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5794900000068

第68章 将生意越做越大:贸易经济学(2)

3.非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是指在产品的价格以外或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借助于产品有形和无形差异、销售服务、广告宣传及其他推销手段等非价格形式销售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竞争形式。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单靠价格竞争很难取得超额利润。同时,生产力的提高,使消费结构发展显著变化。因而,非价格竞争就成为扩大商品销路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方法有:①采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改进产品的质量、性能、包装和外观式样等。②提供优惠的售后服务。③通过广告宣传、商标、推销手段等造成公众的心理差异等。非价格竞争是垄断竞争的一种重要形式。

从一支口红窥视经济动向:口红效应

美国1929年至1933年期间,工业产值减半,但化妆品销售增加;1990年至2001年经济衰退时化妆品行业工人数量增加;2001年遭受9·11袭击后,口红销售额翻倍。

一个世纪以来,经济学家发现,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到2008年,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爆发,再一次验证了经济学家发现的这一有趣的规律。美国媒体称,2008年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证实了这一观点,其中包括法国欧莱雅公司、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以及日本资生堂公司等。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

经济学家将这一有趣的经济现象归结为“口红效应”,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收入降低,这样他们很难攒钱去做一些“大事”,比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等,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后来,人们发现,与口红同样在经济危机逆市繁荣的还有许多文化产品。

日本市场调研机构近日发布的消费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其他行业走冷,游戏机行业中的任天堂和索尼PSP,却销量大增。一些行业在经济呈现颓势时,反而获得更好的收益。“口红效应”一词伴随2008年席卷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一起步入公众视野,成为2008年末最热门的词语之一。中国国产电影和其他文化娱乐产业,都在争当那支大的“口红”。

韩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流行的是鲜艳的色彩,并且短小和夸张的款式订单多;日本现在的服装销量很低,但是修鞋补衣服的铺子生意却前所未有的火。眼下格仔铺,这种新型的销售和购物模式吸引了很多时尚新潮一族,最早源于日本一些卖二手商品的店铺,很快在香港、澳门、国内的沿海地区“旋风式”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格仔铺”,开得非常火爆。正是“口红效应”的作用表现。

“口红效应”只是眼下众多消费心态中的一种,为文化产品的走红创造了一定的可能。对文化娱乐消费品来说,除了“口红效应”,“内容为王、服务至上”才是始终不变的铁律。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生活压力会增加,沉重的生活总是需要轻松的东西来让自己放松一下,所以电影等娱乐市场消费不是很贵的生意会比较好些。

了解“口红效应”,有利于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一规律,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经营策略,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同时,企业也可以据此把握自身产品的需求状况。有专家提醒,满足如下三个条件的产品也可以充分利用“口红效应”来拉动销售:

首先是所售商品本身除了实用价值外,要有附加意义;

其次,商品本身的绝对价格要低;

再次,商家要充分利用情境来引导消费者、引爆消费欲望。

如果你是商家,你卖的是商品能否借着“口红效应”在危机中也能逆流而上?如果你是消费者,在经济萧条或繁荣的不同时期如何安排自己的理财与消费?这些,都与你对“口红”秘密的理解不无联系……

出口与进口的关系:贸易顺差与逆差

中国的国际收支在数百年来曾经发生过几次重大的变化,从明朝中欧直接贸易开通之后,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对外贸易收支整体格局是巨额贸易顺差。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大规模向中国销售鸦片,中国经常项目收支从持续了数百年的贸易顺差转为贸易逆差。在此期间,一直到1949年,中国贸易顺差仅仅是非常少的,而贸易逆差是经常的现象。自此之后国际收支压力业无时不可不压在中国领导者心头上。1985、1986年,中国经济贸易顺差时,经济收支顺差都超过五年,在我们国家遭受西方贸易制裁之后,出现了逆差。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终于扭转了鸦片战争前,国际西方导致我国经常贸易逆差的持续格局,回到了明朝到鸦片战争之前顺差的格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经济发展是突飞猛进的,这段时期里,中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对外贸易增长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上升到国际最高水平,中国多年的出口导向战略为中国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国际组织对认为中国的外贸神话是全球化时代最大的成功故事。

贸易顺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

而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 (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 “ 入超 ”,即“贸易逆差”,或叫“贸易赤字”;表明一国的外汇储备减少,该国商品国际竞争力弱,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换一种说法来说,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如果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做贸易顺差;反之,对乙方来说,就叫做贸易逆差。一般就贸易双方的利益来讲,其中得到贸易顺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吃亏的一方。可以这么说,贸易其实是为了赚钱,而贸易顺差的一方,就是净赚进了钱;而贸易逆差的一方,则是净付出了钱。

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样,一国政府当局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逆差将致使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比较简单的对策就是拉动国内消费。

进出口贸易的津贴:贸易补贴

New Page(新页公司)——这个即使在美国也没几人知道的名字,却在西方“愚人节”这天进入了无数中国人的视野。

这家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年销售额20亿美元的造纸公司不是在开玩笑。因为美国商务部的一个表态,其早先的一纸诉状,很可能就此成为撬动中美两个大国贸易关系的一个支点。

2007年3月30日上午11时,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宣布,将改变维持23年之久的贸易政策,对一直被美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的中国使用反补贴税贸易惩罚手段。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这一初步决定,多家中国造纸公司的铜版纸产品将遭征收反补贴税。其中,山东晨鸣纸业集团遭征收的关税为10.9%,江苏金东集团遭征收20.35%,其他多家公司遭征收18.16%。

1984年,美国商务部作出一项决定,对于美国认定的“非市场经济国家”不使用反补贴税惩罚手段。1986年,美国联邦法院在“乔治城钢铁案”中对这一政策作出确认,判定商务部有权决定是否使用反补贴税手段。

不过,古铁雷斯说,时代变了。他说,商务部在1984年作出决定时,当时的共产主义国家里的公司不会因为政府补贴而调整其商业行为。但是,“2007年的中国不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苏联、东欧集团的经济状况。中国的公司会根据补贴作出反应,而且我们可以合理地估量出这些反应。”古铁雷斯说。

实际上,一些美国相关企业和人士一直在酝酿和推动使用反补贴税手段来对付中国,不过,这些动作主要是通过国会的渠道进行。按照美国的宪政,要改变一项在司法判例中确定的原则,需要通过立法手段来加以推翻。因此,国会中陆续有议员尝试推动立法,迫使行政部门对中国使用反补贴税手段。

那么到底什么是补贴与反补贴呢?

国家对进出口贸易给予的津贴就是贸易补贴。贸易补贴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贸易补贴简单来说就是负税,其后果与税收正相反。间接贸易补贴则一般采取放宽信贷、廉价使用能源或免费使用基础设施等方式。补贴量可以与贸易量保持某一固定比例关系,称为从量补贴;也可以与贸易值保持某一固定比例关系,称为从价补贴。

比如在贸易补贴中的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其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补贴,出口某种商品时,直接付给出口厂商的现今补贴。间接补贴,政府对某些出口商品给予财政上的优惠。

而反补贴是指一国反倾销调查机关实施与执行反补贴法规的行为与过程。其中的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者任何公共机构向本国的生产者或者出口经营者提供的资金或财政上优惠措施,包括现金补贴或者其他政策优惠待遇,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未享受补贴的同类产品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

世界贸易组织反补贴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针对前两种补贴,国家可以向世界贸易组织申诉,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机制经授权采取的反补贴措施;二是进口成员根据国内反补贴法令通过调查征收反补贴税。

以低价格占领市场:商品倾销

在1855年以前的十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二百万英镑左右徘徊。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口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是中国的1246倍。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1865年,在对外合法贸易中,中国才第一次出现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