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体质因素:内膜癌易发生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产的妇女。这些因素是内膜癌高危因素。
4.绝经后延:绝经后延妇女发生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4倍。内膜癌患者绝经年龄比一般妇女平均晚6年。
5.遗传因素: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内膜癌患者近亲有家族肿瘤史者比宫颈癌患者高2倍。
(二)病理
1.巨检:子宫内膜癌病变多见于宫底部内膜,以子宫两角附近居多。依病变形态和范围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1)弥漫型: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癌灶常呈菜花样物从内膜表层长出并突向官腔内,充满宫腔甚至脱出于宫口外。癌组织灰白或淡黄色,表面有出血、坏死,有时形成溃疡。虽广泛累及内膜,但较少浸润肌层,晚期侵犯肌壁全层并扩展至宫颈管,一旦癌灶阻塞宫颈管则可导致宫腔积脓。
(2)局限型:癌灶局限于宫腔,多见于宫底部或宫角部,呈息肉或小菜花状,表面有溃疡,易出血。极早期病变很小,诊刮可能将其刮净。局限型癌灶易侵犯肌层,有时病变虽小,但却已浸润深肌层。
2.镜检:子宫内膜癌有多种组织类型。
(1)内膜样腺癌:占80%~90%。内膜腺体高度异常增生,上皮复层,并形成筛孔状结构。癌细胞异型明显,核大、不规则、深染,核分裂活跃,分化差的腺癌腺体少,腺结构消失,成实性癌块。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88)提出内膜样癌组织3级分类法。Ⅰ级(分化好腺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5%;Ⅱ级(中度分化腺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占6%~50%;Ⅲ级(低分化腺癌):非鳞状或桑椹状实性生长区域>50%。
(2)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腺癌组织中含有鳞状上皮成分。按鳞状上皮的良恶性,良性为腺角化癌,恶性为鳞腺癌,介于两者之间称腺癌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3)透明细胞癌:癌细胞呈实性片状,腺管状或乳头状排列,癌细胞胞浆丰富、透亮,核异型居中,或由鞋钉状细胞组成。恶性程度较高,易早期转移。
(4)浆液性腺癌:复杂的乳头样结构,裂隙样腺体,明显的细胞复层和芽状结构形成,核异型性较大,约1/3患者伴砂粒体。恶性程度很高,易广泛累及肌层、脉管;无明显肌层浸润时,也可能发生腹膜播散。
【诊断】
(一)细胞学诊断
1.阴道细胞学检查:自阴道后穹窿部吸取标本涂片检查,准确率仅为50%左右。从子宫颈管取得的标本作涂片检查,准确率可达75%。
2.宫腔细胞学检查:可以采用Lsacs细胞收集器以负压抽吸宫腔标本涂片检查,或以宫腔洗液法抽吸冲选液涂片检查,准确率可达84%~93%。
3.其他:如子宫内膜细胞刮取法、宫腔加压液洗法等,目的在于增加阳性发现率。
(二)组织学诊断
1.诊断性刮宫:是确定子宫内膜癌的最有效、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对颈管可疑者应常规进行分段诊刮,以确定癌的发生部位及临床分期。
2.吸取活检法:近年有应用Vabra吸取活检法,有报道准确率达95%以上。
3.其他:如海绵拭取活检法及利用浆形清除器的螺旋器取标本法等,目的亦在于提高活检阳性率,但需特殊器械,未能推广。
(三)免疫学诊断
检测子宫内膜喷洗液单克隆抗体相应抗原(CA125)值有可能成为一种绝经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四)宫腔镜检查
能较早发现子宫内膜的癌变,有助于宫体癌的定位和分期。可在镜检标本指示下活检,且能对子宫内膜癌的前驱病变进行追踪观察。
(五)肌层侵犯的估计
肌层侵犯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及关系极为密切。肌层浸润深度可通过CT检查或宫腔造影确定。
【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应根据子宫大小、肌层是否被癌浸润、宫颈管是否累及、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患者全身情况等而定。主要的治疗为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可单用或综合应用。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尤其对早期病例。Ⅰ期患者应行子宫次根治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和(或)清扫术:
1.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鳞形细胞癌或G3的内膜样癌。
2.侵犯肌层深度≥1/2。
3.肿瘤直径>2cm。Ⅱ期应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当进入腹腔后应立即取腹水,若无腹水则注入生理盐水200mL冲洗腹腔,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离心沉淀后找癌细胞。
(二)手术加放射治疗
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或深肌层已有癌浸润,淋巴结可疑或已有转移,手术后均需加用放射治疗,60Co或直线加速器外照射。Ⅲ、Ⅳ期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可在术前加用腔内照射或体外照射。腔内放疗结束后1~2周内进行手术。体外照射结束4周后进行手术。
(三)放射治疗
腺癌虽对放射线不敏感,但在老年或有严重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与Ⅲ、Ⅳ期病例不宜手术者均可考虑放射治疗,仍有一定效果。放疗应包括腔内照射及体外照射。腔内照射多用137Cs、60Co等,体外照射多用60Co及直线加速器。Ra已废弃不用。
(四)孕激素治疗
对晚期或复发癌患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年轻、早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均可考虑孕激素治疗。各种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制剂如甲羟孕酮、己酸孕酮等均可应用。用药剂量要大,甲羟孕酮200~400mg,每天1次;己酸孕酮500mg,每周2次,至少用10~12周才能评价有无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于癌细胞,延缓DNA和R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分化好、生长缓慢、雌孕激素受体含量高的内膜癌,孕酮治疗效果较好。副反应较轻,可引起水钠潴留、浮肿、药物性肝炎等,停药后逐渐好转。
(五)抗雌激素制剂治疗
〖JP+2〗他莫西芬为一种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并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也可用以治疗内膜癌。其适应证与孕激素治疗相同。一般剂量为10~20mg,每日口服2次,长期或分疗程应用。他莫西芬有促使孕激素受体水平升高的作用,受体水平低的患者可先服他莫西芬使孕激素受体含量上升后,再用孕激素治疗或两者同时应用可望提高疗效。副反应有潮热、畏寒、急躁等类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下降:其他副反应可有头晕、恶心、呕吐、不规则阴道少量流血、闭经等。
(六)化疗
晚期不能手术或治疗后复发者可考虑使用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阿霉素、(5FU)、环磷酰胺(CTX)、丝裂霉素(MMC)等,可以单独应用,也可几种药物联合应用,也可与孕激素合并应用。
【护理】
1.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要尽量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病人减轻对疾病及手术的焦虑及恐惧,建立信心,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一般护理
加强营养,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3.手术病人护理
(1)手术前护理作好常规准备,包括内脏功能检查及皮肤准备;
(2)应告诫病人,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只要患者全身情况能耐受,无手术禁忌症,均应作剖腹探查。
4.激素及其他药物治疗的护理
(1)对于晚期癌、癌复发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年轻早期患者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均可考虑孕激素治疗。一般用药剂量要大,如醋酸甲孕酮200~400mg,每天一次;已酸孕酮500mg,每天一次,至少10~12周才能初步评价有无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副反应,一般副反应轻,可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浮肿,药物性肝炎。应告诉病人停药后会逐步好转。
(2)对三苯氧胺治疗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药物的副反应,潮热、畏寒类似更年期综合症的反应,以及骨髓抑制反应。少数病人可出现阴道流血、恶心、呕吐。如出现副反应应向医师汇报。三苯氧胺是一种非甾体的抗雌激素药物,一般剂量为20~40mg,每天一次,口服。可长期应用或疗程应用。
5.化疗药物治疗护理
按化疗常规护理,常用于晚期不能手术、放疗或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常用药有5FU、CTX、MBC等。
6.中药治疗护理:让患者坚持服药,不要中断。
7.对门诊病人应普及防癌知识,尤其对高危因素患者,或对更年期妇女出现月经紊乱、绝经后妇女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应高度重视。
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属卵巢卵巢良性肿瘤的一种,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一般多见于中年妇女。
【病理病因】
有关卵巢囊肿产生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说法:
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Sampson最早提出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卵巢和邻近的盆腔腹膜,并继发生长和蔓延,发展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生殖道畸形或梗阻的妇女常并发子宫内膜异位症,说明经血逆流可致子宫内膜种植。重复的或过于粗暴的妇科双合诊,将子宫内膜挤入输卵管,引起腹腔种植。输卵管通畅试验(通气、通液)及造影的操作规程不规范,将内膜碎片经输卵管压入腹腔引起腹腔种植。腹壁刀口子宫内膜异位或分娩后会阴伤口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手术者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造成医源性种植。剖腹产及剖宫取胎术中宫腔内容溢入腹腔,在缝合子宫切口时,缝线穿过子宫内膜层等引起的内膜种植。
2.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在盆腔静脉或淋巴结中发现子宫内膜组织存在支持该论点。并认为远离盆腔部位的器官如肺、手、大腿的皮肤和肌肉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可能是淋巴或静脉播散的结果。
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女性生殖系统上皮、卵巢生殖上皮及盆腔腹膜胸膜均起源于体腔上皮,当受到炎症、创伤、雌激素过高等因素的影响时,或体腔上皮,反复受经血、激素或慢性炎症的刺激可以化生为子宫内膜样组织,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8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卵巢,与卵巢生发上皮的化生潜能有关。但目前很多学者认为腹膜刺激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果而不是因,而且腹膜刺激都发生在异位灶以外的部位。
4.免疫学说:有人认为在妇女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月经期经输卵管流入腹腔的内膜细胞为主的局部免疫系统所杀灭,若局部免疫功能不足或逆流腹腔内的内膜细胞数量过多时,免疫细胞不足以将其杀灭,即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也有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红斑狼疮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史者为无该病患者的两倍。从实验结果表明,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lgG及抗子宫内膜自身抗体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子宫内膜中的lgG及补体C3沉积率亦高于正常妇女,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既可有体液免疫,即B细胞应答反应增强,亦可有细胞免疫,即T细胞免疫功能不足。上述免疫功能的异常是内膜异位的原因,还是内膜异位的结果仍有待确定。
5.基因学说:某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其家属中同病的发生率较一般妇女为多,因而推测可能有遗传基因的存在。
6.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说: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在患者有过多LH分泌,无周期性改变及LH峰出,而FSH的分泌正常或稍低,从而LH/FSH比值增加,LH直接作用于卵巢的卵泡膜细胞,通过增加细胞内支链裂解P450c17a的活性,使卵巢内卵泡膜细胞产生过多雄激素。临床上很多卵巢囊肿患者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卵巢产生过多雄激素,而雄激素的过量产生是由于体内多种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协同作用的结果。
【治疗】
卵巢囊肿不同于子宫肌瘤,一经确诊,就应立即治疗,西医治疗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手术治疗
术前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包括患者周身情况的改善,麻醉的选择,器械与有关用药以及应急措施等,手术的方式,范围以及具体操作,随患者的年龄及肿瘤的性状,大小,单侧或双侧生长,是否有粘连症或恶性转移而定,有些不能判定者,可取病变组织作活检后再进行。
1.良性卵巢囊肿的手术治疗
(1)卵巢囊肿切除术
此种患者多无月经障碍,甚至有合并妊娠者,有的一侧肿瘤较显著,则可行患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2)输卵管卵巢切除术
一侧卵巢囊肿发生于年龄较大(45岁以上)患者之双侧卵巢囊肿多行一侧或双侧输卵巢切除术,患者周身情况不能胜任或炎症严重者常行全子宫切除术。值得注意的是关于较大卵巢囊肿的手术处理,应不计切口大小,以完整切除为宜,以免割破患者脉搏内容物溢入腹腔或切口,术中要注意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动,必要时加速输液或输血,输氧,更要预防早期发现急性胃扩张,麻痹性肠梗阻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与血液化学改变。
(3)附件及全子宫切除,发生于近绝经期或绝经期妇女的一侧或双侧卵巢囊肿,患者全身情况不能胜任,均以行双侧附件及全子宫切除为宜,但会严重影响内分泌失调。
2.恶性卵巢囊肿的手术治疗
因患者就诊时多已达晚期,因此需要尽一切可能切除原发囊肿及所能见到的盆,腹腔转移灶。由于卵巢恶性囊肿常与子宫,附件粘连或浸润,浑然一体,且紧贴盆腹膜,故现多采取卷地毯式或包饺子式将子宫与肿瘤连同盆腹膜整块切除,又如大网膜切除,部分肠切除,部分膀胱,输尿管切除。对于合并腹水的卵巢恶性肿瘤,不论是否全部切除,均宜在腹腔内留置导管,以便术后腹腔内注射抗癌药剂或放射性胶体金或胶体磷。
3.关于卵巢囊肿并发症的手术治疗
(1)卵巢囊肿蒂扭转,确诊后需紧急手术,先肌肉注射镇痛剂,如度冷丁,不论患者年龄大小,以行患侧附件切除术为宜。
(2)卵巢囊肿破裂,应及早剖腹探查,因囊肿的内容物溢入腹腔,不论其为良,恶性,均有种植的可能故应充分清洗腹腔及切口。
(3)卵巢囊肿合并感染,若经一段时期应用抗感染,药物;体湿仍不下降或局部症状更加严重者,即宜剖腹切除肿瘤,以清除感染灶,往往症状能迅速消退。
(4)卵巢囊肿与腹膜于泛粘连,多见于巨大卵巢囊肿误诊为巨量腹水,曾经反复多次腹腔穿刺放液或卵巢囊肿感染者。
4.关于不能切除的卵巢囊肿的处理
(1)腹水,每次排尽腹水后还可通过导管给药,但须注意腹水中含有大量蛋白类,大量排液应及时补充营养。
(2)疼痛,为患者最大的痛苦,可先用一般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可待因,仍无效,再交替度冷丁、吗啡,但易成瘾,用任何止痛剂均无效者可试用酒精注入脊髓膜腔。
(3)肠或输尿管梗阻,如患者一般情况好,可施行结肠腹壁,造口术或输尿管移植术,可解除患者的排泄障碍及由此引起的水电平衡紊乱,酸中毒等。
(二)恶性卵巢囊肿的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