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回家看看了,自从在城里结婚成家后,乡村的老家似乎就成了一种遥远的记忆。其实老家离城里并不算远,只有百十里的样子,那里曾是他求学时朝思暮想的地方,可当他真的适应了城里的生活,他又迅速把乡村忘记。
不是不想常回家看看,带着妻子回家,路上的颠簸让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妻子怨声载道。刚到村口,乡里乡亲自动排成两列看风景一般,让他和妻子浑身不自在。终于到了家门口,希望赶紧找一个清静的地方躲避一下,但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始终没有人来开门。许是父母年纪大了,耳背,继续狠狠地敲门,等得不耐烦的时候,门,终于打开了。是母亲。父亲坐在屋里抽烟,看到他和妻子只是点了点头。屋里太狭仄,阳光不也充足,烟雾在屋内缭绕,有一股呛人的味道,他提着三个马扎来到院子里,和母亲唠嗑。母亲开始向他反反复复讲街坊邻居的琐事,他不是很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想起了单位上的一些事情;母亲讲累了,他开始讲城里的一些趣闻,但他讲的一些在城里人看来很可笑的笑话,母亲听得云山雾罩,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终于,母亲打起了盹,他有些无可奈何,而妻子在旁边坏笑!父亲照例在屋里抽烟。在那一瞬间,百无聊赖的他突然很认同妻子的感觉,回老家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思?父母想吃什么,可以找人捎过来,或者直接给他们钱,自己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他甚至想,父母可能并不欢迎他们来,对他的到来,从来就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热忱!迟迟不开的家门、只会闷头抽烟的父亲、单口相声一样的乏味对话……母亲经常叮咛他:没什么事就不要回来,我和你爸都挺好的!有事我会给你电话的。
想到这些,忍无可忍的他大声呼唤了一声母亲,被惊醒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人老了,不能总坐着,坐久了就会睡着了!母亲抬头看了看太阳,张罗着给他和妻子做饭。她把父亲叫了出来,把葱、姜、蒜放在他跟前,然后自己去烧火做饭。其实家中有液化气,是他在城里买了送来的。但母亲从来不习惯用它。母亲烧火、炒菜、蒸馒头,期间从不洗手,这在有些洁癖的妻子看来简直难以忍受。菜都是普通至极的庄户菜,新鲜的蔬菜都炖得特烂,盐也放得多,吃起来难以下咽。吃罢饭,妻子就冲他使眼色,催促他回去。母亲也没有丝毫挽留的意思,照例叮嘱他:不要总想着回家,你们在城里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妈就放心了!
于是,他真得记牢了母亲的话,不是中秋节、春节,他一般不会回家。也会打个电话,母亲一接电话就紧张,越是想听清楚他说的话,一紧张一着急,越发听不清楚。他在电话这边大声喊,母亲在另一头一遍遍问:你说的什么?终于,他像泄了气的皮球,挂断了电话。以往身在城里的他,常常把自己比做母亲放飞的风筝,而母亲放风筝的电话线被他自己掐断了!
平日里,只能顺从妻子,一到周末就往岳父母家跑,弄得他感觉自己像“倒插门”似的。
又是春节,携妻带子回农村老家。天冷得很,甚至不敢把冰凉的空气吸到肚子里。到了家门口,急急地敲门,他怕冻着年幼的孩子。院子里半天没有动静,他有些烦躁,甚至打算用脚踢门。真不知道父母是怎么想的?自己的儿子回来过春节,敲了半天的门,他们怎么坐的住?
隔着门缝望过去,他看到了坐在堂屋门口晒太阳的母亲,显然她已经听到了敲门声,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
她急着想站起来。第一次,她猛的想起身,但没有站起,又坐了下来;第二次,她伸展开手臂,头使劲向前躬,费了好大的劲,仍旧没有站起来;第三次,她显然有些焦急,用两手撑着腿,费力的直身,板凳歪倒了,她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有些绝望的她开始抬头用眼睛四处搜寻,她发现了门框,便用手抓着门框,斜着身子,一点点用力,终于站了起来。
看着一脸欣喜的母亲前来开门,他感到心里疼的厉害。
妈,您的腰怎么了?他努力控制不让自己哭出来。
没事的?就是年纪大了,这几年,天一冷,腰就疼得厉害。坐久了啊,就站不起来。你爸啊,也越来越不中用,耳背,喊他开门,他也听不见!
第一次他试着和母亲谈起自己的童年趣事,这一下子打开了母亲的话匣子,母亲讲小时候的他如何调皮,妻子在旁边笑吟吟的兴致勃勃地听。到了吃饭的时间,他让父母歇着,安排妻子择菜、洗菜,给自己打下手,他用液化气炒菜、做饭。他的厨艺博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回城的路上,他和妻子商量:我想在以后每个周末都来老家看看,因为父母年纪都老了。妻子半天没有吱声。他把从门缝里看到的场景,讲给妻子听。妻子揉了揉鼻子:半个月来一次吧,一周来这里一回,一周去我父母家一次。他用手臂紧紧搂住了妻子。
其实,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对妻子讲,之所以他想在以后频繁的回老家,他很怕有一天,老家的双亲都无法站起来,而回家的门就再也没有人为他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