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香巴文化论坛·第四单元
主题:大手印文化与超心理学——雪漠与神秘文化爱好者的交流
主讲:雪漠
时间:2011年11月27日
地点:北京市海淀区金蟾自然堂2011年11月27日上午,雪漠老师做客金蟾自然堂,与一些神秘文化爱好者进行文化交流。
在场听众的发言非常踊跃,他们针对大手印、本有智慧光明、修行次第等佛教实修问题向雪漠老师提问,并针对深度催眠、进入梦境为别人解决心理纠结等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雪漠老师一一作答,并且指出,现代科学研究已经为禅修、辟谷等宗教仪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佐证。老师还说,宗教修炼实际上是一种生命科学。这是一种对宗教修炼的全新定义,它意味着宗教修炼不只是神秘的、感性的,更是理性的,经得起科学验证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生命的科学。随后,老师结合自身二十多年的大手印禅修经验,深入浅出地对此观点作了详细解释。
谈到读书与实修间的异同之处时,雪漠老师说:读书可以让人得到清凉,暂时离苦得乐,但是当一个人放下书本,回到世俗生活中去时,各种精神污染就会影响和干扰他的清凉,让他忘记理上的明白,仍然活得非常热恼。实修就是用宗教仪轨为自己营造一个大善的环境,不断用大善的信息熏染自己的心,让自己一天天远离恶,远离欲望与无知。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自净其意”。
在场听众表示,雪漠老师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应,是他们听过的最清晰的解答。
1.修行的五个层次
◎主持人:我没有雪漠老师这样的缘分和慧根,刚开始的时候,我仅仅是从一些书本上汲取一些知识性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确实走了很多弯路。所以,我觉得今天到场的好多年轻人都非常幸运。其实,对于修行来说,年轻是个很大的优势,刚开始就能找到自己的善知识,这对修行非常有利。无论是道学也罢,佛学也罢,都有很多修行的内容,雪漠老师的新作“光明大手印”系列图书里面,也谈到了大手印的修行次第。关于这个次第,能不能请老师再给我们详细讲一下?
●雪漠:佛教的修行有五个层次,所有的修行都离不开这五个层次,并不局限于大手印的修法。我只是用当代的语言,把它们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出来。你无论通过什么方式修行,都要经过这五个次第,就像一个人不可能马上从婴儿变成中年人,拥有中年人的阅历和经验一样。你必须在修行与生活中一步一步地、踏实地走路,才可能完成某个阶段的修行,进入下一个阶段。哪一个阶段没有完成,你都无法继续往下走。有的人证悟得非常快,不经勤勇,比如香巴噶举的奶格玛和司卡史德,但那是因为她们在过去生中已经俱足了资粮,并不意味着她们没有经历这五个阶段。所以,不管你以什么方法修行,都不要怀着侥幸心理,总想抄近路,不愿脚踏实地。我见过好多有点小聪明的修行人,不愿一步一个脚印地好好修行,总想走捷径,还把空性当成放纵欲望和懒惰的借口,害人害己,最后堕落了。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这五个阶段的第一个,就是资粮道。我把“资粮道”比喻为向往光明。不管生活水平如何,不管有没有钱,我们都会有烦恼。因为,我们总会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得非常实在,总是希望它们能够永恒——生命也罢,金钱也罢,利益也罢,好名声也罢,都是这样。一旦发现它们不能永恒,我们就会非常失望。比如,亲人的死亡让我们发现“生命如水泡,不定何时灭”,有的人就会万念俱灰,觉得人生没有一点意义,不知道自己为啥要活着,这时他会觉得非常痛苦。他需要一个活着的理由,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下去,需要为自己的活找到一种意义。他想要知道,既然人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断走向死亡,那为什么人还要苦苦地活下去?所以,有的人开始寻找生命的答案。
我们将真理或答案比喻为“光明”。人为什么要活着?追求有什么意义?珍惜有什么意义?找不到答案的人们,会觉得自己好像陷入了永恒的黑暗,找不到光明,看不到出路,总是在虚度生命,活得无奈、恐惧、迷惑、痛苦。如何解决这种痛苦,得到一种坚定的力量?把这种痛苦化为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光明的坚定决心。
用佛教的话语体系来说,“光明”就是“真如”、“空性”,是一种生命本具的智慧,它是宇宙间不变的真理,是真正的永恒与不朽。所以说,寻找不朽与意义的同时——虽然世界上没有不朽,但我们还是需要寻找一种不朽;虽然看破红尘,发现红尘没有任何意义,但还是想在没有意义中活出一种意义——便进入了修行的第一个阶段:资粮道。它是修行的准备阶段,就像你在旅行前,必须为自己准备好食物与行李一样。这个准备就是开始向往一种东西,想要追求一种东西。换句话说,当你向往宇宙间一种比人类更伟大的存在时——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向往,比如道教向往道,茶道向往茶禅一味的境界,净土宗向往净土,禅宗向往即生解脱等等——就进入了资粮道,这是修行最基本的阶段,修的是信心。
2.寻找的过程本身就是修行
●雪漠:如果你不但有向往,还将向往付诸实践,寻找光明、寻找真理、寻找解脱的可能性,就进入了加行道。换句话说,就是不但要有想法,而且还要有行动。在任何信仰中,都有“信愿行”的说法,这意味着,当一个人俱足信心,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接下来就要有所行动。有所行动,才是真正地拥有信仰;没有行动,只有信和愿,就是空想、幻想,不是信仰。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有的人也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也想找到活着的理由,但仅仅是想想而已,不愿意真正去寻找,更不愿意让这种寻找改变自己的生活。那么,他们所谓的信仰,就只是一点点情绪,一点点善变的想法和念头,跟生活与生命没有太大的关系,更不是真正的信仰。而且,有的人口头上说什么都没有意义,红尘没有一点意义,但是追逐名利的时候,却比别人更加贪婪,并且毫无自省,这样的人不仅没有进入加行道,恐怕连资粮道都没有真正进入,因为他并不是真心想要找到生命的答案,而仅仅是一种宣泄。将信仰视为一种情绪的宣泄也罢,将信仰视为一种业余爱好也罢,都是无法得到解脱的。
假如一个人真正地进入了加行道,他就会用实际的行为去寻找,或看书,或参学。比如说赵州老和尚,他八十岁的时候仍然在当行脚僧人。他在寻找什么?他在寻找那个能让自己明白的老师,这个老师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善知识,是照耀他灵魂的、生生世世永不落下的太阳。如果找到了这个老师,并且按照老师的话如法修行,他就能完成加行道,进入修行的下一个阶段;如果找不到的话,他就必须一直寻找下去。
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有,而且非常多。香巴文化论坛开幕式那天,国学大师叶曼老师也来了,而且还发了言。她感叹道,人身难得,善知识更难得,找到了,就要好好珍惜。她是对的。我见过好多人,读了很多书,拜访了很多高僧大德,却到处碰壁,找不到能令自己开悟的善知识。怎么办?只有继续找。因为,找不到这个善知识,就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修,你修得对不对,你认为的空性是不是真正的空性。有的人自认为理上懂了很多,知道什么是空性,于是动不动就谈玄论空,摆出一副明白的样子,有时候还真能糊弄好多人,让别人相信他说的话。然而,他所谓的明白并不是真正的明白,要是没有过来人验证的话,他就会错下去。假如他不去寻找,继续自以为是地修行,可能修了一辈子都只是个凡夫,一辈子都非常愚痴,充满烦恼,但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非常可悲的。所以,无论你找了多久,无论你碰了多少次壁,都一定要找到那个能令你尝到空性滋味的老师,让他为你印证。
其实,寻找的过程本身就是在修行。你想想看,遭遇无数挫折与失望,却仍然在追寻真理的人,他那份对真理的渴求之心是多么坚定?他没有被沿途的风景所迷惑,没有忘掉自己的追求,他又是多么的专注?所以说,加行道修的是定力和专注力,它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专注力,就很难达成后面的一切。
3.出世间的心灵游戏
●雪漠: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善知识之后,他就会为你开示心性。所谓的“开示心性”,就是让你明白什么是空性,让你明白什么是真心。真心,就是许多人一直在寻找的生命答案。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那“道”,对佛教徒来说,就是真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早上明白了真理,晚上死了也不遗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明白人见到了世界的真相,他知道,烦恼也罢,令他烦恼之物也罢,整个世界也罢,都是虚幻的梦境,随时都在变化,不会永恒;他也明白,让自己生起烦恼的,仅仅是一些虚幻不实的想法,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烦恼的事情。
没有一点点烦恼,活得自在逍遥,活得非常安宁,这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古代印度的好多国王放弃王位和财富去修行,为的就是得到这样一份安宁与自在。
不过,找到善知识之后,他不一定会马上为你开示心性,因为你的因缘未必俱足,但他至少会告诉你该怎么修。修行的方法有很多,见性的方法也有很多,登地菩萨可以创造出无数度众的法门,就算它们看起来不像修行,也必定最适合你的具体情况,其目的就在于让你尽快证得那个东西。所以说,善知识必须是圣者。古代印度的八十四位成就师中间,有许多人的修行之法都非常有趣,比如,有的人边做鞋边修行,有的人听声音修行,有的人吃别人丢弃的鱼肠修行。所以,并不是非要出家或者躲在山洞里才能修行。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很快,有的人不但要照顾自己的温饱,还得兼顾全家大小的衣食住行,非常忙碌,如果非要按部就班,就会有很多人因为无法完全脱离世俗生活,而将修行拒之门外。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俱足善巧方便的善知识有多么重要。经典虽然承载了智慧,但是它毕竟无法开口说话,无法告诉你,你选择的修法适不适合自己,你在修行中有没有走偏。想要知道这些东西,你就必须找到一个能沟通的善知识,佛教中称之为“人间上师”。人间上师会引导你找到自己的真心,见到自性,这时候我们称之为“见到光明”,也叫“见性”。这里的“性”就是“自性”,香巴噶举用“光明”来比喻它。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被关在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子里,他想走出去,但没有一点方向感,也找不到门口,他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慢慢地走,动不动就会被绊倒,或者撞到墙壁。忽然有一天,窗外透进一缕光,这缕光可能非常微弱,但他会因此知道门窗在哪里。当他朝门窗走去,把遮挡光线的东西推开时,光明就会驱散屋里的黑暗,他就会看清屋里的一切。当他打开房门,走出去的时候,就能沐浴在光明之中,慢慢与光明融为一体。
指引你走出黑暗的光明就是自性,它是我们本有的智慧光明、空性光明。它一旦出现,你就知道修行的路该怎么走了,这就叫“见道”。
见道是五级证道的第三个阶段,也叫“开悟”、“明心见性”等等。所谓见道,就是见到智慧光明的意思,见到光明之后,才算进入了真正的修行。
要走到这个阶段,有时很容易,有时也很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没有机缘。什么机缘?“信”的机缘。有的人信心很大,很快就会开悟,但有的人根本没有信心,大善知识就在眼前,他却浑然不知、不懂珍惜,或者说,他一辈子都遇不上一个能令自己信服的善知识。
白内障病人想要看清楚东西,就必须先把白内障治好;瞎子想看到这个世界,就要做复明手术。这就是因缘。如果你一辈子都治不好白内障,或者你一辈子都做不上复明手术,那么你就一辈子都见不到光明。就是说,有的人一辈子死守着自己的成见,不相信善知识的话,不肯照着善知识说的去做,那么他很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光明。也有一些人非常愿意放下成见,只是苦于不明方向,不知道自己该放下什么,如何放下。比如说,有的人虽然很想知道生命的答案,也愿意付出努力和行动,但是他连听闻佛法的机会都没有——他没有看过佛书,没有听人讲过真正的佛法,身边连一个真正的佛教信仰者都没有,没有任何一个人把佛法带入他的生命,所以他根本不知道,佛法里有他苦苦寻找的答案。
我的一个学生以前就是这样。她身边所有的“信佛”之人都只懂烧香拜神,只想求神保佑,所以她对佛教不但没有好感,而且还抱有偏见。后来,因为一个特殊的机缘,她读了我的书,才知道佛教文化中原来有这么好的东西,她才成了我的学生。要是没有这样的因缘,她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好多人修到八九十岁还不知道什么是空性,或者把顽空当成了空性。
所以说,佛教中提倡法布施,这不仅仅是在弘扬佛教文化,更是在为寻找答案的人提供一种机缘。
你想想看,如果你修到九十岁才发现自己修错了,那该是多么可悲的事情?所以,我的很多读者都自发地组建了网站、博客,自发地印制报纸、杂志,想尽一切办法对外传播我的思想,他们并不是在搞个人崇拜,而是想要将一种让他们清凉的文化、一种他们向往的精神、一种他们实践后认为非常有益的思想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毕竟,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思想,多听听,多看看,没有什么坏处。要是不广泛传播,好多真正需要它的人就不知道它在哪里,不知道到哪儿才能找得到它。有好几个读者看过“光明大手印”系列后都告诉我,他们走了十多年的弯路,苦苦寻觅,找不到方向,现在终于知道光明在哪里了。这就是传播的真正意义。
见道非常重要,你一旦见到光明,就走不错路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见到光明的同时,就会明白为啥一切都只能在心内寻找,而不能在心外寻找;你也会明白,什么样的选择,什么样的方向,才能让自己走向解脱。就是说,见到光明之后,你才会知道应该破除什么,为什么要破除,如何破除,等等。不过,事实上,当你见道之后,好多执著和烦恼慢慢就消失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世界是怎么一回事了,正如你知道魔术的秘密之后,就不会继续被它欺骗一样。
那么,世界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是不断变化的,是流动的,是由因缘聚合而成的,不是实体,而是组合。既然是组合,就会有解体的一天,解体的那一天来临时,事物也就消亡了。
有的人也知道这一点,就像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但是正如有的人即使知道作用力必然带来反作用力,却仍然不相信因果循环,好多人在生活当中,也总是忘记“变化”这一规律。对“变化”的忘却和一种盲目的侥幸心理,使我们陷入了贪婪、无知、愤怒、嫉妒当中,不能自拔,痛苦和烦恼由此而生。所以,见道与认同道理的区别在于,见道者就像那些对魔术秘诀了如指掌的人,认同道理者,则是那些明知魔术必然是某种障眼法,却仍然会被魔术效果所愚弄的人。
关于见道后的修行,禅宗有三关之说:第一关是初关,明心见性;第二关是重关,保任成功;第三关是牢关,将保任的东西也打碎。但是,现在对禅宗“三关”的说法里面,却有好多都是错误的。比如,台湾的某法师在一本书里说,禅宗参破三关之后仍是迷情凡夫,这简直是胡说。为什么呢?因为,参破初关就明心见性了,这时已是登地菩萨。登地菩萨是圣者,而非凡夫。如果参破三关,就是佛。我们暂且不说报身和化身,因为禅宗里面没有报、化之说,但这时他至少证得了法身成就——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的要求,比如觉他和觉行圆满等等。所以,参破三关之后,怎么可能仍是迷情凡夫呢?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等于否定了禅宗的修行和觉悟。
当你将光明打成一片时,就破了上面所说的重关,进入不动地,达到八地菩萨的境界了。八地菩萨是不动地,心不动则不堕落。但是,之后还会进入无修道——这是修行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说,你看起来好像已经不再修行了,但行、住、坐、卧之间,却无时无刻不在空性中,只是还有很多习气需要破除。比如,喜欢喝普洱,不喜欢喝绿茶,这就是一种细微习气。不过,那些细微习气,已经改变不了行者的智慧状态,对他构不成烦恼,不会让他堕落了。只是,既然心上还存在习气,就需要继续清除,因为细微习气也是分别心造成的,它的存在,意味着行者的分别心还没有完全被除掉。
当你连细微习气都清除干净时,普洱也罢,绿茶也罢,白开水也罢,都会觉得很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尝不出味道。相反,你大智俱足,光明朗然,了了分明,却又如如不动,这才证得了究竟成就。证得究竟成就者,不再被世界上的任何东西所动摇,这时,他就是如如不动的佛。
关于上述的五个阶段,我有一种很形象的比喻:资粮道就是“向往光明”,加行道就是“寻找光明”,见道就是“看到光明”,修道就是“走向光明”,无修道就是“融入光明”。佛教中任何一个教派的修行,都离不开这五个阶段,完成这五个阶段之后,你就化成了光明,心中连光明的名相都没有了。“无光亦无明,无生亦无死,如如不动,无来无去”,这才是真正的成就。
4.修行和潜意识
◎听众:雪漠老师,您刚才把修行的次第讲得非常清楚。不过,在寻找光明这方面,我还有一个疑问。您也说了,机缘非常重要,有的人可以找到自己的老师,但有的人却没有这样的机缘,这些人怎么办?我们大学毕业是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一毕业就要为饭票和粮票奋斗,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物质条件都比我们丰富。我记得,我们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一般不谈爱好,也不谈心灵,因为他们要为生计奔波。现在就不一样了,我接触到的一些年轻人都不用为生计担忧,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在社会普遍缺乏信仰的无意识状态下,这些人就会感到非常空虚,开始向往一种更有意义的生存方式。有时候,这些年轻人的求道之心是很让人敬畏的,我觉得他们反而比四五十岁的人更容易放下一些东西。那么,如果这些年轻人暂时找不到好的老师,有没有一些方法,让他们不会因为急切的向往而偏离修行的正道?比如说,能不能通过书籍和光盘等方式,让他们明白一些东西?
●雪漠:按照一般情况来说,有宗教信仰和宗教名相的修行非常容易,当然也可以诵诵《金刚经》、《心经》、《大悲咒》等。如果没有宗教名相,可以安住在当下所做的那件事情里面,把生命中所有的苦乐都融入其中。比如,喝茶时,就把所有的生命都融入喝茶的这个过程——眼睛看着袅袅升起的热气或是荡漾着的茶水;耳朵倾听茶杯撞击的声音、茶水注入杯中的声音,或是开水沸腾的声音;鼻子嗅着茶香;舌头品尝茶味,感受茶水的柔滑,再不要去管其他事情。无论你在做什么,都不要理会其他东西,只要专注于你手头上所做的事情就成。你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它,用自己的心灵去抚慰它,让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都集中于这件事情本身。这也是一种修行。所谓的“茶禅”,其实就是通过专注于喝茶,达到一种安住。茶道、茶禅修得很好的时候,境界也很高。
所以说,一切修行都是殊途同归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刚刚谈到的“超越”——对生命状态最后的改变。就是说,光是在道理上明白一些东西还不够,你必须改变自己的身心。因为,道理有时仅仅是一种跟生命无关的知识,用的时候你根本想不起它们,到你想起它们的时候,烦恼往往已经产生了。所以,真正的改变,是改变生命本身,改变你的基因,修复基因和染色体中间的缺陷。如果没有这些改变,所有的变化都不彻底,因为你的身体不听话。
比如,你想守戒,想清心寡欲,可是看到一个美貌女子的时候,你却控制不住自己,想方设法去追求她,追求不到,你就会感到非常痛苦,她如果爱上了别人,你还会因爱而生恨;你想放下金钱,可是你发现自己很容易就能赚到钱,这时你就会不由自主地陷进金钱游戏当中,执著和追逐金钱,把正法抛诸脑后;你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却控制不住自己,戒不了烟;你知道喝酒伤肝,但美酒在旁的时候,你却总是喝得酩酊大醉……像这些事情,好多人即使不学佛,不修法,道理也是一清二楚的,但他们做不到,因为身体不听话。所以,道理上的明白是不够的,你要是不想偏离修行的正道,就必须扎扎实实地修行。当然,看书和看视频都非常好,它们都是智慧的妙用,但问题是,它们无法代替脚踏实地的修行。
关于修行,传统的佛教中有很多法门,包括坐禅、念佛、诵咒、观想、诵经等等。但是这些东西必须以智慧的形式,进入你的生命深处,影响你最深层的意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潜意识——才可能对你的生命状态发生影响。对于这一点,我们称之为“定能生慧”,就是说,定力达不到一定层次的时候,理上的明白就起不了任何作用。
5.何谓“脱俗”
◎听众:雪漠老师,我发现,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也向往一些东西,至少他们是有这方面意愿的。但是,坚持修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却会显得呆若木鸡,不追求利益,做事也不精进。在他们自己看来,这或许是修行,是超凡脱俗,但最后往往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雪漠:如果修行中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就已经走偏了。修行和放下是一种积极的东西,它不是消极的。但是你理上走偏之后,就会出现一种懈怠、懒散的状态。比如,西部有一些老人,家里很穷,却总是非常快乐地、懒洋洋地坐在南墙根下晒太阳,啥都不干,啥都不问,啥也不争。好多人认为这就是淡然、超脱、豁达,但事实并非如此。你看那些牛马们不也懒懒散散地卧着嘛,有时它们甚至可以一动不动地卧上好久,就像坐禅一样,可它们还是畜生,它们无论卧上多久,生命都得不到一点升华。所以说,这是愚痴,不是修行,以这样的态度面对人生,好多宝贵的生命时光就被虚度了,创造不了半点价值,留不下任何东西,这样的活,跟动物没有任何区别。
一些和尚修行时也是这样,他们自以为得定了,就什么事都不想做,百无聊赖,万念俱灰,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枯禅,即便真的入定了也是枯禅,起不了任何作用。这种修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把一块石头泡在冷水里面,哪怕泡上一百年,甚至上千年,它也仅仅是一块石头。唯一的改变,就是它会慢慢被水流侵蚀,但其本质,仍是石头。我把这种在虚无中、在枯禅中虚耗生命的人,称为“混混”,时间的累积,只能让一个小混混变成一个老混混,不会让他实现任何升华。这个过程中,混混们只有身体的衰老,精力的衰退,没有任何进步与超越。真正的进步和超越,需要精进,需要坚持,按照以前的说法,就是要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
好多人不认可佛教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因为他们以为佛教的“无所求”是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其实,佛教是最积极的,它提倡人们通过主宰自己的心灵,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它不认可那种随随便便浪费生命的虚无主义,也不认可那种非常盲目的“认命”。我在跟雷达老师聊天的时候说过,做事首先要“事在人为”,然后再对结果“顺其自然”。不经过“事在人为”就“顺其自然”,不是佛教提倡的“随缘任运”。
什么是“随缘任运”呢?把稻种埋进地里,给它施肥浇水,保护它,使它远离恶劣气候的伤害,这就是“随缘任运”,拔苗助长就是“攀缘”,是“强求”。就是说,佛教的“不强求”,是在珍惜、尽力之后的不执著结果。它认为,只要你做好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就应该坦然入睡了——你也无法控制自己控制不了的东西,许多时候的执著,其实是自寻烦恼。
因此,真正的佛教信仰者既不会轻言放弃,也不会急于求成,而是轻松、快乐、精进地走向他的目标,不去执著结果。正是因为少了一点恐惧,少了一点计较,少了一点衡量,少了一点怯懦,少了一点贪婪,少了一点干扰,他们付出的努力,反而会比一般人因执著而付出的努力更多。
有个学生告诉我,她曾经是个不懂坚持的人,总是在应该自信的时候退缩,因为她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一些事情,能实现梦想,能成为自己真正认可的人。她向我坦言,自己的人生曾经充满了遗憾,但是接触大手印文化之后,她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突然放下了一切担忧与衡量,将所有的生命都投入对梦想的追求与守候当中,以一种自己真正认可的方式生活,以一股旁人难以理解的激情和韧力,实现了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巨大进步。她说,自己的心灵曾经像一潭死水,泛不起涟漪,没有一点感觉,活着对她来说,只是毫无意义的、对时间的消磨,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还能感受到这么庞大的美好,这么美妙的诗意,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然能活得如此坦然,竟然能看见这么广博多彩的世界。她告诉我,如果不是大手印文化向她展示了另外一种活法,她的生命之花就会迅速凋谢,因为,厌倦感和无力感已经笼罩了她的整个生命时空。
所以说,真正的佛教信仰者并不消极,他们一旦决定要去做好一件事情,就不会计较别人的看法,不会计较自己将会付出多少、能不能获得回报。即使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与灵魂,他们也不会后悔。这样的激情与专注,是没有信仰的人无法想象的。
但是好多人都不理解真正的信仰,包括好多和尚,他们在修行中都会走入虚无主义的误区,好长一段时间都出不来。释迦牟尼时期就有过这样的例子。当时,有些人修不净观,修到后来,觉得自己非常肮脏,非常恶心,彻底厌倦了红尘,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自杀,但是又怕自杀会犯戒,于是把自己所有的财产当作筹码,请别人杀了自己。那时有好多和尚都是这样。后来,释迦牟尼发现了这一点,才进行了纠正。
那种消极厌世的状态对吗?当然不对。修行是为了让人活得更快乐、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懂得珍惜生命及身边的一切,而不是为了把人修成石头,更不是为了让人厌倦生命。修到想要自杀,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状态,佛教绝对不提倡这样的事情。在佛教当中,伤害自己的身体是一种犯戒的行为,更别提自杀或请别人杀害自己了。好多人觉得万念俱灰,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就是看破红尘,就是佛教所说的“出离心”,这是错误的。你发现一切都没有意义之后仍然精进,仍然珍惜你自己,也珍惜你身边的一切,这才叫做真正地看破、真正地出离。行为上的放弃不是看破,也不是随缘,而是软弱,是怯懦,是消极,是一种对妄念的投降,它正是佛教所反对的东西。一定要明白,厌世之后的消极,是陷入污泥里不能自拔,就像池塘里的泥鳅,卧在淤泥里不愿游动,这不是智慧的拒绝,而是愚痴的逃避。
我经常用池塘与莲花的关系,来比喻心灵对世俗的超越。我说,超越就好比池塘中长出的莲花。你看,那么洁净、那么美丽的花朵,就是从很脏的淤泥中长出来的。它的盛开不为任何人,不迎合达官贵人,也不拒绝穷苦百姓。不是说达官贵人一来,它就“笑”得非常灿烂,乞丐一来它就连花瓣都合拢起来。不是这样的。它的盛开,不为讨好任何人,没有任何功利化的目的,只是在展示一种天然的美。不管这个世界怎么样,不管这个世界需不需要它的美、认不认可它的美,莲花都要展示那种大美。真正的修行,就是要扎根于生活的池塘,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修行也是这样。
修行需要积极,需要贡献,需要不迎合这个世界,需要不在乎这个世界,需要不计较自己得到了多少,就像莲花不迎合世界,甚至不迎合太阳一样。下雨它也那样,刮风它也那样,有没有太阳,有没有掌声与喝彩,它都会在生命最辉煌的时候,为世界贡献一种美。真正的修行,就是要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
清朝的时候,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清朝政府一直商量着到底要战,要降,还是求和。商量到最后,有人出了个主意:不战,不降,不和。现在有很多修行人也是这样,既不做事,也不精进修行,更可怕的是,他不但自己非常消极,而且还用修行的名义骗取很多人的供养。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些混混,他们既不进取,又不放下,对外说自己在修行闭关,然后骗一些女孩供养他。那些女孩竟也真的相信了他们,真的拼了命工作,买车买楼来供养这种啥也不做的混混。那些混混既不修行也不读书,更不打坐修持,还会说自己和女孩有佛缘,是佛陀安排他们在一起的。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出家人里面也有很多。有的出家人不修心也不修行,骗别人的供养自己享受,凉州人把这种人叫做“混着吃斋茶的混混”。为啥说“地狱门前僧道多”?就是因为有的出家人不思精进,不利众,不为社会作贡献,不守出家人的本分,却还接受着别人的供养。
所以,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积极,不但要积极精进地修行、积极地超越、积极地出世,还要有积极的入世行为,要积极地利众,不能懈怠,更不能懒散。
6.生命的自我修复
◎听众:在现在的道学里面,有很多人用辟谷等修炼方法来获取钱财,还说以这样的方式修持可以治疗癌症。请问这是真的吗?在我们看来,道学里面确实有很多东西很殊胜,那么这些东西和大手印的修炼之间,有没有什么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呢?
●雪漠:任何生命都有一种自我修复功能,就是说,当生命个体陷入某种极端的绝境时,生命本身就会出现一种自我调节的力量,试图将生命个体从极度的危机中拯救出来。这种力量平时就像休眠的火山一样,一直隐藏在生命深处,你平时看不到它的存在迹象,只有在你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它才会突然出现。传统文化中的辟谷就是这个原理,它通过调用生命本有的一种潜在力量,来修补生命中的一些缺陷。当你的身体缺乏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甚至已经濒临死亡时,你身体中的某种休眠基因就会被激活,为你提供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使你能继续存活下去。它就像人类世界的消防队,临近的死亡就像是火灾,当某个地方发生火灾,引发火警的时候,消防队就会出动。负责自我救济的基因就是生命本具的“消防队”,如果没有“火情”,它就不会出动,仅仅是严阵以待。比如说,胎息的时候容易出现缺氧状态,辟谷的时候容易陷入极度的饥饿,人很久没有喝水也会出现一种缺水的状态,在很多诸如此类的状态中,人都会面临死亡的威胁,这时生命本身的报警系统就会有所提示,自我救济的基因也就被激活了。这个基因就像是生命中的太阳,主宰着长寿、免疫力、快乐等东西,它被激活之后,人就会变得长寿、快乐,而且不容易得病。发现这种基因的人是美国的科学家,他们在一项人类基因报告中对这方面内容作了专门的讲述。有趣的是,所有动物包括一些虫子也是这样,不仅仅是人类。
所以说,传统修炼中的胎息、辟谷等方式确实能发挥作用,但前提是,你必须以正确的方法修炼,如果你修炼的方式不正确,就控制不了“火势”,反而会对身体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伤害,这是非常危险的。这就是为什么修炼需要正确传承的原因。
只要一个人正确地依照佛、道之法修炼,就完全可以改变生命基因。因为,佛家也罢,道家也罢,其正确的修炼,都可能改变你的生命基因,激活你生命中的太阳,让太阳的光明照耀你的整个人生,让你从此离苦得乐。
在修炼辟谷之法时,人的吞噬细胞和免疫系统都会非常活跃。正确的修炼,会把人体内的垃圾彻底“燃烧”掉,既清除了身体里的毒素,又能吸收以前没被充分吸收的营养和能量。
香巴噶举中也有一种方便法门,据说修这种法时,修行者可以不断摄取大自然的精华,为身体补充所需能量,那时,行者只靠喝水就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过去就有专门通过这种方式修行的人。
这些东西听起来非常神秘,但事实上,科学的发展很可能会渐渐让它们变得合理。就像好久以前,人们认为自己不可能在天空中飞翔,但是后来科学家发明了飞机,人就飞上了天空。而且,有的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便了解到的,因为这中间需要一些特殊的训练。比如,我看过一个资料,说是苏联科学家发现,大自然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氮气进入胃部之后,会和胃里的某种东西合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会满足人类身体运作的某些需要。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正确与否,还有待于进一步印证。若是此说正确,也能为我们传统的辟谷提供理论依据。
不过,传统的佛道修炼,跟科学是两个话语体系,不一定非要互相印证。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各有其“规则”,不要互相干扰。
最后强调一点,辟谷也需要正确的传承,不能自己乱来。没有正确的传承和修法,自己乱来的话,是非常危险的。
7.小宇宙和“妄想症”
◎听众:我想请教一下雪漠老师,以您的证量来看,我和哪个法更有缘呢?我接触佛教的时间也不短了,但是专门修行的时间却很少。有时候自己也想静下来认真修,可往往就会出现其他因缘,不让我继续修下去,自己也总觉得定不下来。
●雪漠:这个问题你不能问我,要问你自己,你对什么法有信心,就和什么法有缘,这个是别人没办法代劳的。而且,这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必须先问自己,别人左右不了,也不应该让别人来帮你做这个决定。有的人问我人生有什么意义,活着有什么意义,我告诉他,我的意义只能影响我自己,你的信心也只能影响你自己。其实,修什么法都很好,任何法都很好,都是平等的,都很殊胜。
◎听众:在日常生活中,我很怕听到一些声音,像这样的情况,我应该怎么处理呢?
●雪漠:在佛教中,有一种修行方法就是专门观声音。如果你有上师,就把所有的声音都想象为上师的音声;如果你有修行的本尊,就把所有的声音都观想成本尊的音声。就是说,你要把所有声音,都转化为一种对你来说非常正面的东西,这样一来,你就不害怕了。你的心一变,世界就变了。
◎听众:雪漠老师,每一尊佛像都会有一些手印,那么我们在修行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持相应的手印?在持手印这方面,是否有如法和不如法之说?
●雪漠:我告诉大家,许多东西只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所有意义都是我们人为地给它加上去的。比如,我们的供养手印是用中指上翘来完成的,但要是你去西方某些地方,这样一做,当地人可能会认为你在骂他;又比如,国外有一些充满原始崇拜的地方,你如果到那个地方去,触犯了某些禁忌,就有可能会被杀头,但他们的这些禁忌,在别的地方,或许又被视为一种非常美好的祝福。就是说,同一种动作,你在不同的心态下使用,就会有不同的意味,一切都是由心而生的,一切意义都是心所赋予的。
所以,所谓的手印也罢,什么也罢,都没有固定不变的定义,更重要的,是你结手印时心灵的状态。你的心里充满了恭敬,所结的手印就是一种恭敬的象征;你的心里充满了嗔恨和傲慢,所结的手印就是一种谩骂甚至诅咒的象征。连通你和宇宙间某种伟大存在的,不是你双手的姿势,不是你的坐姿,而是你的心。结手印会在你的心中激起某种情感,是这种情感赋予了这个手印某种相应的意义,跟动作本身没有关系。如果你认为某种手印可以接收天地间的信息,那么就持那种手印。这个世界本身并没有好与不好,区别仅仅在于彼此的心,一切都在于自己当下的心灵状态。
◎听众:密宗里面有海螺脉的说法,这是否和道教里面的玄关一处有相似的地方?
●雪漠:那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有关海螺脉的说法都是不究竟的。陈健民上师也曾经说过双修必须要找到海螺脉,但那仅仅是一种说法。在修行过程中,心是非常重要的,所有修行仪轨也罢,什么也罢,其修炼对象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心,而不仅仅是身体。在一个消除了二元对立的成就者眼中,世界上无处不是净土,根本没有什么不吉祥的东西。这个脉也罢,那个脉也罢,只要心一变,脉就变了。所以说,万事先变心,心变了,一切就都变了,这也叫心解脉开。就是说,心灵一旦变得更加博大、更加慈悲,他的脉结就自然打开了。
一个人做坏事的时候,他的心和自身一种魔性的东西,会和法界中一种魔性的东西达成共振,那时你会控制不了自己,变得越来越坏。西方将这种规律称为“吸引力法则”。同样道理,当一个人觉得自己非常幸福的时候,他的生命状态就容易和法界中幸福的东西达成共振,变得越来越幸福;当一个人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候,他的生命状态就会和法界中痛苦的东西达成共振,变得越来越痛苦,最后得抑郁症,甚至走向死亡。
◎听众:道家的学说中谈到过人世间的事物和虚空中的事物,请问这两种存在之间有什么异同呢?
●雪漠:一切不离心性,一切不离自性。任何时候,都不要离开心性去看待这个世界。当然,这并不是说你看不到的东西,世界上就不存在,不是这样的。世界有的,你自身也有,所以才把人身称为“小宇宙”。
有时,我们会执著心中的某种情绪,并认为它是一种实有,这就叫执幻为实。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一旦认为某人很可疑,就觉得他的言行举止背后,定然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东西,事实是否如此呢?不一定。
执幻为实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会入魔,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幻觉,认为幻觉本身就是真实的存在。其实,情绪是幻觉,想法是幻觉,就连整个生命、整个人生、整个世界,都是巨大的幻觉,因为它们本质上跟幻觉一样,随时都在改变。了义地看来,除了究竟的真理之外,世上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究竟的实体,一切都是各种条件的组合,外界的一切都是这样。
当你执著某个东西,以为自己可以抓住它、可以永远占有的时候,它就会把你牢牢地捆住;当你的心被捆得越来越紧时,它就左右了你的心灵,使你的心灵受控,让你越来越无法自主,你就很难解脱了。
我认识一个人,他怀着某种理想进入了一家非常有名的企业,结果发现那家企业里有某种规矩,他必须喝酒,也必须做一些不正当的事,否则他不但混不好,还会被淘汰出局。刚开始的时候,他很想混出点名堂来,就陷了进去,被那游戏规则操控了好几年,做了很多自己不认可的事,结果确实赚了不少钱,也混得越来越好了,但是他的心理负担却越来越重——理想早就没了,道德底线也没了,健康也搭进去了。最后,他实在忍受不了那种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彻底脱离那个游戏,辞职修行去了。这是世俗中的例子,当然也有很多执著于修行中某种境界的例子,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说,对待世俗生活也罢,对待修行中间出现的各种幻觉也罢,都不要去执著,要选择放下,然后永远安住在破执之后的光明境界中,任它们来者自来,去者自去。
比如,今天既然聚在一起,我们就聊聊天。我觉得这个机会非常好,如果没有这次的聚会,我一个人待在屋子里,也很好。我不执著于任何一种生存状态,也不在乎有没有人听我说话,所以无论怎样的生活,我都觉得非常好,没什么不满足的。没什么钱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在生活上省着点,印些报纸送人;现在经济上宽裕了,想要一起传播善文化的人也多了,我们就多出几本书,多做一些视频,多办一些讲座,多给全国各大学图书馆捐一些书,也很好。什么东西都是一样,来的时候你就让它来,不要执著于不让它来。有的人恐惧变老,惶惶不可终日,擦这个美容品,吃那个保健品,还不惜往脸上打针、动刀子,千方百计地想要阻止身体的衰老,但他终究有一天会呈现出老态,终究有一天要面对自己脸上的皱纹,面对鬓角的白发,面对躯体的佝偻和机能的衰退。不仅如此,他迟早还会面对死亡。执著于不衰老、不死亡,又有什么用呢?只不过平添了烦恼。
一定要明白,一只蚂蚁不管有多大的勇气与多么超人的热情,也无法举起一个地球;一个念头、一种情绪即便强烈到极致,也不可能阻挡奔涌而来的自然规律。所以,聊天就聊天,待着就待着,聊天很好,待着也很好,没什么不好的;来也罢,不来也罢,都非常好。不好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的心。心态好时,一切都好,因为,快乐源于心,明白源于心,一切都源于心。所以,任何事情都要从心上下工夫,不要总是埋怨和挑剔这个世界。
8.心理与生理的互相影响
◎听众:老师,请问诵经和持咒对我们这些还没皈依的人有作用吗,会不会有什么负面的效果?它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比如说什么咒可以持,什么经不可以诵之类的?
●雪漠:诵经和持咒有作用,只要你的心正,就不会有负面的作用。因为,正面的行为不会产生负面的“反作用力”,负面的行为才会产生负面的“反作用力”。
比如说,如果你诅咒别人,那你得到的肯定是负面的东西。无论咒也罢,经也罢,只要是一种正念,用于健康,用于利益众生,用于让自己明白,甚至用于求福报都是有好处的。
持咒调动的是宇宙间的暗能量,暗能量有自己相应的东西。咒语若是负面的,它就会跟宇宙间负面的能量发生共振,使你的生命中出现一种负面的东西;咒语若是正面的,它就会跟宇宙间正面的能量发生共振,使你的生命中出现一种正面的东西。
不过,一定要明白,诵经和持咒,是为了给自己营造一种大善的环境,用大善的信息不断熏染自己的心灵,增长自己的大爱与智慧,消除欲望与分别心。当一个人没有分别心、没有欲望的时候,他就是快乐的。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一样。所以说,我们诵经和持咒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拒绝整个社会环境中欲望化的信息,让心灵宁静、清凉、快乐。当然,我们在不断拒绝社会环境对自己的污染时,也要明白,对于别人来说,我们的某些东西,可能就是他不断在拒绝的社会环境。有时,如果你把自己的愿望、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时,要是给别人带来痛苦,就不好了。我们尽量不要干扰别人的正常生活。
我举个很常见的例子:一个孩子玩玩具的时候非常开心,但家人硬是不让他玩,而是把成人的一些东西强加给他,要求他有什么样的梦想,有什么样的野心,要挣大钱,要做大官。这样一来,孩子的快乐就被大人的想法和做法给剥夺了,他就会不开心,有些孩子甚至会患上抑郁症。所以,即使你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也不要干预他们的自由。同样道理,你也不要干预老人,不要干预别人,甚至不要干预自己。
什么叫干预自己?我举个例子,好多人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心里就会不舒服,觉得自己没面子,觉得社会不公平。社会是不是真的不公平?说不清。可是,社会公平也罢,不公平也罢,都不代表你就必须痛苦地活着。毕竟,世界上没有一个专门跟你过不去的“社会”,它所有的作为、所有的现象也不是为了让你活不下去,或者为了让你活得不快乐。决定你快不快乐的,只有你自己。要是你不去跟人家比较,只是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事,怎么会有这么多烦恼呢?
所以,好多烦恼和痛苦的产生,就是因为自己总是在干预自己,不肯让自己非常自然地活着。其实,别人得到了多少,那是别人的事情,跟你没关系。跟你有关的是什么?是你处事的心态和面对世界的态度。当你觉得自己应该得到什么,却没有得到的时候,你心中的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当你不在乎自己得到了多少,也不在乎别人得到了什么,只关心自己有没有尽力的时候,你心中的世界就不存在公平与不公平。
别人也是一样,当别人认为自己的世界非常圆满时,你就不应该对他们指手画脚,不应该干预他们的选择。即便你认为某些选择会给他们带来伤害,也不要去干涉他们的自由。因为,你的干涉会变成他们的负担,让他们变得不快乐。一定要明白,谁有谁的快乐,谁有谁的世界,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眼界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当别人觉得这样生活很快乐的时候,你就应该随缘,而不是去强求一些什么,尤其不应该强迫别人接纳或者依照你的活法。
快乐是最重要的,修炼的目的,就在于让人“离苦得乐”。诵经也罢,持咒也罢,辟谷也罢,什么也罢,都是手段,是方法,其目的就是让你活得快乐。要知道,只要心情好,生命中很多负面的东西都会消失,很多病也会自己痊愈。比如,好多人说肝病、肾病、心脏病等疾病都非常难治,因为这些病没有什么特效药,但是有的人却可以痊愈。他的秘诀是什么呢?是自己,健康的心态是真正的特效药。刚才我也说过,生命本身就有一种自我修复能力,这种能力比外来的药物更有用。药物仅仅是一种助缘,它们能治病,但治不了命。命是什么?命是心。也就是说,药物可以缓解一些症状,例如给你消炎、止痛,但是如果你不改变本质的东西,还是会得病的。如果你不懂拒绝一些自己不需要,或者与人生方向不相符的东西,你的生命中就会充满了负面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健康。
心理会影响生理,生理也会反过来影响心理,这是一种对应的东西。所以,对于一个病人来说,开心是良药。小病不要拖延,及时医治,大病也不要担心,积极治疗,心态上放下。
9.用心理学看佛教
◎听众:西方心理学中的一些内容,比如深度催眠,或者进入梦境去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心理纠结等,您认为有没有道理呢?
●雪漠:西方心理学中有些东西,跟佛教的说法很相似。比如,西方心理学谈到人的大脑有两个部分,因此有时会出现两个“我”。在西方,治疗癫痫病的时候,医生会把左右脑之间的胼胝体弄断,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治愈癫痫,但是也会引发其他问题,比如左脑让病人喝水,而右脑则不让他喝水。把左右脑之间的胼胝体弄断,左右脑便沟通不了,就会闹出许多笑话。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心理学中所谓的“人格分裂”,实际上就是这两个“自己”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无法达成共识,所以,有些人会忽而高尚,忽而卑劣——这一点,有点像佛教所说的真心与妄心——卑劣的时候,是那个欲望化的“自己”占了上风,它觉得应该这样;高尚的时候,是那个有良知的“自己”占了上风,它觉得这样不好,应该那样。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这两个“自己”就会同时站出来,试图说服对方,因此,不同程度的心理斗争几乎贯穿了许多人的一生,我们称之为良知之心和欲望之心的争斗。至于孰胜孰负,就要看你心中是欲望的力量大,还是良知的力量大。修行就是借助大善的力量,放大内心的良知和大爱,扩大善的领土,将贪婪与恶念一点点驱逐出境。有一天,当你没有了欲望与分别心的时候,心里也就没有了善与恶的对立,起心动念无非利众。
至于催眠,就是进入你的潜意识,进入一个人潜意识的深处,然后尽量宣泄和转化一些负面的东西。有人称之为超心理学。
◎听众:那么,这种超心理学,是不是一种技术层面的东西呢?
●雪漠:这里面有技术层面的东西。有些催眠术确实是非常有效的,在深度催眠之后,有人甚至感觉不到疼痛。比如说,催眠师让你闭着眼睛握住一个东西,并且集中精力听他说话,然后他告诉你,注意,你正拿着一块着火的木炭,它非常烫,已经把你的皮肤烧坏了。如果你将所有的思维都集中在对“火”的想象与“感受”上,过一段时间你睁开眼睛,就会发现自己的皮肤真的被烫伤了,然而你手上拿着的却只是一部手机,并不是什么着火的木炭。这一点,便印证了佛教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它也证明了意识和心念的力量非常强大。
佛教主张我们一定要有正面的力量,就是说,我们的意识也罢,心念也罢,都必须是正面的,佛教称之为“正念”。因为,所有正念的力量都会对我们的生命构成一种正面的影响,相反,负面的力量,都会对我们的生命构成一种负面的作用。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本来很健康,但他总是怀疑自己会得某种癌症,日久天长,意念的力量就可能会让那个部位发生病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从生物科学的角度看,人的生命系统受制于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又受制于语言系统,语言系统其实就是大脑发出的指令。当你的大脑经常发出某种负面指令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得到这种负面的命令,产生某种负面的结果。比如,当一个人有了不想活的念头时,久而久之,他的身体便会出现不适,因为他大脑中发出的这种负面信息,会让他的生命中出现一种非常糟糕的东西,使身体产生病变。好多想要自杀的人,后来就真的自杀了,或者得了重病,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人活着,心情最重要,有好的心情才有美满的人生。同样道理,修行修的也是心。
10.最适合现代人的简易修持法门
◎听众:当下的社会充斥着快餐文化,大家总在追求效率和速度,对待一切事情,都想尽量快一点,就连修行也不例外。那么,在您研究的这个大手印文化体系里面,有没有这样的一种修行方式呢?
●雪漠:香巴噶举中有一种修行方法是祈请奶格玛,就是持诵“奶格玛千诺”,它的意思是“奶格玛请加持我”。奶格玛是香巴噶举的祖师,她修得非常好,跟莲花生大师一样,修到最后,她的肉身化为了光,我们称之为“虹光身”,不生不灭。直到今天,她仍然以虹光身的形式住世。香巴噶举的修行者修得很好的时候,就可以和她建立联系,随时沟通交流。过去我就是这样,可以随时跟她以及历代上师进行对话。不过,这在大手印的修行中属于中等层次,境界并不高。真正达到一种非常高的境界时,你就是她,她就是你,你和她是一体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二无别”。
每个人一开始的时候,都可以持诵“奶格玛千诺”,不需要灌顶,只要祈请奶格玛,并且配合一些特定内容的观想就可以了。观想什么呢?想象她坐在自己的头顶,身上放出红光,进入你的头顶,沿着中脉进入你的心轮,与此同时,你的心轮中也出现了一个奶格玛,红光进入你的心轮之后,就融入了这个奶格玛的体内。在这种状态下,你可以不断持诵“奶格玛千诺”。注意,如果你只想祈请奶格玛,就不用灌顶,如果你想修习一些更深的法门时,就必须找到善知识为你灌顶。
某年,我去西藏朝圣,途中遇到了很多人,他们也提过跟你差不多的问题,那时,我就给他们教了这种修持之法。南京有个人本来不怎么相信,后来他把这个法子当成儿歌教给自己的两个外甥,带着他们一起唱诵,但不告诉孩子们奶格玛是谁。很快,两个小孩先后说,舅舅,我看到一个女菩萨在望着我笑。此后,那个人就对我生起了信心。这种事很多,可以作为一种宗教体验来研究。当然,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和《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中也说过,诸如此类的体验,只是修行中的附加产物,它就像你吃饭时产生的饱腹感一样,并不稀奇,更不应该执著。不过,这种事至少说明了一点:借助某种方法,我们也许能与某个伟大存在建立一种联系。
为什么这种简单的念诵就能奏效呢?我举个例子,灯泡本身是不能发光的,但是当你把它接到电路上,打开电源开关,它就亮了。同样道理,每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我们称之为“佛性”,可是它就像没接电源的灯泡一样,空有发光的潜质,却无法发光。“奶格玛千诺”这个咒子就像是香巴噶举传承中的电线,你念诵它的时候,就进入了香巴噶举这个“供电系统”,当你进一步打开“虔信”的电源开关时,你的心灯就会被点亮。
按传统的说法,如果你以这种方法精进修持,而且信心俱足的话,就至少可以往生到奶格玛的娑萨朗净土;如果你找到了能为你开示心性的善知识,并且修得很好的话,还会气入中脉,明心见性,然后悟后起修,最后证得大手印。
过去,这种修法是香巴噶举上师相应法的一种,我是从凉州松涛寺住持吴乃旦上师那儿学到的。他也传承了汉藏两地的香巴噶举法脉。上师相应法是修行的捷径,以前只有灌顶了的弟子才可以按照这个方法进行修持。奶格玛曾授记说,所有持诵“奶格玛千诺”者,都会得到她的加持。这不需要灌顶。奶格玛和观音菩萨一样,也是有求必应,也能循声救苦。关于这一点,我在《无死的金刚心》中有过详细的介绍,有缘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念诵“奶格玛千诺”和念诵“阿弥陀佛”有同有异:一样的地方在于,只要俱足信心,念诵者就可以因信得度——就是说,因为信仰奶格玛而得到她的救度——最后往生到娑萨朗净土,在那里亲聆奶格玛的教授,然后证得究竟解脱;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念诵“奶格玛千诺”,到了一定程度,可以跟上师相应,契入大手印。当然,要达到这一点,你必须找到真正的善知识。
藏传佛教强调人间上师,原因在于,只有人间上师,才能让同为人类的你感受到真理。此刻,我在跟你们讲这些内容时,也将自己生命的某些信息传递给你们了。你可以称之为“色法”。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心法。所谓“心法”,指的是我刚刚所讲的那些道理;而当下的这时,我的生命正焕发出一种磁场,我的生物场、思维波、生物脉冲等物质性的能量,正在进入你们的生命,让你们感受到一种功能性的存在,并且被它磁化,还会跟某些具缘者产生相应或“共振”,让他们豁然开朗,感受到一种清凉和宁静,这就是“色法”。这样一来,有缘者的生命中就有了一颗信心的种子,他可以按照我刚才所说的那种方法去修。如果通过这种方法修持之后,有人产生了信心,还可以去看看“光明大手印”系列的其他书,这套书里的慧理所讲授的就是“心法”。看完之后,如果你还想学五大金刚法、拙火、幻身、光明等修法,就可以再找传承上师,再求灌顶。注意,按香巴噶举传统的说法,只有色法和心法并重时,传承才有真正的意义。如果没有肉身上师对你进行开示,教你如何修行的话,修行是很难成就的。
只要你信心俱足,有一天你也可以和上师之间,建立心与心的联系,我们称之为“相应”,这种修持方法也叫“上师相应法”。当你跟上师相应之后,成就上师就会向你传递证量光明。光明大手印的本质,就是相应之后的光明传递。
11.画出的火焰点亮不了自己
◎听众:单纯地阅读经典可以成就吗?
●雪漠:单纯地阅读经典而不去实修,很难成就。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墙上挂了一幅画,里面有一堆熊熊燃烧着的火焰,栩栩如生,但却没有真实的温度,无法点亮你心中的火把。经典就像这堆火,它的作用在于告诉你什么是火,当你有一天真的看到火时,就可以马上确定,哦,这就是火。换句话说,经典的意义在于让你明白道理。但是,想要照亮心灵的暗夜,你就必须找到真正的火种。没有火种的时候,你即便知道火的样子和火的原理,也感受不到火的温度,更无法被它们照亮。所以说,许多佛学家精通义理,却连自己都解脱不了。
比如有一位很有名的国学大师,他研究了一辈子的佛学,写了很多佛学方面的著作,却和家人斗了一辈子。他的家人后来写了一本书,将他狠狠地“揭露”了一番,说自己的父亲有多么糟糕,多么刁钻,多么刻薄。这说明,这样一位精通佛学理论的国学大师,到头来也没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自己的痛苦。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当别人问他是否信仰佛教的时候,他回答说,我不信佛教。他自己根本就不信仰佛教,却又跟别人讲解佛教的道理,而且还讲得非常好。他就像一个杰出的画匠,能画出栩栩如生的火焰,还会告诉你火是如何产生的,火有什么特性,有哪些种类,可以给人类带来什么东西。他讲得天花乱坠,也画得炉火纯青,但他讲出的火焰也罢,画出的火焰也罢,就是点亮不了自己,也温暖不了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信。他根本不相信自己所说的道理,也就谈不上付诸实践,进而影响自己的生命。所以说,他所拥有的,仅仅是一支能画出火焰的笔,而不是一个真实的火种。
这就是知识与实践的不同之处。传承中也会讲知识,也会告诉你什么是火,火有哪些特性,它如何产生等等,就是说,真正的修行也重视义理,但是与此同时,它还会告诉你钻木取火的方法。比如说,它会告诉你,取火的时候,你要在麦秆中间放一些棉花,然后在棉花中间放一些洗衣粉,捆紧之后,用鞋底不停地搓,搓到一定的时候,麦秆就会冒烟,然后你不断吹那冒烟处,便可取到火种。现在监狱里的犯人就是这样取火的。这当然是个比喻。这种方法,就相当于密乘中的仪轨。你如果照着这种仪轨去修,就有可能得到火种。所以,传承非常重要,即使你本身没有火种,传承也会告诉你如何取火。
◎听众:如果没有传承的话,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已经修到哪个层次了。比如说,有些书中经常会说玄关不在体内也不在体外,这完全等于没说。它的确不在体内也不在体外,但你在书上写这些,就跟没写是一样的。不修到那个层次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对于修行者来说,修到什么层次,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觉受。在密宗的修行中,如果没有明师,是很难修下去的。而且能做明师的,必须是过来人,因为只有过来人才知道你修到了哪一步。否则,你根本没法对治自己修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时候,你连是不是出了问题都未必能分辨出来。所以,对于修行来说,明师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雪漠:是的。在“光明大手印”书系里面,我专门谈到了修行中容易出现的很多问题。比如说,修行中的很多状态都像成就,都像得定,都像得慧,可到头来都不是那么回事。这里面的区别,只有过来人才知道,也只有过来人才能告诉你这时该怎么办。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之间,有一座独木桥,走在上面的盲人,偏左偏右都会掉下去,需要明眼人为他指路。这一点,佛教也罢,道教也罢,都是一样的。
我举个例子。在道家的修炼中间,修到一定的时候很讲究火候,如果你错过了某种火候,就得重新再来。而且,道家的修炼一般传功不传火候,就是说,它只会告诉你这个功法该怎么修,却不会告诉你什么时候、什么特征就是到了一定的火候。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东西没办法说。不是他们故意不说,而是你修不到那个层次的时候,如果他们告诉你那是怎么一回事,你就会有意识地观想那种状态,产生一种执著,将一些错觉当成真正的觉受。所以,有的东西不可说,一说便错。只有等你修到一定的时候,自然流出来的才可能是正确的,观想出来的东西,永远都是幻想和执著。这一点,必须由过来人为你开示,不开示的话,好多时候就会错过那个时机。佛教的“明心见性”也是这样。我在“光明大手印”书系中也说过,好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曾经见到过真心,但是他们不知道那就是真心,也没有人告诉过他们,所以他们无法把握时机,无法明心见性。
◎听众:如果经典不能让我们成就的话,除了明白道理之外,读经还有什么益处呢?
●雪漠:读经典还可以帮助你完成资粮道,建立一种信心,并且知道应该怎么走。就是说,经典会告诉你去某个地方应该在哪个站坐车,坐几路车,坐上几站才能到达目的地;或者说,经典就好比北京地图,读经典就是在读北京地图,如果你想去天安门,看看地图,就会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但是如果你不真正地去走,光读这张纸,是肯定到不了天安门的。读书得来的只是知识,不是智慧,就算你读的是经典,也一样。当然,如果在修证层面的诵经,那另当别论,因为诵经也能“自净其意”,所以,正确地诵经也能让人开悟,但仍然离不开善知识的指点和印证。
◎听众:政府在搞文化普及的时候,也是非常提倡读书的,但是您说读书得来的只是知识不是智慧,那么我们读了书之后应该怎么做呢?
●雪漠:政府号召这种东西,是对文化的一种普及,除了普及,还可以让文化熏染你,对你产生一种真正的影响。修行也是一样。如果你想究竟解脱,那么明白了道理之后,就要实实在在地去修。
我之所以把这套书命名为“光明大手印”,就是因为这里面承载了光明大手印的智慧,是活的东西,而不是一些僵死的教条。你读它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作者的心跳、作者的气息、作者的智慧,等等。当你感受到这些东西时,也就和他建立了一种联系。在读的过程中,你或许自然而然地就能放下很多东西,比如名利纠缠、世俗纷争、公平与否等等,你可能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计较了,烦恼和痛苦都消失了,这就代表着,光明大手印的智慧正通过文化这一载体,让你感受到一种清凉、明白。这就是文化的作用,也是读书的作用。你在没有开始修行的时候,可以通过读这套书来接触大手印文化,让其中承载的清凉信息熏染你,让自己感受到一种从未感受过的清凉。这时候,与光明大手印有缘的人,就会去寻找光明大手印的教法,就算是那些跟光明大手印无缘的人,也可以暂时地“离苦得乐”。
为什么说这是暂时的“离苦得乐”呢?因为,虽然你读完这套书之后,心里非常清凉、宁静,但是你很快又会开始读另外一本书,那本书里或许就承载了许多欲望化的信息。比如,它会教你如何在职场中钩心斗角,如何通过逢迎拍马来取得权势地位,如何向当权者行贿来达成某种欲望化的目的,如何报复这个令你不满的社会等等,它里面还可能承载了许多男欢女爱的信息。当它们激起你心中各种欲望化的东西,让你开始贪恋它们所营造的那种氛围,觉得自己也想那样生活的时候,你的心就被污染了,读“光明大手印”书系时得到的那份清凉,就会迅速地消失,你又会被欲望和烦恼所笼罩。所以说,我的好多读者就不停地读我的书,有的还会不断地写读书随笔,例如山东的一位朋友,她已经写下了几千篇的读书随笔,这样的读者还有很多。这其实也是一种修炼,因为他们通过不断地阅读,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大善的环境,远离了社会环境中各种无知与贪念的干扰。这就是我所说的“大善铸心”。
在佛教当中,“诸恶莫作”是戒,“众善奉行”是行,“自净其意”是修。这中间,“自净其意”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持咒、观想、诵经等等。当然,读好书、读经典也是修,但是读经典不能让你彻底解脱,其原因在于,即使你明白心性是怎么一回事,也还是需要有个过来人为你印证,为你点拨。如果没有这个人的话,你就很难正确判断文字背后的好多东西。这就像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勿忘我,也没见过熏衣草,他当然分不清两种花之间的区别。所以,要想实现绝对自由和绝对快乐,你就必须点亮自己心中的烛火。
那么,心中的烛火怎样才能被点亮呢?你需要一盒有效的火柴,或者一个燃烧着的火种。蜡烛自己是没办法燃烧起来的。这盒有效的火柴和燃烧着的火种,就是已经走过这条路,而且已经成功“通关”的人,他的智慧,就是火种。当他把自己的“明白”传递给你,点燃你心中的蜡烛时,你就会明白。不过,也有一些人诵经就能开悟,比如智者大师,他就是诵《法华经》时开悟的,但是他开悟之后,仍然需要一个能为他印证、告诉他这个东西对不对的人。如果修行上得不到印证,开悟就没有意义。
谁为你印证,谁就是你的根本上师,不管你的教法是不是他传授的。例如,为智者大师印证的那个人,就是智者大师的根本上师。六祖有个弟子也是这样,他开悟之后不知道自己得到的是不是真东西,就去求见六祖。见到六祖的时候,他什么话都没说,绕着六祖走了一圈,然后进入那种境界,六祖马上告诉他,如是,如是。此后,六祖再也没有为他作过任何开示,他睡了一觉之后就回去了,史称“一宿觉”。就这样,六祖成了他的根本上师。
注意,没有证悟的人,有些东西是说不明白,也写不出来的。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第一,证悟后的那种东西本身就说不出来;第二,他没有文字般若。
12.该说的,能说的,我都说了
◎听众:现在宗教里面的好多东西,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反而更好解释,因为这些东西都经过了科学的印证,很多所谓的唯物主义者也能理解和接受。比如科学上有“基因”一词,那么修行带来的身体改变,就可以被解释为基因的改变。如果科学上没有基因这个词的话,你用语言是很难说清楚某些概念的。所以有些人在写书的时候,就会将一些修行上的东西含糊其辞地一笔带过,就算他能讲清楚,有时也不愿意去说。
●雪漠:我在写“光明大手印”书系的时候,每次涉及一些非常敏感的内容时,就会问我的儿子,这些东西该不该说?不说吧,以后不一定会有人说。说吧,很多秘密就公布于世了。在过去千年的传统中,我在“光明大手印”书系里写到的那些东西,一般都不对外明说的,但要是我也不说,以后能说的人就不多了。我的儿子也这样认为,他就说,说吧,你不说,别人也不说,就没人说了。所以,“光明大手印”书系就把很多修行中的秘密,都非常清晰地写了出来。最后修改的时候,我也只将一些关于密乘中双修的东西删掉了。在《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中间,有一节谈到如何修炼脉结,那里面只简单地谈到了双修的话题,没有往深里讲。所以,明眼人会发现,我的“光明大手印”系列里写了过去的很多“秘密”,而且是用一种非常通俗的方法来写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好多人就算没有修行基础,不懂佛学理论,也没关系,只要慢慢体会书中的文字,就能从中发掘出很多东西。现在的市场上,有关佛教和修行的书,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却寥寥无几。它们的内容,大多是从知识到知识,就是说,它本身讲的只是一种知识,读者得到的,也仅仅是一种知识,他们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一种足以改变心灵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实修的东西。有的人说不出来,也有一些人是不愿意说。不愿意说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因为写书的人要靠这些东西吃饭,他们担心自己一旦将好多秘密说了出来,找他们的人就少了。所谓“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就是这个道理。
在过去的修行中,一代只有一个心传弟子,我在“光明大手印”书系中说到的好多东西,以前的上师都只告诉自己的心传弟子,也叫为他“开示心性”。所以,任何一个明白人读这套书的时候,都能分辨出书中所讲的,是不是那个东西。除了一些很秘密的、需要灌顶才能讲的内容如五大金刚合修法之外,该说的,能说的,我都说了。
昨天我还跟一些学生谈到,如果我现在死了,某些文化宝藏就被埋没了,许多人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更无法打开它们的入口。所以,我必须趁着现在还能说,还能写,就多说一说,多写几本书,把这个法脉传承下去,叫与它有缘的人能找到它。正因为如此,我从来不按世俗规矩来写书,小说也罢,宗教著作也罢,都是这样。我必须不断以各种方式、借助各种渠道,来将这些东西传播出去,不要叫岁月掩埋了它们。要知道,一种文化的消亡其实很简单,只要承载它的人没有将它传给别人,而自己又死了,这种文化就会马上消失。它一旦消失,就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挽回了,因为再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告诉你,它是怎么一回事,甚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告诉你,世界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一种文化。这是非常可怕的。香巴噶举很像阿里巴巴的宝库,进去的人知道里面有什么,可进不去的人连门在哪里都不知道,更不知道怎样才能把门打开。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朋友来跟我一起做这类事,成为文化的载体,传承一种有益于人类的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