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谜的规则
在编写和创作谜语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制谜的态度要严肃
晚清谜语大师张起南曾经说过:“作谜必求人猜,佳者尤望其发表。如贾者之奇货得售,庶几不负。非若军人之临敌,惴惴然,惟恐弹丸之注射也。尝见他人之出谜者,或专事艰深,以僻典异书,自矜博洽,苦人所难;或多方挑剔,猜者字句,间偶有小误,即斥为非是,虽胜于原作,亦强不认可,其居心惟恐人之猜中耳。既畏人猜,何如勿出,作此丑态,甚无谓也。”
作谜必须采取严肃的态度,不能用那些人们并不熟悉、令人费解的僻典异书做谜面,叫人苦苦猜想。即使谜底揭晓后,猜者仍然莫名其妙,这不仅起不到猜谜语的作用,反而是对人的智力的一种浪费,这就是所谓的“误人神思,殊屈罪过”。
2.制谜的题材要深入生活
制谜离不开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懂得人们对谜语的需求与喜爱程度,才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否则,即使你精通种种制谜方法,仍然会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这样编创出来的谜语,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但是是不会受到广大猜谜者欢迎的。
3.谜面要顺理成文
制谜,除了以单个字做谜面的以外,两个字以上的谜面都应该是文理通顺,并具有一定的意思。此外,谜面和谜底要字字相扣,不能出现不相关的闲字。因为谜面上闲字一多,既显得啰唆,又分散思路。
4.谜底与谜面不要“撞车”
“面底相犯”是谜语中的专用术语。“不能相犯”是说谜底中的字在谜面中不能出现,也就是常说的“打虎不见虎”否则就叫“撞底”或“露面”。例如:
皇叔礼贤下士(打魔术师一)
⊙谜底:刘谦(作“刘备谦虚”解)
注意这条谜的谜面就不能写成“刘备礼贤下士”,因为谜底上有“刘”,得避免“撞车”。
5.要运用别解
谜语的制作最好用“别解”。谜语之所以被称为谜,耐人寻味,就是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运用了“别解”。比如:
请您费心(打一礼貌用语)
⊙谜底:多蒙关照
这种谜面就显得太直接,更像词语解释。如果把谜面改成“夜晚都挂窗户帘”猜“多蒙关照”,谜的味道就浓郁得多了。这是因为对“多蒙关照”作了“别解”。
6.面底不能“倒吊”
“倒吊”,也叫“倒葫芦”,是制谜的常见病。它是指在制谜时,应当放在谜底上的字或词放到了谜面上,结果造成了概念的颠倒、逻辑的混乱,使谜面扣不住谜底。例如:
填词入曲(打一机构名)
⊙谜底:文化宫
众所周知,古代五音包括宫、商、角、徵、羽。“宫”是五音中的第一声,“曲”包括了五音,概念显然比“宫”大得多。该谜将底面之间的逻辑关系颠倒了。如将谜面改成“词入五音第一声”则可避免倒吊之嫌。
避免“倒吊”的方法很简单,关键是弄清楚事物的隶属关系,要把表示大概念的词或字放到谜底上,把表示小概念的词或字放到谜面上。这样,用大概念去管(扣合)小概念,就合乎逻辑了。
7.制谜要注意宣传效果
谜语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还具有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因此,在制谜时,创作者不但要讲究技巧和趣味,更要考虑谜面和谜底之间的褒贬关系,以及它的社会宣传效果。
总之,谜语的制作方法有很多,但仅仅掌握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精通和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要想真正制作出好的谜语,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丰富和积累各方面的知识,经过不断的努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才有可能制作出妙趣横生的谜语来。
制谜的步骤
1.选择谜底
谜语的制作首先要选取谜底。就谜底来说,谜语的取材范围非常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需要注意的是,谜底底材必须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内容,过于生僻晦涩者不宜选用。例如化合物“氰化钾”比较难别解,不适宜作底材。
2.定谜目
确定谜目时切忌太过宽泛,让人不着边际,如“打古人一”就过泛了,应标明朝代。再如,如猜俗语或常用词语要标明字数,猜地名要标明国内、国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运用了谜格,还要把谜格标在谜面的后面、谜目的前面。
3.酝酿“别解”
“别解”是谜语的主心骨,是谜趣的所在。酝酿“别解”即将底材舍去本义,找出可供别种解释的字、词。例如古典名著《离骚》,可别解为“离开骚腥味”,又可别解为“离开了还来骚扰”,还可别解为“离开的时候不安定、骚动着”等。
4.配谜面
制谜一方面要绕着弯子说话,隐藏起本意;另一方面既然是要人猜,就要露出些蛛丝马迹,为猜射者提供破谜的线索和启示。因此,配谜面就要有隐有显,有藏有露,隐显得当,藏露相宜。既不能过“隐”,也不能过“显”。隐而不晦,显而不露,才是制谜者应力求做到的。
制谜的方法
在一个谜语的谜面中,往往运用了多种手法在其中。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必须运用恰如其分的描述和形容。因此,谜语的制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制谜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象形法
这种制谜方法是按照谜底的形象,制成谜面。如蛇和蛙,其中蛇谜:站也是卧,坐也是卧,卧也是卧。而蛙谜则是:站也是坐,坐也是坐,卧也是坐。
制作物谜时,直接说出,也是常用的手法。也有直接指事的,如墨斗谜: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时时马上弹,弹尽天下曲。这则谜表面上运用了借喻手法,但是其中的马、曲则与木工有关。
2.谐音法
这种制谜方法是在关键字上出现谐音,以起到暗示的作用,而非在整个谜面中统统谐音。例如:
夏桀脫胎换骨(打一字)
⊙谜底:子
这是因为“桀”是“孑”和“孓”的谐音。
3.类比法
借用很多不同的事物,来描述某类事物的特征。例如:
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姐点灯不干活,四姐做活不点灯。(打四种小动物)
⊙谜底:蜜蜂、蜘蛛、萤火虫、纺织娘
4.误会法
这种制谜方法利用汉字一字多义或者特殊形状,故意在词义上设置障碍,使人产生误会。例如:
指东说西(打一字)⊙谜底:诣
5.离合法
这种制谜方法将某个字的形状笔画或者一部分结构分开,然后又巧妙地组合起来。这种方法多用于制作字谜。如繁体的“庙(廟)”字:“一点一横长,一撇到东方,十字对十字,月亮对太阳。”再如“也”字谜:“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能跑天下。”
6.置换法
这种制谜方法巧妙地把某字的一部分去掉,而用另一字或另一字的一部分换进去,使之成为一个新字。例如:
挖掉穷根巧安排。(打一字)
⊙谜底:窍
7.反射法
这种制谜方法根据某一字的意思,从反面去制作谜面。例如:
无一死亡(打一生物学名词)
⊙谜底:共生
8.直描法
这种制谜方法直接描写物的形貌、动态、本质和作用,只抓住其中一点,加以渲染,使猜者一时不易捉摸。例如:
一朵芙蓉头上戴,锦衣不是剪工裁,虽然不是英雄汉,唱得千门万户开。(打一家禽)
⊙谜底:公鸡
9.别解法
这种制谜方法利用汉字一字多义或形状、字音上的某些特点而制成。例如:
坐船规则(打一数学名词)
⊙谜底:乘法
10.分扣法
这种制谜方法把某一字分成若干部分,按照每一部分包含的意思,使之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例如:
立春时节雨纷纷(打一字)
⊙谜底:泰
雨纷纷就是没有太阳(日),只有(水)。
11.剔除法
这种制谜方法把一个字的某部分或某些笔画,用含蓄的词句把它剔掉,使之成另一个字。例如:
干涉(打一字)
⊙谜底:步
12.矛盾法
这种制谜方法利用事物本身存在的矛盾的不同方面,采用对比方法来描述。例如:
一家分为两院,弟兄姐妹众多,多的要比少的少,少的反比多的多。(打一财务工具)
⊙谜底:算盘
13.描述法
这种制谜方法对事物的形象进行直接描述,如耳朵谜:“东一片,西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其中不乏有借喻的成分。“山头”则是明显的借喻手法。还有字谜如“通上不通下,通下不通上,要通上下通,不通全不通。”打四个形似字,即由、甲、申、田。
14.象形法
这种制谜方法抓住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把它和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制成谜面。例如:
穿着大皮袄,整天吃野草。冬天一过去,献出一身毛。(打一动物名)
⊙谜底:羊
15.反比法
这种制谜方法按事物的形态特征,从反面去构思,但这种事物必须是能进行反比的。例如:
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了秋天桃子熟,只摘白毛不摘桃。(打一农作物)
⊙谜底:棉花
16.借喻法
这种制谜方法以喻体直接用在本体该出现的地方进行比喻。不过,谜语中的借喻与文学中的借喻有所区别。例如:
高高山,低低山,鲫鱼游过白沙滩。(猜一事)
⊙谜底:织布
这里的山指织布机上的排栅,鲫鱼则是梭子。而“高高山,低低山”中的第一个高字和第一个低字则是动词,是让高山高起来,让低山低下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