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华歇后语鉴赏
5809900000351

第351章 孔子教弟子——宁渴不饮盗泉

“出处”《尸子》。

“语义”表示宁死也不接受不义之物,比喻不占不合原则的便宜。

“故事”春秋时,在山东泗水县的东北,有一潭碧泓清冽的泉水,附近的百姓常到潭中挑水饮用,游泳嬉耍。后来,有一伙强盗占据了这个地方,他们在潭畔安营扎寨,打劫过往的客商和行人,百姓们对强盗们恨之入骨。过了些时候,鲁国国君派兵赶走了强盗,人们便把这个无名的水潭称为盗泉。

有一年夏天,骄阳似火。孔子带着子路等学生,外出办事路过盗泉。子路从盗泉取水饮用。孔子见泉水清冽异常,不由问道:“这样清冽的泉水是很少见的,你问过住在这里的人家,知道这潭泉水叫什么名字吗?”子路笑着回答说:“我刚才问过一个老人,他告诉我这泉水的名字叫‘盗泉’。水这么清,不知道为什么要叫这样一个坏名字!”孔子听了,立即把钵中的水往地上一泼,又叫子路把打来的水全部倒掉。孔子说:“盗泉,那就是说,这是强盗的泉水,它的名声肯定坏透了。我们怎能因为口渴而去喝坏透了名声的东西呢?我们宁愿渴死也绝不喝它!”孔子说完,吩咐车夫继续赶路,往前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