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找对你人生中最重要的9个人
57455500000003

第3章 初出茅庐,找到你的“启蒙者”

导师是指引方向的朋友

导师是路,指引方向;导师是桥,架起希望。

导师是生命中的灯塔

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史诗《奥德赛》中讲述了奥德赛在特洛伊战争后,回家途中10年流浪的种种经历。奥德赛出征前,把爱子泰莱马科斯托付给他最辛辣的朋友门特抚养。在这10年中,门特既是王子亲密无间的良师益友,又代替奥德赛承担起了父亲的责任。战争结束后,当奥德赛返回时,在门特的悉心照料下,王子已经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青年。直至今天,“门特”一词一直用做形容受欢迎的老师、具有洞察力的朋友、经验丰富的教育家、成熟老练的向导。在我们的一生中,会有不同的导师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刻出现,给我们以帮助。

罗曼·罗兰22岁时,总觉得自己富有文学艺术的素质,倾向于选择文学作为自己的事业,可是照世俗的理解,文学事业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他决定给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写封信,寻求指点。

在写这封信时,他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做好了收不到回信的准备,没想到几个星期以后,他收到了托尔斯泰长达38页的亲笔回信。在信中,托尔斯泰向这位从未谋面的异国青年,谈了选择个人道路的原则。他热情地鼓舞罗兰,指出:“搞文学艺术,非要明确为人类不可!不要说谎,不要害怕真理。”罗兰感到这封信像一扇开向无穷宇宙的门,使他受到了一种生活的启示。

这封信使罗曼·罗兰下定决心从事文学事业,终于成为世界著名作家,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成功之路上的第一位导师,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位导师的鼓励和指引,可能就不会有罗兰日后的成就,就不会有闻名世界的伟大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

导师不只为人指引人生的大方向,在我们刚刚步入某一阶段处于迷茫期的时候,也会为我们指点迷津。

张勤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船员,从学校毕业以后,他正式踏入了复杂的社会。开始的时候他对新的工作和生活感到十分茫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却又不知该从何处下手。这时,一位名叫王贵的政委来到了他的身边,这位政委经验老成,综合素质高且乐于助人。这时的张勤犹如沙漠中饥渴的旅行者找到了绿洲,经常与政委交流,使他学到很多东西。政委给他分析讲解当代形势,如何才能在这经济飞速发展,人才云集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如何为人处事,使船员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感觉不到船上生活的枯燥、乏味、单调;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各种船舶,以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端正的工作作风,用知识来充实自己……适应期很快就过去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张勤很快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丝毫的厌倦和压抑,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心……

这位政委在张勤困惑的时候为他指点迷津,帮助他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可以称得上是他的导师和益友。

能者背后必有良师益友

导师朋友对于人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只要看一看名人的自传,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名人的背后都存在着影响他们的人,因为这些影响者才造成他们的成就。

曾国藩的背后就有许多良师益友,这些才智之士为他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曾国藩在道光十八年考中进士后,“有效法前贤澄清天下之志”。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他一方面孜孜于学问,一方面广泛结交,向师友学习。他深知学问事业受师友的影响很大,因此平生对于访师择友,极为留心。从道光十九年到咸丰二年,曾国藩在京师任职,这期间,他结交了一批师友。比如他在家书中几次提到的“见道极精当平实”的窦兰泉、“格物工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的吴竹如、“极为虚心”的冯树堂等等。而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太常寺卿唐鉴和大学士倭仁。唐鉴是当时的理学大家,他教曾国藩敦品治学,当以《朱子全书》为依据,要在“静”字上下工夫。师事唐鉴,使曾国藩治学有了方向。

他在致同乡前辈贺长龄的信中说:“我最初治学不知根本,循声逐响而已。自从认识了唐镜海先生,才从他那里窥见一点学问的门径。”

倭仁是曾国藩以友事之的一个理学大家。他用功最笃实,每天的言行,都有札记,写过自讼,对自己的缺点一点都不客气。这种方式对修身大有益处。因此曾国藩也开始记日记,和倭仁一样,反省自励的文字很多。

结交了这些师友,对曾国藩的学问修养有极大的帮助,也为他最终成功打下了基础。

关于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和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也有这样一段佳话。鲁迅早年留学日本,受到藤野先生的关怀和器重,他们师生俩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后来鲁迅虽然离开仙台去了东京,可仍然对他在日本学医时的恩师藤野先生难以忘怀。分别后,鲁迅把先生的照片一直挂在他北京寓所的东墙上,书桌的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藤野先生成了鲁迅终身的良师。

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与莫泊桑是师生,也是很好的朋友。莫泊桑的《羊脂球》出版后才一周,紧接着一部诗集也问世了,他在扉页上用这样几行献辞赞誉福楼拜:

“献给居斯塔夫·福楼拜,我衷心挚爱的杰出的慈父般的朋友,我最最敬慕的无可挑剔的导师。”

这些名人的故事为导师朋友的作用提供了历史的见证,我们应以前人为榜样,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寻找自己的良师益友。

寻找你的良师益友

在现实生活中,想要找到一位良师益友,并不是困难的事。因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身边的人群中就会有我们的导师。坦普尔顿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经常观察他所接触到的成人以及他的同学。从他们身上,他了解了哪些事情能导致成功、快乐和成果,哪些事情做不到或不能做;他还学会应该努力去做什么,又应该避免什么。总之,他汲取了许多人的聪明才智。你可以做同样的事情。只要你注意观察,你就能从你身边的朋友身上学到东西。如果你想去旅行,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着手准备,那么,你不妨问一下身边的人:“你常旅行吗?”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喜欢谈他们的旅行经验,于是你便能很快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

吕晴有一位朋友,从事推广和销售绿色营养食品,这位朋友为这个行业服务了8年时间,而且一直孜孜不倦,并以此为荣。8年的工作经验使他成为一位优秀的营养师和生活教练。吕晴与他相处的时间很长,常常会听到他的有关营养学和养生之道的高论,潜移默化当中,她也学会了许多营养平衡和维护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让她受益匪浅。如果没有这位朋友,以她自己本身的专业,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这方面的知识或经验。

可见,良师益友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看似平凡普通,却在你的生命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朋友可以向你传授他的知识和智慧,可以锻造你的人格,可以帮你指点错误,可以教给你方法,为你指引方向,使你进步得更快。

导师所给予的这种指导,虽然也可以从书本得到,但若能求诸于自己身边活生生的人,更容易使你走向成功。有些人刚刚踏入社会,就能够在生活周围找到一个指导者,这实在是非常幸运的。随着自己心智的成长,所选择指导者的水准也应相对提高。当你在社会上工作的时候,就必须在乎常接触较多的上司、同事,或是在公司以外的朋友中,寻找那些爽朗而值得信赖的人作为指导者。

假如一年能够交到一个导师朋友的话,10年就可以交到10个益友,这对你而言就是一股很大的进步力量。

在你和导师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不但是你,连你周围朋友的品质也会逐渐地提高,如此“近朱者赤”的相互作用,会使你周围的益友越来越多,你就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指点和帮助。

千点万点不如高人一点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得到导师型朋友的指点和帮助,就能使你少走弯路。历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人竭尽平生之力,但在事业上一筹莫展,结果朋友的一句话,却使他茅塞顿开。“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个意思。

导师的“指点”帮助你摆脱困境

有一位电视台主持人转岗到了政府部门工作,这位主持人的工作能力不低,人也热情能干,可就是得不到同事的认可,她曾针对这种状况做过种种改进的努力,但是收效甚微,这使她很消沉。后来,经人介绍,她认识了形象设计师王耀路并很快与她成了朋友,王耀路给她做了心理和外形的分析,并出了一个诊断:换掉每天上班穿着的艳丽服装,改穿一些大方保守的服装,化妆要尽量淡。这样就淡化了新奇的色彩,给人一个大方稳重的形象。她照这位形象设计师的建议去做,果然给自己的处境带来了极大的变化,逐渐赢得了周围人的好感。

可见,这关键的“高人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一位真正的导师型朋友会愿意点醒你,帮助你脱离目前的困境。

抓住高人的手,走上成功之路

竞争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这一严酷的现实,很多人都注意到这样的现象:某单位贴出一张招聘广告,只招一人,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可能多达百人。面对众多实力相当的对手,若是抓住一只强有力的手,得到高人的指点和帮助,就有希望脱颖而出。

几年前,王群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但由于公司效益不好,加上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大专文凭的王群很快就加入了待业的队伍中。勤奋的王群立志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原来学工科的他毅然自学起管理专业,并报考了某名牌大学的MBA。但考试的结果让是他名落孙山。接下来他并没有放弃,然而接着两年他都失败了,总是有一门专业科目差三五分。

正在他懊恼无比的时候,他所报考专业的老师被王群这种坚持不懈的韧劲所感动,随即寄了几本参考书给王群,鼓励他好好读一下这些书,或许会有所突破。果然幸运很快来到了王群身边,在2000年的MBA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所报考的大学录取。目前,王群已经是深圳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年薪近10万。

像王群能遇到这样的良师,是十分幸运的。类似的事情在你的生活中没有吗?仔细想想,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绝对不乏这样的热心人,不缺少在关键时刻给予你无私帮助的高人。

近年来,每年高校有几百万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压力相当大,即使是怀揣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也不是很容易。国家政府机构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这几年成为毕业生向往的地方,所以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资格考试的考生特别多,成为名副其实的“独木桥”,有的岗位竟然出现考生与职位名额之比是300:1的现象,可见这类考试的热度。李关在其导师的推荐下报考了一个不错的职位,当然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而她取胜的关键在于得到了一位曾顺利通过考试的师姐的帮助和指点,从辅导考试到面试,李关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最后达成所愿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可以效仿上述做法,找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关键人物,从而使本来一筹莫展、百般无奈的你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高人一点”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

这关键的“高人一点”确实像传说中的魔棒一样,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但是大多数的时候,“高人”不会自动来到你身边,你需要发挥主动的精神,诚恳地向他求教。

在这方面,著名艺术家梅兰芳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有一次,他在一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

这时,从戏院的角落里传来一位老人平静的喊声:“不好!不好!”

梅兰芳寻声看去,原来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

于是,戏一结束,梅兰芳就用专车把这位老先生接到住地,待如上宾。

梅兰芳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者见梅兰芳如此谦恭知礼,便认真指出问题:“阎惜姣上楼与下楼之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低头便拜,称谢不止。

以后梅兰芳每到此地演出,必请老者观看并请其指正。

梅兰芳的谦虚大度,不仅赢得了导师的好感和帮助,也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更上一层楼。

撑竿跳高选手、两次奥运会金牌获得者鲍勃·理查兹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他想打破达彻·瓦默达姆的纪录,但不管他怎样尝试,他的成绩总是比纪录低几厘米。最后,他大胆地拨通了达彻·瓦默达姆家的电话,希望达彻·瓦默达姆能帮助他。达彻邀请理查兹到他家来,并许诺将自己所有的技巧传授给他。达彻确实这样做了。他花了3天时间指导鲍勃,纠正他的错误动作,结果鲍勃终于打破了撑竿跳世界纪录。

可见,有时候你花尽心思费尽心血都难以想通的问题和难以办成的事,在导师朋友的点拨下就可能变得易如反掌了。

导师帮你迈出成功第一步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人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理解和信心,处在这样这个关键时期的人最需要导师的点拨和帮助。

导师指引你完成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日本广为传颂着一个动人的小故事。许多年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想不到的是,上司安排她洗厕所!她从未干过粗重的活儿,细皮嫩肉,喜爱干净,洗厕所时在视觉上、嗅觉上以及体力上都令她难以承受,心理暗示的作用更是使她忍受不了。当她用自己白皙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立马“造反”,翻江倒海,恶心得几乎呕吐,却又吐不出来,太难受了。而上司对她的工作质量要求特高,高得骇人:必须把马桶洗得光洁如新!

她陷入困惑、苦恼之中,也哭过鼻子。这时,她面临着人生关键一步怎样走下去的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她想起了自己初来时曾下过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马虎不得!

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她面前,亲自做个示范给她看了一遍。

首先,他一遍遍地洗着马桶,直到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少女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真理:光洁如新,要点在于“新”,新则不脏!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也因为马桶中的水是不脏的,是可以喝的;把马桶洗得“光洁如新”,这一点已被证明可以办的到。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的、振奋的人;她下定决心: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成为日本洗马桶最干净的人!后来,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那位前辈的高水平。

几十年光阴一闪而过,后来她担任日本政府的重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导师就是这样的朋友,他在你面临挑战时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你摆脱困惑、苦恼,帮助你走好人生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助你认清人生之路应该如何去走。

导师帮你跨越人生的第一道“坎”

人生之路充满坎坷,当你遭遇人生的第一道“坎”时,你会感到茫然无措、丧失信心和希望。这时,导师朋友会想办法扶你一把,协助你走上成功之路。

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事业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碰到了生命中的关键人物——吉米·罗恩。罗宾因为没有钱,上不起罗恩的培训课,请求罗恩将费用降低一些。罗恩说:“如果你能够找到这一笔上课的费用,将比我教你的任何成功方法都更为可贵,因为你在向不可能挑战。”当时只有17岁的罗宾跑了43家银行,都因为他未成年,不具有独立经济能力,因而没人借给他钱。第44家银行老板被他的执著感动了,把自己的1200美元借给罗宾。罗宾上了两天罗恩的成功课,其潜能被充分地挖掘了出来。在吉米·罗恩的帮助下,罗宾走上了研究成功学、帮助他人成功的道路。

对于罗宾来说,他的成功第一步就是筹集到上课的费用,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道“坎”,吉米·罗恩教他用自己的行动领悟到了成功学中最关键的道理,为他日后成为成功学大师走好了关键的一步。

关键人物是我们生命中的开路先锋,是我们事业上的导师。找一个关键人物相助,比我们做任何决定都来得重要。因此导师能助你开创人生的第一份事业。

“钢铁大王”卡内基果断跳槽追随斯考特先生,可以说是走出了他一生中具有转折性的一步。在汤姆·斯考特先生的提携和帮助下,涉世之初的卡内基得以进入投资领域,并获得了初步的成功。

一天,斯考特先生问卡内基:“你能筹集到500美元吗?我的一位朋友过世以后,他太太将遗产的股份卖给朋友的女儿。现在她急需用钱,想把股份转让出来。是亚当斯快运公司的股票,一共10股,恰好500美元。红利是一股1美元……我想你应该买下它。”

亚当斯快运公司在当时是相当有实力的公司,它在波士顿、费城、匹兹堡、华盛顿、圣路易及欧洲各地都有分公司。按当时的行情来看,快运公司的股票的确也算是稳涨的红筹股票。

尽管如此,500美元对卡内基来讲毕竟不是一个小数目。近期的一些家庭变故让他的财力大伤,而且他每年还要付恰好500美元的房贷。

“斯考特先生,我现在实在是筹集不出这么大一笔钱。”卡内基只能婉言谢绝了斯考特的好意。

“没关系,我先替你垫上,无论如何也要把它买下来。”斯考特斩钉截铁地说。

第二天,斯考特先生有些为难地问卡内基:“对不起,他们非600美元不卖,你还要不要?”“要!我一定要!请代我先垫上600美元!”尽管这意味着要冒大风险,卡内基仍下定了决心。当即写了一张610美元的借据,并注明还款期限为半年。他用借据和股票作担保,交给了斯考特。

为了还清借款,卡内基一家省吃俭用,半年内便积存了200美元。卡内基的母亲玛琪又用房子作抵押,以8美分的高利贷借回了400美元。还款期限到时,卡内基把600美元本金如数归还了斯考特先生。

不久,卡内基投资的股票获得了10美元的红利,他将其交给斯考特先生作利息,还清了斯考特先生借给他的全部本息。初尝投资获利喜悦的卡内基,沉浸在“我也是资本家了”的成就感中。这是卡内基生平第一次大投资,此时的卡内基年仅20岁。

后来,卡内基追随斯考特先生,在事业上不断获得新发展,并开始了自己成为“钢铁大王”历程。

“万事开头难”,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面临着“走好第一步”的挑战,当你处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主动地去寻觅一位前辈或导师,并寻求他的帮助吧!他会帮你摆脱苦恼和困惑,让你坚实地迈出自己的“人生第一步”。

领路人为你开辟前方的道路

对于初涉世事的年轻人来说,成功的大门不可能是一直敞开着的。大多数时候他们想努力却不知该向哪个方向走,这时,导师朋友会站出来,为你开辟前方的道路。

导师为你开辟前进的道路

唐代大诗人王维年轻的时候到京城长安,投靠前辈张九龄。张九龄当时在朝野中颇有声望,他为人热心,愿意提携有才华的年轻人。但当时王维的才学并不为人知,张九龄为此很是着急。

一天,京城来了一位卖胡琴的,索价百万,许多有钱有势的人都争相传看,但没有愿意买的。张九龄得知后,就倾尽所有积蓄,买下了这把胡琴。许多熟悉他的人都觉奇怪:你又不会演奏这种乐器,花这么多钱买它干什么?

张九龄说:“我虽不会演奏,但我的一位朋友是演奏它的专家,明天我在酒楼里设宴,请大家欣赏他的演奏。”

第二天,长安许多官宦名流都赶到酒楼,想一睹演奏胡琴者的风采。但张九龄却在介绍王维之后对大家说:“我这位朋友王维是写诗的高手,有上百首好诗等着请大家欣赏,他来到京城,淹没在世俗人群之中,不被大家所了解。而弹琴的技艺,是低贱的乐工的事情,哪是大诗人所为呀!”

他说着猛地把价值连城的胡琴举起,摔得粉碎,然后把王维的诗稿分给大家。这样,王维的名声在长安大振。

在人生路上,能遇到这样一位前辈和导师,真是一件幸事。

成功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上天在每个人的路上都布置了关口和障碍,对于年轻人来说,扫清这些障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维成功的障碍在于他的“不知名”,张九龄想方设法让他名声大振,也因此成就了王维的锦绣前程。

领路人驱除你内心的“拦路虎”

有时,前方的障碍来自我们的内心,明明有路可走,但人心一旦自卑、消极,不信任自己,那前进的道路就很可能半途而废,这些不良心态也是阻碍我们前进的“拦路虎”。

后来成为美国驻苏、法大使的布里特在美国陆军军中曾因考试失败而产生了挫折情绪。

他希望成功,可是他连怎么读书和考试都不会,更不必说写一篇学术性文章了。首次考试失败,他心想一定会被赶走。一天下午,他被召入上尉的办公室,这位上尉名叫史威利,是一位在战争中受过伤的军官,他担任布里特这一班的顾问。

“学员布里特,”上尉说,“你绝对是当军人的材料。你体魄强健,获得同僚敬佩,且聪明伶俐,对军事训练一学就会。你会是美军中一位出色的军官,你具有机智和领导才能,只是不晓得如何读书罢了。”

布里特简直兴奋得连心跳都可以听到。这位上尉准备给予他第二次机会,他不看重布里特做学生的表现,而更看重布里特将来的成就。

“坐这儿,孩子,”上尉指着书桌旁的一张椅子说,“让我告诉你一些读书秘诀吧!首先,人家上床睡觉时,你要继续读书划重点;其次,你到每个班上找一些明白书本内容的人,请他们教你;第三,你要为每一课都做个大纲,每读一本书,大纲内容就会充实一些,你听每一堂课,就会加进更多的资料,当老师引述了某一本书,你就从图书馆把它找来略读一番,再把心得写入你的大纲中……”

布里特十分感动,他放弃了离开军队的念头,按照上尉的教导开始努力。后来,他在军官学校荣誉毕业,那期军官训练班有63名军人,他是23个得以完成训练的人之一。

布里特取得了不起的成就,是因为这位上尉军官信任他,给了他世上最强有力的动力,让他克服了自己的心病,更加从容坚定地走向成功。

如果你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了暂时的挫败或障碍,无法对未来做出判断,那么,去寻找自己的导师,让他协助你盱衡大局,剖析利害,从而改善眼前的状况。

尊重各个领域内的资深元老

导师在我们生命中是如此的重要,每个人都必须花费心思找到可以指引我们的人,并在关键时刻寻求他们的帮助。

尊重不同领域内的“元老级”人物

如果你刚刚涉足某一领域,那么你一定要努力接近这个领域的元老,让他们成为你的导师。

“元老”有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的经历,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会为自己的一生作总结,会觉得自己一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传授,那是他们经受人生挫折和享受人生快乐之后的经验哲学。我们学习他们,正如吉普赛人从沉入杯底的咖啡渣里读出未来一样,我们也能读出夕阳西下的璀璨与壮美。

美国篮坛的第二个神话,篮球天才勒布朗·詹姆斯,比乔丹小21岁。勒布朗·詹姆斯身高2.03米,比乔丹高5厘米。他所在的球队叫克利夫兰骑士,他已经成为了美国新的“篮球之神”,人们习惯叫他“乔丹第二”。

他扣篮的时候,他的手可以超过篮板上沿!他甚至可以在空中停留2秒钟!有人称他是一架直升机!从瑞汀格中学到圣玛丽亚高中,詹姆斯一步步踏上了篮球殿堂,他的身后留下了一连串纪录:高中4年篮球生涯中总共获得267分,892个篮板和523次助攻,3次NCAA联赛冠军,一次“俄亥俄篮球先生”……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有一个身影在激励着他,那就是穿着23号球衣的迈克尔·乔丹。

他从小就崇拜迈克尔·乔丹,他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迈克尔·乔丹。他学习迈克尔·乔丹,模仿迈克尔·乔丹的投篮、防守、进攻、弹跳,模仿他的每一个动作。他的房间满是迈克尔·乔丹的海报,书包里满是迈克尔·乔丹的资料。

“那时候他的房间里贴满了飞人的海报,”他的母亲格罗莉娅回忆道,“他崇拜乔丹的一切,包括他的身高。当詹姆斯知道他的身高已经超过了乔丹的1.98米而依然长个不停时,他难过得很多天不理任何人。”

詹姆斯成功了,有人形容他是“美国篮球的救世主”。詹姆斯成功的原因当然有他个人的优越天赋,有他的刻苦训练,还有他学习迈克尔·乔丹的因素。

可见,向元老学习是获得成功的一条捷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故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郭靖是个笨人,但是最终他成了天下人人佩服的大英雄。看看郭靖周围的人,我们就能知道他成功的秘诀了。郭靖的师傅不下10位,既有以侠义自称的江南七怪,擅长内功心法的马钰道长;又有武功盖世的洪老帮主,童心未泯的周伯通,更不用说聪明过人的奇女子黄蓉,等等。正是这“多元化”的师资组合,站在人尖子们的肩膀上,“笨”得像木头一样的郭靖终成一代大侠。郭靖虽然脑子反应比较慢,但他深深懂得,独腿走不了千里路,要真正在江湖上闯出一条路来,必须兼收并蓄,集众家之长,这就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

选择一个前辈做你的教练

对于那些“元老级”的人物,你需要无条件地尊重。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必要的时候,还要从中选择一位前辈做教练,让他指导你取得事业的成功。

前世界拳王泰森23岁时,他已经是连续几年的世界拳王了。有一次,他感觉到自己的潜能已达发挥到极致,自己的肌肉爆发力已达到顶峰,自己的拳击技巧已炉火纯青了。他跟他的教练说:“我已不需要教练了。”他很自信。

但遗憾的是,从那天开始,他没有了教练,也就不再是世界拳王了。他被成功带来的荣耀迷惑了。

每个人都需要一位教练,世界拳王也不例外,这位教练就是可以向你传道授业的“元老”,他们的经验就像狂风骤雨里的明灯,可以指引你少走弯路。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曾出现过这样一个人,他可能没有直接对你传道授业,然而,他能够一眼洞察你的潜力所在。在你失落时,让你看到希望;在你得意时,为你敲响警钟,使你不会偏离轨道。他让你深信你一定会成功。在平时,他是你学习的典范,在特别的时刻,他会助你一臂之力。他就是你生命中永不可忘怀的恩师。

只要研究一下任何一位伟人,就会发现在他们的生命中都出现过一个或多个元老级的导师,他们都曾经跟一个或者多个教练当过学徒。因此,如果你想功成名就,你就必须有一个“元老”做你的教练,你必须学习掌握他们所有的资源和秘密,学习他们所有学过的、正在学的和将要学的东西。要学习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学会像他们那样去思考,以便取得他们获得的成功。

巴菲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股票投资商——一个超级亿万富翁。巴菲特在读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读了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一本书,书名为《聪明的投资者》。对于巴菲特来说,这本书太重要了。当巴菲特得知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时,便打定主意要投身到他的门下学习。毕业后,巴菲特果然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应聘工作,但遭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拒绝。但巴菲特没有放弃,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本杰明·格雷厄姆给他一个机会,他甚至可以不要工资。格雷厄姆最后点了头,但要3年之后才能聘用他。巴菲特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跟着这位著名的投资家学习。

25岁时,巴菲特回到了故乡——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在7位投资人的支持下,创建了巴菲特投资公司。巴菲特的原始投入为100美元。5年之内,巴菲特就成了百万富翁,并从此逐步成长,最终登上了世界最著名股票投资人的宝座。

如果你想成功,就要不遗余力地向元老学习,学习他的信念、他的策略,让他那宝贵的人生经验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小石子,为你奠基。每个人都应善于发现这样一位“元老”,做你事业中的教练。

向元老学习经验

王善有个同学,念大学时他就显得比别的同学懂得多,毕业十几年后见到他,他还是懂得比王善认识的人都多。有一次聊天,这位同学无意中说出他喜欢向不同行业的人吸取知识!一语惊醒梦中人,难怪他一碰到王善就一直和王善谈他的工作,而王善对他那一行却雾里看花,一知半解!他告诉王善,他在念书时就有这个习惯,除了看报、看杂志,充实本专业的知识,他还会想办法和别的科系的同学聊天,所以有些科系他虽然没有进修,但多少都懂一些。此外,他也和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背景的同学聊天,所以才到大三,就已像一个在社会上做了好几年事的人一样了。

开始上班后,他更把这个习惯有计划地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他和同一单位,不同专长、不同背景的人聊天,也和不同单位的人聊天,更和非本行的外界人士聊天。通过和广泛的人接触,他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他现在是一家外资公司的经理,而他的升迁和他的“习惯”是不是有直接关系不得而知,但没有直接关系至少也有间接关系。因为对不同行业了解得多,有助于对本行的判断和思考,至少朋友多,做事也方便呀!

而最可贵的是,他所得到的都是“第一手”的经验,都是各行业元老的切身体会,这价值远非报纸杂志和书本所能比!不要认为和你不相干的行业的人就和你的工作不相干,这些人就不值得你尊敬,各种行业都是有依存关系的,所以,打开你的心灵大门去接纳各种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元老,并抓住一切机会向他们求教。

上司是天然的指导者

每个人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能力,善于发现领导的优点,在工作中谦虚谨慎,多向领导学习,争取在各方面获得进步。

上司是天然的指导者

无论哪个行业的人士,如果有人能够成为领导者,那就说明他的身上一定有某些过人之处。他们或者在自己的领域有特长;或者能够为下属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或者具备管理才能,经验丰富,这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优点。

张宇在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以后,应聘进了一家保险公司工作。他在学校学的专业和工作没有什么关系。刚进公司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对他的能力很怀疑,而且不断地压制他。不过幸运的是,大老板却很赏识他,并且耐心地从一点一滴教他,帮了他很大的忙。

大老板告诉张宇,要做好保险,首先要建立关系库。这就需要他主动给别人打电话,通过交谈了解对方的情况。起初,他不太敢打电话,初来乍到的张宇有些胆怯。尽管如此,老板仍然规定他每天至少要打50个电话,而且耐心地教他打电话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正是在老板的规范和教导下,张宇才跌跌撞撞地走过了最困难的一段路,这一过程磨炼了张宇的意志,锻炼了张宇的能力。两年之后,张宇做得比当初那个看不起他的顶头上司还要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宇摸索出的一条职场经验是:如果你能收起自己的虚荣心,丢开面子,平心静气地向上司学习,你就有机会成为优秀的人。

没有哪个人生来就具备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每个人都是边走边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的上司愿意成为你的导师,给你指引和帮助,那么你很快可以从中受益。

摩尔根是一个退伍兵,离开军队以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某大公司经理助理,在适应工作的过程中,他有幸得到了上司的指点。“鲍勃是我的上司,”摩尔根回忆道,“他管理南部的一个大城市的业务,但却差不多每天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他坐在他那大办公桌后,瞪着我问:‘哦,摩尔根,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很久以前开始,我便不停地问自己同样的问题:‘我从这次委员会会议,或那份精密计划蓝图学到了什么?我从在走廊邂逅他人或预算计划书里,又得到了什么资讯?’鲍勃希望我能继任公司经理。他是我的师傅,每日从繁忙的日程中抽出空来,推动我思想、分析、增长智慧,帮助我挖掘潜能,提高能力。”

所以,上司是每个人的天然指导者,他们不仅有这个资格,也有这个能力。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某一职业的“生手”来说,上司的指导更是提升自我的最有效的途径。

向上司学习是让自己成为上司的最有效途径

一般来说,公司里的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领导者,一种是下属。大多数领导者都是从基层开始干起的。他们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领导者,是因为他们在开始时能够做聪明的跟随者。也就是说,他们选择了比他们强的人作为“导师”。能最有效地跟随领导者的人,往往是能最快发展为拥有领导才能的人。

王华和李丽是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好朋友,他们一起到一家规模不太大的公司应聘,都被录用了。但是王华嫌薪水太低,没有留在这家公司,王华很快找到了另外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比李丽的薪水高很多。后来,王华问李丽:“那儿的薪水算是比较低的,你不觉得委屈吗?”李丽回答他:“我当然希望能多挣点钱,但是我对这家公司的老板的印象十分深刻,我想我能从他那里学到很多的经验,薪水低一点也值得。从长远来看,这个工作很有前途。”

几年后,李丽的月薪翻了十几倍,而且成了老板的合伙人,共同分享公司的利益。而王华在这几年中频繁跳槽,至今尚未找到归宿,薪水也增长得十分缓慢,能力上也没有大的提高。

每个人在自己前进的路上都必须有人带领,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如果能够得到上司的引导和扶持,就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并迅速地增强自己的实力,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上司具有很强的能力或者惊人的人格魅力时,千万不要犹豫,让他成为你的导师,带领你走向成功。

找到自己的职场“教父”

一般来讲,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很难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大多数人处在一边为别人效命,一边为自己充电的阶段,这时,为自己找一个职场“教父”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起到特别大的作用。

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富兰德林咨询公司总经理刘芳荣,从1996年步入职场后,就开始不断地寻找自己的良师。他的第一个良师,是现任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刚进旺旺食品时,刘芳荣是蔡衍明的特别助理,他不因蔡衍明是老板而保持距离,反而主动接近他心目中的良师。

刘芳荣早上6点钟就准时在蔡衍明的房间门口等着,从早餐开始,见客人、谈事情、看工厂,甚至晚上的应酬,他都在旁边记录、学习。

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艰苦工作,从生活细节到说话技巧,刘芳荣在两年内跟着蔡衍明见到超过200位大陆政商名流。他在评价这段时间的得失时说:“这两年的经验给我增加了20年的功力。”

刘芳荣的“良师俱乐部”除了直属上司,还包括公司以外的专业人士。一位外经贸部退休的司长,就是刘芳荣非常重要的良师。这个长者教导刘芳荣学会解读中国法律条文背后的含义。

不同的良师让刘芳荣看到不同的视野,使其不断丰富各种知识,甚至是生活礼仪上的。有一位老师就曾指正过他的缺点:“穿西装时,应该配同色系的袜子!”

一个良师能改变你的一生,如果我们能在工作中瞄准目标,为自己找到一位职场教父,并吸收他的知识、人脉、视野,必然可以在竞争残酷的职场中脱颖而出。

美商中经合集团总经理丁学文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他的第一个工作,是一位美商管理顾问公司的职员。当时公司的总经理查尔斯脾气暴躁,时常骂人,但是专业技术很强。别人都躲着老板,只有丁学文把他当老师,不懂就直接跑去问他,甚至争取能够成为他的特别助理。

当了总经理的徒弟,薪水没增加,工作量反而倍增。当别人休假时,他却必须加班,甚至睡在公司里。丁学文辛苦得来的收获就是,可以跟着老板到第一线,学习面对大客户的方法。跟在总经理身旁看事情,视野马上变得不一样。选对良师,让他快速地跳跃式成长。人生有三次投胎的机会,第一次投胎是出生;第二次是结婚;第三次是找到自己的良师益友。选对良师,你就有了重新投胎的机会。

但是,良师不会主动找上门,想要找到良师,必须有向上攀登的进取心。

每一位处在某一工作岗位的职员,都应该学习刘芳荣和丁学文的这种精神和方法,抓住一切机会,让上司成为自己的导师,让他指导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进步,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

巧妙运用“高帽子”

“戴高帽子”是一句俗语,它的由来是这样的:北朝有个儒生叫宗道晖,这个人喜欢戴高翅大帽子,穿厚底大鞋子。当州官或州将第一次到来时,他就这样穿戴着去谒见,谒见时仰着头举起肘,在厚底鞋上拜了又拜,拜时还自言自语地说:“学士可以比得上三公。”自此以后,凡是受人恭维或恭维别人,都称之为“戴高帽子”。

善用高帽子,赢得导师的帮助

“戴高帽子”好不好?要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现在,我们必须摒弃那些将“戴高帽子”等同于阿谀奉承的陈腐观念。事实上,只要善加利用,“高帽子”就能散发不可思议的力量。将这种力量运用到人际交往中,会让你赢得导师的好感,让他们乐于帮助你、指导你。

温克就是一个善于运用“高帽子”的人。他在一家出版公司工作,对于自己的业务水平他很自信,唯一让他感到不足的地方就是他的计算机水平太差,很多先进的软件他都不会使用,这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工作效率,他为此甚是苦恼。

后来有一天,他发现公司里有一位姓孟的同事十分精通电脑和网络,办公室的电脑出了问题都找他帮忙。但是这位同事平时不苟言笑,加上温克又是初来乍到,他感到不知道怎样开口,怎样才能得到他的帮助。这时,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主动找到这位同事,对他说:“孟老师,听公司里的同事说你是一位电脑高手,对于我这样的电脑盲你可要多多指教啊。”这位同事本来就对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感到十分自信,听他这么一说,兴趣马上提了起来,露出了难得的笑容,随后耐心地回答了温克的问题。一回生,二回熟,以后温克经常去向这位同事请教,也恰到好处地运用戴高帽的方法。他的计算机水平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戴高帽”实例,这种做法是与导师相处的一个重要技巧。

妙用“高帽子”让导师欣然接受

虽然有许多人都懂得捧高他人给人面子的方法,但可能会认为那样的做法实在令人羞赧,因而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

事实上,“戴高帽子”不等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在运用这种技巧时,我们不仅要努力克服心理障碍,更要启动智慧,想出巧妙的方法,《笑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笑话,堪称“戴高帽子”的典范。

有学生二人要去邻近的府衙做事,临行前去拜见他们的老师。老师嘱咐他们说:“如今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就一切都好办了。”其中一个人立即回答:“老师直言不谬,当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没有几个人了。”一句话说得老师喜出望外。两位学生从老师那离开后,相视而笑:“我们的高帽子已经成功送出一顶了。”

这两位学生敏锐地抓住了老师的心理感受,采用“投其所好”的方式给老师戴高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是“顺势思维”的成果。

换一个角度,如果我们运用“逆向思维”,换一个方式来表达,效果是同样的,甚至会远远超过所期望的结果,这种方法可以称作“贬低自己”。

贬低自己就是抬高导师

我们都玩过跷跷板,如果一边贴地,跷跷板的另一边必定是升到空中。这种“跷跷板原理”同样也能应用在人际关系上。适时地贬低自己,将能相对地捧高对方。即使是“不擅言辞”或“不善于称赞”的人,也能轻而易举地使用这种方法,达到捧高他人的目的。

比方说,当我们在假期与导师一起打球时,即使他的球技不怎么样,我们也要结合当时的情境对他进行适当的赞美。我们可以贬低自己,捧高导师说:“您击球时的力度和方向掌握得很好,不像我,很容易打偏,有时球还会出界。”

这样就很容易让对方产生一种优越感,从而觉得与你相处十分舒服。关于清代宰相刘罗锅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其实,在人们心中刚直不阿的刘墉也是一位“戴高帽”的高手。

有一天,刘墉陪乾隆去承德避暑山庄。在大佛寺,乾隆见那大肚弥勒佛,便随口问道:“爱卿,弥勒佛为何冲朕笑啊?”

刘墉答道:“启禀皇上,皇上您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世的活佛,今天来此,故佛见佛笑!”

乾隆戴上了刘墉送上的“高帽子”,十分高兴。但又随口问道:“那佛见卿也笑,又是为何?”

刘墉愣了一下后有了巧妙的回答:“回皇上,佛见臣笑,乃是笑臣成不了佛。”

试想,如果对乾隆的第二个问题也如第一个问题那么回答,势必惹得皇上龙颜大怒。而刘墉的回答却巧妙地通过贬低自己,突出地体现了乾隆至高无上的尊贵,赢得了皇上的欢心。

在我们与导师朋友相处的时候,有必要借鉴这种做法,将对方和自己作具体的比较,并技巧性地批评自己略逊对方一筹,对方将因被人高捧而产生优越感,而他心中的满足自是不可言喻。这样,他便能打开心扉,坦然地接受你,并把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

请教是高超的赞美

有问题、有困难就要请教他人,特别是请教比自己有经验、有学识的朋友。这点许多人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却是相当困难的。原因多在于自身,一是人人都有“好为人师”,不甘落后的天性,二是害怕别人的耻笑。这两方面都必须戒除,否则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

虚心向导师请教才能成就大业

历史上有无数的例子说明了虚心求教的重要性,刘备就是一个善于虚心请教的人,他也确实因此而受益,成就了自己的帝业。

刘备驻军在新野时,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尊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身边的人避开,开始了他的千载一问:“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短浅、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一听刘备如此诚心求教,如此智慧善问,自然不肯藏智缄言,于是帮他仔细分析了天下大势,提出了“联吴抗曹”的策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一番高论引得刘备叫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历史证明,事后局势的发展完全是按诸葛亮预先设想的方向进行的,刘备也因此而成就了自己的西蜀基业,这就是请教导师得到的成功。

美国的一位名叫阿瑟·华卡的农家少年成为企业家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这位少年在杂志上读了几位大实业家的故事,很想知道这些前辈的经验和秘诀。

于是,他跑到纽约,早上7点就到了威廉·亚斯达的事务所。

在第二间房子里,华卡立刻认出了面前那体格结实、长着一对浓眉的人是谁。高个子的亚斯达开始觉得这少年有点讨厌,然而一听少年问他:“我很想知道,我怎样才能赚得百万美元?”他的表情便柔和并微笑起来。俩人竟谈了一个钟头。随后亚斯达还告诉他该去访问的其他实业界的名人。

华卡照着亚斯达的指示,遍访了一流的商人、总编辑及银行家。

他所得到的忠告对他有很大帮助,能得到众多导师的知遇,也给了他自信,他开始仿效他们成功的做法。

又过了两年,这个20岁的青年成为担任学徒时的那家工厂的所有者。24岁时,他是一家农业机械厂的总经理,不到5年,他就如愿以偿地拥有百万美元的财富了。这个来自乡村粗陋木屋的少年,终于成为银行董事会的一员。

华卡能够尽可能地与导师朋友相结交,会见成功立业的前辈,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转换了自己的机运。

虚心请教是高超的赞美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还是高中生的时候,你会遇到初中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向你请教各种问题,充满敬仰地要求你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等。这时,无论多么不高兴,多么忙,你都会带着一丝骄傲解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稚嫩的问题,并从他们的目光中得到某种心理满足。

可见,请教是一种让交际双方“双赢”的方法,一方面求教的人可以学到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授教的人会从帮助中体会到一种心理的满足。请教是赞美的一种最贴近人心的方式,是最高超的赞美。

如果你是刚刚进入公司的新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位上司做职场指导者,对你日后在公司的发展将至关重要。

小王是一家公司的职员,这方面他做得非常好。有一次,小王正在整理一个展览版的文案,正好经理进来了,并且在片刻空闲时,偶然看了看电脑上的文档。于是他抓住机会问道:“经理,您看看我写的这个行吗?我是这么想的……”就这样,小王和经理开始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经理了解了他的想法和思路,也看到了他的潜力,为他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两个月后,他成了该部门的主管。

导师朋友一般都是才智出众的人,他们身上肯定有很多比你强的地方,因此,不妨常在某些方面让他们表现一把,让他们舒畅一把,切实感受一下比别人强的体验。

林畅是书法爱好者,当他得知自己所在单位的局长是一个书法高手以后,便主动登门求教。林畅谦虚地对上司说:“张局长,这些年我虽然努力练字,书法功力却进步很慢,主要原因恐怕是不得要领,请你稍稍泄露点秘诀如何?”

局长很兴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书法“经”来,他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练字无剑胜有剑,就跟令狐冲练剑一样,平时心中多揣摩,多看多记,关键在于书法心得,不一定非整天坐在那里练字不可……”

林畅很高兴地说:“现在得到您的‘真传’,以后用心练习,定会大有长进。”张局长很高兴,临别时还送了他几幅字让这位青年临摹。

虚心请教是赞美的另一种形式。向导师请教会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敬仰,从而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学会运用这一方法,你也可以像故事中的小王和林畅一样,得到导师的“真传”。

克服困难,虚心求教

虚心求教能给导师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但并不是每一次的求教都能以“双赢”的结果圆满收场,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

服装业的才子施瓦茨先生,在刚刚创办自己的服装公司时,曾拿着一件样衣来到了一家裁缝店,却被这家店的老板讥笑了一番,老板说他做的衣服不论款式还是面料都不适合市场销售。但是,施瓦茨并没有记恨这位店主,而是虚心请教,他觉得这位店主在服装方面比自己更懂行。甚至决定高薪聘请他,没想到对方非但不答应,反而又出言嘲讽了他一顿:“再过10年你也做不出一件像样的衣服,你生产的衣服只配堆在仓库里,我是不会受聘于这样的雇主的。”施瓦茨还是没有生气,他多方打听这位店主的来历,最后才得知,他是当地最有才华的服装设计师,但他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喜欢自诩为天才,并且与许多老板都不能融洽相处,所以最后依然只是一个小老板。

施瓦茨并没有因此放弃这位难得的人才,他多次上门请教,并希望他能为自己工作。但是一次次努力都无功而返。施瓦茨没有被他一次次不礼貌的“回击”激怒,而是越来越欣赏这位店主的才华。最终,店主经不起他的纠缠,答应为他工作,并且提出了一些近乎苛刻的工作条件,施瓦茨都一一答应。结果这位设计师设计的衣服款式在当时特别流行,施瓦茨也因此一举成名,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求教遇阻,千万不要放弃,试着用你的耐心和诚意感动导师,这样才能与导师建立友谊,并从友谊中获得帮助。

无论如何,被人请教,总会让一般人感到很有面子很受尊重。在你与导师朋友的相处过程中,千万记得用上这个高招,运用请教的方法让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也让导师更加愿意帮助你。

别回避自己的缺陷

每个人的身上都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并不可怕,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但是,有了缺点而百般掩饰才是可怕的。百般掩饰自己的缺点,无疑是让蛀虫在自己身上蛀洞,最终只能毁了自己。

正视缺陷才能取得成功

面对自己的缺点,要敢于面对,勇于承认,这才是智者的心态,才是勇者的行为。

《阿甘正传》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

阿甘的成功是很出人意料的,一个幼年腿脚不便,智商又偏低的儿童后来竟然名震美国。其中的不可思议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伟大的母亲的教育而变得理所应当。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很多母亲都会悲观、气馁。而阿甘的母亲没有因为担心孩子丢人、受歧视而让孩子闷在家里,因为她知道,该面对的孩子迟早都要面对,何不让他早早学会怎样面对呢?阿甘的母亲没有成天的抱怨孩子,因为她知道抱怨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只会加重孩子内心的阴影;阿甘的母亲没有把阿甘当成一个需要特殊保护的孩子照看,因为她明白既然想让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就要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心理和能力。

她费尽心思让孩子拥有和别人一样能自由活动的双腿,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而不是去上特殊学校,让孩子拥有正常人的自信和乐观。她从来没有在人面前或私下里说孩子的缺陷,而是肯定阿甘跟别人一样优秀,让阿甘在心里相信自己也是可以跟别人一样的。遇到别人的异样言语和行为,她让阿甘说“傻人干傻事”以应对,这是让阿甘明白应该正视自己的缺陷,而不是逃避或歪曲。遇到困难,她总是说,人生就像装满各种各样巧克力的盒子,下一个是什么谁也不知道。这种对未来、对人生的乐观和豁达教会了阿甘去热爱生活。当她自己面对不幸、面对屈辱甚至面对死亡时候所表现出的勇敢,更在无形中教会了阿甘坚强!

这位伟大的母亲无疑是阿甘生命中的导师,她教阿甘正视自己的缺陷,拥有最健全的心理,为未来的成功做好了准备。

正视自己的缺陷,不仅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也要敢于重视自己的缺点;然后用行动去弥补它,化为成功的动力。

虚心接受导师的批评

1948年的某一天,美国某部队中,刚从军校毕业的军官索里尔站在他的士兵面前。“当时三军正处于全面戒备状态,”索里尔回忆说,“在这个紧张的时刻,一个刚到战场的新兵犯了一个错误,我已记不得他做错了什么,只记得我当众无情地斥责他,他站在我和下属跟前,强忍屈辱的泪水。”当他吩咐完下属把工作重做一遍并赶回办事处时,有一位满脸风霜的中士礼貌地拦住他的去路。

“长官,”他郑重地说,“请问我可不可以到你的办公室谈一会儿呢?”

索里尔进入自己的帐蓬,一直走到书桌前,转过脸来对他说:“我跟我的同僚和下属都关系良好,他们尊敬我,因为我也尊重他们。但是这个士兵对我不满,这是显而易见的。”

“长官,”中士一针见血地说,“你的确有这样的权力。不过下次有人再这样惹你生气,只管告诉我,我会把他抓到你面前,任你怎样惩治他都可以。”

索里尔讶异有人竟敢这样面对他,他可是一个中尉啊!但是那位中士很快就证明,他不但比索里尔年长,而且较他更有智慧和经验。

“你有用任何方法处理事情的权力,”老兵总结说,“可是长官,我建议你在私下里斥责他们,不要当着别人面,他们会因此而更尊敬你的。”

那位老兵肯定花了很大的勇气才敢面对这个长官。而索里尔从他一开口说话便清楚地知道,老兵说的对,而他错了。

“中士,”他从桌边伸出手来,“你说得很对!我原该明白的。感谢你给我提的意见,我会牢记的!”

他们握了手,老兵便转头跑回同伴处。“在那些艰难的日子,我要清理战场、建筑桥梁,”索里尔回忆说,“在枪林弹雨下,我学习依靠他,听取他切实可行的建议。当我被调去负责另一个工程时,我要求特准带这位中士同去。遗憾的是我已记不起他的名字了。可是在我生命中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

事实证明,能够虚心地接受朋友的批评,并改正自己缺点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成功人士。

当富兰克林还是个年轻人时,有一天,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严厉地训斥了他一顿:

“本杰明,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没有人能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在场,他们会很不自在。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再能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的,而且又弄得不愉快。因此,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识了,但你的旧知识又很有限。”

富兰克林接受了那次严厉的训斥,立即改掉了傲慢、粗野的习性。

“我立下一条规矩,”富兰克林后来说,“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象’或者‘目前我看来是如此’这些语言。当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绝不立刻反驳,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了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也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碰巧意见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

导师是比我们拥有更多知识和阅历的朋友,当他们指出你某方面的缺陷时,一定要虚心倾听,认真思考,努力改正,而不能过于偏执己见,那样就会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

别碰尊者的“逆鳞”

每个人的忌讳之处,也就是他的“逆鳞”,我们在与导师的交往中,也须加倍小心,千万不要触动别人的忌讳。否则,即使是十分慈爱的长者,也会与你反目成仇。

每个人都有忌讳之处

《韩非子·说难篇》中曾对龙作了如下描述:龙是虫(动物)类的一种。它的性情非常柔顺,人们可以和它亲近,甚至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坐骑。然而,在它的喉下有一块长约尺许的逆鳞,如果有人触摸了它,那么它必然会发怒,伤人致死。

“逆鳞”因人而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籍贯、不同遭遇、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宗教信仰的朋友,有不同的忌讳。比如,女性朋友,尤其是大龄未婚女性朋友的年龄,就是一块“逆鳞”,莫去触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逆鳞”,在交往时就可以尽量避开。比如在垂暮老人面前,少谈生死哲理;在失恋朋友面前,少谈情场得意;在文化程度低的朋友面前,不要侈谈学院生活、学术问题;在社会地位较高的朋友面前,不要谩骂为官不仁;对残疾朋友则不能说触及他们生理缺陷痛处的话……

与导师交往时注意避讳,不是冷淡、隔膜,而是体贴关心、善解人意的表现。如果不拘小节,不知避讳,只图自己痛快,不管导师难堪和反感,是不足取的。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为了保持和增进友情,请你千万注意,在说话时不要只顾自己一时尽兴而触犯导师的“逆鳞”。

别碰导师的逆鳞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老朋友的情分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

其中一位穷哥们儿就是一位不分轻重的人,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了南京,几经周折才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子还没煮熟你就先抢着捞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

这位老兄还在喋喋不休地嚷个不停,朱元璋却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人的隐私,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

1998年,河北沧州某单位女职工张兰因为故意伤人被送进了监狱。根据她在法庭上的陈述,被害人吴某(女)是她的同事。张兰比吴某早开始工作,懂得多,还经常在生活、工作各个方面给吴某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二人关系原本很不错。但是,吴某这个人有个毛病,就是喜欢揭别人的疮疤。张兰平时与她没有什么过节,但是,自从吴某得知张兰曾经因为丈夫与街头暗娼有过接触而与他争吵的事情后,就经常在同事面前谈论这件事。这令张兰非常反感,她告诉吴某,不要把这种不光彩的事到处宣扬。但是吴某好像根本不在乎张兰的感受,依旧经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这件事。张兰很恼火,并且因为此事与丈夫又闹了几次。张兰在家里受了气,就越发憎恶吴某,她决定给吴某一点颜色看看。1998年6月23日上班的时候,张兰在厂门口碰到吴某,警告她不要再谈论她丈夫的事情。吴某不以为然,反而嘲笑她说:“做了还怕别人说,真是怪事!”张兰一怒之下,从口袋里拿出一只瓶子,把硫酸全都泼在吴某的脸上。

这件惨案,就是因为朋友之间揭短而引发的。可见,我们必须回避朋友的痛处,尽量不碰尊者的“逆鳞”!对于导师朋友的过去(除非是“当年勇”的故事)也尽量不要提及,以免触及其忌讳,给对方带来不快,给友谊带来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