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当代妙用
5789300000011

第11章 第四辑 它与信仰

2012年香巴文化论坛·第二单元

主题:《无死的金刚心》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灵求索

主讲:雪漠

时间:2012年10月31日

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1212室2012年10月31日下午六时,复旦大学光华楼1212室早已座无虚席,许多后来的同学只能席地而坐。雪漠老师正在这里举行题为《〈无死的金刚心〉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灵求索》的主题沙龙。

雪漠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告诉同学们什么是金刚心,如何找到金刚心,并认真解答了有关真心与妄心的问题。然后,老师提醒同学们,无论训练心灵还是学习知识,都要首先找到好老师,只有好老师才能引导你走上正确的道路。对于什么样的人才是好老师,如何找到好老师,雪漠老师也作了认真的讲述。

当同学们问及菩萨的真实含义时,老师说,菩萨是一种利众的精神。另外,雪漠老师与同学们还谈到了爱情与信仰、家庭与信仰的关系。

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期间,老师幽默而睿智的回答引起了同学们一次次的掌声。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恋恋不舍地离开。

1.从一本书谈起

◎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本次文化沙龙,今天的主题是《〈无死的金刚心〉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灵求索》。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雪漠老师的到来!

雪漠老师原名陈开红,1963年生于甘肃凉州,系大手印研修专家、广州市香巴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东莞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东莞市文联委员。其代表作有“大漠三部曲”、“灵魂三部曲”和“光明大手印”系列等。

2009年10月,雪漠老师就曾做客我校的“星空讲坛”,昨天,老师又携手陈思和教授,共同探讨了《西部千年的大漠性灵及其当代启示》,大家的反响非常热烈。因此,我校中文系和学生会学术部特意举办了两场沙龙,为大家提供与雪漠老师近距离交流和接触的机会。

首先,请雪漠老师介绍一下他的新作《无死的金刚心》。

●雪漠:感谢这么多朋友的到来。昨天在“星空讲坛”,我讲得比较拘谨,因为“星空讲坛”是复旦大学的品牌栏目,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我少谈宗教。今天比较随意,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谈人生也行,谈信仰也行,谈你想知道的宗教问题也行,辩论、发难也没关系,我都非常欢迎。

我首先介绍一下我的长篇小说《无死的金刚心》。它是我最独特的作品,写了一位文化大师的证悟故事。这位大师叫琼波浪觉,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曾多次去印度,寻找一位叫奶格玛的成就者,最后找到了,就从她那里,将一种非常辉煌的文化带回了中国西藏。

关于那种文化,我写过很多书,比如《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等等,也包括《无死的金刚心》、《西夏咒》和《西夏的苍狼》,也就是你们的主持人刚才提到的“光明大手印”系列和“灵魂三部曲”。

在“灵魂三部曲”,甚至我的所有作品当中,长篇小说《西夏咒》将宗教和文学结合得最好,艺术成就也最高,但它的影响却没有《大漠祭》、《猎原》、《白虎关》那么大。为什么?因为它是一部灵魂之书,写得也非常先锋,要进入它的世界,需要有相应的真诚,或是灵魂感悟。否则,你就会觉得它不太好读。所以,一些孩子可能读得如痴如醉,一些专家却不一定能读得进去。而且,大家对这本书的反响非常极端,爱的爱死,恨的也会恨死。

那么,它具体讲了什么呢?它有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强盗父亲和佛教徒母亲争夺儿子的故事。那孩子的父亲是强盗,想让儿子也做强盗,劫富济贫,母亲是佛教徒,想让儿子也当佛教徒,普度众生,于是两人不断争夺着儿子;第二条线索是女飞贼和出家僧侣的故事,他们以一种非常像人间情爱的形式,共同实现了终极超越,讲的是爱情遭遇信仰后发生的一些事情。在我的所有小说中,它可能是最好的一部。

我的作品很多,其中有一部长篇小说叫《白虎关》,曾经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开过研讨会,当时,陈思和老师与上海的许多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我今天重点讲的,是《无死的金刚心》这本书。

这本书的故事,表面看来发生在千年前,其实有着很大的当代意义。因为,它是一段灵魂寻觅的故事。它以传记文学的笔法,写出了一种文化对琼波浪觉的影响,也写出了一个平凡人一步步战胜欲望,实现终极超越,成为一代大师的过程。而且,琼波浪觉不仅仅是世间法意义上的大师,不仅仅具有很高的学问,更是出世间法意义上的大师,类似于释迦牟尼。他在这本书里的所有经历,都跟我自己的生命体验有着密切联系。

任何一个人,只要不甘平庸,想要升华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智者,就必须经过这样一个灵魂寻觅的阶段和过程。就是说,这本书里谈到的很多东西,必然会发生在每一颗寻觅的心里。所以,很多读者都非常喜欢《无死的金刚心》,他们也想像琼波浪觉那样,战胜小我,实现大我,完成终极超越,证得成就。什么叫“成就”?释迦牟尼本来是王子,最后成长为觉悟的佛陀时,就叫“成就”。

《无死的金刚心》讲了大量的真理性的东西,一些读者不一定看得懂,所以,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后来又以心灵随笔的形式,将其中承载的文化写成了两本书,最近刚出来,叫《世界是心的倒影》和《让心属于你自己》。这两本书没有任何宗教名相,纯粹是一种智慧的流露。它们在当当网上卖得很好,曾经在当当网畅销新书中排第一,搞得当当网的朋友又开心又痛苦。为什么呢?因为,书卖得好,当当网肯定开心,但卖得太好,许多城市都供不应求,他们就不得不动用昂贵的空运,将北京、上海等地的存货调往一些地方,花了很多运费。那时,他们搞促销,书的折扣很低,所以不赚反赔。最后,他们只好采取限购措施,不让人多买。

今天来参加这个沙龙的,就有我的好多读者,他们不一定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或老师。他们看到雪漠文化网上的公告,就到这儿来了。其中的一些人,还是从外地赶来的。2009年,复旦大学中文系在光华楼开《白虎关》研讨会时,也有大约十多个省市的读者赶来听讲,其中还有新加坡等地的国外读者。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个时代确实非常需要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今天这个沙龙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谈书,在于谈谈书里那些智慧的东西,更在于跟大家轻松、快乐、自由地交流。大家最想知道什么,都可以告诉我,我都可以回答你们。包括平时解决不了,感到非常迷茫的人生问题,或者不同意我的观点,想跟我辩论的,我都非常欢迎。因为,你们的智慧能激活我的智慧,两种智慧一旦撞击出火花,我的下一部书就诞生了。

2.六大感官和入道

◎学生:我现在觉得,可以通过自己的眼根、耳根等觉受来感应自性。但也有一些法门,是通过一些方便来反问自性。请问老师,大部分的时候,我是通过耳根去听声音,那么,我是否还要刻意地去听?当我看的时候,是否只用眼根来反应?当我听的时候,是否只用耳根来反应?当我意识的时候,是否只用觉受来反应?

●雪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专业,也是佛教修行中的常见问题。一般学生问不出,也听不懂。我告诉大家,他的意思是,如何用方便法门来控制自己的心?如何让心属于自己?如何通过眼睛、耳朵、鼻子等感官,让心静下来?

眼耳鼻舌身意,在佛教中,被认为是感知整个世界的六种方式。眼睛看到世界,耳朵听到世界,鼻子嗅到世界,舌头尝到世界,身体接触世界——比如打篮球时的身体碰撞,或拥抱等等——意识跟世界对话。换句话说,“根”就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每个人都离不开六根。

这位同学刚才的意思是,自己习惯用耳朵听声音,让心安静下来。那么,换成眼睛等其他方式时,又该怎么做呢?

我告诉大家,在这个世界里,最容易让人安静下来的,就是耳根。国外有一种说法:听风声时,非常容易接近上帝。这说明,聆听时,心最容易属于自己,不容易散乱。所以,调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听声音。也就是佛教所说的,用耳根来摄心。

浙江普陀山,是佛教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在中国的传统中,它被认为是观世音的道场。什么叫观世音?就是观察这个世界上的声音。比如,当大海之水冲击海岛时,那菩萨就聆听海涛涌动的声音,让自己的心慢慢安定下来,属于自己。这就叫定心。她通过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得到了一种智慧,最后成长为菩萨,所以我们称之为观世音菩萨,或是观音菩萨。

那么,除了观音之外,还有其他菩萨吗?有的。观色也能成为菩萨。

什么叫“色”?佛教里有一种说法:眼睛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属于“色”。注意!它不仅仅是颜色的色、女色的色,也不仅仅是色狼的色,而是眼睛看到的一切。通过眼根——也就是眼睛——看到的整个外部世界、有形世界,都被称为“色”。通过一种特殊的训练,比如看佛像、看大自然的美景等等,也能让心安定下来。

相同道理,鼻子也可以让心安定下来。古时候,印度、日本有一种香道,就专门通过闻香来悟道。你点燃一支香,静静地闻着,慢慢就会忘记所有烦恼,放下所有执著,舍去所有杂念。当你慢慢品那若有若无的香味,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其中时,你的心就定下来了。心定下来,执著就没有了;执著没有了,分别心就消失了。所以,通过鼻子,照样可以让心属于自己。

茶道也是这样。日本的茶道,是随着东密、唐密从中国传过去的。其原理是,把所有的生命,包括眼耳鼻舌身意,都融入茶味,品味茶水接触舌头的瞬间,品味心属于自己的当下。如果你能将茶道中体味到的清凉、快乐、当下,运用到每一个生命时空中,就能在生活中定心。

除此之外,定心的方法还有很多,释迦牟尼称之为“八万四千法门”,都是通过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肌肤、意识来训练心灵。其目的,就是让心安住在某个时刻,非常专注,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敲木鱼、持咒、观想的原理都是这样。

所以,佛教修行没有多么神秘,主要看你能不能得到真正明白的上师。如果你得到了真正的上师,就会发现,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修道的工具,你的身体,本身就是道场。

这位同学的提问,虽然不是一般大学生会碰到的问题,但或许也是大学生们很想了解的问题:修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正好借这个机会,告诉大家一些佛教修行的基本原理。知道了这些原理,大家可能就会发现,佛教修行不是一些神神道道的东西。而且,如果离开上面那些原理,所有的修行,都不是正修。因为,正修离不开生命的本体,离不开自己的心,离不开自己的心性,离不开身体。所有心外求法,或身外求法,认为除了生命本体之外,还有一个人、一个神或一个怎样的存在,能让你明白,能赐福予你的,都是不了义的说法,是用来哄小孩子的。

比如,某人看到一个孩子爬到井台上,快要掉下去了,就想救那孩子。但他不敢直接扑过去,怕孩子一紧张反而掉进井里。于是他拿出一颗糖果,或者巧克力,对孩子说:孩子,快过来,这里有好吃的。小孩子受到吸引时,就会离开那个危险的地方。极乐世界、某某佛国等说法,本质上也是这样。它对吗?对需要它的人来说,是对的。因为,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孩子就会掉到井里去。但对于一个真正明白、开悟的智者来说,真正的解脱,离不开自己的心。这是整个佛教真正的精髓,也是你们最需要了解的东西。

在过去,得到这种精髓,一般要花上很多年。你必须通过显宗的修炼,或修密乘的生起次第,接受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最后到了句义力灌顶,也就是大手印灌顶时,上师才教这个东西。教这个东西时,就是为你开示心性。就是说,以前,你只有达到最高境界时,上师才会为你开示心性。其他时候,上师是不教的。所以,我的“光明大手印”系列出来时,才会引起极大的反响。

那么,为什么我要把这个东西写成一套书呢?因为,现代人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清修了,没有多少人能像我过去那样,花上二十年时间闭关,大家都很忙。时代变了。所以,我们必须用一种新的方法,告诉这个世界:如何解除痛苦?如何清除烦恼?如何得到真正的、究竟的快乐?

不要把佛教当成一种迷信,也不要把佛教信仰者看成神秘论者。佛教的修行方法,是任何人都能实践,都能接触的。佛教本身,也是一种自主的、智慧的信仰。不要在这种智慧的信仰之外,再去找一种迷信的依靠。不过,对于需要迷信的人来说,迷信也是对的。因为,他只有迷信,才能远离痛苦。他不相信自己可以解除自己的痛苦,不相信自己可以成为太阳。他永远都把自己当成月亮,觉得自己必须借助太阳的光,才能发亮。

实际上,每个真正的人,都是太阳。为什么很多人的太阳都没有发光呢?因为,各种各样的“乌云”遮住了我们的太阳。至于这些乌云是什么,怎样才能驱散乌云,短时间内很难说得清楚,这里也就不赘述了。“光明大手印”系列里都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3.“金刚心”何来,如何找到“金刚心”

◎学生:老师,我不需要仪轨,也不想学咒语,只想知道“金刚心”何来?怎样才能找到“金刚心”?“心”的真实面目是什么?

●雪漠:他的这个问题,正好接上前面的那个问题。那么我就跟大家简单说一下。

刚才我也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太阳,每个人的太阳,都一直在放光。这个太阳,释迦牟尼称之为“佛性”,也叫成佛的可能性。那么,为什么有的人看不到自己的太阳呢?因为,他的太阳被很多乌云给罩住了。

第一种乌云,是执著。你学了一种知识,就像拥有了一瓶水。当你把瓶口塞住,不肯打开盖子,更不肯放下瓶子,觉得那瓶水就是大海时,你就会拒绝真正的大海。那么,你就永远只能拥有一小瓶水。这便是执著。执著,就像瓶盖。你把自己的心盖住,别的东西——比如智慧——就进不来了。这样的乌云多吗?太多了。

在生活中,我遇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听了一些歪理邪说,就拒绝了整个世界和真正的智慧,把非常伟大、非常博大的佛教,变成了一种迷信。所以,最近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念佛往生”的误区》,发在凤凰网和雪漠文化网上。这篇文章里,就批评了那种用执著的盖子把心捂住的现象。

不过,这种执著,每个人都有。比如,一些人用科学唯物主义拒绝另一个世界,一些人用物理、医学、化学、文学等知识拒绝另一种智慧。这些人,都用学来的知识,以及与生俱来的一些东西,屏蔽了心中那个本有的太阳,也拒绝了一个巨大的世界。这种拒绝和屏蔽,就是人类最大的障碍,叫做所知障。

我打个比方: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如果觉得羊肉臊子面最好吃,就会认为皇帝顿顿都吃羊肉臊子面。如果他们认为牛肉面,或水饺最好吃,就会觉得,皇帝顿顿都吃牛肉面或水饺。大家想一想,皇帝真的每顿饭都吃这些东西吗?当然不是。那些贫困地区的人用自己的概念,把中国非常丰富的美食给屏蔽了。人们拒绝真正的智慧,就像爱吃羊肉臊子面的人,屏蔽了更丰富的美食一样。这种执著,是很难破除的。所以,要是科学家、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没有信仰的话,他们就会故步自封,突破不了自身的局限。

当然,也有一些伟大科学家有信仰,比如牛顿、爱因斯坦、钱学森等人。为什么他们能突破科学的局限?因为,他们感受到一种比人类更伟大的存在,不认为自己那杯水就是大海。他们坚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科学之水更广阔的大海,只是人类还不知道罢了。而且他们认为,人类必须敬畏和向往那种伟大的存在。于是,他们就破除了一份执著。

不过,这种执著,只是最大的“乌云”。能遮住太阳的乌云,还有很多。我们称之为“烦恼障”。贪婪、仇恨、愚昧等等,都属于烦恼障。

当你无休止地追逐金钱、权力、地位、物质等东西时,你是不会向内求,也不会向内看的。你只会向外求,在心外寻找一个更好的世界。那么,你就错过了心中那个本有的太阳。

我打个比方。你的电脑里有一个强大的程序,但你不会用,也不去用,它就被屏蔽了,就像这部苹果手机一样。据说,苹果手机有很多功能,但我们平时用到的,也就是上网、看新闻、玩游戏等等。很多独特、重要的功能,我们根本不会用,也从来不关注。人类对待自己的心灵,对待本有的智慧,就像很多人对待苹果手机一样。所以,好多重要的智慧,都永远不会被开发,包括我们的佛性。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能向内求,清除烦恼、知识构成的障碍,遮住太阳的乌云就消失了,我们也就成佛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佛教经典?佛教有很多经典。《乾隆大藏经》有厚厚的一百五十多本,我读过两遍,有些甚至读过三遍以上。我发现,那么多经典都在强调同一个东西:破执。这个“执”,就是我刚才谈到的障碍、执著。

当你破除对生命的执著时,你就是阿罗汉,可以得到绝对自由,也就是佛教所说的解脱;当你破除对这个世界——我们称之为“法”,也包括真理与佛法——的执著时,你就是菩萨;当你把破执的智慧分享给有缘的人,做到功德圆满时,你就觉行圆满了,就成佛了。

所以,成佛必须俱足三方面条件:第一,自觉,就是自己明白真理;第二,觉他,让别人也明白真理;第三,觉行圆满,不但自己明白,能让别人明白,而且,他证得的真理是非常圆满、没有缺陷的。同时,他让跟他有缘的人都明白了,功德就圆满了。释迦牟尼当年发现该度的众生都度尽了,于是就涅了,这就是觉行圆满。俱足这三个条件,才叫成佛。

至于如何找到“金刚心”,如何明白真心,也有三个步骤:

第一,坚信自己有金刚心,也能找到金刚心。这就是信。信仰的本质,首先是信,其次是仰。也就是抬起头来,仰望你信仰的对象,而不是拍着释迦牟尼的肩膀说,释迦牟尼,我们是兄弟。如果你拍着上师的肩膀,跟他称兄道弟,信仰就丧失了。所以,对待信仰的对象,一定要仰视、敬畏,不能平视。没有敬畏,就没有信仰。而且,信仰是对一种精神的向往,不是对某个心外之物的追逐。你可以有世俗理想,但你的信仰必须比你伟大。它不能是金钱、职业、财富这样的东西,要能承载一种伟大的精神。

第二个步骤,是发愿。发愿也叫向往,就是仰望你的信仰对象,觉得它很伟大,希望自己也能像它那么伟大。这个愿望的发生,就是发愿。

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曾多次强调发愿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发愿就像一个人一辈子的目标,非常重要。你的目标,决定你境界的高低。

如果你的理想是房子,你将来就很可能会变成房奴。就算你将来拥有好几套房子,也不过是个房虫子。如果你不但自己有几套房子,还想组织很多人投资房地产,你就是炒房团。明白了吗?相同道理,如果你的理想是金钱,将来你就很可能会疯狂地赚钱,甚至用欺诈的手段得到大量金钱,那么,你就变成了一个骗子。心愿,决定着你的价值。

第三个步骤,是行为。有了向往,就要有寻找的行动,要实践。就像一首诗里写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胖子突然发现衣服宽了,是因为他通过苦行或减肥,变瘦了。追求信仰的行为也是这样,不是说你穿上一件宽宽的衣服去寻找,而是在寻找的途中你憔悴了。屈原有句诗说得非常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非常遥远,我要上上下下地求索。这就叫行。

明白了道理,一步步去做时,你就会找到你的“金刚心”。

4.首先,找到自己的善知识

◎学生:经常听您说觉醒、觉悟。请问,什么是觉醒、觉悟?怎样才能觉醒和觉悟?

●雪漠:我刚才谈的就是这个问题,道理部分,我就不重复了。接下来,我谈一谈具体如何去做。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你必须找到老师,正如想读博士者,必须先找到博导一样。那博导,佛教里称为上师或善知识。没有这一步,就没有后面的一切。

我打个比方,你想读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博士,你发现陈思和教授是个博导,正在招博士生,你就去考试。如果你达到条件,就能成为他的博士生。只要你按照他教的方法,一步步去做学问,去实践,达到一定标准时,你就会成为博士。反之,如果教你的只是本科生,他没有博导资格,你就拿不上博士学位。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特别想当博士,于是有很多人都在招博士生。他们本身可能不是博士,只是初中生,但他们在街上举着牌子,大声吆喝,也可以招上无数想当博士的人。一些人跟着他们,学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也花了很多钱,最后才发现,那“博导”竟是骗子,他说的所有话,都是假话。那么,你就浪费了几年时间。要是你在修行时遇到的,是这种老师的话,你就可能浪费一辈子。

佛教里的开悟,或称明心见性,有着铁定的标准。如果上师让你糊里糊涂地做了一些东西,很多年后,你仍然不明白真心,那就肯定错了。为什么?原因非常简单。知道东方明珠在哪儿的人,可以清楚告诉你该怎么走,你只要朝着他说的方向走,就肯定能看到东方明珠。如果一个人带你走了很远的路,绕呀绕呀,老是找不到东方明珠,就说明他也没去过,他本身就是瞎子或傻子。

这样的人多不多?太多了。好多人都对别人说,我带你去明心见性,结果你跟了他一年,不明白;跟了两年,你还是那么糊涂;跟了三年,你还是一样执著;跟了四年,你仍然那么愚痴。那么,我就会告诉你,你跟的这人,绝对不是明白人。明白人是什么?是电流。你只要进入他的供电系统,把灯一打开,黑暗就没有了。这就是明白人。

在座的很多人,经常谈到上师,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分辨真假上师。最简单的标准是,如果一个人通过打卦、算命或其他方式,让你愈加愚痴、恐惧、仇恨、痛苦、不明白,他就肯定不是真上师,要赶紧远离他。

一定要明白,佛教的本质就两个字:快乐。我这里所说的快乐,等同于幸福,而不是满足欲望时的那种感官快乐。

佛教追求的快乐,有两种:一种叫离苦得乐,是世间法的快乐;另一种叫涅之乐,是出世间法的快乐。前者是有条件的快乐,就是说,你必须满足一些条件,才能快乐。这个条件是什么?破执,放下。放不下时,上师会叫你放下。如果上师叫你放下,你偏不放下,那就去选择一个别的目标。想做博士者,必须达到博士的标准;读硕士,则有另一套标准。

比如,你可以念念阿弥陀佛等佛号,或者读读《心经》等经典,渐渐忘记执著、痛苦,就可以离苦得乐了。如果你念阿弥陀佛能念到如如不动,实现往生,也很好。这就是净土的追求。

不过,你的烦恼解除了吗?没有。执著破除了吗?也没有。那痛苦和烦恼,就像皮球一样,被你用念佛或诵经的方式,按在水下。表面看来,你似乎没有痛苦了,实际上痛苦还在,你一松手,它就会一下子反弹上来。所以,平时你宁静安详,悠然自得,不烦恼,也不生气,但如果有一天,有人骗了你几万块钱,你就立刻勃然大怒,那么你就会发现,噢,原来自己还没放下。

在《无死的金刚心》中,有一个名为魔桶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主人公琼波浪觉遇上了一个自称“奶格玛”的女子。他信以为真,与其结婚生子,过上了一段安逸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的孩子和另一个咒士——也就是会诅咒术的专家——斗法时中了毒咒,非常痛苦地死去。孩子死时,那“奶格玛”哭得死去活来,甚至犯了很多佛教习俗上的忌讳。那时琼波浪觉才发现:她不是真正的奶格玛。因为,真正的奶格玛已成佛了,怎么会执著一个孩子的生命?怎么会那么痛苦?如果她执著痛苦,就说明她没有放下执著。如果没有放下执著,她就不是真正的奶格玛。

念经、念佛、禅定、做一些你喜欢的事情时,你的那份快乐,是一种自我陶醉的快乐,不是佛教最终追求的涅之乐。我们也需要这种快乐,但就算你得到了这种快乐,也要明白,你执著的皮球永远存在,它随时都会弹出来。

一些佛教徒比不是佛教徒的人更可怕,其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打着信仰的旗号,去骗人。因为,他们貌似有信仰,也自以为有信仰,自以为没有贪婪之心,没有愚痴之心,就去度众,结果总是原形毕露。比如,师兄弟轻信他,给他一百万去做事,而且因为信仰,可能会放下提防,不打借条,也没有收据。这时,他心中贪婪的种子就有可能被激活,那死灰中的火苗一旦复燃,他就会变得比以前更贪婪,甚至想把那一百万据为己有。这种人多不多?太多了。貌似有信仰,却没有破执者,许多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一些有着上师、活佛名号的人,也会这样。

执著的破除,必须以智慧为基础。因此我常说,太阳出来时,黑夜就没了。而且,他必须是真正的太阳,不能是画在纸上的火球。纸上的太阳,哪怕画得多逼真,也照不亮黑夜。

黑夜是什么呢?是执著和烦恼。要消除烦恼,破除执著,你就必须找到一盏灯,点亮它。灯不亮时,无论你怎么做,哪怕闭上眼睛,幻想自己在无量的光明中,你仍然会摔倒的。为什么?因为,那是你自以为的光明,不是真正的光明。你只是在自己骗自己。

你以为看破了女色,放下了情爱,但看到一个漂亮女孩时,心里又会蠢蠢欲动,仍然会追求她。你可以找出任何崇高的理由,比如我去度她,我去怎么样,但本质上说,你仍然没有放下执著。

所以,一定要让智慧的太阳放光。第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善知识。

5.如何找到真上师

◎学生:如何找到真正的上师呢?

●雪漠:过去,主要是参学。那时没有网络,没有图书,想要找到真正的善知识,非常困难。

以前有个老和尚,叫赵州。他为了找到自己的善知识,从很年轻时起,就当上了行脚僧人,到处参访。他走了多久?一直走到八十岁。找到善知识后,他就闭关专修,最后成就了,活了一百二十岁。

现在是网络时代,想找善知识,已不用像赵州和尚那样到处参访了。你只要上网一搜,就会发现很多相关内容。你可以先看看这个人讲得对不对,有没有道理。如果他讲得对,你照着他的话去做,确实减少了执著、烦恼、痛苦,一天天变得更明白,这个人就是你的善知识;如果一些人老是让你去投资,教你如何获得更大的利益,如何在更大程度上战胜对手,让你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想把伙伴踩在脚下,越来越仇恨,越来越像一些书提倡的那样,用法西斯“狼的法则”去征服世界,这个人就是恶友。为什么?因为他不能让你放下、清凉、明白,反而在助长你的障碍。

关于这一点,佛教的《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专门谈到了一些标准。其中有一条是:“伴彼若使三毒长……远恶友是佛子行。”就是说,你和他在一起时,要时刻观照自己,看看他说的、做的,会不会增长你的贪婪、仇恨、愚昧这三毒。如果是,他就是恶友。反之,如果他的作品、言语,或其他东西,让你一天天清凉、明白、博爱、智慧、慈悲、向上,他就是善知识。

大家可以按照这个简单的标准,寻找自己的善知识。

◎学生:《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请问怎么做到这一点?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雪漠:方法很多。你可以找到一个能令你做到这一点的老师。他会教你一种方法,你按照这种方法训练自己,慢慢就能做到。

6.菩萨是男是女

◎学生:请问雪漠老师,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雪漠:菩萨是一面镜子。你需要男相时,他就是男相;你需要女相时,他就是女相;你需要水时,他就是水;你需要火时,他就是一团火,你靠近他,就会非常温暖;你炎热时,他就是一阵清凉的风,你得到他、接近他时,就会非常清凉。你执著时,他能让你放下;你痛苦时,他能让你快乐。

菩萨也是一种精神。什么精神?利众精神。什么是利众精神?让众生快乐、明白、慈悲、智慧的精神,就是利众精神。

7.心有自性吗

◎学生:世界的万象万法,都没有自性,那么,心有永恒不变的自性吗?如果心有自性的话,个人心如何与他人心相融?我认为,心应该是没有自性的,因为心根本不存在。如果心有自性的话,就违背了“诸法无我”这一法则。

●雪漠:我告诉大家,他提的问题,在佛教中,是很难回答的,释迦牟尼当年就不予理睬。

但我可以告诉你:第一,万法皆无自性,心也无自性。自性是什么?是永远不会变化的本体。只要有变化,就没有自性。那么,心有自性吗?没有。因为心也在变化。这是第一。

第二,除了你说的那个心——我们称之为妄心,是凡夫之心——之外,还有一个我说的心,叫真心,是圣者之心。

关于真心与妄心,《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讲得非常多,我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有缘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书。

妄心,就是随着世间万物起起伏伏、时时变化的那个心。它就像大海上的浪花,随着风,随着海啸,随着地震,随着地球磁力、月球磁力,时时在波动。

那个心,所有人都有。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不动的心。

我经常有个比喻:雪漠十八岁时,没有胡子,很帅;三十来岁时,留下胡子,也很帅;差不多五十岁时,老了,但能发现雪漠老了的那个心,却没有老。那便是真心。十八岁时,他见到一个小女孩,觉得有个老婆多好,就去追求她,后来娶了她当老婆。五十岁时,看到再漂亮的小女孩,也不追了。他的心一天天成长着,一天天稳定着,一天天属于自己了。这个应对世界时时变化的心,便是妄心。

我再举个例子。你出去时,突然下雨了。你知道衣服淋湿了。知道衣服淋湿了的那颗心,淋湿了没有?没有。觉得黏黏的,淋湿了的,是你的觉受。当你觉得自己淋湿了,有一种跳出干湿之外的觉知,那个心就叫真心。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当你知道它时,也就开悟了。现在不知道这个东西,因为你还没有开悟。

8.肉体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

◎学生:刚才您提到观世音,我不知道他是真的存在过,还是一种据说。现在大家都在说弥勒佛。

●雪漠:观世音非常像雪漠。大家想一想,一百年后,很多人仍然会看雪漠的书,仍然会学习雪漠传下的大手印。对他们来说,雪漠仍然存在。而且,那时,肯定也有人问:雪漠存在过吗?存在过。现在他仍然存在吗?仍然存在。看我书的人见到我时,会发现:噢,这就是雪漠。雪漠的肉身和生命智慧,都会化为文字相,化为一种精神存在于他的作品中。

观世音也是这样,她也有过肉体的存在。她的故事也罢,她的示现也罢,实在太多了。现在,那肉体已消失了,她便转化为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或传承法门性的存在。比如,她传下了很多法门,我们称之为观音法门。“嗡玛尼呗咪”就是四臂观音的咒子,《大悲咒》也是观音法门里的咒子,等等。

存在有两种:一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一种是看不到的存在。看不到的存在多吗?多!宇宙中有百分之九十六的物质,都是我们看不到的。科学家看不到,有些仪器也检测不到,被称为暗物质或暗能量。谁都承认,宇宙间,我们能看到的物质存在,只占百分之四。观音就属于前者。她既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也是一种功能性的存在。

她非常像中央广播电台此刻播出的节目。你只要打开收音机,调到相应的频道,就能听到中央广播电台发出的信息。每个信仰观音,跟她频率相同,并有信心、能打开开关的人,便可接收到观音播出的节目。任何人都是这样,都可能是一个频道,包括雪漠。

很多人拨通我的电话,问:是雪漠老师吗?我说是。那么,就算这个人没有见过雪漠,我们也能建立联系。因为,他能听到雪漠的声音,也能接收雪漠传递的信息。所以,雪漠对他来说,就存在。观音菩萨也是这样。

9.找到适合自己的“供电系统”

◎学生:我们如何找到这个频道呢?

●雪漠:这个你不能问我,要去找自己的善知识,让他教你方法。比如,你是一个灯泡,现在被放在一个超市里。这时你问我如何发光,能起作用吗?当然不能。你必须找到一个适合你的线路,找到一个适合你的供电系统。你的灯泡,才能真正地发光。如果你是一个三伏的灯泡,却接上了二百二十伏的电流,那么你一下子就会烧坏。“烧”坏的人多吗?多。你若是一个适合二百二十伏电压的灯泡,就找到二百二十伏电压的供电系统,如法地接上,然后打开信心的开关,才会发亮。但要注意,这个供电系统必须有电流。

有没有没通电的供电系统?有,而且很多。总有人说,我是一个供电系统,你来我这儿吧。但灯泡接上后,真能通上电,真能发光吗?不一定。你自己觉得好像在发光,其实不是。只是其他灯泡的光照到你身上,你就以为自己在发光。有些灯泡就是这样,自我欺骗地空过一生。他们反射了一点太阳的阳光,就觉得我今天有了一点感觉,身体这儿跳了,那儿热了,这儿有点胀、酸、痒、舒服、快乐……他不知道,自己接上的那个供电系统,其实根本就没通上电;他也不知道,收他电费的那个人,实际上自己也没有电,更不可能给他供电。但那人会大声吆喝,装出一副有大量电流的样子。这时,他甚至能接上三千个五百瓦的灯泡——也就是收上三千个弟子——让每个灯泡都觉得自己通上电了。这种人,就叫骗子。很多邪教组织,以及一些貌似信仰者的团体们,就是这样。

还有一种情况是,收电费那人确实有电,但他只有一节五号电池,刚好让一个二三伏的灯泡亮了两个小时。等电耗尽了,弟子的灯泡就灭了,他自己的灯也不亮了。

真正的信仰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供电系统,找到适合自己的电流。而且要看清楚,这个供电系统,能不能源源不断地为你提供法界的智慧电流。能,就是正法、正修;没有,就不是。就是说,你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佛教传承,找不到,你就没法真正修行。因为,没人能告诉你,你修得到底对不对。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个能纠正你错误的善知识。

10.猪尿脬般的爱情

◎学生:在《无死的金刚心》中,主人公琼波浪觉一直在寻找他心中的女神奶格玛,而我们这些大学生,则在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自己遇到的那个人,是否真正的另一半呢?

●雪漠:你问得很好,这部书里,也正好谈到了这个问题。

我告诉大家,一个人在明白之前,在遇到真正的爱人之前,就会觉得,你第一次遇上的那个人,真是你的爱人。事实上,有时候是,但有时也不是。我第一次遇上的,就是我老婆,她确实是那个人。除了她,我再没谈过恋爱。不过,这主要是因为我没时间,如果有时间,就说不清了。

一个人在没有找到活着的理由时,往往会为自己设定一个虚假的理由。人们年轻时,这个理由可能会以爱情的形式出现,然后再以事业的形式出现。无论哪种形式,它本质上,都像猪的膀胱,我们那儿叫做猪尿脬。

小时候,村里人每次杀猪,都会把猪的膀胱取出来。我总喜欢把里面的尿倒出来,吹呀吹,吹得大大的,然后把它扎住,风一来时,我就像放气球那样,把它放飞。狗们就会追着它跑。村里有无数的狗,都在追求那猪尿脬。其中最厉害的狗,才能追到这个东西,但它一下子咬破,“啪”的一声后,也只剩下一股尿臊气。许多人也是这样。

找不到活着的真正理由时,每个人都是那只狗,都认为他追求的膀胱,就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追求。他追呀追,追到最后才发现,他投入所有生命去追求的爱情,他投入所有生命去追求的那个女人或男人,原来俗不可耐,根本就不值得追求。这就是某些人的爱情。

但有些人不追求世间法的东西,也不追求生活中的男女私情。他追求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理由——他活着的理由。例如琼波浪觉。

琼波浪觉外显上也在追求女人,但他追求的不是爱情,是另外一种东西。什么东西呢?一种比人类更伟大的存在。他不追求肉体,不追求美貌,他追求智慧和慈悲。那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一种不会随着肉体的衰老而消逝的、相对永恒的东西。这种追求,就是出世间法的追求。相反,如果那追求会随着肉体消失,或者,肉体还没消失,那追求便消失了,就属于世间法的追求。

比如,你二十二岁时追求爱情,追到二十五岁,突然发现那男人不值得,你的追求就会消失。甚至,有的人只追了三个月,就发现那感情连白开水都不如。刚开始,她冥思夜想,希望跟爱人待在一起,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结果待了三天之后,发现那男人很庸俗,就不想待了,腻了。这种很容易消失、很容易破灭的追求,是世间法的追求,它是有条件的。它还没有实现超越,是一种肉体的、形而下的、物质的追求。这种追求,就像上面谈到的猪尿脬。

有个非常有名的企业家,年轻时很能干,挣了十几个亿的资产。为了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曾经吃着泡面,牺牲了健康,突然有一天,他得了绝症。最后,他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他女人的陪嫁。他的女人,带着数以亿计的家产,嫁给了他的司机。他的司机感慨地说,以前,我以为给老板打工,现在才发现,老板一直在为我打工。许多人的一生,都在做这种为人做嫁妆的事。

◎学生:老师,这世上是不是也有不像猪尿脬的爱情?

●雪漠:有。这就涉及我们的另一个话题:当爱情遇上信仰。

有些人不愿意——甚至排斥——老公或老婆有信仰。因为他们觉得,一旦爱情遇上信仰,就会像阳光下的露珠一样,迅速消失。其实刚好相反。形而下的爱情,只有升华为信仰,才有可能永恒。就是说,让爱情永恒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它变成信仰。

所以,相对持久的爱情,相对稳定的关系,一般出现在有信仰的家庭中。

在有信仰的家庭里,妻子对老公的爱,或老公对妻子的爱,已升华为信仰。他们觉得,爱老公或爱妻子,就是爱一种精神。他们对老公或妻子的奉献,就是对世界最大的奉献,也是她活着的一种方式。

我不知道,我的老婆是不是这样?我觉得,她应该是这样的。

11.真爱是无我地去爱

◎学生:有没有一种爱情,是年轻时相互激励,年老时相濡以沫?这种爱情里,是不是也有信仰的成分?

●雪漠:那叫亲情,不叫爱情。爱情是一种化学反应,亲情则是一种生命惯性。科学家认为,真正的爱情出现时,大脑中会出现一种化学反应,分泌某种激素。这时,你会产生一种迷醉的感觉。这种反应,出现一次,就少一次;再出现一次,又少一次。第三年后,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反应都会慢慢消失。没有了化学反应,你摸老婆的手时,就像左手摸右手一样。那时,爱情也就消失了。

爱情消失后,另一种东西就会出现。什么东西呢?亲情。

亲情是爱情留下的记忆,是爱情形成的一种生命惯性。过去的美好记忆,一直在为你制造一种非常美好的幻象。这时,虽然你见到他,再也不会心动,但仍然觉得一切都很美好。如果对方有一种美德,你还会非常感动,觉得他在为你奉献。当他实现了某种世间法上的成功,被这个世界认可时,你也会觉得很满足。这种东西,跟最初的爱情已经不一样了,但仍然非常美好。那么,这样的情况多吗?多。但更多的时候,它仍然出现在有信仰的家庭中间。

我告诉大家,信仰不仅仅是宗教。就是说,并不是只有信仰宗教,才算有信仰。比如,母亲对儿子的那种无私的爱,就近乎信仰;有些妻子对老公那种无私的爱,也近乎信仰。有些妻子觉得老公在做一些贡献社会的事情,因而更加热爱他,甚至能牺牲自己,这也是一种信仰。

一定要明白,不是只有信仰观世音,才是有信仰。很多家庭,事实上都是有信仰的。他们只是不信佛,不信上帝而已。因为,对母亲来说,孩子就是上帝;对妻子来说,老公就是上帝。这同样很伟大。如果一个妻子能无私地为家庭作出牺牲,让亲人去做有利于世界的事情,她就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性。而且,她肯定是有信仰的。

所以,让爱情永恒的方法,就是让爱情升华为信仰。因为,爱情只有升华为信仰,才会从追逐一种美好的化学反应,变成对一种奉献精神的向往和实践,并且慢慢变成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他们就不会轻易产生失落情绪,他们的情感,也不会轻易被失落所消磨。

还有一些人问我,如果我一辈子都没有爱情,怎么办?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女人。有些女人,即使嫁了人,有了孩子,后来也会发现:噢,原来我没爱过。于是,我告诉了她们一个秘诀:没有爱情时,就把信仰当成你的爱情。当然,不是说你要爱你信仰的对象,而是说,你可以爱信仰本身——比如,我的小说《西夏的苍狼》中,女主人公紫晓对男主人公黑歌手的情感,就是一种貌似信仰的爱情——但更重要的,是爱你的信仰本身。

把信仰当成爱情的例子,有很多。我看过基督教的一个光盘,里面有个女孩子唱了很多赞美基督的歌。那些歌都是她自己编的,非常美。她唱得也很动人。歌词中,常常出现“耶稣,我的夫君”之类的内容。这个女子,在用自己所有的生命去爱耶稣。

注意!修女也是把自己奉献给上帝,奉献给主。她们幸福吗?同样幸福。但有些也很痛苦。不过,痛苦的修女,不是真正的修女。真正的修女,爱的不是一个有着信仰外相、可望而不可即的完美男人,她爱的是信仰对象承载的那种精神。因此,真正的修女非常伟大。比如,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修女德蕾莎,就把信仰和爱情合二为一了。她爱上帝,爱人类,有一种大爱、博爱,在她眼中,所有的人类都是她的上帝。所以,她非常伟大,跟上帝一样伟大。

佛教中有一种修法,叫做“上师法”。当弟子对上师达到一种真正的信仰时,上师就会告诉他:你把所有众生都当成我,当成上师。相同道理,很多人对我说:雪漠老师,我特别信仰你,我该怎么做?我就对他们说,你把你的妈妈当成我,把你的爸爸也当成我,把你身边的所有人都当成我,像尊重我一样,去尊重他们。这是一种爱,同样也是一种信仰。

所以,不要认为信仰就是诵经、念佛。信仰的本质,是一种无我的爱,是一种没有功利的爱。哪怕你做不到平等地爱众生,只要你在对父亲的爱,对孩子的爱中做到了无我,就是信仰的一种。

有“我”的爱,还构不成信仰。就是说,为了得到利益而去爱,不是信仰,哪怕你爱的对象是诸佛菩萨,也是另一种功利,是另一种生意。换句话说,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信仰,判断自己有没有信仰,不用看你们有没有诵经、念佛,要看你们有没有在爱中做到无我。做到了,你就有信仰;做不到,你就没有信仰。

12.爱长久于精神上的认可

◎学生:您说爱情是信仰,又说信仰中必须有仰视的部分。但人们也常说,在爱情中,人格应是平等的。那么,如果我们将爱情等同于信仰,应该怎么理解不但人格平等,又有仰视成分的爱情呢?

●雪漠:我举个例子,牛顿没有结婚,但他有一个情人。他和情人的关系非常好,他们之间的爱情,就是平等的。这个情人非常爱牛顿,而且,她对牛顿的爱中,就有仰视的成分。因为,牛顿除了是一个人格平等的交流对象外,还在为社会、为人类做着贡献。这一点,令她的爱有了仰视的成分。就是说,与她人格平等的,是有着人的肉体的牛顿;她仰视的,则是牛顿身上那种超越肉体的、精神的东西,而不是牛顿的脚指头,也不是牛顿的膝盖。就是说,在这种仰视中,她不是跪着的,更不是趴着的。明白了吗?

爱因斯坦也是这样。他虽然很丑,但很多女人都喜欢他,他和那些女人谈恋爱、喝咖啡时,就是平等的。但是,爱因斯坦为人类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所以,那些女人不仅爱肉体的他,还敬畏他行为中承载的东西。她们的情感里,也有仰视的成分。

如果你的男朋友没有这种值得你敬畏的东西,只是一个肉体性质的存在,你会怎么样?你的那点化学反应,很快就会消失的。因为他没有人的精神,只有人的肉体。他本质上还是个动物性的存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不值得爱。他只能跟你拥抱,只能陪陪你,只能做一些任何男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不能贡献一些他独有的、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东西。那么,你和他的爱,就不可能长久。

长久的爱,必须有一种精神上的认可。你除了爱他的肉身之外,肯定还爱他的另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必然高于他的动物性层次。所以,你仰视他,不是因为臣服于他,而是因为你觉得他很了不起。这种仰视属于形而上的层面。

◎学生:老师,能不能理解为,她爱的是一种本性的东西?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雪漠:一个人除了有动物性、自然性之外,还有社会性。就是说,他既有生物性,也有一种超越生物性的价值。这个价值,跟他的肉体关系不大。

昨天,陈思和老师讲到贾植芳教授。现在,很多人谈到贾植芳时,都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为什么呢?因为,他虽然已经九十多岁了,但他一生对社会的贡献,却不会随着肉体消逝。直到今天,他的思想依然依托着他的著作,为这个社会提供着一种营养。这就是他的独特价值。

有时,传递思想的不一定是著作,也可能是一种行为、一种精神。丛飞是这样,雷锋是这样,我们身边那些平凡但伟大的人,也是这样。这些人的身上,都有一种非常优秀的东西,就算他们死了,肉体消逝了,我们仍然会怀念他们,这就是他们的价值。相反,一些人死后,我们不但不怀念他们,还觉得他们早就该死了。那么,他们的活,就没有价值,跟老鼠、苍蝇等存在没有任何区别。

13.释迦牟尼为何“中毒而死”

◎学生:释迦牟尼在世时,曾经苦修六年,其四禅八定的水平,达到了灭尽定。但释迦牟尼圆寂后,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就寥寥无几了。原因何在?

●雪漠:因为你不知道,有好多种方法都能让一个人解脱。解脱跟四禅八定有关系,但没有必然关系。有些修行人可以不修这个东西。佛教解脱,主要靠的是智慧,不仅仅是定。修定的目的,在于让人得到智慧。在佛教中,能让人得到智慧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要修四禅八定。也有一种慧解脱阿罗汉,他就不一定达到四禅八定。

比如,释迦牟尼临死前,有个很老的婆罗门找来,想皈依释迦牟尼。阿难告诉他,不行,佛陀这时快圆寂了。释迦牟尼听见,就说,让他进来吧,他是我最后一个弟子。于是那婆罗门便皈依了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传给他智慧,他马上就开悟了,证得了阿罗汉果,并首先圆寂了,释迦牟尼反而比他圆寂得晚一些。明白了吗?解脱跟四禅八定有关系,但跟智慧关系更密切,解脱需要定慧双修。

◎学生:但历史上说,释迦牟尼中毒而死的。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雪漠:我告诉大家,释迦牟尼的圆寂,不是因为中毒,而是他该涅了。每个人的圆寂,都有一种因缘。

当时有一个铁匠,得到了非常好的蘑菇,就想供养给佛陀。得到蘑菇之前,佛陀就说,我该涅了。然后,他说了自己涅的时间,很多弟子就过来了。那时,铁匠也过来了。他供上了自己得到的那个蘑菇。佛陀说,非常好,我接受你的善心,不过,这蘑菇你不要给别人吃,好吗?铁匠说,好的,我不给别人吃。然后,释迦牟尼就吃下蘑菇,示现了涅。于是铁匠号啕大哭地说,对不起呀佛陀,我怎么会把毒蘑菇给您了呢!释迦牟尼说,不要这样,世界上有两种人最有功德,第一是佛成道时供养了他的人,第二是佛涅时供养了他的人,所以,你是世界上最有功德的人啊!这不是你的错,是我到涅的时候了。

明白了吗?释迦牟尼不是死于中毒的,中毒只是一种示现。

佛教历史上,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我以前也老说,就是西藏的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圆寂的故事。

密勒日巴跟释迦牟尼一样,他也知道别人供养的酒里有毒,但还是喝了。当时,那投毒的佛教学者假惺惺地跑到他身边,说,你不是大成就者吗,怎么连这点毒都排不掉?密勒日巴说,是的,我是大成就者,但一些嫉妒我的学者给我下了毒,我也可以不中毒,但我得示现中毒。学者说,我不信,你试给我看。于是,密勒日巴就把自己的疼痛移到一个门板上,那门板突然发出了痛苦的声音。但学者还是不信,他说,这只是幻术,你能把疼痛移到我身上吗?密勒日巴说,你受不了的。但学者还是坚持。于是,密勒日巴就把疼痛转移了一点点到那学者身上,学者马上惨叫起来,在地上打滚。这时,学者才发现,自己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情,不该毒害一位这么伟大的智者。他说,大师,我错了,我向您忏悔,您能不能收我做您的弟子?密勒日巴说,可以,只要你忏悔,就是我的好弟子。然后,密勒日巴就给他灌顶传法,完成后,才示现了圆寂。

表面看来,释迦牟尼和密勒日巴都是中毒而死的,他们都想在离开这个舞台前,最后一次成全众生美好的愿望。于是,他们就用生命示现了一次谢幕。这一点,格外显示出这些智者伟大的一面。出于同样的原因,西藏有无数大德和信仰者,死后都选择了天葬,他们想用自己的肉体,最后一次供养那些老鹰,不要让它们伤害小动物。

14.佛教是最讲究理性的

◎学生:刚才听了您的讲课,我才发现一个问题。据我所知,牛顿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科学事业;爱因斯坦为了坚持自己的上帝,不愿接受学术理论,退出了科学界。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位科学家。那么我想请问,为了追求您所说的智慧和慈悲,我们是不是要抛弃人类的理性,在理性失败后,重新构建一个精神的世界?

●雪漠:这个提问非常好。为什么?因为,他让我有机会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佛教是智慧的宗教,所以佛教是最讲究理性的。

什么叫理性?理性,就是让你非常清楚地明白真理的来由、体系化、合理性等诸多东西。如果放弃理性,佛教就变成了迷信;如果单纯追求理性,佛教就变成了哲学。所以,对智信的佛教来说,两方面内容都不可偏废。

理性,在佛教中称为“教”,就是教理,即宗教哲学。“光明大手印”系列的一些内容,就属于宗教哲学。懂得这个哲学后,用生命去证明它,就叫“证”。证,就是证明、实践。今天我们谈到的所有内容,都属于“证”的范围。

比如,上海浦东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什么时候开发的,有什么历史沿革,这就是教,是理性。你亲自去浦东走一次,看看浦东的样子,这就是证。了解和实践,同样重要。

如果不理性地研究浦东,即使待在浦东一辈子,老百姓也不会真正地了解浦东。如果你不亲自到浦东去,还可能把深圳当成上海浦东。为什么?因为你没去过,不知道浦东到底是什么样子。如果把你的眼睛蒙住,把你拉到深圳去,然后告诉你,那就是浦东。你可能会说:啊,浦东真美!你根本就不知道,那其实是深圳。所以,你只有亲自到浦东去,看到黄浦江,看到东方明珠,看到浦东的很多东西,才会知道那里是浦东。这就是实证。同时,你通过理性的研究,明白了历史上的浦东是什么样子,浦东为什么能有今天,浦东现在的开发由哪些因素构成,为什么会这样,等等,就是理性。

佛教是由理性的教和实践的证构成的,它既有理性的智慧真理,又有生命体验的终极智慧。这两者,就像鸟儿的两个翅膀,如果缺了任何一个,飞翔就没有可能。

15.佛教从不叫人避世

◎学生:刚才您讲到破执和放下,就是说,要破除自己的执著,放下你执著之物。如果是这样,会不会造成我们的避世?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社会上,总有自己需要承担的东西。放下会不会造成两者之间的冲突?

●雪漠:她问得非常好,类似的问题,我已回答过很多次了,但我可以再说一遍。

我告诉大家,佛教从来不叫人避世。避世的人,就像是插在花瓶里的莲花,活不了多久的。明白了吗?荷塘里的淤泥虽然污浊,但莲花必须汲取那污泥中的营养,才能鲜活下去。否则,它就会变成死花、干花。人也是这样。离开了世俗的世界,就没有觉悟,就没有解脱,也没有超越。

今天雪漠看起来非常像个俗人,他长着大胡子,留着长头发,穿着俗家的衣服,带着老婆,丝毫不像一个和尚,也不像一个喇嘛,更不像一个什么佛。为什么?因为我本身就是个俗人。但是在俗人们中间,我又有一种超越的东西。不能说,我实现了超越,就要把老婆宰掉,把儿子吊死,或者离开老婆,离开孩子,到一个他们找不到的地方偷着乐。那些躲起来偷着乐的,就是佛经上说的“焦芽败种”。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让自己实现一种超越,一天比一天战胜自己,好好地学习,好好地向上。天天向上,就是超越。

16.佛教的社会心

◎学生:《无死的金刚心》的这个“心”是个人心,还是社会心?个人心就是获得自身的满足,让自己能幸福地生活,能想通一些问题;社会心就是将这种满足延展到整个社会。

●雪漠:你说得很好。这个心,刚开始是个人心,同时它也是金刚心。多年前,我躲到凉州的一个关房里,人找不到我,然后我偷偷地炼成这个金刚心。当我写出这颗金刚心时,它已变成了社会心;现在来这里讲这个金刚心时,它也变成了社会心。大家读这个金刚心时,读到的已不是雪漠的个人心,而是雪漠的社会心;你们听这个金刚心时,听到的也不是雪漠的个人心,而是雪漠的社会心。

◎学生:您如何看待一些人对佛教的压制?

●雪漠: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压制真正的佛教。

大家都知道雪漠信仰佛教,写了很多关于佛教的书,比如“光明大手印”系列等等,中央编译出版社等重要出版社都出版了。今天,我还可以在这里跟大家讲这些东西。为什么?因为世界太需要了。世界需要真理,不需要那些神神道道、鬼鬼祟祟、哪怕非常流行的所谓佛教。现在,一些人整天胡说末日到了,搅得人心惶惶。这种东西哪怕打着佛教的幌子,也不是佛教,而是一种貌似佛教的邪教,一种貌似佛理的歪理邪说。

一定要记住,佛教肯定不会说“末日马上到了”这种性质的话。说这种话的人,肯定是骗子,不可能是高僧大德。更可笑的是,老百姓相信了他们的话,有好多人跳楼摔成残废或摔死,末日却没来。于是有人又说,末日的灾难,被我念经给化解了。佛教哪有这样的邪说?但现在,到处都有这样的骗子。小骗子们说着小骗子的话,老骗子说着老骗子的话。

真正的佛教,是我常强调的那些东西:放下、破执、自由、自主。这才是佛教。佛教是一种智慧,它是让人类快乐幸福,让社会和谐,让人贡献社会的,它不是让人类痛苦的。如果你见到一种貌似佛教的说法,叫人消极、避世、堕落、贪婪、迷信,它就肯定不是佛教的真理。

国家反对的,是这种貌似佛教的邪教,也叫附佛外道。当“雪漠”们写出老百姓读了能真正受益的作品,把中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外国人也为之惊叹时,国家事实上是扶持和提倡的。比如,很多高等学府,包括复旦大学,都设有佛教研究院、宗教研究院、哲学所等等。大家都在研究真正的佛教。所以,一定要把真正的佛教和貌似佛教区分清楚。

不要轻易把“佛”字挂在嘴上。昨晚在“星空讲坛”,我没有谈过一个佛字,可我传播的,都是佛教的超越智慧和慈悲、利众的精神。

一定要明白,佛是去做的,不是去说的,真正地、默默地关心世界,才是真正的佛教信仰者。能说不能做的人,不是佛教徒,更不是信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