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语录
灵明无著,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是之谓虚而已矣,是之谓诚而已矣。
《曾文正公全集》“一”求阙斋日记类钞 卷上 问学
“谷园解读”
这样一种心境:心底一派空明澄静,事情来了,专心应对;事没来,不为之忧虑;事过去了,不挂在心上,不念念不忘。《呻吟语》把这种心境比作照镜子,照时纤毫俱清,不照时空明无着。我看,这就是一个孩子的心境。小孩子会专心地用积木垒起一座城堡,你若把它碰倒,他会大哭,稍后则会忘得一干二净,并在另一个游戏里开心大笑。
唐代孙过庭《书谱》里讲书法艺术的修炼过程:初求平正,务追险绝,复归平正。意思是,一开始要练好基本功,要横平竖直,工工整整;然后要追求个性,讲究大开大合,激情飞扬;最高的境界则是重新回归到一派平淡天成的感觉。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把它描述得再精炼一点:简单-复杂-简单。
否定之否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人的修养也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要从孩童的简单,到成人的复杂,进而经历“不惑”及“知天命”的修炼,重新归于简单平易。所以,孟子说: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大人物会保留一颗孩子般的心。
绝大多数的人,为类似电影《2012》那样虚幻想象中的危险与困难而忧虑;为昨日的不快而耿耿于怀;脑子里永远有万千思绪,搅动得心神不安。其实真有什么事,车到山前必有路,即便没路,胡思乱想也于事无补。
活在当下,专心做好手里的事,这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