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5821100000033

第33章 国债市场和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和国债市场的买卖,以此调节利率、汇率和货币发行。就参与市场交易这一点,可以说我国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已经开始,但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效果来说,还远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过去几年里央行派出国学习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官员不在少数,回国后也作了不少宣传,但是都因缺乏研究和专长而难以真正解决问题。公开市场业务要能真正发挥作用,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首先明确政策操作的目标和经济性质、技术要求和人员配备,以及存在的差距和解决办法等。在任何国家,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都仅仅是手段,服务于一定的经济目标,我们学习外国的经验,决不是要简单地搬进来模仿,而是要切切实实地运用这一手段来达到我们自己的目标。

公开市场业务最早开始于英国,很长时期英格兰银行的政策目标是维持英镑汇率和降低国债成本。虽然降低国债成本的目标曾经受到批评,但是英格兰银行从来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始终构成其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维持英镑汇率自16世纪开始,就一直是英国政府的坚定信念,但是经历了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几度波折和布雷顿森林货币制度在 70 年代的最后崩溃,英格兰银行学会了浮动汇率的操作,也就放弃了原先的强硬立场。

美国的公开市场业务规模最大,1994 年美联储持有的国债余额达到 38000 亿美元,一般的商业银行均持有大量国债,约占银行资产总额的大约 10%。这为中央银行通过买卖国债调节商业银行的现金头寸和信贷规模,提供了方便的条件,所以国债市场的公开市场业务成为美联储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美联储操作公开市场的政策目标是克服各种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对货币市场的冲击,以达到国内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同时也能兼顾选择适当的时机帮助降低国债的筹资成本。外汇市场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微不足道,因为很长时期美元一直保持了自由兑换货币的地位,是最主要的国际贸易支付手段和各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构成,美元的对外升值或贬值直接引起各国外汇储备的增减变化,有很多国家比美国更加关心美元汇率的稳定,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美联储维持汇率的责任和负担。

近两年来,因为外汇体制改革和国债的大量发行,我国的外汇市场和国债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央行在这两个市场的政策操作却不理想。在外汇市场,先是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尔后又是持续升值,对进出口贸易造成不必要的汇率风险。高利率和人民币发行,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外汇储备的管理不能适应多种外汇货币的不同变化趋势,造成储备成本的不断增加。在国债市场,央行的目标是按年初宣布的计划把国债尽快销售出去,完全忽视国债市场变化对市场资金的影响和正确选择时机对于降低政府债务成本的必要,造成 1995年国债发行成本急剧增加,市场沸沸扬扬,而后又突然关闭国债期货市场,引起一片混乱,完全偏离公开市场业务调节宏观经济的应有目标。

中央财政销售国债,筹集资金,1000 多亿元的资金不可能马上用于开支,而是要在一段时间里逐渐开支出去,因此在国债筹资和增加财政开支二者之间就有一个时间差。央行的政策如果不能弥补这个时间差,就会有财政存款增加、货币回笼、市场资金十分紧缩,引起股市下跌、市场利率上升、国债销售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经济反应。而在随后的日子里,财政增加开支,则又会使市场作相反方向的变化,但国债销售成本已成定局,不可能作相应地减少。国债到期、财政就要兑付。在国债兑付的日子里,财政存款减少,甚至出现透支,同时货币发行则会大量增加,对资金市场又会造成扩张性的冲击,引起市场利率下降和股市上升。我国1995 年的国债发行和兑付集中在4~5月份,由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忽视了二者在时间上的配合,也没有相应地市场操作,结果就陡然造成了市场波动和国债发行成本的增加。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手段之一,同其他的政策手段相比,更具有微调的性质。因为准备金政策要借助立法手段,常常一定十几年不变;再贴现利率的变化,有了西方国家70年代的教训,也不易频繁大幅变动。惟有公开市场业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买进或卖出,调节市场利率和货币发行。对宏观经济的微调,最直接的目的是克服季节性波动的不利影响和抵消各种外部因素变化对货币市场的冲击,达到市场和经济的稳定。典型的季节性变化在我国有农产品集中采购、春节前的居民集中购货、企业财务年度在春季的复苏和政府于年末和年初集中征税等。外部因素的冲击有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变化对我国外汇货币市场的影响,也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产生的影响。不论是哪一种影响,出于稳定货币经济的目的,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同降低政府债务成本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如果季节性变化使货币投放过多,对国债市场的影响必然是价格上升和利率下降,央行就可以在高价位出售国债回笼货币;相反,季节性变化使货币大量回笼,必然的影响是价格下降和利率上升,央行又可以在低价位回购国债和增加货币投放。所以,只要央行正确选择时机,就总是能够在市场低进高出,包括国债的发行和兑付,从而在平抑市场波动的同时,把政府国债的筹资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

国库券的集中发行又集中兑付,造成国债市场的价格波动和对股市的冲击,央行不能进入市场平抑波动,就必然会有民间的机构介入,以赚取价格波动带来的国债价差利润,这就是一连几个月国库券期市火爆的原因。目前以行政手段关闭国库券期市,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正确的办法是由央行开展国库券回购业务,这等于是央行同所有的金融机构进行国债期货交易,固定国债的远期价格和稳定市场利率,同时把市场波动造成的国债价差利润转归国家财政的收入。

中央银行在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时,正确选择时机、敏感反应,具有极端的重要性。为此央行的决策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经济分析能力和熟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变化。虽然央行目前的干部队伍和人员素质还远不能达到这一水平,但是这不能成为维持现状不作改进的理由,央行必须根据政策操作的要求改革人事制度,吸收合格的专业管理人才;改革机构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和考核,注重实效,采取有力的措施向着高标准的要求稳步推进。公开市场业务的微调,与信贷计划体制的日常指标分配相比,不仅具有调控宏观经济的相同功效,而且还能克服指标分配的时间滞后和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贯彻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消除指标分配中的腐败行为,因此,必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