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怎样与竞争对手合作
5796600000002

第2章 合作与竞争 (1)

几年前,杰克·韦尔奇就预言:合作与竞争,将成为商业市场中的斯芬尼斯之迷。金字塔前的斯芬尼斯问每个过路人:早晨四只脚,中午两只脚,晚上三脚的动物是什么?市场中的企业家则早上想谁是客户,中午想谁是竞争者,晚上想谁是供应商。产品系统性、消费整体性、生产互助性标志着有敌无仇的商业竞争时代的来临。

以单个企业的竞争力为重心的市场竞争时代,他人即是地狱,一切竞争者都是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首要问题是怎样制造最低成本、最高质量的产品。以整体产业的系统价值为重点的合作与竞争时代,没有合作者就没有商业生态圈,一切合作者都是统战的对象,革命的首要问题是怎样创造最具有利润优势的商业生态环境,怎样聚集合作者的核心竞争力为己所用。合作者既是竞争者,更是完善者。这就是有敌无仇的新竞争模式的具体表现。用竞争的眼光环视市场,满眼都是仇敌,从完善的视角寻找合作对象,满脑只有怎样实现最高客户价值。有敌无仇的合作法则,要求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一切以怎样为自己的客户创造价值为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与对手既竞争,又合作,已成为全球大趋势。

合作与竞争,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任何企业都不能游离于优胜劣汰这个基本法则之外。但市场经济也是合作经济或协作经济,竞争与合作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企业,只有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才能不断学习与进步,求得最佳的生存与发展,取得最大的市场份额或利润。

竞争:市场经济的主旋律

市场的魔力就在于竞争。竞争能激发个人、群体、民族、国家的潜力,为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不断尽心竭力。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出现了飞速增长。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这样描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其实,资产阶级使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的“法术”就是竞争。竞争改善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经济活力的提高,使社会生产更加富有效率。

竞争日趋激烈是现实社会不争的事实。在人类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仍然存在激烈的竞争。迈入21世纪,人类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激烈竞争的挑战便是其之一。

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来没有间断过,一个产业中的从业者与同行业中的其他竞争者相争,是为了在一定的市场中为本企业产品和服务谋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与买方、供应方的讨价还价之争,是为了在一定的利润中为本企业争得更多的利益;而对潜在入侵者和替代品威胁的提防、抵制,则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企业间的对抗性竞争关系曾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世界许多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的基础。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企业间的对抗性竞争关系作为一种竞争规则日益暴露出其自身的不足与缺陷(甚至是负面效应),具体表现如下:

1产业中的个体难以抗拒潜在巨人入侵者和替代品的威胁

当潜在的入侵者是那些资本实力雄厚、技术实力强、有一定市场美誉度的巨型企业时,则产业中的现有分散从业者是很难抵御其战略性入侵的,特别是当这些巨人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并通过并购、合资、联盟等方式入侵一个产业时。

替代品或以产品性能更优或以产品价格较低而给所替代产业中的从业者构成威胁。假若这种替代品由某个大的企业集团生产供给,则其威胁力将十分巨大。被替代产业中的分散个体若不紧密合作、联手抗击,则所在产业(产品)处境将难以得到改善。

2同行业个体对抗的负面效应

同行业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最常见的形式是价格与广告战。除少数几个垄断行业以外的大多数行业都可见到狼烟四起的战火,特别是家电、啤酒等行业。争战的结果,一方面是参战企业两败俱伤,企业获利减少。另一方面可能是消费者享受的利益减少(商品的品质降低和服务项目减少),消费者同时还是企业广告费用的最后支付者。另外,这种争战恶化了市场环境,不利于市场稳定秩序的形成。

3市场链中个体对抗的负面效应

市场链中的买方(分销商、经销商)、供应方与一个产业中的从业者之间的抵抗,一方面表现为利益上的争夺,由于受利益驱动,企业与买方、供应方之间的业务关系经常变更,很不稳固,为此,企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在市场比较选择中为自己“寻找”“合适”的买方和供应方,市场交易成本可观;另一方面表现为相互间的不够信任与不够合作,主要是由于业务关系的不够稳固和受利益驱动的影响。例如,买方向顾客推销商品不够积极,提供服务不够理想,也不注重从顾客那里收集反馈意见,致使企业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源,进而影响企业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等。供应方不能结合下游企业的经营战略调整自己的经营活动,致使下游企业的经营战略因缺乏供应方的合作实施不畅。为此,企业同样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用以管理、协调与买方、供应方之间的业务关系,而且这种管理、协调成本的付出对于改善双方的业务关系还是十分重要的。

由此可见,当前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竞争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未得到解决,反而日益严重和涉及更为复杂的社会背景。管理者们不能不思考的是,在竞争压力面前,企业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有无选择?能否承受竞争的挑战?该如何承受竞争的挑战?总之,在现实面前,竞争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面对的问题。

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某集团投资千万元招标信息化项目,该项目又包含了一揽子小项目。对于ABC计算机公司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但要想完整中标该项目,需要ABC公司内的三个业务部门通力合作。出于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加强部门之间相互竞争等考虑,ABC公司管理层做出决定:让每个部门单独对项目进行投标,无论哪个部门赢得合同,另外两个部门都被当作分包商。

经过几十次讨论、修改标书、与客户沟通,其中一个部门终于赢得了项目合同。项目的顺利落地,让管理层认为这种竞争是有益的。

但四个月后,其结果截然相反。由于存在竞争关系,三个部门之间拒绝沟通,不愿共享信息。为了保证本部门利益,赢得合同的部门常常将少量的工作外包,没有充分利用其他两个部门的资源,造成项目成本相对较高,甚至出现了停工。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单纯竞争的劣势和合作的必要性。恰当地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就要正确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

首先,要正确界定竞争与合作的内涵。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对竞争与合作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甚至将两者对立起来,从“竞争与合作谁更重要”这一二元对立式提问中便可以看出,似乎一谈竞争,就会有损合作,一讲合作,就要摒弃竞争。其实从社会学观点来看,竞争与合作同属于最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两者互相区别,但更紧密相连。如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合作是指这样一种互动形式,即由于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对于单独的个人或群体来说很难或不可能达到,于是人们或群体就联合起来一致行动。正如功能主义理论所强调的那样,在广义上讲,所有社会生活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合作,社会不可能存在。”从这一认识出发,有人可能认为,似乎合作更应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主要互动形式。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合作本身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自发合作、传统合作、指导合作、契约合作等;此外,社会是复杂的,人们的需要与追求也是多样的,它们既可能倾向一致,也可能存在差异甚至对立,加之现实生活中人们在价值观、道德取向等方面亦如此,因而除了合作,还有其他与之不同的社会互动形式,与之相对立的就是冲突。尼斯比特(1970)指出,“冲突是对珍惜物品或价值的竞争”,作为合作的对立面,冲突与合作并非水火不容,其中,“竞争是遵循某些规则的一些合作性冲突,在这种形式的互动中,达到所追求的目标要比打败对手更重要”。为了理解的方便,我们在此不妨把冲突视为那种极端的社会互动主体双方的对立形式,而竞争则是介于一种合作与冲突之间存在一定张力的中介状态。

这样,人们就不难理解,经常面临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做出选择,而是在如何防止竞争转变为冲突的问题上面临挑战。对此,波普诺的观点是,“竞争双方必须先就‘游戏规则’达成一致意见,并且在遵守这些规则上必须协作。这一点适用于市场竞争、教室里学生之间的竞争以及足球队之间的竞争”。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的竞争,是一种“契约竞争”,其遵循的规则大至国际条约、国家法律、商业合同,小至个人之间的君子协定,是一种在规则、规范约束下的有序的、建设性的竞争。它不仅不与合作相悖,往往还会发展为纯粹意义上的合作。至于那种将竞争导向对立冲突的情况,我们可称之为恶性竞争,它无视互动双方存在利益的一致性,也就无规则可言。总之,合作与竞争同属于人类的基本社会互动形式,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常常在同一层面或不同层面之间产生关联并相互交融在一起,既可能具有积极意义,也可能具有消极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影响。

其次,应考虑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如前所述,当前人类社会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但另一方面,处在高科技时代,人们越来越呼唤合作。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趋向呢?我们认为,当前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状况,这是历史的惯性使然。

但人类历史已进入这样一种时刻,即人们不仅面临生存困境与危机,人类生产实践的全球化、复杂化,交往格局的世界化、信息化、多样化趋势等促使人类存在的历史根据正发生实质性变化,这给人类的社会生活转型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人们日益认识到彼此利益的一致性、命运的共同性,人们开始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提出质疑。正如鲁洁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所概括的:“单子式个人正逐步丧失其存在的历史根据,作为个体的人正朝着与他人共在生存方式前进。与此同时,‘共在’、‘主体间性’、‘共生’、‘关系性自我’等,开始成为理解人、建构人的新的概念范畴,成为一种新的人格理想。”

总之,在两种趋势中,竞争仍占优势,而合作更具生命力。

现代社会不能回避竞争,但较之竞争更呼唤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