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零分贝突破
5697300000005

第5章 脑子活一点才能无往不胜

一些人做人不成功,做事不顺利,往往是由于他们受限于一些僵化的标准,一些死规则,因为他们不懂得变通,不能适应环境,无法突破人生僵局。

俗话说:流水不腐,人活不输。做人做事都应该灵活一点,随机应变、见招拆招。如果自己的标准已经无法适应社会,那么就要干脆地丢掉它,突破它,别让它影响了你的人生,一句话,做人做事一定要灵活,人生才能无往不胜。

做个“识时务”的人

可爱的“小人。”

冯道在后晋石敬瑭手下任宰相,石敬瑭为求得契丹出兵援助自己打败后唐,不仅割卢龙一道和雁门关以北地区为厚赂,而且对契丹称臣、称儿。事定后需要派一名重臣为礼仪使,到契丹为契丹主耶律德光和萧太后上尊号。

石敬瑭心中的理想人选是冯道,但考虑到此行十分凶险感到难以启齿,便叫几名宰相商议决定。

据说捧着诏书的文书小吏一到中书省便哭出声来,因为自己的皇帝对外藩称儿、称臣实在是太屈辱了。

冯道正和几名同僚商议政务,待明白来意后,几名宰相都吓得脸色惨白,惟恐这桩既危险又屈辱的差事砸到自己头上。

冯道看出了大家的意思,也不说话,很镇静地在一张纸上写下“道去”两字,其他人看后既感解脱,又替他难过,有人甚至当场落泪。

冯道出任礼仪使到了契丹后,契丹主对他很重视,给契丹主和太后上过尊号后,冯道便被契丹主留下来为官,契丹族的风俗只赐给贵重大臣象牙笏,或在腊日赐牛头,有一样就是特殊宠幸,冯道却全得到了,他还做诗一首:“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

契丹主暗示要长期留他在契丹为官,冯道说:“南朝为子,北朝为父,我在两朝做官,没有什么分别。”契丹主听了更是喜欢。

冯道把得到的赏赐都用来买木炭,对人说:“北方寒冷,我年纪老了,难以忍受,不得不多做些准备。”摆出一副扎根契丹的架势。

契丹主开始惟恐留不住冯道,待见他如此,不仅不再怀疑他的忠诚,反而觉得自己的儿皇帝那里更需要这样忠诚有名望的大臣辅佐,便让冯道回石敬瑭那里。

冯道三次上表推辞,表称自己眷恋上国,契丹主一再催促强迫,冯道才显得百般不情愿地上路了。

他先在驿馆中住了一个月,然后慢腾腾向回返,一路上到一个地方便停下来住宿,一点也不着急,契丹主派人查探后,愈加放心。冯道直走了两个月,才出了契丹国境。

冯道身边的人问他:“我们能逃出虎口,恨不得身生双翅,您却走走停停,却是为何?”

冯道笑着说:“急有什么用?我们如果走快了,契丹用快马一天就可以把我们追回去。我们走得慢,他们难以觉察我们的心思,这样才能安全返回。”

左右的人听后,都恍然大悟,钦佩不已。

突际上,冯道自然也渴望回南朝老家,但身不由己,想也无用,索性听天由命,倒得到了回去的机会。

他上表推辞、行走缓慢更是足智多谋的体现,所谓“欲速则不达”,慢走反而能回家,快了就要被捉回去。

看完了这段故事,我们应该换种角度解读一下他的“朝秦暮楚”。

冯道是小人似乎是确切无疑的了,然而冯道历事四姓十主,始终身居宰辅高位,却不通贿赂,不仗势欺人,遇到后唐明宗这样的明君,也能尽心辅佐,屡进谏言,在有关国计民生的处理上也能尽心尽力,这些是他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一名官员,都应值得肯定的。

冯道还曾用谀言劝得契丹主不再无故残杀中原人,中原生灵因他一言之故存活下来许多,连最痛恨冯道的欧阳修也称“春秋之不灭中国人者,以道一言之力也”。如此看来,他即便是小人,也难以泯灭他拯救无数生灵的大功德,他还用自己的金钱赎回许多被契丹将士掳走的妇女,给她们钱让她们安全返家,又用自己的地位保护了许多被契丹捉住的大臣和名士。如果说冯道是小人的话,那么也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小人。

古代时,强调做官要忠于君主,而不论这君主是否值得忠诚,冯道之所以被视为小人,就是因为他屡次改事君主,不守臣节。然而,今天看来,冯道以一己之力,在乱世中做了很多有用的事,救了很多无辜的人,比起那些满口空言却无所作为的大夫名士,不是可爱多了吗?

好女也嫁二夫

有句老话叫作“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然而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持这种观点的人未免太过迂腐。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倘若遇到一个丝毫也不赏识你的上司,即便你使尽浑身的解数也永无出头之日。在这种情况下,弃暗投明改换门庭也并不是什么难堪的事。或者你所遇到的上司,根本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那又何必跟着他活受罪呢?“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入错行”与“嫁错郎”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天下之大,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入错行”跳槽重新选择就是了,“嫁错郎”赶紧离婚另寻如意郎君就行了。

古代最著名的谋略家姜子牙,既是一位善于出谋划策的谋略大师,又是一个“朝秦暮楚”之徒。姜子牙才不管什么“忠”与“不忠”,在他心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能不能“事二主”,而是巧用计策,果断地投入“二主”的怀抱,并且帮助“二主”毫不手软地夺了“先主”的江山社稷。

姜子牙,本名吕尚,他生活在商朝末年,当时纣王无道,荒淫无度,社会矛盾急剧激化。与此同时,商王朝周围各诸侯国迅速崛起,特别是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励精图志,大有代殷商之势。

姜子牙生逢乱世,虽有经天纬地之才,怎奈报国无门,潦倒半生。他曾在商王宫中做过多年小吏,虽然职低位卑,但却处处留心。他看到商纣王整天沉湎酒色,荒废国政,几次想冒死进谏。但见到大臣比干等人皆因直谏而送了命,商朝气数已尽,商纣王已不可救药,自己不愿糊里糊涂地陪无道的商纣王殉葬。于是,便果断地决定改换门庭。

当时,姬昌立志复兴周国,除掉纣王,求贤若渴,正是用人之时。姜子牙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一开始就能获得姬昌的器重,便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在渭水之滨的兹泉垂钓。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是个隐居的好地方。当然,姜子牙并非是要老死林下,而是在此静观世变,待机而行。

这一天,姜子牙听说姬昌要来附近行围打猎,便假装在兹泉垂钓。这时候,姜子牙还是个无名之辈,身为西伯的姬昌当然不会认得他,但姜子牙却见过姬昌。为了引起姬昌的注意,他故意把鱼钩提离水面三尺以上,而且钩上也不放鱼饵。这种荒诞的举动,果然让姬昌觉得奇怪,便走上前充满好奇地问道:“别人垂钓均以诱饵,钩系水中。先生这般钓法,能使鱼上钩吗?”

姜子牙见姬昌对人态度谦和,对自己这个年迈的老者,没有一点的架子,果然是个非凡人物,便回答道:“休道钩离奇,自有负命者。世人皆知纣王无道,可是西伯长子就甘愿上钩。纣王自以为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却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西伯姬昌。”

姬昌大吃一惊:这位老者身居深山,何以能知天下大事?更为不解的是,他怎能把我姬昌的心迹看得如此透彻?肯定不是凡俗之辈!便赶紧躬身施礼,态度诚恳地说道:“愿闻贤士大名?”

“老朽吕尚,怎敢称贤士?”

“先生所言,真知灼见,字字珠玑,不瞒先生,在下就是你说到的姬昌。”

姜子牙此时才装出一副吃惊的样子,诚惶诚恐地说:“老朽不知,痴言妄语,请西伯恕罪。”

姬昌连忙诚恳地说道:“先生何出此言!今纣王无道,天下纷乱,如先生不弃,请您随我出山,兴周灭商,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

姜子牙假意客套了一番,即随同姬昌一起乘车回宫,一路上纵论天下大势,口若悬河。姬昌如鱼得水,相见恨晚,立即拜姜子牙为太师,言听计从。从此以后,姜子牙官运亨通,飞黄腾达,并且为灭商兴周出了大力。

姜子牙,在商纣王这棵大树即将倒下,无法再行依靠的时候,姜子牙略施小计便攀上了姬昌这棵长势茂盛的大树。果断地弃暗投明,“事二主”做了周朝的太师。倘若他愚腐地报定“忠臣不事二主”的观念,恐怕到老死也不过是商纣王宫中一个小官吏,永无出头之日。

姜子牙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很正确的。历史证明他的举动无论是对于自己、对于武王,还是对于商周子民都是有利的。

创造天时地利

一个人想要成大事,就得依托“天时”、“地利”、“人和”。“人和”要靠自己的努力,那么“天时”、“地利”呢?是不是一定要坐等呢?其实“天时”、“地利”也是可以自己创造的。

《老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居善地,动善时。”这是什么意思呢?老子说“居善地”,就是说人要自己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地方。“动善时”,就是说人要自己选择一个好的时候上路动身。综述其意,人要主动制造天时地利,不是坐等,而是积极选择。

地利当然也可以制造,那就是自己走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去。毫无疑问,所谓“天时”随时会降临,因此我们要主动趋吉避凶。老子说“动善时”,意在告诫人们要自己把握生命的火候,要自求多福,积极主动赶往好时候,就像平时赶集一样,你去了就能买到好东西,不去就没有。

所谓“居善地”,就是自己找好让自己发展壮大的地方。

刘备先前转战中原,一无所获,后来得了四川宝地,才得以实现抱负,称起帝来。刘备如果不“居善地”,必将继续被曹操追得到处跑。

所谓“动善时”,就是自己找好时候出来活动。

生活中,我们也不能坐待天时地利降临,而是要自己主动去创造;如果你现在的公司已经不适合你发展了,那就要再去寻找另一个适合自己的天地;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才能无法发挥,那就要主动寻找表现自己的时机,总之,天时地利都是可以创造的,只要你愿意努力,那么你就能够成功。

这也就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活络一点,搞清楚什么对自己是有利的,自己怎样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后,就要主动去做,识时务的人才能成大事,才能有所突破,对于这一点你永远也不要怀疑。抓住你的机遇女神等不来的机遇机遇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个人的,因此,很多时候你是等不来机遇的,总是等待机遇的话,你就会失去机遇。只有主动出击,及时下手,才能牢牢把握住机遇。

陆肇天夫妇是20世纪60年代从中国内地搬迁到香港的移民,既不像第二代创业者那样多少得到父辈的社会关系基础,又无本地创业者已在商场血战多年积累的经验,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历尝艰辛,白手起家,最终创业有成。

陆肇天刚到香港时,由于内地学历香港不予承认,所以被迫出卖体力,做小生意。最后他从一笔刀片订单中开始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终于办起了陆氏实业公司。

陆氏实业公司第一次腾飞是在1976年。当时正是电子计算器萌芽阶段,许多大厂家看到这一新产品,但是没有把握,犹豫不敢上手,想再观察清楚再开始干。但陆肇天的小公司却没有那么多顾虑,看准这一有利时机,全力以赴,抓紧生产液晶电子计算器。正因为他及时下手,把握了机遇,竞争者少,在市场上放缰驰骋,获得成功。等到大家都开始做的时候,陆氏已积累了经验和资金,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打下了新的基础。

几年之后机遇又一次来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陆肇天得益于来自内地的生活经验,看准了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进行合作的有利时机,看到了内地劳工成本低廉和深圳蛇口近在咫尺,以及对外优惠的有利条件,立即与内地开展合作。

陆肇天当时便意识到电视机是内地人民生活电器化的第一急需品,有庞大的需求市场,而率先生产黑白电视机,大量投入当时的内地市场,结果取得极大成功。及至内地人民生活要求提高,他又及时转产彩色电视机。由于已建立起的内地市场良好关系,公司营业额一直稳步上升。几年之后,年产量已增至80万台,供应电视机套件给内地装配的厂家亦由7家增至12家。当年纯利润3430万元,可见业绩不凡。同时他还不断在设计上推陈出新,如方形机身、平面直角、立体声等吸引客户,成为较早与内地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得到有力支持的香港电子业先驱。他的业绩证明其眼光之准、动手之快。

有人说,香港好赚钱,于是争相来港投资。也有人说,香港近20年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才智之士,纷纷发达成名,各路英雄占尽关隘要津,新人已插足无地了。这些看法,各有其观察角度,言之成理而又不尽然。因此,这是不同的人对机遇是否存在的不同的看法。

香港商界人士评论陆肇天,说他像个冒险家。但从陆氏的经历可以说明他有敢冒风险的创业者精神,但决不是个冒险家。他的创业精神和鹰一般的眼光是从生活磨炼中升华的结果,艰难的生活,海阔天空任其驰骋的环境,最能磨炼人,造就人,发挥人的才干。陆氏实业创新的经过在香港、在内地都是个很有说服力的善于把握机会的典范。

我们不能坐等机遇,守株待兔的方式是注定要失败的。机遇只垂青于那些为了理想、为了成功而执著追求、奋斗不止的人。

机遇固然重要,但具备抓住机遇的能力更重要。因此在平常做事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学多干多观察,去寻找机遇,去抓住机遇。

灵活的头脑和鹰的眼光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走进了加州一家报馆的经理室。稍喘口气,他笑眯眯地对经理彬彬有礼地问:“经理先生,你们这儿需要一个好编辑吗?我虽然刚刚大学毕业,可干过两年大学学报编辑呢!”边说边掏出证明,又从随身带的公文包中捧出一大摞他编的学报。

报馆经理悠悠地吐了一口浓浓的雪茄烟,上下打量着年轻的大学生,慢吞吞答道:“不需要。

“那么记者呢?我大学三年级以后,常在大学所在地华盛顿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啊。”他又忙递上一大叠剪报。

报馆经理笑着推开:“人满了,不需要!”

“那么,那么排字工人呢?我可以一切从头学起啊!”

报馆经理斜睨了他一眼,继续抽他的雪茄:“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天天有人找我,真麻烦。”

“那么,亲爱的经理先生,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这位大学生从鼓鼓囊囊的公文包内拿出一块精致的木牌。

这块木牌摊在了经理的办公桌上,上面赫然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经理眼前一亮:“这地方失业的人多,找工作的人忙得我焦头烂额。这青年人想问题好周密啊。留下他干宣传工作,准不错!”想到这儿,他兴奋地摁灭了烟蒂:“年轻人,你真聪明。你被寻用了,先干新闻公司的宣传工作!”

能灵活地把握机遇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如果你具备了这种能力,那么你的成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当然,除了灵活的头脑外,我们还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鹰一般的眼光。

十几年前,古川久好只是一家公司不起眼的小职员,平时的工作是为上司干一些文书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报刊材料。工作很是辛苦,薪水也不高,他总琢磨着想个办法赚大钱。

有一天,他在经手整理的报纸上发现这样一条介绍美国商店情况的专题报道,其中有段提到了自动售货机。

主要内容是:“现在美国各地都大量采用自动售货机来销售商品,这种售货机不需要人看守,一天24小时可随时供应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营业。它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可以预料,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新的售货方法会越来越普及,必将被广大的商业企业所采用,消费者也会很快地接受这种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久好想:日本现在还没有一家公司经营这个项目,将来也必然会迈入一个自动售货的时代。这项生意对于没有什么本钱的人最合适。我何不趁此机会走到别人前面,经营这项新行业。至于售货机销售的商品,应该是一些新奇的东西。

于是,他就向朋友和亲戚借钱购买自动售货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筹了30万日元,这一笔钱对于一个小职员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他一共购买了20台售货机,分别将它们设置在酒吧、剧院、车站等一些公共场所,把一些日用百货、饮料、酒类、报刊杂志等放入自动售货机中,开始了他的事业。

久好的这一举措,果然给他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人们头一次见到公共场所的自动售货机,感到很新鲜,只需往里投入硬币,售货机就会自动打开,送出你需要的东西。

古川久好的自动售货机第一个月就为他赚到了170万日元。他再把每个月赚的钱投资于购买售货机上,扩大经营的规模。5个月后,古川久好不仅还清了所有借款,还净赚了2000万日元。

古川久好在公共场所设置自动售货机时,为顾客提供了方便,受到了欢迎。一些人看这一行很赚钱,也都跃跃欲试。古川久好看在眼里,认为制造自动售货机肯定赚钱,于是他自己投资成立工厂,研究制造“迷你型自动售货机”。这项产品外观特别娇小可爱,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古川久好的自动售货机上市后,市场反应极佳,立即以惊人之势开始畅销。古川久好又因制造自动售货机而大发了一笔。

靠着鹰一般的眼光和敏锐的头脑,古川久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了立身之地。

机会只有一次

一位诗人说:机会女神的头发长在前面,后面是光秃秃的。当她从你身边经过时,你必须尽全力抓住她的头发,一旦让她逃脱,那就没有人能抓住她,即使是主神朱庇特本人也不能。

某地有一位忠诚的信徒,他对上帝的虔诚是无人能比的。有一年,他所在的地方发生水灾,整个乡村都难逃厄运,村民们纷纷逃生。这位上帝的虔诚信徒爬到了屋顶,等待上帝的拯救。不久,大水马上就要漫过屋顶,一只木舟经过,舟上的人要带他逃生。这位信徒胸有成竹地说:“不用啦,上帝会救我的!”木舟就离他而去。片刻之间,河水已没过他的膝盖。刚巧,有一艘汽艇经过,拯救尚未逃生者。这位信徒则说:“救别人去吧!上帝一定会救我的。”汽艇只好到别的地方救其他的人。

几分钟后,洪水上涨,已到信徒的肩膀。这个时候,有架直升飞机放下软梯来拯救他。他死活不肯上机,说:“我不会有事的,上帝会救我的!”直升飞机也只好离去。结果,水继续上涨,这位信徒最后被淹死了。死后,他升上天堂,遇见了上帝。上帝惊讶地问他为什么在这里,他埋怨道:“平日我诚心侍奉您,您却见死不救!”

上帝听后,回答他说:“我已经给你派去了两条船和一架飞机!难道你都没有看到吗?”

机会只敲一次门,成功者应该当机立断,抓住每次机会,充分施展才能。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得到命运的垂青。

对于成功者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实在是一个阴险的、棘手的敌人,在它还没有伤害你、限制你一生的机会之前,你就要即刻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

别再没完没了地抱怨自己没有成功了,只要你时刻保持灵活的态势,果断地抓住每一次机遇,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越过固执的路障

关羽的固执

三国时期,蜀将关羽一生英勇善战,为蜀国立过无数战功,后来之所以“大意失荆州”,实际上并非一时的疏忽大意,恰恰是他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所致。建安二十四年,他出师北进,俘虏了魏国左将军于禁,并将征南将军曹仁围困在樊城。为了防止吴国趁机袭取自己后方,他在荆州留有一部分很强的兵力。此时,镇守陆口的吴国大将吕蒙听说后,谎称有病需要回建业休养。回去后,就与陆逊密谋攻打荆州。陆逊说:“关羽这个人一贯刚愎自用,现在又立下大功,就更加骄傲自满了,再加上听说你生病了,对我们的防范极有可能松懈下来。此时我们出其不意地进攻,肯定能打他个措手不及。”为了进一步麻痹关羽,吴国故意让“无名小辈”陆逊代替老将吕蒙镇守陆口。年轻的陆逊一到陆口,马上给关羽写信,说:“前不久,您巧袭魏军,只用了极小的代价,便获得了很大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是多么了不起呀!敌军大败,对我们吴国也十分有利。我刚来此地任职,没什么经验,学识也浅薄,一直很敬仰您,所以恳请您指教。以前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所立的功劳、韩信在灭赵之战中所用的计策,都无法与您所用的战略相比。”

先前吕蒙镇守陆口时,关羽还存有防范戒备之心,而今换了年轻的陆逊,加上陆逊信中谦卑的词语,就使关羽产生了极大的虚荣自满之情,他对吴国彻底放心了。他丝毫未把陆逊放在眼里,他甚至还嘲笑孙权:“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于是撤出了原来留守荆州的主力,一心一意对付魏军去了。

由于关羽刚愎自傲、目空一切,根本不去想为什么吕蒙偏偏在此关头离开陆口?东吴又为什么特意派一无名小卒镇守要塞陆口?陆逊上任后为什么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致信送礼?固执蒙住了他的双眼,使他对东吴的这一系列行动与迹象都不加任何分析,更听不进手下谋士的轮番劝说,执意撤走荆州大部分兵力,最终造成荆州的失守。

他刚撤走荆州兵力,陆逊就秘密调遣部队,轻而易举地攻下荆州。吕蒙同时带军进入江陵,控制了关羽及其将士的家属。对这些人,吕蒙采取了安抚政策,不仅向军中公布了有关纪律,不准干扰百姓、夺取财物,而且派出亲近的人去慰问救济老人,从而赢得了民心。

关羽刚听到南郡被攻破的消息时,还不相信,仍振振有辞地说:“此敌人讹言,以乱我军心耳!东吴吕蒙病危,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虑!”接二连三的探马到来,才使他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立即往襄阳逃去。中途听到襄阳失守,迫不得已又改投公安,可是公安守将已投降吴国。形势如此危急,刚愎固执的关羽还依然自负地企图从陆路收复荆州,但没走多远,就遇到强大的吴军的阻拦,加上后面魏军的追杀,眼看着大势已去了。他才痛苦地对手下谋士司马王甫说:“悔不听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到此孤立无援境地,不得已他只好率领残兵败将退守麦城,最后只剩下10多个骑兵。

关羽被围困麦城多日,等不来援军,不得已只好准备弃城突围,潜入西川以等待时机。他听说有一偏僻的山间小路可通西川时,就决定从小路突围。谋士司马王甫知道后,连忙劝阻,认为一旦敌人在那里设有埋伏,后果不堪设想。但关羽依然刚愎自傲,自恃武艺高强,听不进司马王甫的意见,甚至扬言:“虽有埋伏,我何惧哉!”执意走小路,结果钻进了吴军的包围圈,关羽父子轻而易举地就被吴国伏兵捉住了。不久,关羽父子就被杀掉了。

关羽之所以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最终被杀身亡,主要就是因为固执己见、刚愎狂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关羽的固执不仅使他自己身首异处,失掉了荆州,还使蜀国元气大伤。

固执之人,形同井底之蛙,即使出了井口也不能在外界环境中怡然自得地生存,只好再逃回井底。固执之人通常不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头脑容易发热,心中充满不切实际的梦想,非常自负,非常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他们坚信只有自己是正确的,特别是一些有点权力的人,他们对别人态度傲慢,不屑一顾,很少听取和采纳别人的意见。他们经常对别人发号施令,口气不容置疑,即使你告诉他命令有不周到之处,他也不会有任何的更改,而是一定坚持要你按照他的指令去做。他们个性孤傲,对人冷若冰霜,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姿态。这种类型的人一般都有优秀之处,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比较精通,或者因为特殊的原因,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是他们固执的资本,他们从不认为自己会有错误的时候,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深信不疑。

放弃是一种解脱

在很多时候,放弃是一种解脱,放弃是一种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就像拿着鸡蛋去碰石头,不是自取灭亡吗!

王倩今年31岁,专科毕业后,在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当初毕业前她来这家设计院实习时,由于勤奋踏实,表现不错,所以尽管设计院当时已经超编,但是院长还是顶着压力聘用了她。由于当时编制所限,只能安排她做资料员,但是院领导多次找她谈话,暗示她这只是暂时的,希望她不要有压力,要多钻研业务,院里缺的是设计精英,根本不缺资料员,只要她能表现出自己的实力,一有机会就马上将她调出资料室。可是王倩却不这么看,她觉得自己之所以受到“冷遇”,所谓的编制问题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其实是别人觉得她文凭太低。于是她从一开始当资料员那天起,就厌烦这个工作,因为这离她的理想太远,她想做设计工程师,可是她设计的几个工程,无一例外地都被否定了。她很虚荣,总想在设计院出人头地,看走业务这条路不行,她就想在学历上高人一头,于是一心想考研究生,甚至还规划好了研究生读完再读博士。

可是现实与理想之间毕竟是有着很大差距的,由于底子太差,王倩连续考了三年都没有考上研究生。于是院领导就找她谈话,想鼓励她多钻研点业务,拿出过硬的设计方案来,争取将来能转为设计师。实际上,设计院当时已经有了一个专业设计人员名额,院领导对她真可谓是用心良苦了。但是她权衡来权衡去,觉得还是应该先把硕士学位拿下来再搞业务比较好。她觉得,反正自己已经是设计院的人了,搞专业什么时候都可以,就算再来新人也得在她后面吧,否则自己的专科文凭将使自己在设计院永远抬不起头来。

但是她错了,设计院本来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要能踢能打,长期放着这么个不出彩的人,不但同事怨声载道,领导也开始着急了。就在这时,来了一个实习生,设计出来的方案很有新意,院领导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把这个实习生要来了。按理说,如果王倩此时及时醒悟还是来得及的,但是这时候,她正专心致志地沉浸在她的那些英文单词里,她甚至和同事说,她学英语好像开窍了。那时她的确非常刻苦,走到哪里,都戴着耳机,还经常把自己锁在资料室里,谁敲门也不开,别人找材料,只能打电话给她。

终于有一天,院长非常客气地找她谈话,委婉地表示:设计院虽然有很多人,但每个人在各自领域中都必须具有自己的贡献值和不可替代性,可是她却一点也没有,没有人能长久容忍一个出工不出力的人,所以她从现在起待岗了。

在那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王倩为自己不切实际的“志”付出了巨大代价,她曾是那样地喜欢设计院,喜欢这个职业,别人也给了她这个机会。但不幸的是,她没有把它做好。她的失误就在于她没有及时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固执地“一条道走到黑”。

固执之人,即使目标错了,仍要奋力向前,而且自以为意志坚定、态度坚决,因此,导致的恶劣后果可能比没有目标或犹豫不前更可怕。这种盲目心理能让人付出惨重的代价。固执带给人的是失败,而不是成功的幸福。为了事业的成功,或者人生的成功,勇往直前,这本来是件好事,然而一旦走错了路,又不听别人的劝告,不肯悔改,结果就会与自己的奋斗目标南辕北辙。

所以很多时候,面对失败,面对不如意,我们不必抱残守缺,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放弃眼前的残局,去寻找另一条路,我们有希望把人生的风景翻到更美好的一页。舍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突破自以为是

他们是两兄弟,一个是画家,另一个是医生。那位画家自以为是个天才,他骄傲而且固执,浮夸自负。他瞧不起自己的哥哥,认为他是个市侩和感情用事的人。不过他自己却一点钱也赚不到,要是没有哥哥周济他,他早饿死了。

奇怪的是:尽管他画了很多的画,举行个人画展,但每次只能卖掉两幅,从未超过此数。有人劝他改行,他却坚信自己有天分,绝对不能放弃。

后来,医生去世了,他把自己的一切留给了他弟弟。那画家在医生的家里发现了25年来被无名主顾买去的全部油画,最初他无法理解,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作出了如此解释:那狡猾的家伙想作一本万利的投资呢?

刚愎之人,多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多是孤立之人;孤立之人,多是最终失败之人。大凡具有大将风度之人,多具有谦逊的品德,而刚愎之人,骨子里总是透着一股小家子气。最糟糕的是既刚愎而又无能之人,刚愎使他什么都敢干,无能使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得一团糟。有时固执之人尽管已感觉到自己错了,但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而这一点最让周围的人受不了。固执是刚愎者的一个表现,他想获得想要的东西,别人越反对,他就越是非要不可。这种固执让别人讨厌。长此以往,就会发现别人都躲着自己。因此从近处来说,固执会限制一个人的发展,从远处来说,固执会断送一个人的前程。

一个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不会固执,因为越是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人,越容易自以为是,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方法去证明自己是对的。结果,适得其反。同时,固执的人还要正确看待他人,只有正确看待别人,才不会因为别人某时某地一时的表现而对他持不全面的看法。要增加自己的耐性,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多与不同性格、爱好的人接触,学习接受他人的长处,不要一味地坚持自己固有的观念,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取长补短,方能完善自己的人生。不要总是要求别人按照你的意见去做,对于善意的批评,要有接受的勇气,利用别人的批评,反省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有益的建议,更要虚心接受。

总之,为了不让自己变是太过固执,我们一定要常常告诫自己:一时的看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时候,不要完全地、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毕竟是不全面的,要学会变得灵活一点,人生旅途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只有控制和摒除了固执的人才能享受它!

丢掉你的“书生气。”

“百无一用”的书生

达尔文在日记中记述了这么一件事: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周游世界时,来到非洲密林深处的一个原始部落。那里的人没有衣服穿,住的是山洞,或在树上搭一个巢,吃的是野果禽兽,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达尔文在那里住了几天,惊奇地发现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原始人将老年妇女赶进深山老林,让她们自然饿死;在没有食物的时节,则将婴儿或小孩儿分而食之。达尔文觉得这些做法太残忍,就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部落首领通过当地的“翻译”告诉达尔文:“妇女的任务就是生孩子,生下的孩子有两种用途:一是留下来延续种族的生命,二是供我们缺粮食的时候当粮食。妇女老了,不能生育了,留她们有什么用?我们不吃掉她们就已经很宽容了。在饥荒没食物的时候,我们只有吃小孩儿,不吃小孩儿我们吃什么呢?”

达尔文痛苦地摇摇头,这里的原始人太残忍了!他下决心改变这个原始部落不尊老、不爱幼的情况。于是,他通过翻译,用一些粮食买下一个当地男婴,将这婴儿带回了英国,他要用现代的教育方式,使这个非洲血统的小孩儿变成一个“现代文明人”,然后,用这位“文明人”去改变他老家那种“弃老舍幼”的原始现状。16年后,这个非洲孩子长成了“文明青年”,达尔文通过熟人,把他带回了他的家乡。

一年后,达尔文旧地重游,想看看那个非洲原始部落,在自己派的“现代文明青年”的领导下,是不是有了质的变化。可是,达尔文到处都找不到那个自己精心培养的非洲青年。最后,他问部落首领,那人是否来了这里?首领回答:“来了。”达尔文又问:“他们哪里呢?”“我们把他吃了!”达尔文大惊:“那么好的人,为什么吃了?”“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我们留下他有什么用?”达尔文无话可说。

后来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的愿望和他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并不成正比。一个种族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决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文明人’就可以解决的,从野蛮进化到文明,这其中有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社会上每个人都应适应自己周边的生活环境,否则,他哪怕再高明,终将被淘汰。适者才能生存啊!”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时候怀着一腔书生意气的人是很难适应社会的,他们常常会在生活里碰的头破血流。

“学生式”的鲁莽

“书生”往往有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冲动,对自己的智慧过于自负,凭着一时的冲动与激情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可以无往不胜,结果呢?他们常常因此而一败涂地。

有一位叫林林的女大学生,就不幸被人生的头三脚踢“倒”了。她大学毕业后不久,辞去了上海一家公司会计的工作,连关系档案都不要了,找了一家医药公司当业务员。原因是她再也忍受不了眼看着农村老家的父母兄弟在穷苦的日子里挣扎。林林是个顽强的女孩儿,她果敢聪慧,自信可以靠自己的奋斗,使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及劳苦的兄弟过上好日子,让她的梦不再一次次被伤感的泪水打湿。

林林应聘的公司不大,她之所以去了这家公司,是因为老板一见面就非常赏识她的才干,答应她进公司就可以派到四川当地区销售经理,并承诺以销售额30%作为林林的报酬。

林林一家一家医院跑,讲得口干舌燥,下了班见到朋友时一句话都不想多说。晚上回到出租屋,笑了一天的嘴角僵硬得需要揉一揉才能松弛下来。这一年,林林拼尽全力销售了320万元的药品,年终回款就100多万。按规定,年底林林应先得近40万元的报酬。这突出的业绩是公司老总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

林林拼命干的目的就是想挣一笔钱,给家人留一部分,剩下的去英国留学用。她想拿了这40万就马上辞职,剩下的回款提成给不给,给多少她都不在乎了。没想到老板却故意为难林林。因为老板一直对林林虎视眈眈,但林林内心纯净,挣钱只是她实现更高人生目标的手段,像她的老板那种以追求香车女人为人生目标的人她根本就不入眼。林林的蔑视使老板既恼火又不甘心,心想:“一个刚出校门的小丫头,看我收拾不了你?”他找各种借口扣除林林的年终提成,扣来扣去林林只能拿到8万多元。老板以为这么做林林就会委曲求全继续留下来效命。没想到林林绝不是个任人摆布的女孩儿。老板的无赖令她愤怒,怎奈当初老板30%的提成承诺是口头的,刚毕业的林林社会经验太少了。她觉得老板太恶毒了,嫉恶如仇的林林只想采取措施复仇,不管这措施是什么,只要能发泄心中的愤恨就行。

林林并没有冷静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立即开始截留货款,并明明白白地告诉老板:“我只想拿到我应该得的,你什么时候给我剩余的提成,我什么时候给你货款。”老板没想到林林胆子会这么大,威胁林林说:“你要不把货款给我,我就让你吃牢饭!”林林对气急败坏的老板嘲弄地说:“是吗?哪怕吃牢饭也得你带头啊!”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非凡的勇气和胆识,敢于冒险,才能抓住机会,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鲁莽行事。只有三思而后行,勇与谋的结合,才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

但林林却犯了这一大忌,有勇无谋。她自以为掌握了公司一些违法经营的内幕,老板不敢把她怎样,可林林还是太书生气了,她不知道狗急了会跳墙的。老板找了四川的熟人,以挪用公款罪把林林举报给公安局。林林被批捕了,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大学生与女流氓、女毒贩、女小偷关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光。虽然办案人员一审这个案子就知道是女大学生幼稚病引起经济纠纷的结果,非常同情善待林林。随着案情调查的深入,老板被查出偷税漏税好几百万,畏罪潜逃。可林林毕竟违规了,她一年的辛苦所得连罚款带扣税已所剩无几。

林林遇到坏人,受骗上当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正当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企图以毒攻毒,由于处理不当,使她由受害人最后变成了受惩人,落了个前途蒙尘的下场。实在令人可惜!

当我们的情绪或人生的路变得一团糟的时候,困惑的我们势必急于寻找拨云见日的办法。可寻找出路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胡乱撞出个豁口就往外钻,要站在一定高度,摸清了正确的方向,再挥舞果决的大刀。

六经注我开生面

有这样一个小笑话:一个中年知识分子站在猪肉摊前,“师傅,请给我称两个猪肾!”卖肉师傅像没听见一样继续干自己的活。这时又过来一个人,“师傅,快!给我拿一对猪腰子,要新鲜的!”“好嘞!”师傅拿起一对猪腰子扔进了称盘里。知识分子委屈地说:“我先来的呀!为什么不卖给我却卖给了他?”卖肉师傅笑了,“哟,你也要猪腰子啊,你说猪肾我哪儿想到是这个啊!”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暑假去外婆家玩,看到外婆要去市场买东西,就让外婆给他买块“扇形锐角饼”,老太太以为是一种新玩意儿,没多问就上了街。结果她找遍了市场,就没有人听说过什么叫“扇形锐角饼”。回家之后和宝贝外孙问了半天,才知道所谓的“扇形锐角饼”不过就是切成三角形的鸡蛋薄饼而已。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类迂腐的学究,他们书读得很多,却无法适应社会,因为他们读的是死书,因沉醉于钻研某一深奥的领域而忘记了人生的真正目的,错误地把读书视为目的,脱离现实生活,不懂人情世故,不了解世态炎凉,缺乏生活基本常识,甚至成为生活的低能儿。这样的人闯荡世界,不论是从政还是经商都可能遭遇失败。也许少与人打交道,从事绘图设计、科研攻关等工作是他们较好的谋生手段,但他们经常不承认这一点,总是觉得是别人出了毛病,而不是他们自己迂腐。例如有位搞克隆科学研究的丈夫,有一次和妻子一起上街,过马路时妻子总是小心地左右看看有没有车,而他却不耐烦地说你不用看,只要你遵守交通规则走路,汽车压了你是他的责任。这种说法太好笑了!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还在讲责任不责任的,人都死了,跟他讲责任又能怎么样?

这类人在初出校门的学生中为数不少,这就像飞机起飞前在跑道上滑行加速时,地面的摩擦力非常大,要有足够的能量来克服这些阻力。一旦离开地面,空气的阻力与这摩擦力相比微不足道,飞机就可以自由飞翔了,最难的是起飞前的那一段路。

担任《财富》500家大企业咨询顾问的哈佛商学院MBA发展中心主任的詹姆士·华得普与提摩西·巴特勒博士曾做过一个调查:他们给受过高等教育的各年龄段白领人士打了整整500个电话,提出同样一个问题:“你觉得知识对你一生的职业生涯很重要吗?”他们得到的回答大都是肯定的。可是对另一个问题:“那是否拥有足够的学识就代表你能拥有一个成功的职业?”回答却是百分之百的否定。其中一位在企划部上班的女士诉说,她的求知欲很强,工作也很勤奋,很快得到上司的信任。可她在同事间却不受欢迎,最要命的是,她不知该怎样做才能得到同事们的喜欢,这让她很沮丧。

由此看来,要想在职业中获得成功,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明了在职场上特有的一些不成文的规范,如道德的修养、人情的练达、行为的文明、意识的理智等。这些东西无影无形,既属于智慧范畴,又属于情感范畴,詹姆士·华得普博士把这些因素称为“职场伦理”。

王夫之曾写下这样两句诗:“六经注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意思是说读古代经书,不要囿于古意不能自拔,应该活学活用。这两句诗对我们也很有启示,我们一定要丢掉无用的书生气,审时度势,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