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5797900000051

第51章 最正当的“劫富济贫” (1)

每年一度的财务规划——财政预算

财政预算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在14~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步壮大,他们充分利用议会同封建统治者争夺财政支配权。他们要求政府的各项收支必须事先作计划,经议会审查通过后才能执行,财政资金的使用要受议会监督,以此限制封建君主的财政权。

美国直到1800年才规定财政部要向国会报告财政收支,但这时的财政收支报告只是一个汇总的情况而已。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后,国会成立了一个拨款委员会,主管财政收支问题。1908~1909年,美国联邦财政收支连续出现赤字,促使美国政府考虑建立联邦预算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会在1921年通过了《预算审计法案》,正式规定总统每年要向国会提出预算报告。

财政预算是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查和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财政资金的主要工具,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中央预算占主导地位。

政府的财政预算主要有以下功能:

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财政预算反映了政府部门计划开支项目和资金的拟用情况。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财政预算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要求国家财政在收支上保持平衡。

3控制政府部门支出。通过预算,可以规范政府行为,避免无计划性、盲目性投入。

政府的财政预算遵循以下原则:

1年度原则。是指政府必须按照法定的预算年度编制国家预算,这一预算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同时不允许将不属于本年度财政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任何一个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有时间上的界定。

预算年度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一是历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我国即实行历年制预算年度;二是跨年制预算年度,即从每年某月某日开始至次年某月某日止,中间历经12个月,但跨越了两个年度,如美国的预算年度是从每年的10月1日开始,到次年的9月30日止。

2公开原则。政府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政府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之于众,让人民了解财政收支状况,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

3可靠原则。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充分确实的资料,总结出规律性,进行计算,不能任意编造。

4法律原则。政府预算与一般财政经济计划不同,它必须经过规定的合法程序,最终成为一项法律性文件。政府预算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审批之后,就形成反映国家集中性财政资金来源规模、去向用途的法律性规范。

5统一原则。尽管各级政府都设有该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政府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的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政府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政府预算。这就要求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知识链接】财政预算执行基本环节

预算的执行是指预算目标的实现过程。它有三个基本环节:组织收入、拨付支出、预算调整与平衡。

政府也会入不敷出——财政赤字

2004年,《福布斯》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是20世纪美国最优秀的总统?在美国前总统里根去世后,这一原本没有定论的问题又再次成为美国人争论的焦点。最后,被美国公众认为最会搞经济的克林顿荣登榜首。

克林顿为何被评为20世纪最优秀的美国总统?原因是,美国政府一向以财政赤字而闻名,而克林顿时代赤字却转为盈余。

在克林顿入主白宫的8年内(1993年到200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非常强劲,年均涨幅高达35%,高于吉米·卡特和里根两人在任时的水平,只是稍逊于肯尼迪和约翰逊所在美国60年代经济腾飞时的表现。此外,克林顿也很会把握时机,他在美国人均收入涨幅停滞多年,刚刚出现上升势头的时候适时决定增税,使联邦政府的收入出现了大规模的盈余。

最终,克林顿凭着一个规模最小的政府机构,实现了自约翰逊总统时期以来美国GDP最强劲的涨幅,也使美国政府自杜鲁门总统以来,首次真正出现了财政盈余的局面。

但小布什上台后,适逢经济衰退,又对外连续用兵,导致再次出现高额赤字。巨大的财政赤字引发贸易赤字,美国成为世界上“双赤字”最为严重的国家。

财政赤字即预算赤字,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总会制订一个当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若收入小于支出,为财政赤字。

理论上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最佳情况,在现实中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如果国家财政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那么这种支出差额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用红字书写,这就是“赤字”的由来。赤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安排,被称为“赤字财政”或“赤字预算”,它属于财政政策的一种;另一种情况,即预算并没有设计赤字,但执行到最后却出现了赤字,也就是“财政赤字”或“预算赤字”。

在现实中,很多经济处于上升状态的国家都需要大量的财富解决大批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因此财政赤字看来似乎不可避免。不过,这也反映出财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当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是长期的财政赤字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很大负担,不是长久之计。

【知识链接】动用历年结余

动用历年结余就是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形成的结余来弥补财政赤字。

无处可逃的强迫——税收

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1547年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22岁来到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1571年,土耳其舰队入侵地中海地区,西班牙与威尼斯组成联合舰队进行抵抗,塞万提斯出于爱国热忱,毅然入伍,在一次海战中负伤并失去左手。1575年,塞万提斯在回国途中为海盗所俘,至1580年才赎得自由。

1587年塞万提斯谋得一个税务员的职位。有一次他到一个闹灾荒的地方去征税,当地百姓太穷,无钱纳税,但教堂的一个讲经师的谷仓里却堆满了粮食。塞万提斯得知后,就下令征收这些粮食,用来抵偿老百姓应该缴纳的赋税。此事触怒了教会,教会立即将塞万提斯驱逐出教。

以后他又多次被权贵和教会迫害,被投入监狱。在这黑暗悲惨的生活环境中,塞万提斯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写出了不朽名著《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征收权贵的粮食的强制性与国家征收税收的性质是一样的。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具备强制性、无偿性和相对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那么,国家为什么要无偿、强制地征税呢?

一种观点认为:“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它体现着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税、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是人民依法向征税机关缴纳一定的财产以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从而使国家得以具备满足人民对公共服务需要的能力的一种活动。”

我国最初的税收形式起源于奴隶制时期,但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一些税收的初级形态。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据说帝王之一的帝喾曾开征过税赋。进入奴隶社会,赋税形式有了多样化的发展,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室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土地之物产大部分需上交王室。

在现代宏观经济中,税收的作用不容小觑,具体表现为促进平等竞争;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合理调节分配等。税收具有以下的基本职能:

组织财政收入。税收是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集中一部分剩余产品的一种分配形式。由于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因而能保证收入的稳定;同时,税收的征收十分广泛,能从多方筹集财政收入。

调节社会经济。政府凭借国家强制力参与社会分配,必然会改变社会各集团及其成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有的份额,减少了他们可支配的收入。但是这种减少不是均等的,有些人向国家交税较多,有些人较少,这种利益得失将影响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影响。

监督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在征收税收的过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细致的税务管理基础上,具体掌握税源,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纳税人依法纳税,并同违反税收法的行为进行斗争,从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方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知识链接】偷税

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

越富的人交税越多——累进税

个人所得税收“瞄准富人”,看似是对富人的挑战,实际上是对税务及政府能力的考验。

日前,北京市地税局首次在媒体上明确给出了北京重点纳税人的界限:年收入10万元以上、有多处取得收入的或需要二次申报的人员及外籍人员为重点纳税人。按照这个标准所做的初步统计显示,目前北京市大约有3万人的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也就是说,在北京,至少有3万人的纳税情况将被重点监控。事实上,不仅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地税部门都已将征缴的重点锁定在高收入人群。“我们不是要劫富济贫,而是高收入阶层并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税金。”一位相关税务人员说。

以上文字说明,我国对加强了对富人税收的监管力度。税收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收入差距。其原则是从富人那里多征一点,用于帮助低收入阶层的教育、医疗、市内交通等开支。一般所采取的办法是累进税。即谁收入越高,谁交的税就越多。

一般认为,税收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易宪容研究员认为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众多巨富,关键在于由于种种原因,社会民众的大量财富被轻易地转移到少数人手中,易宪容将其称之为“掠夺式经济”。

以房地产业为例,开发商往往借助权力以低价从普通市民或农民手中占得土地,“开发”了之后再以超高的价格卖给消费者,房地产业就是通过这种掠夺式的方式发展起来并让整个社会财富聚集到少数人手中的。

那么,对富人征收“累进税”应不应该呢?完全应该。经济学上有一条税收原理叫“支付能力原则”。这一原则认为,人们纳税的多少应该与他们的收入、财富或支付税收的能力相关联,其目的在于符合那种社会、是合适的和公正的收入分配。

对富人征收“累进税”,并非对他们不公平。因为即便是不考虑掠夺的因素,富人之所以富,也是因为包括穷人在内的全社会给予了合作的结果,并不见得就是因为他们多么能干。“带血的煤”和煤炭富翁们的豪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是一目了然吗?哪怕是在那些普通的公司里,白领、蓝领们的兢兢业业、加班加点,不也是老板们财源广进的基本前提吗?所以,富人有义务多交一点税,然后由国家通过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转移给穷人。

总之,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通过征收“累进税”来调节贫富差距是合理的,同时也是非常温和的社会政策,其社会后果是真正意义上的“帕累托改进”,即所有的社会阶层都将从这一措施中受益。

【知识链接】累进税的类型

1全额(率)累进税: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一个相应等级的税率计征;

2超额(率)累进税:将课税对象按数额(比率)大小分为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分别按其相应的税率计征。

里根一年只拍四部电影的背后秘密——拉弗曲线

1980年1月,里根刚竞选上总统,其竞选班子特别安排了一些经济学家来为里根上课,让他学习一些治理国家必备的经济学知识。第一位给他上课的就是拉弗。拉弗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向里根推销了一通他的关于税收的“拉弗曲线”理论。当拉弗说到“税率高于某一值时,人们就不愿意工作”时,里根兴奋地站起来说:“对,就是这样。二次大战期间,我正在‘大钱币’公司当电影演员,当时的战时收入附加税高达90%。我们只要拍四部电影就达到了这一税率范围。如果我们再拍第五部,那么第五部电影赚来的钱将有90%给国家交税了,我们几乎赚不到钱。于是,拍完了四部电影后我们就不工作了,到国外旅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