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阳气未充,阴气未长,若先天不足者出生后遇气候寒冷,护理不当,致使寒邪伤于肌表,寒为阴邪,直中脏腑,伤及脾肾之阳,阳虚不能温煦肌肤四肢。寒邪凝滞,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气血运行失常,则患处肌肤肿硬,颜色紫暗,唇及肢端发青。肌肤不温,冷硬而肿。
【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本病常发生在寒冷季节,以生后不久或1周内的婴儿多见,多有环境温度偏低,保暖不够的病史,由于早产、感染等因素引起者也见于夏季。患儿体温降至31~35℃,甚至26℃左右,可用我国自制的低体温计(30~40℃)检测。
临床表现为:哭声低弱或不哭,不能吸吮,肢体自发动作少,皮肤先为深红色,后转为暗红色,严重者呈苍白或青紫。四肢和躯干冰冷,脉微弱不易扪及。皮肤和皮下组织先有水肿,以后变硬,严重者似硬橡皮样。硬肿先发生在小腿、面颊和肩部,以后大腿外侧、臀部、上肢也受累,甚至累及全身。因胸腹硬肿而发生呼吸困难,因面颊硬肿而不能张嘴。患儿心音低钝、心率减慢、反应低下、尿少甚至无尿,以后口鼻流出血性液体,发生肺出血而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合并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或降低。若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或减少者,说明预后不良。
2.DIC筛选试验:对危重硬肿症拟诊DIC者应做以下6项检查:
(1)血小板计数:常呈进行性下降,约2/3患儿血小板计数<100×10.9/L(100000/)。
(2)凝血酶原时间:重症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生后日龄在4d内者≥20s,日龄在第5d及以上者≥15s。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s。
(4)血浆凝血酶时间:新生儿正常值19~44s(年长儿16.3s),比同日龄对照组>3s有诊断意义。
(5)纤维蛋白原<1.17g/L(117mg/dl),<1.16g/L(160mg/dl)有参考价值。
(6)3P试验(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生后1d正常新生儿的65%纤溶活力增强,可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故3P试验可以阳性,24h后仍阳性则不正常,但DIC晚期3P试验可转为阴性。
3.血气分析:由于缺氧和酸中毒,血pH值下降。降低,增高。
4.血糖常降低,可有肌酐、非蛋白氮增高。
5.超微量红细胞电泳时间测定
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6.心电图改变:部分病例可有心电图改变,表现为Q-T延长、低血压、T波低平或S-T段下降。
(三)硬肿症病情诊断分度
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也有根据硬肿范围、一般状况、体温,以及有无休克、肺出血而分为轻、中、重度者。
(四)皮肤硬肿范围诊断
按照皮肤硬肿范围大小分轻、中、重三度。轻度:硬肿范围小于30%;中度:硬肿范围在30%~50%;重度:硬肿范围大于50%。
(五)硬肿症皮下脂肪韧度诊断分度
Ⅰ度:皮下脂肪稍硬,肤色轻度发红;
Ⅱ度:水肿较明显,皮下脂肪弹性基本消失,肤色稍暗红;
Ⅲ度:水肿明显,皮下脂肪弹性消失,似橡皮样坚硬,肤色暗红。
(六)危重硬肿症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妇幼司儿童急救项目办公室所拟定的“危重病例评分法试行方案”规定以下两项指标。
1.肛温在30℃以下,硬肿Ⅱ度以上,不论范围大小;
2.肛温在33℃以下,硬肿Ⅱ度以上,范围超过60%;
凡符合上述两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危重硬肿症。
【治疗】
一般疗法:采用复温、输液,维生素E、抗菌素,部分应用激素、能量、碱性液等。
(一)复温
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
1.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棉被包裹复温。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60℃,体温可较快上升至正常。
2.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1℃,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高保暖床的温度,当体温达3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35℃左右。为减少辐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一小帽保暖。
3.复温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方法。
4.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二)营养和液体
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液体量一般控制在60~80mL/(kg·d),缓慢滴入,速度约4mL/(kg·h),因低温时心肾功能减低,输液量不宜过多。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高葡萄糖进入量。
(三)药物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宜用小剂量2~5μg/(kg·min)静脉滴入,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药物治疗。
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剂量2.5~5μg/(kg·min)静脉滴入,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静注每次0.1~0.2mg/kg,15分钟1次,约3~4次,若面色、心率好转即可以1~2mg/d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周。
2.抗生素的应用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寒冷损伤综合症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3.肝素治疗,第一次剂量1.5mg/kg静注,以后每6小时静滴0.5~1.0mg/kg,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4.中药:以温阳祛寒,活血化瘀为主,可静滴丹参、红花、附子注射液,或用川芎、红花注射液,或复方桃红注射液,缓慢静滴,每日2次。
【护理】
1.按新生儿或未成熟疾病护理常规。
2.入院后应先以低体温计正确测量体温(肛表),即予复温处理,并在复温过程中按时复测比较;如缓慢复温,注意调节暖箱温度,不使骤升,约1℃/h;如远红外线快速复温应每15min测量体温,呼吸,脉搏一次,并依体温来升高远红外线治疗箱的温度,最高保持在33℃。
3.诊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以防影响保温。
4.喂养应按病儿吸吮力来进行,吸吮力弱者用滴管喂养,必要时鼻饲;喂饲忌过速或过量,如面色改变或发绀时立即停止喂饲;每次喂饲后观察20~30min,以防呕吐或呛奶而窒息。
5.严密观察病情,如有体温过高,过低,呼吸不整,呕吐,出血,皮肤硬肿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常可检出致病菌,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急重症。在败血症发展过程中,病原菌通过血流到达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者,称为脓毒败血症。细菌短暂侵入血循环中,未在血液中生长繁殖,无明显毒血症症状者称为菌血症。毒血症是指细菌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全身感染中毒症,血中只含毒素而无细菌。
【病理病因】
(一)西医
据国内报告,病原菌中革兰阳性(G+)菌以葡萄球菌为主,肠链球菌次之。革兰阴性(G-)菌中以大肠及副大肠杆菌为主,产碱杆菌、绿脓杆菌次之。其他如肺炎双球菌、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厌氧菌、真菌及致病力较低的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四联球菌均可引起败血症。亦有B族β溶血性链球菌及复合菌感染的报道。其感染途径有宫内、产时和产后感染,以产后感染最常见。产前、产时的感染一般发病较早,多在出生3天以内,以革兰阴性球菌多见,革兰阴性杆菌亦占一定比例。脐部、皮肤、黏膜、呼吸道和肠道常常是重要的入侵途径。
(二)中医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毒邪侵及营血所致。新生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肌肤嫩薄,卫表不固,极易为毒邪所侵。毒邪盛于体内,化热化火而见发热烦躁,哭闹不安。热极生风,可见惊厥。热深厥深,手足逆冷。邪入心包,症见昏迷。邪毒入营伤络,气不摄血,可见面色青紫,皮肤、黏膜出血。湿热蕴结,热毒熏蒸于外,皮肤、巩膜发黄。湿热下注,小便深黄。若正虚邪盛,邪毒内陷,疮毒内攻,正不胜邪时,则患儿神疲蜷卧,不吃不哭,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甚至出现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的危证。
【诊断】
(一)辨病要点
1.确诊败血症
(1)具有一定临床表现,两份血培养为同一细菌;或一次血培养阳性,但从尿液、脑脊液、浆膜腔液或非暴露病灶处分离出或涂片找到同一细菌。
(2)具有一定临床表现,白细胞层涂片找到细菌。
(3)具有一定临床表现,血培养一次阳性,病原菌为非条件致病菌。如为表皮葡萄球菌等条件致病菌,有脐血管或外周静脉插管史者,也可确诊。
2.临床诊断败血症
(1)具有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白细胞总数<5×10.9或出生3天后>20×10.9或杆状核细胞≥20%中性粒细胞总数。
(2)具有易发生败血症的病史(如: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有免疫缺陷的新生儿,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及脐部、皮肤、黏膜、甲床等有损伤和(或)感染史,母亲临产前有发热感染史)及败血症临床表现,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而无肺炎等其他可使C-反应蛋白增高的疾患。
(二)辨证要点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邪正进退,辨别病情的轻重、病性的虚实。若起病急骤,突起发热、黄疸,舌红或绛,苔黄,指纹紫滞,甚则紫斑者,为邪毒炽盛,多见于足月儿。体温不升,精神萎靡,气息微弱,四肢厥冷,舌淡苔薄,指纹淡红或隐而不显者为毒陷正虚,多见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或体质较差的足月儿。疾病恢复期则多表现为余邪未清。
【治疗】
(一)西医治疗
1.抗菌治疗:药敏试验,结合临床经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宜选用有杀菌作用、易可依细菌培养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通过静脉途径给药。
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时,可依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的特点,初步判断病原菌。如在1周后发病,伴有皮肤、脐部化脓感染而疑有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苯唑青霉素与氨基糖甙类(如丁胺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合用,或与头孢菌素类合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用苯唑青霉素无效,可选用万古霉素。如3天内发病,伴消化道、泌尿道感染而疑有大肠杆菌感染者,可选用氨基苄青霉素加氨基糖甙类,或用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对疑厌氧菌感染可首选甲硝唑或与林可霉素合用。对绿脓杆菌感染可选羧苄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
对败血症患儿应用抗生素的疗程,一般为10~14天,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