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5821100000072

第72章 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风险防范措施

自1997年7月起,东南亚国家连续发生货币金融危机,11 月,韩国的货币也告危机,日本则频频传来大银行和大金融机构停业破产的消息,根据国际金融的历史经验和这些国家的现状,估计这场危机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国际金融界人士普遍认为这些国家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些严重问题中国也同样存在,香港的货币和银行已经受到影响,因此担心中国在将来的1~2年里也会发生同样的问题。中国的商业银行目前已经积累了巨额的不良资产,很多地区的银行和信用社已经基本丧失了流动性,因此,不论中国将来的情况怎么样,当前都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国家发生危机的原因,世界各国解决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的现状和可能受到的影响,缓解矛盾的政策措施和一旦问题爆发所必要的对策选择。

一、货币金融危机的原因

国际金融界人士对东南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分析,有几个共同的原因:(1)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积累达到了巨大的规模;(2)落后的联系汇率制度;(3)政府决策调整的滞后和政府腐败;(4)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落后。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集中反映了政治体制落后与金融市场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矛盾。

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累起来的原因,一是政府对银行的严重干预,使得银行无法完全根据自身的利益去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投资贷款原则,也无法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预测,结果就在企业和政府的影响下迅速扩大投资和贷款,一旦企业竞争失败,产品销售受阻,这些投资贷款就转变成大批的银行坏账。二是对银行保护过度的政策抑制了银行业的竞争,导致银行管理的低效和腐败,产生大量的亏损。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求财政收支平衡的错误指导,很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得到其贷款支持,都把原本应该由财政开支的政府项目改为由银行提供投资和贷款,结果就提高了整个银行体系的投资风险。

东南亚国家普遍实行主要钉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实行这种制度,必须有充足的外汇储备用作平抑汇率的市场波动,但是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为了追求外汇储备的稳定,往往要牺牲国内的社会经济目标。在持续的通货膨胀和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联系汇率不能及时调整,就导致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发生严重的偏离,因此削弱商品出口的市场竞争力。一旦贸易逆差扩大,影响外汇储备,就还要提高利率,吸引资本流入,但是提高利率会削弱银行制度的稳定,吸引外资流入也要以偿还能力为限,一旦达到极限,就危及整个货币金融制度的稳定。

政府决策调整的落后,首先表现在政府的经济管理落后,国家财力严重不足,长期依赖外债的收入,事前没有力量解决银行业的坏账问题,导致银行的不良资产越积越多,最终爆发成严重的金融危机。其次是僵化的联系汇率严重脱离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导致产生了十分不利的经济影响,商品竞争力下降,贸易赤字不断扩大。最后是在资本终于开始大量外逃之后,外汇储备下降,货币贬值,国内的货币供给急剧收缩,政府的财政政策仍然对之束手无策,导致大批的银行丧失流动性,信用供给全部停止,银行制度陷入全面崩溃。政府和银行的腐败,突出的例子是日本的大藏省和中央银行一起帮助掩盖日本大和银行的问题,很多知名的金融机构参与同黑社会的交易,韩国的政府官员深度参与垄断财团的活动,钱权交易,从中获取大量的政治经费和经济利益,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国的政府高级官员都是大垄断集团的家族成员,他们个人的商业利益阻碍了汇率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的及时调整。

金融危机的各种具体原因归结到最后,还有一个金融从业人员整体队伍素质太低的问题。大约自80年代初开始,东南亚国家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迅速增加,但是金融专业的学校培养和职业训练远远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加上政治体制的落后,导致大批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训练的外行涌入银行和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门,影响了整体队伍的专业素质,不仅成为管理混乱、盲目投资和大量亏损的原因,而且还为违法乱纪、非法经营、内外勾结、贪污受贿提供了条件。90年代的国际金融市场,新兴高科技和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又加快了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对货币银行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技术要求,更加扩大了东南亚国家金融管理落后的差距。

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解决危机的方式也不相同

根据历史经验,货币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对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都可能形成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当银行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时,危机持续的时间往往会很长,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危机的发生,或者在危机已经发生之后积极设法阻止事态的发展和尽快结束危机,加快恢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解决危机的方式也各有特点。发达国家可举美国和日本为例。战后世界各国实行了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美国负责以黄金储备支持美元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其他国家负责以美元外汇和黄金储备支持本国货币同美元的固定兑换率,美元的地位等同于黄金,成为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但自60年代开始,美国的贸易赤字不断扩大,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持续逆差,造成黄金储备持续下降,迫使美国面对坚持美元地位和追求国内经济目标的两难选择。1971年美国坚决选择了放弃美元地位的政策,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改行汇率浮动的货币制度。1987年纽约发生股市暴跌,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美国联储立即采取支持银行扩大信贷的措施,避免了一场很可能像30年代一样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1980年美国放宽对存款利率的限制,储蓄和贷款协会以高利吸储又以高利贷放,大量投资于房地产业,特别是得克萨斯州和美国西南部,当这些地区发生市场不景气时,大批的储贷协会也陷入了困境。一开始政府也是采取拖延的对策,结果把储贷协会的保险公司也推进了困境。最后还是 1989年美国联邦财政拿出大约1000亿美元注入保险公司才解决了问题。1980~1989年保险公司一共安排了4000家储贷协会的大约1/3通过清算程序,或者破产或者由其他机构兼并。

日本的财政部管理有方,财大气粗,不仅负责利率、汇率、外汇储备和产业政策的调整,而且还负责管理金融机构的设立、兼并和改组。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是日本并不坚持固定汇率的政策,而是坚持国内的经济目标,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帮助提高各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1973年日元浮动之后,财政部更增加了政策运用的自由度。为了提高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财政部的干预下,实现了一批大银行的兼并和改组,90 年代初日元升值之后,日本的商业银行几乎囊括了世界最大银行的前十位。但是1995 年败露的日本大和银行事件提醒日本,银行的规模大,并不等于拥有国际领先的竞争力,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快应用于金融服务的今天,银行管理水平和市场技术的领先将是更加重要的因素。为此,日本提出了一个全面开放金融市场、鼓励竞争的金融改革计划,力争日本的金融业能够通过竞争,加快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1997年东南亚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的很多金融机构也相继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但是日本的问题与东南亚国家不同。因为日本的经济实力很强,国家财政也有足够的力量控制事态的发展,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金融机构破产也是金融改革计划预料中的事。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银行会计、统计、财务、税收、金融监管等一系列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立法严重落后,造成了很多国家财力流失的漏洞,导致财政收入持续下降、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严重依赖国外负债。在汇率的问题上,主要坚持钉住美元的政策,又制约了财政政策的运用。因此,在危机爆发之前,政府没有力量解决银行的大量坏账问题,在危机爆发之后,又只能等待国际社会的援助,缺少自我恢复的力量,只能眼看着事态的不断扩大。国际货币基金(IMF)组织的国际援助,不仅附带很多政治经济条件,而且还要受到基金财力不足的限制,援助迟迟不能到位,问题就迟迟得不到解决。IMF要求受援国做出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坚持财政收支平衡的政策,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和韩国要做到财政收支平衡,就不可能再有财力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所以这些国家的事态发展至今仍然处在完全失控的状态。

东欧和前苏联解体国家属于转型经济,在转型之前,国家财力的严重衰弱最终导致了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彻底崩溃。旧体制的银行在恶性的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中,一方面遭到彻底破坏,一方面也因此消灭了全部的存款负债,使得新的银行体系有可能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条件下重新开始。但是这种解决方式的代价是巨大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政治动荡,银行信用的恢复也要很长的时间。

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都是东南亚比较发达,经济管理、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比较健全的地区。新加坡在遭受国际游资冲击之后,立即放弃了固定联系的汇率。台湾是主动实行货币的对外贬值,作为防止国际游资冲击的对策。香港则坚持联系汇率的货币制度,以提高利率增加外汇储备的政策来对付国际游资的冲击。虽然外汇储备因此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但是银行业和证券市场也为之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香港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80 年代中期开始经济的加快增长,同时伴随了每年大约5%~10%的通货膨胀,与此同时,美国的通胀率都在 3%之下。此次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可以看成是对美元真实比价的回归,但是港币仍然存在汇率高估的问题,因此1998年的港币很可能仍将是国际游资冲击的主要对象。

三、中国当前存在的金融风险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市场经济制度还处在初级的阶段。中国又是一个转型国家,旧体制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影响了金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

1.国家银行的内部管理严重失控,整个银行体系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一批银行机构已经出现了债务到期不能偿付的流动性危机。

2.国家财力在银行系统的流失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不仅削弱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加重企业的税收负担,阻碍改革的进程,而且还严重削弱政府解决银行坏账的能力。

3.货币政策严重落后,盲目追求外汇储备的数量和钉住美元的人民币固定汇率目标,不仅导致财政信贷的严厉紧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和巨额的财政亏损,而且还迫使银行信贷政策屈从于国外经济的影响。外资大量涌入,外汇储备急剧增加,银行信贷就要被迫严厉紧缩。

4.金融监管的工作重宣传轻效果,至今还主要停留在设机构、分权力、扩大宣传的阶段,无法真正承担依法管理、发现问题、化解风险、推动改革的任务。

5.一系列基本经济金融制度的法制建设还只有道德要求的陈述,缺乏严格具体可以明确规范的行为准则和处罚规定,难以引导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6.中央银行和国家商业银行的干部人事制度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必要改革,面对各类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国家银行的专业干部严重流失,整体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下降,无法胜任高度专业化的金融法制建设、金融改革、货币政策调整、金融监管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工作。

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国家财政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经济金融法制的严重落后,归结到一点,就是政治体制和干部用人制度的落后。宏观经济金融管理和法规制度建设都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但是现行体制以行政干部取代专业干部、外行管理内行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中央银行,甚至专业干部的职称评聘也是行政干部优先,加剧了专业干部的流失和整体干部队伍的专业素质下降。实行科学管理的要求是把经济管理和金融管理的目标责任明确细分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职责岗位和干部个人,促使每一位干部真正承担起应尽的职责,但现状是政府部门和国家银行的管理,仍然只有自上而下的权力分配,没有具体责任的落实,也没有严格监督的权力约束。克服官员低效和腐败的关键是引入干部队伍的公平竞争机制,严格根据岗位职责的专业要求和业绩成果的考评,决定干部的升迁聘任和降职免职,有上有下,有聘有辞,保证干部队伍的不断吐故纳新,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但现状是干部能上不能下,业务考核和民主监督不能落实到干部任免上,徒有虚名,流于形式。

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优势就是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和充分的竞争,分工带来技术进步和不断提高的效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产生加快发展和进步的动力。20 世纪 90 年代的国际金融市场,一个显著的进步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卫星通讯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业的市场决策、服务技术和内部管理,更是带来了一个管理水平、效率和速度的革命。中国正在开始市场经济的建设,正在打开通向国际金融市场的大门,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趋势,政治体制和干部用人制度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金融是高度专业化的行业,金融业的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高层次的金融管理人才。改革十几年来,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的队伍迅速膨胀,但是忽视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现在面对新的形势,有大批人员的知识结构已经严重老化,甚至很多人还完全是外行,成为效率低下、受骗上当、违法犯罪、欺上瞒下、玩忽职守、监管不力、严重亏损等一系列问题的根源。最近几年,我们有很多金融决策,都是国外有什么,我们就照搬什么,完全没有认真细致的分析;在金融改革的方面也是重口号宣传,轻实际效果,搞花架子的多;现在看到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虽然有了很多分析和介绍,但是对于中国化解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仍然是解决问题的少,照抄照搬人云亦云的多。这种情况反映出完全由现行政府行政程序产生的金融干部和金融专家队伍,整体素质已经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了。经济管理,不论是政府,是企业,还是银行,其核心都是一个用什么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化解金融风险就会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而不是富有成效的实际行动,存在的问题只会越积越重,最终爆发成绵延持久的经济危机。

四、防范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

根据中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化解金融风险的对策,需要有几个层次的改革。首先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全面调整,防范国际游资的外来冲击,其次是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银行体系存在的问题,三是继续加快证券市场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最后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和全面开展专业干部的培训工作,解决更深层次的干部队伍素质问题。

1.宏观经济决策的调整,要控制外资流入,及时扩大政府的财政开支,补充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供给,保证金融稳定。控制外资流入,一要尽快降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利率,带动市场利率下浮;二要适当放慢人民币市场对外国银行的开放;三要严格限制政府和企业举借外债的规模;四要人民银行退出外汇市场的直接交易,改行浮动汇率的制度,保护外汇储备免遭损失。扩大财政开支,一要注资设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首先增强对银行的信心,然后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逐个改革;二要组织银行风险偿债基金,或者投资银行,采用资本市场的方式和商业管理的程序来逐步解决银行的不良资产;三要注资启动一批基础工程建设的公共项目,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必须企业的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善,化解银行风险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2.加快国有专业银行的改革,四家国有专业银行的贷款资产接近全国银行资产总额的70%,因此,只有加快他们的改革,才是化解银行风险的根本出路。改革的方法是分二步,第一步改革贷款原则,防止新的贷款继续出现坏账。第二步解决存量问题,在银行内部选择比较优秀或者管理比较健康的分行,对之实行股份制改造,面向市场招商,补充资本来源,加快发展,鼓励收购行内行外其他的银行或者分支机构。修改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有限度投资于企业产权,为盘活银行的存量资产创造条件。组织力量按国际上的先进做法设立一批新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鼓励竞争,克服银行改革可能产生的紧缩影响和日益严重的各类非法集资活动。

3.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首先组织一批真正精通业务精通市场的专家,加快证券法的制定和颁布。其次要允许法人资本的普通股流通,把不流通的法人股和国家股改造成优先股,统一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本构成,增加他们的经营活力。再次是要继续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停牌一批严重亏损的上市公司,严格上市审批程序的管理和监督,克服政府的各种行政干预,保证新上市公司的质量。最后还要取消股票市场的印花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活力;批准设立一批各种类型的投资基金,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4.要加快适应市场经济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和金融监管的干部队伍培养。金融监管是中央银行的职责,不能样样事情都报到国务院来处理,因此需要补充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人民银行履行金融监管的权力、职责和考核标准。与此同时,聘请一批精通业务且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会计专家,制定一套严密的金融机构会计、统计、财务、准备金提留制度和相应的审计监督程序,通过立法加以贯彻落实。克服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各种弄虚作假,账务混乱、账外账和不入账的做法;在执法处理的方面,对查出的问题要充分曝光,抓住重判一批有后台的大案,以此提高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制的权威。

5.改革干部用人制度,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积极提高整体干部队伍的素质。首先要重视岗位职责对于干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严格制定专业干部的聘任标准,划分行政干部和专业干部的任职界线,禁止一般行政干部转为专业干部的任职。其次要充分提高干部任免制度的透明度,引入公平竞争的机制,能者上,庸者下,积极吸引最优秀的干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干。三要严格干部任职的业绩考核,同岗位职责和经济利益挂钩,时时敦促在位的干部努力工作,及时下岗和免除一批不能胜任的干部,防止不能胜任的人掌握大权,成为官僚主义和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最后还要鼓励各级政府机构、企业和银行积极学会利用外脑的帮助,采取充分灵活的方式,根据各自的需要聘请社会上公认的最优秀的专家顾问和决策咨询机构,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在重大决策之前,聘请他们做认真细致的可行性研究,减少经济金融决策的失误。

6.在干部队伍的培养上,一要鼓励金融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分重视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通过广泛的社会竞争和历史考察,从中培养出一批真正精通业务,精通市场,基础过硬,可以信赖的中青年专家队伍。二要根据金融业务的发展,制定一套金融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标准,设立由低到高3~4个不同的档次,然后聘请专家编写相应的教材,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规定每个金融机构必须通过资格考试的人数,逐年增加,最终过渡到金融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决定必须追求专业化管理的目标,对此,政府机构的管理也不例外,不然企业和银行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政府也会因此丧失社会稳定的基础。专业化管理,核心是一个用什么人的问题,只有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其他的一切问题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注:1997年,我调动工作到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年末,韩国也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我接到研究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的任务,本文是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课题成果的大部分内容已经收入了《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和改革出路》一书。

§§Ⅶ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