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5794900000008

第8章 冲破智慧与人性的迷雾:博弈经济学(1)

做一头聪明的小猪:智猪理论

智猪博弈的模型解析如下: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它们在同一个石槽里进食。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大小猪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费2个单位的成本)。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个单位。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大猪/小猪 踩踏板 等待

踩踏板 7/1 4/4

等待 9/-1 0/0

在智猪博弈模型中,反正受罪的都是大猪,小猪等着就行。智猪博弈模型可以解释为谁占有更多资源者,谁就必须承担更多的义务。

智猪博弈存在的基础,就是双方都无法摆脱共存局面,而且必有一方要付出代价换取双方的利益。而一旦有一方的力量足够打破这种平衡,共存的局面便不复存在,智猪博弈的局面也随之被瓦解。

智猪博弈在社会领域很普遍。在一个股份公司中,股东都承担着监督经理的职能,但是大小股东从监督中获得的收益大小不一样。在监督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大股东从监督中获得的收益明显大于小股东。因此,小股东往往不会像大股东那样去监督经理人员,而大股东也明确无误地知道不监督是小股东的优势策略,知道小股东要搭自己的便车,但大股东别无选择。大股东选择监督经理的责任、独自承担监督成本,是在小股东占优选择的前提下必须选择的最优策略。这样一来,从每股的净收益来看,小股东要大于大股东。

这样的客观事实为那些“小猪”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成长方式,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借助于外界的力量,是很难成功的。我们看一下智猪博弈就能明白这一点,小猪的优势策略是坐等大猪去踩踏板,然后从中受益。也就是说,小猪在博弈中拥有后发优势。在博弈中,抢占先机并不总是好事,因为这么做会暴露你的行动,对手可以观察你的选择,作出自己的决定,并且会利用你的选择尽可能占你的便宜。

到底是选择先发还是后发,在博弈论中,就要先分析形势,按照风险最小、利益最大的原则,把风险留给对手,把获益的机会把握在自己手中,做一只“聪明的小猪”。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和博弈

在白蚁社会中,其社会结构的复杂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差。蚁后、工蚁、兵蚁、繁殖蚁和蚁卵在时间与空间上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它们建造的蚁窝有柱子、拱壁和带有散热片的通风室,这使人类不得不感叹它们的智慧。白蚁的智慧不是来自于单个的白蚁,个体白蚁脑子极小而且十分迟钝,白蚁复杂的社会行为来自于其合作的努力。例如一群工蚁建造一堵墙时,没有任何关于这道堵的蓝图,但它们不断释放化学讯号以协同建造这堵墙,协同使它们创造了很多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说明,在自然界中虽然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在争生存、求发展的斗争中,只要坚持团结合作,就有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这便是经济学中的正和博弈,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不妨用“猎鹿模型”来解释合作的必要性。

在古代的一个村庄,有两个猎人。为了使问题简化,假设主要猎物只有两种:鹿和兔子。如果两个猎人齐心合力,忠实地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就可以共同捕得一只鹿:要是两个猎人各自行动,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捕到鹿的,但可以抓住4只兔子。

从能够填饱肚子的角度来看,4只兔子可以供一个人吃4天;1只鹿如果被抓住将被两个猎人平分,可供每人吃10天。也就是说,对于两位猎人,他们的行为决策就成为这样的博弈形式:要么分别打兔子,每人得4;要么合作,每人得10。如果一个去抓兔子,另一个去打鹿,则前者收益为4,而后者只能是一无所获,收益为0。在这个博弈中,要么两人分别打兔子,每人吃饱4天;要么大家合作,每人吃饱10天,这就是博弈的两个可能结局。

猎人乙

猎鹿 猎兔

猎人甲 猎鹿 10,10 0,4

猎兔 4,0 4,4

通过比较“猎鹿博弈”,明显的事实是,两人一起去猎鹿的好处比各自猎兔的好处要大得多。猎鹿博弈启示我们,双赢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而且人们可以通过采取各种举措达成这一局面。

显然,正和博弈对双方都有好处,通俗来讲,就是一种双赢的结果。这种双赢的结果是通过合作来达到的,必须是建立在彼此信任基础上的,是一种非对抗性博弈。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为了让大家都赢,就是在合作初期,要对对方的合作条件有所评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合作效果。

我们常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要想赛过诸葛亮,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制度约束的。这里至少有三个必要条件:

1.三人是实质性合作的;

2.三人的智力结构是互补的,而不是完全同构的;

3.存在着一个隐性的合作动机,即他们一定要超过诸葛亮。

正是这三点的存在,才有了“赛过诸葛亮”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合作是共赢的必要条件,但前提是合作双方要具备对等的合作条件。

木匠与画家:负和博弈

在博弈中,双方的有效合作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合作则有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恶果。在竞争中,双方有可能恶行相向,最终却落得损人不利己的局面。下面有个故事说明了这一点。

古时候,有一个木匠,技艺高超,非一般人可比。他制作了一件绝无仅有的杰作──一个跟真人一般大小的木头女孩。木匠叫她“木女”。那木女不但美丽可爱,而且还能行走、活动,唯一不足的是不会说话。木匠为此非常得意。

有一天,来了一位画家,技艺之高无人可比。木匠存心想要试探一下,自己的杰作能否骗过这位画家的眼睛。当夜,木匠请画家在家喝酒。木女除了端酒上菜,一直默不作声地伺候在旁边。夜色已深,木匠借故离去,并吩咐木女好好陪陪画家。

第二天清晨,木匠来到画家的卧室前。他往里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只见画家自缢而死,旁边的木女早已身手俱散,成了一堆木头。木匠内心后悔不已,猜想画家发现木女是假人之后,羞愧至极,感到无颜见人,便自杀了。

他喊来了当地的官员及众人。验尸官让他先砍断绳索,木匠举刀用力砍去,只听得“当”的一声,刀砍在墙上。大家定睛一看,才知那是一张画而已。众人大哗,木匠顿感无地自容。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这个故事就是人际交往中一场不折不扣的“负和博弈”。所谓的负和博弈,就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是所得小于所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其结果的总和为负数,也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博弈,结果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左传·僖公五年》有“唇亡齿寒”这个故事。

春秋时,晋国的邻国是虢、虞两个小国。晋国想举兵攻打虢国,但要打虢国,晋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晋献公于是用美玉和名马做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谏劝虞公不要答应,但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给晋献公借道。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依靠呀!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一旦晋国灭掉虢国,虞国一定会跟着被灭亡。这‘唇亡齿寒’的道理,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虞公不听谏劝。宫之奇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到了曹国。这样,晋献公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在相处过程中,由于交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或占有欲,而不能达成相互间的统一,使交际产生冲突和矛盾,结果是交际的双方都从中受到损失。

在现实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与此类似的“负和博弈”现象。所以在遇到冲突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战胜对方,而应考虑,怎样友好地谈判才能让彼此的损失降到最低。在遇到竞争的时候,一定要动用智慧、冷静行事、化干戈为玉帛,避免彼此的恶行冲突,减少双方损失。

狭路相逢勇者胜:斗鸡博弈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驴子和驴夫”的故事。

驴夫赶着驴子上路,但驴子逐渐偏离平坦的大道,沿着陡峭的山路走去。当驴子靠近悬崖边时,驴夫抓住驴子的尾巴,想把它拉回来。可驴子拼命挣扎,驴夫抓不住,驴子从山崖上滑下去了。驴夫无可奈何地说:“你胜利了!”

其实驴子和驴夫之间展开的正是一场斗鸡博弈。斗鸡博弈的模型具体如下。

两只实力相当的斗鸡狭路相逢,每只斗鸡都有两个行动选择:一是退下来,一是进攻。如果斗鸡甲退下来,而斗鸡乙没有退下来,那么乙获得胜利,甲就很丢面子;如果对方也退下来,双方则打个平手;如果甲没退下来,而乙退下来,甲则胜利,乙则失败;如果两者都前进,则两败俱伤。

因此,对每个人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但是这种追求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斗鸡博弈的收益矩阵

甲/乙 前进 后退

前进 -2/-2 -1/1

后退 1/-1 -1/-1

上表中的数字的意思是:两者如果均选择前进,结果是两败俱伤,两者均获得-2的支付;如果一方前进,另外一方后退,前进者获得1的支付,赢得了面子,而后退者获得-1的支付,输掉了面子,但没有两者均前进受到的损失大;两者均后退,两者均输掉了面子,获得-1的支付。

斗鸡博弈的关键是谁进谁退,如果都不愿意后退,往往最后得到的是一种“驴子式的胜利”。

由此看来,斗鸡博弈描述的是两个强者在对抗冲突的时候,如何能让自己占据优势,力争得到最大收益,确保损失最少。但是凡事都要决出输赢胜负,那么必然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只有一方先撤退,才能使双方获利。特别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如果具有这种以退求进的智慧,提供给对方回旋的余地,就会给自己带来胜利,而且双方都会成为利益的获得者。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毛泽东总结出游击战的指导方针是“敌退我进,敌进我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就是一种“斗鸡博弈”。敌退我不进,会坐失良机;敌进我不退,硬拼也不明智。打得赢不打,是不能敢于胜利的怯懦;而打不赢还不跑,革命的本钱都会赔进去了。

“斗鸡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你进我退,你退我进”。自己的行为取决于对方的行为,而且双方都是这样的选择。那么,最后的“纳什均衡”究竟会出现在哪一点?也就是到底是谁进攻,谁撤退呢?这就要看谁使用了“威慑战略”,并更为有效了。

选择“威慑”的一方要表现出义无反顾、势不可挡的样子,以大无畏的气势震住对方。“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这个意思。当然“威慑战略”也是平等的,双方都可以采用,若对方表现得比你还勇猛,你就要“识时务者为俊杰”了,与“愣头青”去拼命是不值得的。

一场血腥战役之后,敌我双方的两个士兵狭路相逢了。他们都已身心疲惫,但双方都勉力对峙,枪口对着枪口,目光对着目光。终于,敌方士兵的信心崩溃了,扑通一下跪地求饶。当战士吃力地夺过对方枪支,发现里面根本没有子弹时,他也一下子瘫倒在地,因为他早就弹尽粮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