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业筹码狙击战
5719200000035

第35章 后危机时代演艺界的市场矫正突破

中国传媒相关产业发展一直是在不断变革与淘汰中前行的。尤其是在2007年后的后经济危机时代,不论是演艺圈的名人也好,各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也罢,包括那些成功将自己“营销”出来的网络红人都在针对社会变革调整着生存战略。而这些生存战略,实际上在不同程度地反映着社会变化中消费心理的变化,当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发生变化了,自然这些“经营主体”的服务策略也要随之改变。但是不同角度往往所做的商业策略也不同。

先来说说演艺圈的成功案例。这个群体一般做得好的往往都是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甚至把整个低迷的行业带动起来。这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像本章讲述的郭德纲与赵本山,这两个人的成功都是有其共同点的。首先,他们都是多年来在自己的专业上下过大功夫的人。其次,也确实有专业方面的能力,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同时他们在走红之后,往往会不断继续从事专业活动,并开始努力将“专业”转化为“产业”。其转化过程,往往是由个人带动“小组”,“小组”带动“集体”,“集体”公司化运作,最终进入集团化可持续发展。

而他们本人,也必须经由从“专业艺员”到“师父”再到“企业决策人”的转化。其实这一点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一般来说,这一类的“艺员”是从小从事一门专业的钻研,并没有从事商业化运作的经验。往往在转化过程中有很多的挣扎,也可能会出现失败。另外一点很重要,就是从郭德纲与赵本山成功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专业的变革”很重要。

因为想要把一个疲软的行业重新带起来谈何容易。一个行业走向衰落,必然有其原因,一定是因为这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从而让消费群体逐步流失。能够找到这个行业的问题,并针对消费者重新定位,把整个行业振兴起来,非常不容易。在这一点上,郭德纲、赵本山二人虽说所处行业环境并不完全相同,但所做的调整却非常相似,都是整合自己的优势资源,针对消费者进行变革。

而最终正是由于针对性的变革,带动了整个行业,在整个行业中确立自己带头人的地位之后,才有机会带动行业进行商业化转变。而当他们在向“企业化”逐步运作的过程中,又有自己不同的手法,所以也就会遇到各自的问题。郭德纲的问题是,在从小团体到大团体、再到公司化的过程中,整个公司管理结构建立并不完善,所以在转化过程中会流失人才。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公司元老往往在这个时候最容易流失,因为此时他们的要求会跟随公司的壮大有所提升。他们要求的不仅仅是薪水,还需要一定的归属感。因为“共同打江山”的他们是其中的一分子,其实是以股东形式自我存在,但转化为公司以后,却由股东转变为员工,自然会离心。这方面没能处理好,离开是必然结果。而在2011年以后,经历人才流失后,公司逐步规范化,也就摆脱了曾经的尴尬。

相对来说,赵本山则做得更加成熟,面临的情况也不会那么严峻。这是因为赵本山本身是自己出名,并不是与团体相关;当奠定自己的行业地位之后,再吸纳同行成为徒弟并带动产业。另外,正是由于自己在行业中的地位,必然会有一种家长作风,也会提前制定好相关规则。在“员工”必须接受“公司规则”的前提下再进行商业运作,把他们捧红,这又不一样,这时候“领导人”的“绝对权威”会得到足够的体现。

巩固了人才,再进行整合整个产业链的运作,这是本山大叔高明之处。但随之而来的这种形式的缺点也会体现出来,那就是中国民营资本共同的接班人的问题。如何能够把人才巩固在企业运作的章程内,而不是个人影响内,这是民营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他们两人都成为成功带动行业并最终实现企业化的典范人物。

再说一下电视媒体的转变。从央视独大到地方卫视兴起,然后播制分离,最终带动一批有创造力的公司成功,这是跟整个大的行业生存环境变化离不开的。正是由于改革开放在1997年以后进入了新的阶段,才会出现湖南模式,继而带动其他电视台开始内部变革。这都是市场做主带动的结果,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而在2005—2007年国内经济出现问题,直到2007年以后的后经济危机时代,这个阶段往往也是电视媒体的变革时期。因为消费者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虽说网络媒体也在不断发展,但更多的观众还是会对电视情有独钟。因为电视毕竟是一种稳定的娱乐模式。这种稳定性,是网媒无法代替的。电视也是群体活动,更适合全家交流感情,所以这也是网络比较难以代替的。

而实际上网络电视已经逐步找到了相互适应的生存方式,既是竞争关系,又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所以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产业进步。而各电视台之间的竞争,也就催生了大量名牌节目以及名牌的制作公司,产业链的合理发展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其结果也会刺激好的节目、更多的影视、动画节目的出现。这从长远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也是后经济危机时代刺激产生的。毫无疑问,经历了市场的磨炼,电视媒体相关产业也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最后说一下愈演愈烈的炒作事件。伴随着媒体的发展,靠炒作吸引眼球带动经济效益的事情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急功近利的后危机时代的大环境下。但要保持商业利益的同时又要把消费者心里的厌恶程度降到最低,是非常难做到的。这一点,香港的一部三级片3D《肉蒲团》给内地媒体好好上了一课,影片的幕后的营销手段和经济策略非常值得借鉴。这部以三级片为核心的运营手段,甚至令很多所谓的品牌运营企业汗颜。

首先,是借势。2010年一部《阿凡达》风靡全球,之后全球刮起了3D电影的拍摄风潮。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把3D技术运用在三级片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和视觉冲击,也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然而,这时候3D肉蒲团的创作横空出世。并借《阿凡达》的气势给这部三级片增加更多的注意力。当然,这种借巨人肩膀的营销手段也不算稀奇,不过后期的宣传造势如果做得不好,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为了尽量让影片的利益最大化,并且创造出唯美的效果,影片不对内地发片,一方面避免了删减,以及审核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聚拢了人气和让更多的人有种“越是得不到越想看”的效果。果然,消息公布之后,内地很多人准备预订去香港看这部片子,甚至多家旅行社组看影团。这样就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唯一的销售渠道,也就体现出了产品的“稀缺性”。当市场一旦认同产品的稀缺性,那么这个产品自然会被认定是紧俏商品。

当然只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从决定开拍到影片公映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时间如果缩短,则质量无法保证且宣传的力度也不足。如果只是普通的做广告,时间长了也会产生视觉疲劳,况且这毕竟是三级片,做多了会让人有反感。既要把片子美化并深入人心,又要人不断保持关注的兴趣,他们运用了一种全新的手法,就是半公开式的以跟随女主角的视角和感受深入体验片子为主导,用演员的花边和“制造”绯闻为配合的手法。

首先,女演员介绍自己看片子片段的感受,强调3D的感觉如何真实,血飞出来像要打在脸上一样。甚至连她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经过仔细斟酌的。其次,说演员如何真的挨打敬业。男主角则说拍完片子不想追女生,言外之意是这部片子的魅力十足。这些都是为最后的公映做垫场。如果以上说的这些作用是让大家对影片有兴趣,那么花边和绯闻的作用则是不断地打掉大家视觉疲劳的感觉。

因为像绯闻这种东西一般都好像是意外发生的,但很多意外凑起来,就很难说是巧合了。影片拍摄期间先是女演员爆出所谓“艳照门”,之后又有女主角被明星性骚扰,但却没有证据,也没有报警的意思。眼见要公映,又爆出蓝燕失踪怀疑因压力大自杀的新闻。女主角“自杀”的时间太过恰到好处,且又是怀疑口吻,又没有警方介入,这让影片在公映前又一次让大众掀起一股关注此片的高潮。而公映时间段恰逢五一长假,更有效地刺激了“自由行”的游客数量。

从此部影片的运营手段来看,有几点非常重要,也是这部影片必然大卖的重要原因。那就是:第一,保证产品质量;第二,保证产品的特点特色以及其卖点的唯一性;第三,销售渠道的控制,让大众产生稀缺的感觉;第四,保证让大家不会产生审美疲劳或者对产品产生因广告过度宣传的厌恶感;第五,知道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该怎么把产品的精神深入人心。有了这五点做基础,那么这部片子赚钱也就不是稀奇的事情了。

内地其实也有成功推销自己的个人,比如芙蓉姐姐、凤姐以及干露露等。她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怪、奇、胆大、价值观落差达到自己被关注的目的。首先刺激社会审美价值观,达到大众的猎奇心理并得到关注。这些推销的模式在初期虽然会被骂,但并不会太惹人反感,因为这也是一种社会心理需求。一方面,以“自不量力”的表演让大众有娱乐感;另一方面,用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刺激大众宣泄心中压力。其实这也是一种社会需求,经济的疲软带来的社会压力可想而知。她们是生活的调剂品,也算是摸到了消费者的心理。

不过,调剂始终是调剂,只是一时的情绪缓和剂而已。这种影响的弊端在于,只能维持一时的名气,却无法长久运作。这也就是为什么芙蓉姐姐后来又减肥,又闹自杀,凤姐不断出现被扔鸡蛋、参加选秀、去美国做节目的新闻,而干露露也不断与其母制造新闻,在车展也越来越出位。因为她们只能不断靠新的新闻维持眼球。营销毕竟只是手段,展示自己的技能才是目的。而他们的目的本身就是营销,这就是本末倒置、无法长久的原因了,长久以后必然会惹消费群体反感被市场淘汰。

所以在传媒、演艺圈这些行业,如何适应时代变化进行市场矫正,是非常重要的。市场营销也必须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过度则会惹消费群体反感,太过低调又不会引起市场注意。企业化的运作靠的必须是一套有效的规则运作,这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相信会有一批又一批成功的公司与决策人不断出现。

在中国,大手笔的并购行动是经常出现的。有些并购行动是为了国际化,有些是为了快速转型,也有些是为了能够获得其他利益。总之,并购行动的本身并不意味着一定就只是为了业务的扩张。但毫无疑问的是,并购行动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获得巨大利益,可能是长期可能是短期。在巨大的商业战争沙盘上,没有永远的强者,只有永远的吞并与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