能力不强,但是却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用人者可利用这一点为己所用。

5.貌似博学者

这样的人多少有一些才华,平时涉猎广泛,但并没有专精于一门学问,只不过是泛泛而谈。他们看似博学多才,实则不能胜任某样具体的工作。这种人可能智商较高,但却因为这样那样的限制,始终未能更上一层楼,去学习更精专、更广博的东西。学习是有黄金年龄的,如果当时不好好把握,虽有学习提高的愿望,但已力不从心,最终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有些人则是处于那样的深造环境,但是由于其意志力薄弱,不能安下心来好好学习也只能得到一些新知识的皮毛。如果这种人是自身命运的悲剧,还不至为害,尚可谅解。貌似多学的人最擅长招摇撞骗,这一点大家一定要警惕。

6.不懂装懂者

生活中有不少不懂装懂的人,这种人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因为爱面子,怕人嘲笑。但这种不懂装懂会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有的人不懂装懂,是为了讨好某人而阿谀奉承。有的人不懂装懂,是因为形势所逼或虚荣心作祟,无论哪一种,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一旦被揭穿,必定颜面无存。

这种人缺乏当领导的能力和气度,当副手还差强人意。领导者可利用其喜好装聋作哑、装疯卖傻的特点来融洽、缓和同事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人际关系,但要注意防止给集体造成损失。

闲谈之中看心态

从语言密码中破译他人的心态,闲谈是了解他人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整个氛围显得轻松愉快,又让他人心理上没有防线。

与人谈话时,一些见识浅薄,没有心机的人就会很容易地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倾诉给你听。对于这种人,你不应和他保持更深更多的交往,只需当作一个普通朋友就行了。

如果说与别人刚刚认识,交往一般,而对方就忙不迭地把心事一股脑儿地倾诉给你听,并且完全是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很容易令人感动的。然而,转过头来他又向其他人做出了同样的表现,说出了同样的话,这表示他完全没有诚意,绝不是一个可以进行深交的人。这种人对一切事物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千万不要附和他所说的话,最好是不表示任何意见,只须敷衍回答就够了。

另外,还有一类人,他们唯恐天下不乱,经常喜欢散布和传播一些所谓的内幕消息,让别人听了以后感到忐忑不安。其实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满足一下他们不甘久居人下的虚荣心。他们并不是心地太坏的人,只要被压抑的虚荣心获得满足之后,天下也就太平了。

善于倾听的人,其表现的是支配者的姿态,此类人的谈话从不涉及自身的事情,或有关自己身边人的话题。他们的话题反而是涉及他人的某些琐事,或对方的隐私秘闻,甚至对他人的一举一动或每条花边新闻都捏着不放手,这是完全彻底地侵犯他人的隐私。

从男女情况的角度而言,表示你很关心对方,或者极度热爱对方,因为你是个忠诚的倾听者。

像这样的倾听者,十分喜欢把话题的重点放在跟自己完全无关的人、名人、歌舞影星的花边新闻逸事方面,这说明他的内心存在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欲望。

由此可以得出,此类人沉迷于闲谈名人或明星风流事,同时也说明此类人很难拥有真正的知心朋友。这类人或许是由于内心生活非常孤独,没有生命的激情。一个人过于关心自己不太熟悉的事情,并且非常热心地去谈论他们,都是表示他们内心世界的空虚和孤独。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类人,他们无论在怎样的场合,与他人交谈的时候,都习惯把话题引到自己的身上,吹嘘自己当年怎样奋斗的经历。唯恐他人不了解他的光荣历史,而结果,并不像他想像的那样好。

实际上,从某个方面来分析这类人,不难发现他是一个对现实不满的人,虽然他没有用怨恨的语言倾诉他自身的想法,相反却用自我表现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其实,他还不知道这种自我吹嘘的言谈,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或许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完全靠怀旧来过生活。

不过,可以看出他的确陷入到某种欲求不满的环境中,或许他的升职途径遭受到阻碍,或者无法适应目前所处的环境。因此,他希望忘却现实,喜欢追寻往事来弥补目前的境遇。

这是一种倒退的现象,因为眼前的情况是如此的残酷,由此,他仍用梦幻般的表情来谈。从他的话题里,别人会发现他的内心深处正潜伏着一种无可救药的欲求和不满的情结。

分析一个人内在表现的时候,他的潜在欲望不但隐藏在话题里,也存在于话题的展开方式上。在聚会上,大家彼此正在交谈时,突然有人竟然不顾别人的谈话,而突然插进毫不相干的话题,这是相当令人讨厌的方式。

有些人在与别人谈话的时候,常常会把话题扯得很远,让人摸不着头绪,或者不断地变换话题,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这说明此类型的人有着极强的支配欲和自我表现意识,在他的意识中,很少把别人放在眼里,而完全摆出我行我素的模样,让别人都去听从他的主张,以他的意见为主导。

一般说来,一个政府官员或一个企业的领导,都会有滔滔不绝的谈话习惯,其实,透过这种表面的现象,可以看出他担心大权旁落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喜欢占据优势地位的人。

话题的内容不断变化固然是个好现象,但谈得离谱,一切显得毫无头绪的样子,那就会使听众感到索然无味。假如他是个普通人,总谈些没有头绪的话题,或者不断改变话题,东拉西扯,那就表示他的思想不集中,给别人留下支离破碎的印象。这说明他是个缺乏理性思考的人。

一个优秀的谈话者,是很少谈及自己的事情的,而是将他人引出来的话题整理、分析,不断地从对方身上吸取有用的情报或观点。在一般情况下,有的人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倾听别人的谈话上,从性格上来看,这一类型的人容易理解别人的心思,而且具有宽容的精神,有真正的君子风度。

常常使用与英文连接词“and”意义相当的词如“嗯……还有……”、“这些……”、“那些……”的人,表示他的话不能有条理地进行,思绪无条理,思考无头绪。但即使使用同样的连接词,经常用与“but”意义相当的“但是……”、“不过……”的人,一般可以认为其思考力较强。当他们在讲话的时候,脑子里还会浮现相对语以求过滤求证。所谓的能言善辩、头脑敏锐的人,就是指此类人。但是假如此种语调反复出现多次,其理论也随之翻来覆去,迫使对方紧随不舍,在不知不觉中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失去了招架之力。

经常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人,多数比较慎重,也正是这个原因,说话时难免会出现时断时续的情况,只有在重新整合之后,才可以继续说下去,这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他极具有语言的天赋,雄辩无碍的他,却十分注重倾听别人的谈话。有时和朋友在一块聚会,他总是能静下心来,听朋友们高谈阔论。在一次聚会中,米芾问苏东坡:“别人都说我癫狂,你是怎么看的?”苏东坡诙谐地一笑:“我随大流。”众友为之大笑。即使是朋友之间不同的观点,他也以“姑妄言之,且姑妄听之”的态度来对待。

爱发牢骚者是理想主义者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遇上不如意的事,不是怨天怨地,就是怨别人,于是终日满腹牢骚。喜欢抱怨的人,大多是满怀理想,他们总是给自己描绘未来的美好,成天沉迷于幻想的世界中,但是对于现实的问题,他们则一般采取漠视的态度。

世界上抱怨的人很多,其中又可以分成抱怨连连以及较少抱怨的类型。前者多属于追求完美的人,凡事都希望做得完美无缺,对人生对工作乃至对整个社会都抱有一种美好的幻想,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当他们达不到理想的时候,自然也就开始牢骚不断了。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总感到这也不顺心那也不顺心,这个人对我不好那个人对我不好,在他的世界中,都是别人对不起他,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他从来不反省是不是自己不够勤奋努力,从来不检查自己处理问题的水平有何欠缺,从来不检查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否不妥,他们只认准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己太倒霉了。

这样的人,看到别人取得了进步,取得了成功,就会产生妒忌心理。他不会承认别人的长处,不会从别人身上去寻找长处并且学习。相反,他总是用变色眼镜去把人家看扁,把人家的成功说成是幸运。这种人生态度实在不可取。

通常我们会认为满腹牢骚的人肯定是缺乏自信。其实不然,有很多人本身很有才华,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一直没有取得成功,他们并非缺乏自信。如果他们能够认清事实,正视自身的话,就可以少一点抱怨了。但是他们却总是充满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表现完美无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外界的原因。“我这么努力在做,可惜周围的人都是些不学无术之徒,一点忙都帮不上。”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是最完美、不会出错的人,一切的错误只是出现在别人身上,是别人的错误导致了他的不成功。所以这种类型的人可以说是非常难相处,在社交场合也不受欢迎。

因为爱埋怨,这些人的人际关系并不好,容易被别人所孤立,以致无法受到提携,结果就会增加他们的埋怨,形成恶性循环。他们希望身边有人在,可以有抱怨、吐苦水的对象,但谁都不喜欢当别人的垃圾桶。因此当身边那些受不了你抱怨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离开,只剩下自己孤单一人时,这个时候你再认识到是自己的错误恐怕已经晚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有这些会抱怨、敢批评的人存在,才能让人们更加努力追求完美。虽然这些老是抱怨的人让人反感,但在挑毛病、找缺点方面,他们却拥有傲人的才能,正所谓“忠言逆耳”,有时候不妨侧耳倾听,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要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人存在,那就所有人都将安于现状,不求进步了。

从口头禅判断语言

一般来说,从一个人的口头语言就可以非常快速地了解他。因为口头语言是说话习惯的一部分,它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不知不觉就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话语风格。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都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使用自己的口头语言。

很多人说话时常常在无意之中高频度地使用某些词语,形成了人们所谓的“口头禅”,而这些语言习惯最能体现说话人真实心理和个性特点。因此,只要留心,就可以从一个人的“口头禅”中窥见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喜欢运用流行词汇的人,则热衷于随大流,比较夸张。这样的人独立意识不强,而且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随波逐流。

喜欢运用外来语言和外语的人,爱卖弄和夸耀自己,虚荣心非常强。

喜欢使用方言,并且还底气十足、理直气壮的人,自信心很强,富于独特的个性。

喜欢使用“这个”“那个”“啊”等等词语的人说话办事都比较谨慎小心。这样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好好先生,他们对人对事都非常温和,绝不会随意生气。

喜欢使用“最后怎么样怎么样”之类词汇的人,大多潜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

喜欢使用“确实如此”的人,多浅薄无知,自己却浑然不知,还常常自以为是。经常使用“我”之类词汇的人,不是代表着软弱无能、总想求助于别人,就是虚荣浮夸,寻找各种机会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引人注目。

喜欢运用“其实”的人,表现欲较为强烈,希望能引起他人的注意。他们的性格大多任性倔犟,而且非常自负。

喜欢使用“真的”之类强调词汇的人,大多缺乏自信,害怕自己所说的话无人相信。遗憾的是,他们这样再三强调,反而会更加引起别人的疑心。

喜欢使用“你必须”、“你应该”等命令式词语的人,多专制、固执、骄横,有强烈的领导欲望,并且永不满足。

喜欢使用“你看”、“我觉得”之类词汇的人,一般较和蔼亲切,待人接物时,也能做到客观理智,冷静地思考,认真地分析,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他们不会独断专行,能够给予别人足够的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

喜欢使用“我要”、“我想”、“我不知道”的人,大多思想单纯,爱意气用事,情绪不是十分稳定,会让人捉摸不定。

喜欢使用“绝对”这个词语的人,做事十分草率,容易主观臆断,他们不是太缺乏自知之明,就是自我意识太强烈了,让别人很难接近。这种喜欢说“绝对”的人,大多有一种自爱的倾向,有时他们的“绝对”被人驳倒之后,为了隐瞒自己内心的不安,总要找一些理由来加以解释,总想让自己的东西被人接受。其实,别人不相信他们的绝对,他们自己也不相信这样的“绝对”,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尊严而强撑着。

而另外一些口头语出现频率极高的人,大多做事情犹豫不决,意志软弱。那些说话时没有口头语的人,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未有过,可能以前有,但后来逐渐地改掉了,这表现出一个人意志坚强,说话非常简洁明了。

如果想要从口头语言上更多地了解一个人,从而非常自如地驾驭你的对手,那么你就要在与对手打交道的过程中多花费点心思,仔细认真地揣摩,时时刻刻地回味分析。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能迅速地从口头语言上了解你的对手。最为重要的是,每一次了解的过程都能够让你一眼就看透,切中要害。

过度礼貌的人很压抑

谦虚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自身修养的象征。一个讲话有礼貌的人在社交场合是受欢迎的,因为这种谦虚和礼貌能够缩短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要想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有分寸地使用恭敬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和目的,巧妙地使用这种言辞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过犹则不及,言辞过恭不仅显得肤浅,还会让人产生反感。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适度的礼貌,才能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礼貌是一种礼仪,它有一定的形式、程式和措辞等等,人人都必须遵循。太过殷勤,反而是一种无礼的表现。法国作家拉伯雷说:“外表上的礼节,只要稍具有知识即能充分做到;而若是想表现出内在的道德品行,则必须具备更多的气质。”因此那些从言辞到行动都是毕恭毕敬惹人反感的人,通常是因为气质上的欠缺。

这些人缺乏自信,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总是低声下气,始终用恭敬的语言、赞美的口气说话。初交时,对方虽然会有受宠若惊之感,但绝不会对这些人产生厌恶。然而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对方便会逐渐察觉这种人的态度,而且会气恼不已。于是这种人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就变为:“那家伙原来是个口是心非、表面恭敬的人!”

童年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这种言辞过恭的人小时候一定受到过双亲严厉而又错误的教育,尤其是有关礼节方面的。因此,那些在一般人看来是可原谅的小错误,却触犯了他们的思想,导致他们产生了罪恶、不安和恐惧等等的感觉。这种情况下,他们便将种种欲望、冲动和情绪全压抑在内心深处,死死禁锢着。但是这种被压抑的欲望、冲动和情绪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形成强大的攻击冲动而发泄出来。他们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为了掩饰,他们选择对人更加谦恭。于是,我们不难看出,这类以令人难以忍受的过分谦恭的态度对待他人的人,内心往往郁积着对他人的强烈攻击欲。

日本有一位语言学家曾经说:“敬语显示出人际关系的密疏、身份、势力,一旦使用不当或错误,便扰乱了应有的彼此关系。”根据这种看法,在某种无关紧要或很熟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恭敬语。有一种情况值得注意,那就是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碰见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对你说话,这时候你就会考虑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

在交谈中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敬语,会给人一种生疏的感觉,表示与对方心理距离很大。过分地使用敬语,还可以表示激烈的忌妒、敌意、轻蔑和戒心。当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话时使用过多的敬语,那么她绝对不是表示对他的尊敬,反而是表示对这个人的排斥,她根本一点都不想和他交往,想尽快地离开。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虽然彼此交往很久,双方的了解也很深刻,但是,对方依然习惯运用客气与亲切的措辞,所说的每一句话也十分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如果不是在心理上怀有冲突与苦闷,就是在心中怀有敌意。如果有人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对方心里,突破对方心中的警戒线,这个时候他会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而实际上,他们的过度礼貌背后隐藏的真正动机在于控制对方,让对方没有理由拒绝自己。

幽默话语中的不同性格

人们都在追求自己的个性,由此,人们各自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语言风格,实际上,一个人的语言风格最能展现他的个人修养,幽默的语言是各自语言风格的一个最佳体现。

当一个人将他的幽默感表现出来的时候,他的个人修养也随之显示出来。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幽默语言风格表现形式,对照一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观察一个人。

用幽默来打破某一僵局,此类型的人大多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强,反应快。因自己出色的表现,他们或许会成为受人关注的对象,这很迎合他们的心理。他们多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注意。

常常用幽默的方式来挖苦别人的人,多心胸比较狭窄,有强烈的忌妒心理,有时甚至做一些落井下石的事情。他们有较强的自卑心理,生活态度比较消极,经常进行自我否定。他们最擅长挑剔和嘲讽别人,整天盘算怎么整人,自己却从未真正地开心过。

或许你会发现,一个小小的幽默故事,也能让你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让你增添几分光彩照人的魅力;它会使原本有些沉闷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恰似注入一股雨过天晴般的清新空气,从而漫过一丝心底的温馨。

同样,幽默是聪明和智慧的体现,一个具有强烈幽默感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就,获得成功。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具有幽默感的,只是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并且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条件的限制。

对于那些善于运用自嘲式幽默的人,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勇气,敢于进行自我嘲讽,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他们的心胸大多比较宽广,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能够经常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寻找自身的错误,进行改正。他们这种气质,让他人看在眼里,很容易产生一股敬佩之情,从而为自己带来比较好的人缘。

善于用幽默的方式嘲笑、讽刺别人。此类型的人给他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相当机智和风趣的,对任何事物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关心和体谅他人,但事实上这种人是相当自私的,他们在乎的或许只是自己。他们在为人处世各个方面总是十分小心和谨慎的,凡事总是赶着要比他人快一步。他们心胸狭窄,有谁伤害过自己,一定会想方设法让对方付出代价。有较强的忌妒心理,当他人取得一定的成就时,会故意进行贬低。

那些乐于制造一些恶作剧似的幽默的人。他们多是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人,活得很轻松,即使有压力,自己也会想办法缓解这种压力。他们在言谈举止等各方面表现得都相当自然和随便,不喜欢受到拘束。他们比较顽皮,喜欢与人开玩笑,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愉悦,同时也希望能够将这份快乐带给他人。

有些人为了向他人表现自己的幽默感,常常会事先准备一些幽默,然后在许多不同的场合不厌其烦地说。这一类型的人多比较热衷于追求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而且很在乎他人对自己持什么样的态度。生活态度比较严肃、拘谨,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

跟事先预备幽默的人相对的是另外一种人,他们有很多幽默都是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来的,此类型的人大多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虽然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并不擅长在制度完善的环境下一展所长,而是偏爱自由。他们的生活始终处在发掘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利用别人来发掘和增强自己的一些想法。

除此之外,从一个人对幽默笑话的反应中也可以看出其性格。例如,你在某天参加了一个私人聚会,你跟在场的朋友并不太熟悉,忽然某人说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笑话,众人几乎都笑翻了,你会是怎样反应呢?

想笑却又忍住了笑意,这说明你是一个懂得做表面工夫的人,仅仅是皮笑肉不笑而已。假如遇上利益上的某种冲突,你会对对方极尽刻薄,而对其他的人又是笑脸相迎,说明你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

浅浅微笑,带一点羞怯,你虽然不太会表现出你的热情,但凡事行止合宜,长辈们对你会很满意的,只要你嘴头上再甜一点,别像个闷葫芦,那你就会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与大家一起大笑一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随和开朗的你很容易跟陌生人亲近,你只要求他人以同样的热情来对待自己。

感觉难堪而一脸木然,你是一个“铁公鸡”,所有的人都别想着沾你一丝的好处,你几乎很少有称得上朋友的人,你的社交极需要你放开心胸来加以改善。

分析说粗话人的心理

男人们在酒桌上通常肆无忌惮,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把自己平时所受的窝囊气一下子发泄出来,因而免不了讲一些脏话、粗话。粗话虽然不雅,但是确实能够发泄人心中的不满,而且在男人眼中,说粗话还可以体现出男子汉的气魄。其实,这类男人是因为内心的欲求得不到满足而粗话连篇的。

一般情况下,喜欢口出秽言的人,是属于某些方面欲求得不到满足的人。他们在心理上是时常焦躁不安的,又没有办法去排除,所以长年累月积累起来压制在心中,只要碰到偶发小事件,他们就借题大肆发挥。他们的发泄并不一定仅仅针对他不满的对象而发动攻击。只要被他逮到机会,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他一样照说不误。有时候,即使说话的人不是有意的,但对听话的人来说,却在心里结了个疙瘩。听者一开始会觉得自己平白无故地受辱了,心中难抑气愤,便开始用更恶毒、更不堪入耳的话来反辱对方,最后出现了愚蠢可笑的骂街场面。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喜欢故意在异性面前讲粗话,其乐趣在于观看对方的反应。他们常常有意选择一些有关异性和性方面的话题,当着一些女性的面讲出来,当然他们不会选择那些性格泼辣的女性。例如在上班时间,当女同事送文件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口讲粗话,以“欣赏”她们的窘态。大多数女子听到粗话后,一般都会面红耳赤,或者手足无措,甚至惊慌得啜泣不已,而这也就达到了那些人的目的。对他们来说,说粗话只是前奏,观看女性的反应才是他们真正乐趣之所在。

这种因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粗言恶语,说话的人并未仔细考虑其带来的后果,他们只是一味地借机吐出心中不快。至于是否会伤害他人,他们便考虑不到了。由此可见,所谓粗话,只不过为发泄内心不满,一般并不具有特殊意义,因为这些话不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实际上的伤害。正因为如此,除了试图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而事先精心策划好了的蓄意性言语外,对于他人的粗言恶语,我们大可以充耳不闻。时间久了,这些人也便觉得无趣了。

随着社会的开放,近些年来,女性在这方面毫不逊色于男人,也学会了激烈地口出秽言和放浪形骸。在一度相当盛行的示威活动中,她们也高举标语牌,毫无形象地尖声大叫“混蛋”而面不改色。从这些温文尔雅的女性口中,竟然爆出如此没有修养的语言,实在让人寒心。但是,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站在女性的立场上看待这种现象。她们摆脱原来顺从的形象,能够和男人们一样地用粗言恶语,这给了她们一种与男人们权利平等的感觉。追求这种刺激的女性大多是女权主义者。

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如果在父母面前说些粗语,毫无疑问,一定会受到严厉的责骂。但是生活中仍然有些小孩子爱说粗话,他们不敢在父母面前这样。因此,粗话只有变成孩子们和同伴之间在相互游戏时的通用语。孩子们心里都知道那些粗话并没有恶意,只是玩伴之间的游戏罢了,而这种游戏可以满足他们摆脱父母教训的逆反心理。这样他们就感到自己像个大人了,能够和大人们说一样的话了。

莫让言谈惹了祸

最后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言谈虽然在当今社会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也要注意一些忌讳,因此这里给大家提出来一些忠告。

在社交场合,言谈能反映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涵养功夫。因此,每逢开口说话,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要注意别让别人产生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

心中有浩然正气,自然使人尊崇,说话有分量;而心中傲气冲天的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则会使人反感,认为此人目空一切,必难成大器,于是对你爱理不理的,倘若惹恼了人家,灾祸可能也就不远了。

中国有句俗话说:“言多必失。”它的意思是,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说话,说得多了,言语中就自然而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例如,你对事物的态度,你对事态发展的看法,你今后的打算等,会从言语中流露出来,被你的对手所了解,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战胜你。

另外,有时一个人心情不愉快,说起话来难免会愤世嫉俗,讲出很多过头的话,招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大多的灾祸是从自己的言谈中招来的,因而慎言可以少祸。

言谈的灾祸,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身边的人和事评头论足,这种不考虑后果的高谈阔论,惹怒了上司和同事,就会埋下灾祸的导火线;二是在众人之中鼓唇弄舌,搬弄是非,像长舌妇一样,今天道东家长,明天说西家短,这种缺少修养的言谈,极有可能遭到报复。说话能把握分寸,说得恰到好处,是一种修养,一种水平,既不能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又不能该说话时却沉默寡言;当然更不能不分场合,胡乱说话,光顾炫耀自己却不顾他人感受,否则不免招人怨恨,很可能弄得连朋友都做不成。

例如,有人约了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这些朋友彼此都是熟识的。主人把他们聚拢来主要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一位目前正陷入低潮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这位朋友在不久前因经营不善,关闭了自己的公司,妻子也因不堪生活的压力,正与他谈离婚的事情,内外交困,他实在痛苦到了极点。

来吃饭的朋友都知道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大家都避免去谈与事业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朋友因为不久前赚了很多钱,酒一下肚,忍不住就开始谈他的赚钱本领和花钱功夫,那种得意的神情,连主人看了都有些不舒服。那位失意的朋友低头不语,脸色非常难看,一会儿去上厕所,一会儿去洗脸,后来他赶早离开了。

朋友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千金不换的财富。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

因此要提醒你,与人相处,切记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一般来说,失意的人较少有攻击性,但别以为他们只是如此。听你谈论了你的得意后,他们普遍会有一种心理——恼恨。这是一种藏在心底深处的对你的不满。你说得唾液横飞,不知不觉已在失意者心中埋下一颗仇恨的炸弹。

失意者对你的怀恨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他会透过各种方式来泄恨,例如,说你坏话,扯你后腿、故意与你为敌,而最明显的则是疏远你,避免和你碰面,以免再见到你,于是你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一个朋友。随意自夸、口无遮拦几乎是骄傲自满者的通病。这种致命的弱点不仅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意图,而且会使很多人心怀不满或恼恨不已。试想,如果别人的不舒坦是因你而起的,你还会得到好处吗?所以说,人应该把自己高人一筹的某些东西适当地隐藏起来,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心气太傲了,真的容易吃大亏。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这个道理。

识破别人的谎言

交际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有很多人都习惯性地说谎,他们可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有时他们则是为了侵犯别人的权益。那么,为了能更好地识别对方的谎言,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了解一些识破别人谎言的招数,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所以,现在我们就针对“如何去识破对方并使他说出真话”这一话题来讨论。

1.怎样使对方解除心中的武装

正在说谎或试图说谎的人,他们心里一定会先把自己武装起来。“怎样使对方除去武装”就是最大的关键所在。假如这时你正面跟他冲突,他一定会强词夺理把你反击回去。

例如,你对说谎者说:“你有什么话就干脆直说好了,不用跟我兜什么圈子撒谎。”这样去攻击他,是不会产生效果的。我们应该在对方有些动摇时,找出他的弱点去攻击他。不过,如果对方硬要坚持他的谎话,那么这一招就不灵了。这时,我们就必须另想办法使对方解除武装。我们暂且不去理会他说话内容的真实与否,只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才能使他解除心中的武装就可以了。

这个道理就与闭得紧紧的海蚌一样,愈急着把它打开,它就闭得愈紧。假如暂时不去理会它,它就会解除心中的武装,一会儿它就自然地打开了。

那么究竟要如何才能使对方解除心中的武装呢?

一种方法是使对方具有安全感。如果对方是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的时候,我们最好这样说:“你把实话说出来。没关系的,事情不像你想象的那样严重的。”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认为自身的处境已经很安全,不会顾忌说出实话会有什么不良的后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叫他说出实话是很容易的。

公安部门在问询凶杀案的见证人的时候,利用这种方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要使对方产生安全感,首先必须使他对你产生信赖感,他对你产生信赖之后,才会对你吐出真言。

利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去套取对方的口供,要比使用强硬逼供的手法更容易达到目的。当然,假如你只是装出笑容来讨好对方,那对方就不会怕你了。我们必须做到让对方认为“我实在不敢对这种人说谎”才行。简单地说,我们要运用技巧,使对方因为你的影响而把实话完全吐露出来。

还有一种技巧与上述所提的完全相反,那就是故意把自己装成很容易上当的样子,使对方对你没有戒心而很自然地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换言之,就是让对方产生优越感,使他在得意忘形之际,无意中露出马脚。这种方法用来对付傲慢的人是最好不过的了。

听说美国的律师,在法院开庭审问时,也常会反复地运用这种方法,但是假如太露骨的话,就会留下漏洞,无法达到目的。

追根究底,此方法与上述所说的方法完全相反。彻底去追根究底,有时也能使对方解除心中的武装。假如对方仍有辩白的余地,他也一定会坚持到底,因此,只有在他们被逼得无法再为自己辩解时,他们才会自动解除武装,说出实话。

洛克希德贿赂案中很多有力的证人,在最后终于供出了真相,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被逮捕之后,办案人员利用追根究底的方法使他们说出实情来。

我们常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某人由于精神过分紧张而自杀的消息,对于此类事件,我们没有办法给他们下一个完美的定论,但我们很容易就看出,他们实在是被生活中的某种因素逼迫得无法透气,才这样做的。

攻其不备,不管是多么高明的说谎者,假如说遇到突然而来的攻击,也会惊慌失措,不得不投降。

一位资深律师曾说道:

“在询问一个决定性的问题时,不要马上询问证人,等他回到证人席之后,再突然请他回来,重新询问,这是最有效的方法……”

《孙子兵法》里也说过:“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使其不御,则攻其虚。”

因为我们乘虚而入,对方没有防备,自然就会放下武器投降了。

2.不要与对方做无意义的争辩

“你明明就是在说谎。”

“不!我说的全部是实话。”

“你为何要说谎?”

“不!我根本就没有说谎。”

这样的争辩没有任何的意义,再怎么争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的。

表面上看来,这种问话的方式有点像是追根究底,其实是完全变了质。

使对方反复地做出同样的事情,谎话只能说一次,假如经过两次、三次的重复,多多少少就会露出马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比如,早上同事打电话来说:“对不起!我家有客人,麻烦你帮我向主管请个假,谢谢你了。”

等过几天后,你突然问他:“前几天你为何要请假呢?”这时他或许会说:“因孩子得了急病!”这种人一定不是为了正当的理由而请假。或许他在外面兼副业,或许他在外面做了某些不可告人的事情。

有一位十分细心的人,他每次说谎之后,都会把它记在备忘录里,以免重复。这个方法真是无聊透顶,如果他说了一个曲曲折折的谎话,是否也能一一把它记下来?总有一天他会露出马脚的。

3.要有效地利用证据

要使对方说出实话,最高明的手法就是提出有效的证据,尤其是物证,它的效果更大。

拿出有力的证据来做武器,是识破谎言最好的方法。不但可用来对付风流的丈夫,同时也可用来对付政治上的谎言。不管对方如何狡辩,只要我们有确凿的证据,他就不得不俯首承认。

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懂得如何运用这些证据,如果运用不当,证据也会失去效用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时机是否运用得当?如果事情过了很久,我们才拿出证据来印证,那么证据的价值可能就大大地减低了。

假如我们在提出证据之后,还让对方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也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样不是又让他获得了一个答辩的机会吗?

那么,证据要同时提出还是逐项提出来呢?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必须看证据的价值以及当时的状况来决定。

至于我们握有的证据究竟有多少,绝不能让对方知道。尤其是当你只有少许证据的时候,更要绝对保密。总之,证据是一种秘密武器,证据愈少愈要珍惜,否则失败的将是你而不是对方。

不到决定性的时候,不要让对方知道,或者显露自己手中的证据。

你必须一面静听对方的陈述,一面在暗中对照证据;同时,也要考虑对方手中证据的可靠性,使紧握在手上的证据能运用得恰到好处。

以上所说的方法,到底使用哪一种比较好呢?当然,这要看对方的情况而定了。有时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收到效果。

我们并不是像警察一样,要使犯人坦白,我们只是想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样去透视别人,怎样诱使别人说实话。

如果我们像警察一样,以审问犯人的方式去对待别人,那不是会得罪许多人吗?关于这一点,我们应特别注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