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枭雄,英雄
5716000000026

第26章

鲜卑与匈奴的士兵却是在赵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将赵国百姓祸害的民不聊生。陈墨白和李牧听到路人之言,顿时就明白赵国已经没有希望,这一次秦军是退兵了,可是赵国民心已失,下一次秦国再发兵攻打恐怕将会势如破足吧。陈墨白听完路人说的话,不禁向着李牧看来一眼,可是却发现李牧只是微微的叹息了一声,便没有再说话,陈墨白见此情况不好

说什么,只得谢过路人,与李牧接着向着长平行去。

经过了几天的风餐露宿,陈墨白与李牧终于来到了长平。陈墨白和李牧二人看着眼前的苍茫大地,在这大地上有着一座城池孤然而立,城池前似乎还有着丝丝血红未干,可是谁又能想到就在这古城之外,平原之上,几个月之前发生了一场惊世大战,两大强国百万雄师在这里厮杀,又有着多少士卒在这里战死。陈墨白来到古城之外的平原之上,无意之中竟然看到了一截折断的长枪,不由得想起前世的一首千古绝唱:折戟成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时局不予白君便,怎得不世君王功!这乃是陈墨白前世一位诗人所写,只是陈墨白为了切合实际,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给改成了时局不予白君便,怎得不世君王功。一旁的李牧听到陈墨白剽窃来的诗句,不由得大声赞叹,可是紧接着又想起在这成平战场上面与世长眠的赵国四十万英魂,眼神顿时就黯淡了下去,过来好一会,李牧幽幽的开口对着陈墨白说道:陈少侠,你说几年之后,还会有人记得这里吗,还会记得这里曾经有过一场惊世大战,又会有多少人还记得这里曾经有着整整四十万的英魂在这里长眠啊。陈墨白听到李牧的感叹,也不由得感慨道:是啊,再过几年,有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在长平古城之外发生的这一场惊世决战呢。然后陈墨白的话语突然一转,向着李牧反问道:李将军,可是你又知道他们为什么明明知道这是必死之局,却还是要拼死一战呢?李牧听到陈墨白的问话,不假思索的说道:当然是因为他们乃是我赵国士卒,为了赵国的安危当然会拼死一战,已报君王天恩了。陈墨白听了鲁姆的一番话,不由得摇了摇头道:李将军,那是你自己认为的,你想一想,就算这些士卒拼死杀敌,打败了秦军之后,你们领军之将自然可以得到君王的赏赐,可是他们这些普通的士卒又能得到什么呢,他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可是他们还是踏上了战场,与秦军决一死战,哪怕是战死沙场也无怨无悔,李将军你又可曾知道这是为何缘由呢?李牧听了陈墨白的一番分析,亦是觉得十分在理,可是却又实在想不通其中缘由,者的再次相称膜拜请教:李牧才疏学浅,不明其中真意,还请陈少侠为李牧一解心中疑惑?陈墨白见到李牧向自己问明原因,也不推辞,向着李牧缓缓的说道:李将军,你可知道在百姓心中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吗?

李牧见陈墨白有在此反问自己,也不恼怒,坦然的回道:李牧不知,还请少侠明言。

陈墨白便不再卖关子,直接了当的说道:对于一国百姓而言,他们不在自己过的是否富国,也不在乎自己有着多大的权利,在他们的眼中,只要能过幸福安稳的过完一生,底下儿女成群,共享天伦就十分满足了,可是秦军前来进攻赵国领土,将战火给带进了赵国之中。秦军的到来破坏了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为了自己家人的平安与幸福,不管是谁,都会尽自己的所能来反抗的。李牧听到陈墨白的解释,不由的点了点头,深以为然,为了自己的家人和自己在乎的东西,不管是谁,不管对手的实力有多强,都是会和对方拼命的。陈墨白接着对李牧说道:还有,全天下的百姓不会在乎一个国家的当权者是谁,只要当权者能够给他们幸福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吃的饱饭,穿的暖衣,他们就会去拥护他,百姓永远是最简单的。反之,如果这个国家之中的君王不能给予百姓他们想要的生活,那么这个国家是不会长久的。就向是现在的赵国一样,百万将士浴血奋战,为国尽忠,可是却落了一个什么样的下场呢?你李牧对赵国忠心耿耿,却是被逼得远走他国,廉颇老将军一声战功赫赫,却在晚年被罢官免职,最后落了一个晚节不保的下场。在说这些为了赵国战死疆场的四十万将士,他们又得到了什么,他们只不过是向要为自己的家人搏一个幸福平静的生活,可是赵国却怎么对他们的,在他们死后,引异族进兵华夏,伤我华夏子民,乱我神州大地。李牧,你告诉我,这是一个贤明的君主的所作所为吗?就像你李牧一样,口口声声的说忠于赵国,忠于君王,可是这样的君王值得你们为其效忠吗?你们真正要忠与的不是那些一国之君,而是这些向往着安静祥和生活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百姓。说完,陈墨白来到一块巨石面前,拔出湛卢剑,剑锋在巨石之上飘转,巨石之上尘土飞扬,碎石落满了地面,过来一会,等到陈墨白停了下来,收回湛卢剑,只见那原本光滑的石头上出现了一行小字:壮士立志出家乡,铁甲银枪戍边疆。可怜河边无定骨,血干魂散为国亡!李牧以上前一步看着陈墨白的动作,等到陈墨白写完了诗句,连忙凑上前去观看,接着等李牧读完这一首诗的时候,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可是李牧的眼睛之中却是已经有着泪水在眼眶之中流转,却是李牧强行将泪水忍住,不让其流淌下来。陈墨白见此状况也没有在说些什么,有的时候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