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华歇后语鉴赏
5809900001064

第1064章 赵括全军覆没——坏在纸上谈兵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赵括:战国时赵将,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

“语义”比喻只会空谈理论,不能结合实际而遭到失败。

“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便熟读兵书,因此只要一谈到如何用兵,他便会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所以,不少听过赵括高谈阔论的人,都觉得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然而,赵括的父亲赵奢却说:“我的儿子只通兵书,一旦真的领兵打仗,绝对会出大错。因此,他万万不能担当大将之职,否则,绝对是个败军之将。”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秦国攻打韩国,韩国向赵国求救。于是,赵国派老将廉颇率兵前去救援。廉颇是赵国的名将,身经百战,作战勇敢,打过不少的胜战。廉颇率军行至长平,却遭到秦军的阻截,双方相持不下,足足对峙了三年。由于秦军战线拉得太长,远离后方,因此常常感到供给不足。如果双方再这样相持下去的话,对秦国十分不利。为了早日结束战争,赢得胜利,秦军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们派人到赵国去散播谣言,诋毁老将廉颇,说他年纪大了,办事十分糊涂,也不像以前那样勇猛善战了,跟秦军对峙三年也没能获胜。他们还故意吹嘘赵括年轻有为,是百年不遇的大将之才,如果赵王英明,派赵括去带兵打仗的话,说不定早就赢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赵王听见大家的议论,也觉得廉颇老了,就下令改派赵括为大将军,让他代替廉颇领兵打仗。

赵括代替了老将廉颇,神气十足,他一到长平战场,不问青红皂白,便立刻改变了廉颇的战略,还任意撤换指挥官,弄得全军上下人心惶惶。原来廉颇指挥时,这支部队像铁桶一样坚强,如今战斗力一下子减去了大半。秦军指挥官得知赵军的动态以后,暗暗高兴,立即派出一支精锐的部队伪装败退,其实是要切断赵军的粮道。赵括以为秦军真的败退,也不征求部将的意见,就独断专行,下令出击,结果中了秦军将领的计策,赵军一下子被秦军一隔为二,被牢牢地围困起来。赵军被秦军围困了四十多天,粮食吃完了,人心大乱。赵军丧失战斗力。后来赵括带领一部分精兵突围,结果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全军覆没,四十多万大军都当了俘虏。赵国从此败落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