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泰虽然没有做仵作,但是他舅舅仇民教他的本事,在中和《洗冤录》里的案例,秦泰也算是一个勘察尸体的行家里手。在整个嘉靖王朝里,能和秦泰有一拼的验尸高手几乎不满一只手。
说实在话,“马三刀”不合秦泰的胃口,他当秦泰的助手也是秦泰没有办法的办法。其他的人秦泰更加不放心,只好选择“马三刀”。而“马三刀”也不太愿意做这项工作,他心里有一定的障碍。曾经当过狱卒的“马三刀”有心结,不太愿意见死人,更是不愿意见死不瞑目的死人。
换了一个血肉模糊的死人,“马三刀”到一点也不害怕,反正他杀过的敌人没有三位数也绝对有二位数了。但是像张敬这种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对方看的死人,对于“马三刀”来说更加不安。“马三刀”仿佛看见了当年那个被自己亲手灌下毒药而死的马匪。他当年也是这么死死地盯着“马三刀”,死不瞑目的看着“马三刀”不肯断气。
这个马匪曾经纵横地方,烧杀抢劫无所不为。官府花了许多人力物力才抓住这个马匪,可是因为没有得到赃物,有没有直接证人,所以这件案子定不了。马匪被关在“马三刀”所管的监狱里,上面的意思是要“马三刀”套出马匪的秘密后,私下将马匪给杀了。当时说好了,得到赃物之后,三成归“马三刀”,七成上交官府。
为了这笔钱,为了得到财富,“马三刀”和马匪交上了朋友,在大牢里胡吃海喝的。马匪也希望交上“马三刀”这种朋友,想办法离开这个大牢。就这样“马三刀”利用马匪对自己的信任套出了马匪藏宝的地点后,用已经准备好的毒药毒死了马匪。
事后“马三刀”以为能够得到一大笔的赏金,没想到办案的捕快和当官的一起不见了。原来他们拿到了赃物之后,看见这么多财宝,哪里还会再想当官。既然不想当官了,当然不会去理会依然等待中的“马三刀”。
他们制造了一个事故现场,对外上报了意外损失之后,连这个报案人也在不久之后辞职离开了官府。“马三刀”花钱出力,又亲手毒杀了一个犯人,却一点银子也得不到。这算不算“马三刀”的报应?
那个军官也算办事认真,张敬的马车依然留在原地,马车外用一大匹的布料挡着,令周围的人看不清楚里面的任何事情。周围重兵把守,不但不让所有人靠近,而且严格盘查路上的行人。
特别注意一些非常对马车关心的人,对于这些身份可疑的人员,秘密进行抓捕。宁可错抓也不可放过一个,至于谁对谁错,谁是有可疑的,一切等秦泰来审理。
“老酒鬼”师爷在一大群兵大爷的帮助下,把张敬的随从带到一边,一边仔细盘问他们,一边暗中观察他们的言行。把他们和马车分离是有道理的,要是随从里面有凶手的话,这个人可能会留下蛛丝马迹。不能给凶手有销毁线索的机会,不然的话对秦泰破案十分不利。其实绝大多数的张敬随从,包括刚才还有点仗势欺人的小太监都相当配合。
秦泰和“马三刀”两个人来到马车边,拉车的马已经被带走了,马车横在路中央。自从发现张敬死了之后,马车根本就没有移动过。亲眼看见张敬的死状的人其实也不多,大多数的人只不过听小太监说张敬死了菜慌乱起来的。他们大多数的人来不及看张敬的样子,军官就带人赶到了现场。可是说这犯罪第一现场还算完整,应该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秦泰拿着一块白布,一支炭笔,“马三刀”提着一只秦泰不离身的药箱。其实这只药箱里装的不单单是救命的药,更有验尸所用的众多工具和用具。“马三刀”虽然第一次给秦泰做助手,但是也多次看见过小灵子或者展小小做助手时的样子。
本来秦泰和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小灵子配合默契,小灵子几乎知道秦泰所有的工作流程。后来展小小来了之后,秦泰和展小小配合的也不错。展小小为人不但细心,而且很有耐心,又听秦泰的话,所以渐渐地秦泰开始喜欢展小小做他的验尸助手。“老酒鬼”师爷为了给秦泰和展小小创造机会,也经常支开小灵子。
来到马车边之后,“马三刀”马上放下药箱,在秦泰的指点下,翻看马车里的摆设。秦泰在一边指挥“马三刀”的同时,并画下马车里的一切。这有点像现代勘察命案现场一样,首先拍下现场的布置,然后再做仔细的检查。当时没有照相机,更没有录像机,所以只好靠人工画下所有。秦泰的画图本领虽然不如展小小,但是秦泰不敢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马三刀”,只好自己亲自上手绘制图画。“马三刀”的绘画能力实在不敢恭维,有一次“马三刀”对着一头驴子画画,画出来的东西谁也看不懂。小灵子说是一头老牛;展小小说是一匹传说中的“四不像”;“老酒鬼”师爷坚持自己的观点,说“马三刀”画的是一匹已经陷入了泥潭的千里马;秦泰是看着“马三刀”画画的唯一一个,所以他不敢说出答案。但是秦泰总觉得“马三刀”画的画更像一只长了角的猪,而且这头猪明显营养不良。让“马三刀”要做现场实景绘画的话,结果一定不能以“惨不忍睹”来形容。
绘画实景,用去了秦泰近一个时辰的时间,因为这一切也相当重要,可能一丝一毫都可能关系到案件的发展。马车里的空间不大,但是不知却不少。看来这个张敬不但会享受,而且地方上的孝敬也不少。张敬身下的褥子是里外全新的,应该换上不久,像张敬这种太监出京,花的钱应该都是地方上的孝敬,东西也是地方官员们准备的。一边柜子里,不但有上好的金疮药,还有不少小吃点心,更有一壶飘着酒香的美酒。靠里边的角落里有三口箱子,最上面的一口箱子里是张敬去南京当提督太监的证明,上面不但有嘉靖皇帝的私人印章,还有司礼监的关防、御马监的令印。还有张敬的提督太监官服。下面两口是沿路地方官员送的礼金,还有一张名单,上面注明了谁送了多少,谁又送了什么东西等等。
根本规矩,皇帝下旨需要内阁先拟好圣旨,经过皇帝同意以后,加盖传国玉玺才算真正的圣旨。像一些重要的圣旨还必须皇帝亲自誊写,例如传位诏书等等。内阁拟旨,皇帝加盖玉玺的圣旨最正规,又叫“中旨”或者“大旨”。
这种圣旨不但大内有存档,内阁也有相应的留档。司礼监代皇帝拟旨盖章,知会内阁后下的圣旨叫“简旨”,又叫“特旨”。虽然没有真正的圣旨那么隆重,但是依然具有皇家风范。而后宫更多的是皇帝自己内部下的旨意,加盖了皇帝自己的私人印章,任命后宫官员都是这么样的。
几乎所有后宫太监的升迁,只要不涉及到司礼监这种重要职位的任免,都不需要通过内阁。皇帝的私人印鉴,加上司礼监的大印,主管部门的签字或者盖章之后,这个太监或者宫女的任免就算完成了。当然更多的任免只不过是口头任免而已,要不是张敬要到外地接收兵权的话,也不需要什么书面文件。当初张敬去昆山军营当监军就没有什么证明,一个主管太监将张敬领到军营,和前任太监做了一个交割就完事了,哪里有什么圣旨或者文件?
张敬在离开皇宫的时候,挨了一顿打,这件事情秦泰并不太清楚。但是秦泰从张敬,也就是死者爬睡的姿势可以猜测出一些。张敬一定身上有病或者有伤,所以才不能坐轿或者正在躺着睡。
一般来说官员坐轿是官员的习惯和身份的象征,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喜欢坐轿。骑马对于文官来说,真的有点吃力,所以一些官员在赶路的时候选择坐马车。只要身上没有痔疮发作,屁股没有开花,谁会愿意长期爬睡在马车上?可见这个张敬身上一定有问题。
秦泰马上想到了那份关于张敬的卷宗,张敬应该进司礼监才对,怎么会被下放到南京当提督太监呢?难道张敬犯了事,得罪了什么人?对的,一定是这样,不然张敬不会被赶出皇宫,更不会降职去当什么提督太监。这么说起来的话,张敬一定是挨了打,伤势没有好就被催着去上任。
南京那里没有听说出了什么大事,前方战事有没有大的变化,提督太监并不急着到任。上一任南京提督太监已经离任近一年了,没有必要急着办移交,张敬这么急着到任一定有原因。难道这一切都是对方安排好的?这么说来对方的势力不但大,而且已经通到了京城皇宫里面。看来秦泰不得不对这个还不知道底细的对手千万分的小心才是。
勘察完现场,就是最要紧的验尸了。一边的“马三刀”已经渐渐适应张敬,帮着秦泰小心翼翼的脱下张敬身上的衣服。一来怕遗漏什么,二是怕动作大了,张敬身体受到影响。
第三秦泰担心衣服上有什么重要线索。每脱一件衣服,秦泰都要“马三刀”拿着衣服或者裤子,秦泰一一画下来。“马三刀”隐隐约约的闻到一股尿臭味,但是秦泰不说话,“马三刀”不敢随便乱动。“马三刀”通过这次帮助,更加佩服秦泰的能力了。别的不说,光是秦泰对死者的认真,还有仔细,就能看出秦泰的负责和坚定。一个像“马三刀”这种大老粗都快受不了的事情,秦泰却司空见惯,可见每一次验尸几乎都是这么在做的。“马三刀”真的从心底里佩服秦泰和展小小,他们的工作真的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
扒了张敬三件衣服,两条裤子之后,张敬已经赤身露体的躺在了秦泰和“马三刀”面前。秦泰放下了手上的白布和炭笔,在“马三刀”的帮助下,穿上验尸专用的手套和背带衣服。这些用具和工具都是秦泰根据宋朝的宋慈写的《洗冤录》,还有舅舅仇民的实际经验总结出来的。不但样样有效,而且都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