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贸易理论的产生背景和文献综述
新贸易理论,通常指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理论。它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对不完全市场的分析,包括以垄断竞争为基础的分析和以寡头垄断为基础的分析,研究的主要是产业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克鲁格曼、布兰德、斯宾塞以及迪克西特等人通过引入新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方法,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多样化偏好以及产品的异质性等理论范畴纳入了规范的贸易理论分析之中,建立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模型,解释了资源禀赋和技术相似国家间贸易以及产业内贸易急剧上升等新国际贸易现象,从而宣告了新贸易理论的诞生。新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实经济现象对传统理论的挑战,要求人们对传统理论进行全面的修正,为国际贸易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二是现代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第二节 新贸易理论的内容框架与代表模型
一、克鲁格曼模型
该模型讨论的是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时的贸易。该模型表明,在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性,并且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即使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也能够展开产业内贸易,并且这种贸易会增进两国的福利。
二、相互倾销模型
假设:一个本国,一个外国,并且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企业生产商品。市场结构为寡头竞争市场,假定厂商在自己国内市场上销售没有运输成本,而出口到其他国家市场销售有一定的运输成本;一旦产量水平为正值时,在两个市场上可以预见的边际收入都会等于边际成本,每个企业在其出口市场上所能够得到的超过成本的价格幅度比其在国内市场上的要小。出口货物的价格要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因此出现倾销。
第三节 基于新贸易理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理论框架
战略出口政策提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政府总有运用研究开发补贴或出口补贴等干预方法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动机。
战略进口政策提出了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一国政府利用关税向国外的垄断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厂商转移利润的可能性。
二、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问题
战略贸易理论采用了局部均衡分析,而贸易的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参与国际分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来提高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
第四节 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的对比
一、国际贸易原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于外生的比较优势。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比较优势的原因是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
新贸易理论也承认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之一,但还有其他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国与国之间在国际分工中所固有的优势。
二、国际贸易条件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释的是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本身的扩大会决定国际贸易的分工模式。
新贸易理论认为,可以把历史某种偶然性也作为一个形成国际分工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国际贸易利益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基于比较优势自由地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能够获得国民福利的增进。
赫克歇尔和俄林理论认为,每个国家按照要素禀赋的差异进行生产并出口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就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新贸易理论中的规模经济理论,在分析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时的产业内贸易时指出,在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性,并且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时,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之间也能够开展产业内贸易,并且这种贸易会增进两国的福利。
第五节 新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关系
关于新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之前的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首先,新贸易理论是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替代。其次,新贸易理论是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而非替代。
新贸易理论对新古典贸易理论的补充,其一是理论的渊源和理论所解释的现象,其二是理论的前提假设。
但是,从纯理论角度来看,新古典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地位比新贸易理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