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让人无法说“NO”的60个攻心说话术
5697800000023

第23章 当看展览迟到时:用巧妙的寒暄打开沟通的局面

寒暄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可是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特别是觉得经常接触的亲朋好友或同学,反正“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非得每次见面都打个招呼、问声好,惹许多麻烦呢?其实不然,越是亲近的人越要注意礼节,为什么你不会无缘无故地跟陌生人招呼问好而要跟好友、同学、亲人、同事寒暄问候呢?就是因为陌生人跟熟人毕竟不一样,如果对和你认识的人在路上碰到连声招呼都不打的话,久而久之,会使他人跟你拉开距离,真的跟陌生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有一次,王经理带着本部门的几个员工去参加一个重要的工业成果展览,由于去得比较迟,展览馆内已经人满为患了。展览馆门口一位看门的中年工作人员已经禁止参观者进入了。看着一批批兴致勃勃的外地游客和自己同样被拒之门外、悻悻而归的情景,王经理和几名员工也动了返回的念头。这时,小林说让他去试试。只见他远远地走过去,微笑着给那工作人员递了根烟,又聊了几句,不一会儿他向同事们招手示意他们过去,原来,小林已经说服了工作人员,他们可以进去参观了。

事后,同事们都觉得很奇怪,追问小王到底使了什么高招让那工作人员突然转变,允许他们进去的,小林却淡淡地一笑,说:“这没有什么,我只是过去跟他说:‘师傅,你这工作是不是挺辛苦。整天就站在这门口,应该挺累的吧。你喜欢什么牌子的香烟……’,他问我为什么去得那么迟,于是我回答说我们在路上堵车堵了一个多小时,想不到他接着马上就说:‘你们进去吧……’就这么简单!”

小林能在大家都已经失望的情况下,迅速的打开沟通的局面,关键在于他用了一个十分契合中国人传统心理的高招――寒暄。确实,看似简简单单的一些问候语,或是几句赞美词,在许多场合下都能够迅速打开局面,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奇功效。

寒暄,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暄取“日”字旁,表示和太阳有关,是“温暖”的意思。寒暄原指两人见面时谈些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在古代,它被作为一种两人见面时比较正规的“开场白”而固定下来,晚辈见了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不多多寒暄上几句会被视为大不敬,是犯了大错误。

不过到了现代社会,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人们的时间都很宝贵,寒暄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可以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调节人际关系的“粘合剂”。

在日语里,表示寒暄的词是“挨拶”。“挨拶”的“挨”字意思是“开”、“打开”的意思;而“拶”字是“逼近”、“靠近”的意思,“挨拶”就是“敞开心扉接近对方”。而且“挨”也有“逼近”,“拶”也有“敞开”之意。

“挨”字的原意是“推”,而“拶”字有“推回去”的含义,这就是说当一个人受到寒暄时一定要回礼。可见,寒暄也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日本人早上相遇时互相礼貌地问候:“早上好!”、“您早!”一个人新到一个工作岗位时也常常会向他的同事说声:“以后请多关照!”

这样看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的。寒暄已经成为人们交际礼仪的基础,它是心与心相连的粘合剂。这道理很简单,寒暄让人感到亲切,能够很快地赢得别人好感,产生一种亲和力;寒暄是让人坦率地、光明正大地打开心灵窗口的第一步,它是建立良好人缘的开始。

其实,寒暄并不仅仅是“早上好!”“您好!”“近来好吗?”等简单的问候,它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

1.夸赞的方式:当我们见到我们熟识的同事、同学或朋友时,我们可以自觉不自觉地夸他几句,这样能立即获得好感。如:“小王,你今天好精神,有什么好事呀说来给我听听。”“老马,你这套西服真帅!”“李小姐,你今天这条裙子特别适合你。”“小静,今天打扮得这么漂亮,是不是要去相亲哪!”等等,这些看似随便调侃式的寒暄,让人毫无客套之感,别人听了会很愉快。这样会立刻营造一个融洽的谈话氛围,使话题很快进展下去。

2.招呼、点头的方式:如果我们在去上班或上课途中,时间比较紧而碰到认识的领导、同事、同学或朋友时,简单招呼一下,叫一下别人的名字或微笑着向他(她)点一下头也是很好的方式。如“嗨,×××(别人的名字)”、“王师傅”、“何经理”……都会让人觉得你亲切并有礼貌,觉得你与他们的关系是融洽的。相反,如果见了亲朋好友不吭一声,视若无睹,会让人觉得你不正常,有问题,觉得你跟陌生人没什么两样。如果对方是你的老板、同事,则会觉得你傲慢,架子大,难接近,无意中在你们之间加了一层隔膜,拉大了你们之间的距离。

3.询问的方式:有时候,我们遇到认识的朋友时,我们可以根据他(她)当时的神情、着装、情绪状态揣测一下对方的行为动向,并抱着关切的态度询问一下,如:“小顾,这么急匆匆的,有什么急事吗?”“张教授,你今天的脸色不是很好,生病了吗?要不要陪你去看看医生?”“哟,小梅,今儿个怎么这么高兴,有啥喜事呢?”这样关切地询问,比起简单的招呼、问候或点头显得更关注别人的行动,让人觉得你在关心他(她),是个友好、乐于帮助他人的人。如果从询问中你果然问出了人家的难处,你就可以进一步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这样一来,你们的交往就会更进一步了。

4.“开场”的方式:也许这才是寒暄最初的用处,当我们要和别人商谈某事时;或参加一个非正式会议时遇上其他公司的董事、经理;或是和异性初次约会时,为了避免初次见面时的陌生感而不知如何开口;或缓解正式场合的紧张气氛,我们都可以先谈些与正事无关的彼此熟知的话题:如天气、社会风气,等等,如“今天天气变化真快,昨天还挺凉爽的,今天怎么就跟三伏天似的了?”“今天路上的车太拥堵了!”“听说×××当选了××部长了。”

这种话题能很快得到回应,可以使对方暂时忘却正式场合会面时的一些约束感,轻松活泼地和你交谈下去。不过,这种无关正事的聊天也不宜过长,否则真会“喧宾夺主”,误了正事。

上面这些寒暄方式是最基本的。除了这些,也还可以凭自己的经验,根据不同的环境想出一些寒暄的方式,借以达到接近对方融洽关系的目的。同时要指出的是,任何的方式也不要死板照用,聪明的人肯定知道在哪种场合可以采用哪种方式,或者在同一场合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

寒暄看似简单,但要真正恰到好处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却也要花点功夫。寒暄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要积极、主动、爽朗地与人寒暄

记住,不论对任何人都得做到这一点,而且最好附之以和善的微笑。这样才会立即赢得人家的好感并很快得到回礼或回应。不要等别人都快从身边过去了才匆匆地应付上几句,这会让别人觉得有点突然和尴尬,在彼此能看清对方时就要立即露出笑脸点头示意或寒暄上几句,并且声音要足够大,要让对方听清楚,明白你是在向他问候致意,不要让人误认为你是在自言自语,声音要热情、恳切,不要生硬得让人听了感觉不自然。

◆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对于特别熟识的亲属或朋友,也要大大方方地问好,或关切地询问对方最近的学习、工作情况,尽管可能是无意间的寒暄,但却成了很好的思想交流的时刻,同时你们之间的情义也更深了。对于附近的邻居,也要天天问好:“你好!”“你早!”一句发自内心的真诚问候却能使你们之间的感情纽带更为结实牢固。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新职员,那你更应该积极主动些,应该比别人先说:“你好!”“早上好!”这种亲切而友好的问候,会使别人很快接受你,很快使你和周围的事物熟悉起来。遇到上级,单单寒暄可能就不够了,最好还行个礼。在办公场所有客人在而你要先离开时,最好向对方致意。对同事可说:“请多多关照!”并轻轻点一下头;在食堂和同事、同学一起用餐,你先走时应说声:“你们慢吃,我先走了。”

◆注意寒暄时的表情和姿势

寒暄时最好配以笑脸,对久别重逢的好友可上前握手、拥抱,要和对方的目光接触。如果行礼时,一定要挺直上身,以优美的姿势使你的寒暄更有效果,如果颔首猫腰或耷拉着脑袋眼睛斜视,都不会给人以真诚恳切的好印象,使你的寒暄韵味顿减。记住:做什么动作都要精力充沛,让人觉得你有生气,不要养成不良的习惯。

说出让人感到自然、亲切,没有陌生感的寒暄语

1.态度要真诚,语言要得体,客套话要运用得妥贴、自然、真诚,言必由衷,为彼此的交谈奠定融洽气氛。要避免粗言俗语和过头的恭维话,如“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就显得不自然。

2.要看对象,对不同的人应使用不同的寒暄语。在交际场合,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彼此熟悉的程度也不同,寒暄时的口吻、用语、话题也应用的不同。一般来说,上级和下级、长者和晚辈之间交往,如前者为主人,则最好能使对方感到主人平易近人;如后者为主人,则最好能使对方感到主人对自己的尊敬和仰慕。

3.寒暄用语要恰如其分。如中国人过去见面,喜欢用“你又发福了”作为恭维话,现在人们都想方设法减肥,再用它作为恭维话恐怕就不合适了。西方小姐在听到人家赞美她“你很性感”会很高兴,并会很礼貌地以“谢谢”作答。如果在中国小姐面前讲这样的话,对方就会觉得特别难以接受,并会认为你存有歹意。

4.要看场合。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寒暄语。拜访人家时要表现出谦和,不妨说一句“打扰您了”,接待来访时应表现出热情,可以说一句“欢迎”,庄重场合要注意分寸,一般场合则可以随便些。有的人不分场合、时间甚至在厕所见面也问人家“吃饭了没有”,使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