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5821100000039

第39章 21世纪香港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新年伊始,我随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个课题组在中国经济学术基金的安排下对香港的金融业进行了一次考察,香港金融业赶超世界争当一流的锐意进取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新世纪的香港金融业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现在又面对金融全球化和亚洲地区金融崛起的挑战,但是他们已经做好了长远发展的规划,正在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对金融市场进行一个战略性的升级改组。香港是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了解香港正在发生的变化,对于我们把握国际金融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对于改进我们的政策选择和加快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香港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1997~1998年香港经济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游资冲击的严峻考验,1999 年开始显露止跌回升的迹象,但同1997年之前的繁荣相比,当前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对此,香港的金融监管当局和学术界人士都有一个很清醒的认识。香港传统的三大经济支柱是金融服务、加工制造和转口贸易,其中金融业深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萎缩比较明显,继 1997~1998 年香港股市和楼盘暴跌之后,银行信贷急剧收缩,很多国际金融机构转移了业务重点,收缩在港机构,抽回投资,大量裁员,其中尤以日资的减少为突出。香港的加工制造业最近几年已经基本完成了向珠江三角洲一带的转移,港内的工资成本和房价租金无法同内地竞争。香港的转口贸易依赖于内地市场,于1999年急剧下降,原因首先是内地加大了打击海关走私的力度,其次是内地港口的建成和开放度增加,很多贸易直接通过内地出口,减少了对香港的转口依赖。

在南亚地区,香港要继续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当前也正面对来自新加坡的竞争。新加坡的金融市场同香港一样,高度开放高度自由,又都同样缺乏本土雄厚的国民经济作基础。但是新加坡十分积极开发金融衍生商品的市场,拥有南亚地区最为活跃的外汇期货和期权市场,由于实行汇率浮动的货币制度,跨国、跨地区的市场交投十分活跃,加上房租地价和生活成本比较低廉,不仅吸引了很多金融机构和外资的投入,还同香港形成了争夺金融人才的优势。与之相比,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度,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商品的开发和跨国跨地区的市场交投全都因此受到限制,市场活力因此降低,仅剩的恒生指数期货因为要充当所有金融市场的风险对冲工具,也变得十分不稳定,增加了金融监管稳定市场的难度,再加上仍然很高的房价地租和工资成本,形成了比较不利的竞争劣势。

过去20年,香港的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内地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与新加坡的竞争更要加强同内地的经济合作,吸引内地的优秀企业到香港上市,活跃香港的金融市场,但是这样又同内地的上海和深圳市场形成了竞争。上海和深圳是新崛起的资本证券市场,虽然在市场组织和金融监管的方面同香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在一个很低的起点上开始一个长期的发展,每前进一步,对香港都是竞争的压力。目前上海深圳两地的房租地价和工资成本要比香港低很多,还有很大的内地市场、比较雄厚的高科技人才队伍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作依托,2000 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政府可望加快改革的步伐和扩大开放,迅速提高上海和深圳金融市场的吸引力,这些都是相对于香港的优势。

21世纪,金融全球化和以数字网络为代表的产业技术升级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1997年出现的网上证券交易和1998年开始的网上银行已经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高科技的上市公司也成了世界各大证券市场的明星。香港是一个自由港的城市,拥有政策灵活的极大优势,为了抓住机遇吸引高科技企业到香港上市,1999 年香港交易所及时推出了一个二板市场,为内地的高科技企业开辟一条新的上市筹资渠道。然而香港的金融市场同内地的企业毕竟相隔一层,中国政府也没有理由不让同样的企业选择到上海和深圳的市场去上市。上海和深圳拥有比较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和更加贴近内地的高新技术企业,两地的证券市场又有辐射全国市场的能力,只要改进市场组织和金融监管,同样可以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筹资需要。然而香港要抓住机遇寻求新的发展,却有一个缺乏高科技人才队伍的障碍需要克服。

二、抓住网络数字技术革命的机遇,积极迎接挑战

面对金融全球化和周边地区金融加快发展的挑战,香港的金融业紧紧抓住网络数字技术革命的机遇,充分利用香港作为自由港的优势,制定了一个世界领先和真正全球开放的发展战略。即利用最新的高科技手段建立一个高度兼容的金融证券交易平台,以此为基础,提供证券交易和清算登记的直通式金融服务,消除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以及现货、期货和期权交易之间的市场分割,实现本地市场和世界各大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易联网,以最高效和优质的服务以及充分扩张的市场规模来降低香港目前高工资和高物价造成的交易成本,提高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为了实现直通式交易服务和消除市场分割,香港证监会正在着手进行几方面的改革,首先把联交所和期交所,现货、期货和期权三个清算公司,以及证券登记公司统一合并,改组成一个上市公司,为建立一个统一的证券交易和货币清算网络做好组织准备。其次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提升现有的金融交易基础设施,为各种金融交易、清算、登记和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一个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迈向一个保密性良好的无纸化证券市场。最后是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构架和市场手段,充分提高市场交易和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众对香港市场的信心。这套改革完成之后,参与市场的合法机构和个人只须开设一个货币结算账户(类似内地市场的保证金账户)就可以同时进行金融现货、期货和期权的买卖,因此减少资金占用;也可以在网上直接获取自己个人的资产组合账户,随时进行调整;并且享受成本充分降低的服务。

香港要实现全球化金融市场的目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基础设施和网络程序必须高度兼容和标准化;其二是必须抢时间赶在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前头。目前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的证券交易基础设施和网络服务程序都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的国家一般都不能互相兼容,给跨市场和跨国的金融交易带来不便。要改变这种现状,不可能通过发布一个超越于国家之上的统一规定,而是必须通过技术升级向各类和各国的市场提供一个高度兼容和标准化的基础网络,吸引不同性质的交易市场和不同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易服务机构前来建立联网,为他们各自的本地和本国的跨国交易提供富于竞争力的优质服务。这个高度兼容和标准化的基础网络也是世界上很多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增强竞争力的关键问题是谁最先建立,谁的标准就是国际标准,谁就最能吸引不同的市场和不同国家的机构前来建立联网,从而迅速扩大市场规模。香港的计划是在2000年3月完成机构改组,6月完成跨市场交易的单一清算网络,2年内达到全部改革的目标,如果预期完成,香港的证券市场将居国际领先水平,使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充分的巩固。

三、加强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合作,谋求长期发展的优势

世界上几个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例如,纽约、伦敦、东京、法兰克福等,都有本土雄厚的国民经济和广大的市场作基础,虽然香港依靠高新技术提升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没有本土的规模经济实力也能实现全球化金融市场的目标,但是正像过去20 年香港的经济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内地的经济改革和发展一样,今后香港长期的发展和繁荣仍然离不开中国内地的经济规模实力。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实行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内地开放城市的加快发展会对香港形成竞争的压力,但是中国又正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香港的经济发展和进入内地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香港的企业界和金融界需要同内地的政府和企业部门发展更加紧密的经济合作。

发展香港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合作需要充分发挥香港和内地各自的比较优势。香港的优势在于有一批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活跃在企业机构的内部和政府的财金决策管理部门,虽然也有企业管理和政府决策的失误,但是检讨和纠错的机制十分健全。香港的劣势在于市场狭小,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中国内地的明显优势是市场潜力极大,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多,但是十分缺乏优秀的经济管理人才,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政府财金制度十分落后,银行坏账和国有企业亏损十分严重。这种情况需要香港和内地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利用香港的优秀管理经验推进内地的政府财金制度改革,提高内地政府的决策水平和帮助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同样,内地也要加快市场的开放,为港资进入内地的投资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条件。目前香港的政府、企业和金融各界对香港和内地的合作已经有了高度的认识,香港的货币当局和金管局每年给人民银行提供了培养和锻炼干部的机会,民间机构也多次组织有关中央部委的科研人员到香港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今后这方面的咨询研究合作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政府间和企业间经济合作还要有大的发展。

中国不久将加入WTO,这意味着外资机构在中国的发展将会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中资、港资和外资企业将要在完全同等的条件下竞争,进入内地的港资机构将会因此失去现有的超国民优惠待遇,并且直接面对很多世界一流跨国大公司和大银行的竞争。这对港资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港资的机构比较外国机构同内地市场有更为接近的文化背景,比较容易找准合作的切入口和抓住进入的机遇,所以尽管是平等竞争,仍然可以抢先一步发挥优势。今后数年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内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本积累和银行业改革将会面对更加严峻的形势,需要多层次多方面的财务顾问、投资理财和信息咨询服务,香港的金融业对资本市场的收购、兼并和各类中介服务有很丰富的经验,又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信息优势,进入内地的资本市场帮助内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和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坚实的基础。

§§Ⅳ资本市场和企业改革

资本市场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实践上是货币交换广泛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初的任务是补充政府财政投资和银行间接融资的不足,现在的任务是为企业筹集长期资金创造积极的条件,进一步的任务是要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存量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在中国一开始需要突破很多意识形态的障碍,其中接受资本产权交易的概念是一个很大的思想解放。1994年曾经有人提出可以要资本市场,但是不能允许产权交易的观点,上海在当时不得不撤消了刚刚成立的产权交易所,银行界则担心资本市场会造成对银行吸收存款的冲击。为此笔者专门写了《95企业改革形势和资本市场发展》和《利率政策与资本市场》二文,通过理论分析委婉地批评了当时流行的错误观点,并对有关的怀疑进行了说服和解释。企业产权是资本市场买卖的特殊商品,价值构成复杂、价格金额大,分割零售的公众投资者有广泛的社会性,价格波动可以引起收入分配的急剧变化,等等。由于这些特点,为了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和公正,也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长期繁荣,需要对交易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立法监督。因此,进一步的政策理论研究,重点转向了制度法规建设的技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