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业启示录
5876100000009

第9章 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1)

体制化的生活带来的,就是这种以拖延为症状的“等死模式”。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有个非常虔诚的基督教徒,非常想中彩票大奖。

每次他都会去祈祷:“上帝啊,我这一辈子都做了这么虔诚的信徒,您就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虔诚地向上帝祈求中奖,但还是没有一次中奖。

终于有一次他受不了了,仰天长叹:“上帝啊,我做了一辈子的忠实信徒,到底要怎么着才让我中一次奖呀?”

突然天幕拉开,上帝很愤怒地说:“我求求你了,你先去买张彩票吧。”

这个笑话中的基督徒,就是个典型的“口号主义者”。有人说,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早就想到了,可惜我没做。”比如:“如果我几年前就开始做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如果我早一点向她求婚,她就不会变成别人的新娘。”有机会迟迟不见行动,事过境迁再来后悔,正是小人物的通病。

在职场上,这种人被称之为“喇叭型”。这些人看似满腹经纶,讲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他们从不行动,总是梦想天上掉下个金饼,刚好砸在自己的头上;总是幻想自己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飞黄腾达,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香车、美女、豪宅,但他们也仅仅止步于嘴上,说完之后却从来不为自己所做的美梦买单。

马云说:“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假如不做,只是躺在床上喊几嗓子,第二天照样起来上班,那你还不如不想,费心费神,何必呢?

有一个年轻人,自信满满,立志成为大商人。他决定辞掉那份薪水很低的工作,去开一家小店,然后一点点做大。三年过去了,他还在那个薪水很低的公司里磨洋工,他的小店计划已经改为将来某个时候开一家大商场。

有一个年轻人,野心勃勃,立志成为政治家。他决定登门拜访新上任的领导。一年后,这位新领导变成了老领导,提拔到了新的岗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不便,年轻人还没有登门拜访过一次。

你相信这两个年轻人能成为大商人或政治家吗?

报纸上曾经有这样一个竞答题目,如果有一天大英博物馆突然燃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众多的馆藏珍品中抢救出一件,你会抢救哪一件?

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个年轻人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他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这是一个令人叫绝的答案,大英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件件都是国宝,举世无双,与其幻想着件件都抢救出来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算一件。

做事得尽早着手,干完后再去想,因为没有人会主动过来帮你实现梦想的。如果你不奋起行动,再好的计划也是痴人说梦。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德国行动主义哲学家费希特说过:“行动,行动,这是我们最终目的。”要想富,快行动,不要怕,先迈出一小步,然后再迈出一大步。

不说创业后如何如何,第一步你都迈不出去,还谈什么以后?如果以后的事情光靠想就能实现的话,那岂不是每个空想家都成了成功者?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把说的话化成行动,比把行动化成话要难得多。”这说明了说与做的关系,即: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事实才能说明一切,证明一切。

马云是个很不安分的人,从很早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创业。最初,他和一帮朋友成立了一个翻译社。后来,他又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再后来他接触到了互联网,他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虽然当时在杭州甚至还没有开通拨号上网业务,就是远在美国的杨致远也不过刚刚创建雅虎不到一年。但马云却萌发出一个想法:我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马云的太太得知马云的这一决定后,第一反应不是“你疯了”,而是陪着他砸锅卖铁,东拼西凑出10万块钱,在只有一间屋子的办公室里,一起创办了“中国黄页”网站。

1997年,马云又跑去北京加盟了中国外经贸部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出任该中心信息部总经理。这次出走,对马云的意义重大,因为他在这里锻炼了自己的“鼻子”:在众多信息中判定趋势走向。更重要的是,马云在这个中国重要的对外经济窗口里,逐步使自己的B2B思路成熟:用电子商务为企业服务。

1999年3月,马云和他的团队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就是这50万,马云却喊出了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

为了让别人知道阿里巴巴,马云几乎变成了“空中飞人”,他不停地往返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参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所有商业论坛,去发表疯狂的演讲,用他那张天才的嘴宣传他全球首创的B2B思想,宣传阿里巴巴。他如同一台不知停歇的机器,一台演讲机器。有时一个月内可以去三趟欧洲,甚至一周内跑七个国家。他每到一地,总是不停地演讲,他在BBC做现场直播演讲,在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演讲,在“世界经济论坛”演讲,在亚洲商业协会演讲。这个瘦弱的男人大声地对台下的听众喊道:“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一生。”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金,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

有句话说得好:“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因为行动是一个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有多大的证明。其实,很多人都比马云聪明得多,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去执行过。因为他们有着太多的借口和理由。于是,他们继续过他们平庸的生活。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说了这样一段话:“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

光心想、光会说,都是虚的,不能看到一点儿实际的东西。美国着名成功学大师杰弗逊说:“一次行动足以显示一个人的弱点和优点是什么,能够及时提醒此人找到人生的突破口。”也许你早就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一个美好的蓝图,但你同时又被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所困扰,你总是在寻找更好的机会,或者常常对自己说:留着明天再做。这些做法将极大地影响你的做事效率。

因此,要获得成功,必须用行动来证明和兑现曾经心动过的梦想。任何一个伟大的计划,如果不去行动,就像只有设计图纸而没有盖起来的房子一样,只能是一个空中楼阁。

有位职场人士,整天说要辞职创业,有朋友建议他炒股票,他豪情冲天,但去办股东卡时,他又犹豫道:“炒股有风险啊,等等看。”又有朋友建议他到夜校兼职讲课,他很有兴趣,但快到上课了,他又犹豫了:“讲一堂课,才20块钱,没有什么意思。”后又想去做古董生意,琢磨了大半年也没去着手,因为害怕自己对古董行业不懂,害怕被骗。于是只好常常在嘴上过过干瘾,自我安慰一下,现实中不得不继续在公司里混,拿着那份固定的工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就要懂得心动不如行动。因为,心动只能让你终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而行动才能让你最终走向成功。所以,做人一定不要仅是心动而要采取果断的行动。

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

犹太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会赚钱的民族”,他们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人的一生中,有三样东西不能使用过多,做面包的酵母、盐和犹豫。”对于最有经商头脑的犹太人来说,酵母放多了,面包就会发酸;盐放多了,菜就会很难吃;而做事总是犹豫不决、顾虑重重,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同样,德国伟大诗人歌德也有一句至理名言:“长久犹豫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不仅如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在对3000多名失败青年进行调查访问之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犹豫不决位居30多种失败原因的榜首。

面对创业,很多人都敢想不敢做,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创业不难,难在择业,择业不难,难在决择,往往你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机会已经悄悄地从你身边溜走了。

“嗯……我不确定……”很多时候我们总因犹豫不决而苦恼不已。稍不留神,这又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犹豫不决,往往因为缺乏自信和习惯性担心某些潜在的问题。要克服犹豫不决,就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记着很多时候,如何做事比做什么事更重要。

世界上最可怕的人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的人。在创业路上,我们会碰到很多机会,但许多人都朝三暮四,遇到稍许困难就畏首畏尾,当时光一点点逝去,我们也就一次次错过和失去了本该属于我们的美好与幸福。只留下悔恨和叹息,而那些坚持到底的人大多都成功了。

记住,世界上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万事俱备”只不过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代名词。一旦犹豫不决,愚蠢地去等待“万事俱备”,那你就什么都干不成。

一个人如果有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性格,最后只能是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因为这种性格能让时机随时从身边跑掉,让别人得到先机。

所以,对于欲成大事者来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是一个阴险的仇敌,在它还没有伤害你、破坏你、击垮你之前,你一定要尽快把这一敌人置于死地。

当然,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你的确应该把问题的各方面都加以慎重地权衡考虑,但你千万不要犹豫不决,一旦你打定主意,就决不要更改,不再留给自己回头考虑、准备后退的余地。

现实生活中因患得患失而失去机会导致失败的人绝不在少数。

在《经律异相》中,有一个贪狗犹豫不决的故事。

从前,有一条狗经常到寺院里去找东西吃。那附近有两座寺院,一座在河东岸,一座在河西岸。狗听到东岸寺院开斋的钟声,就到东寺讨吃的;东寺吃完后,听到西岸寺院开饭的钟声,就渡河到西寺觅食。

这天不知怎的,东寺和西寺同时开饭了。这条狗就游水渡河去乞食。游到河中心的时候,它想想觉得东寺的饭菜大概比西寺好,于是就扭头往东游;快游上岸了,又想到东寺的点心不如西寺做得可口,于是调转方向向西游;游了一会儿,又唯恐东寺今天做包子,去晚了吃不到,赶紧转身向东……

这条可怜的狗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折腾了半天,终于游不动了,筋疲力尽沉到水底去了。

不冒险是最大的冒险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有一首着名的诗——《林中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在寻找猎物的路上,如果有两个选择摆在你面前,你会选择哪个呢?

A.被猎人踩过N遍,验证过无数次的路;

B.芳草萋萋,少有人走却凶险莫测的路。

相信在被告知了详细情况后,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会选择A。在这些选择A的人眼里,高度安全比丰厚的猎物更具吸引力,他们宁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收获微薄的回报,也不愿意冒险独辟蹊径,去挖掘可观的财富。

罗斯福说:“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什么是值得害怕的。唯一值得害怕的,只是害怕本身。”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说:“如果有50%的把握就上马,有暴利可图;如果有80%的把握才上马,最多只有平均利润;如果有100%的把握才上马,一上马就亏损。”

比尔·盖茨说:“所谓机会,就是去尝试新的、没做过的事。可惜在微软神话下,许多人要做的,仅仅是去重复微软的一切。这些不敢创新、不敢冒险的人,要不了多久就会丧失竞争力,又哪来成功的机会呢?”

在比尔·盖茨看来,冒险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在任何事业中,把所有的冒险都消除掉的话,自然也就把所有成功的机会都消除掉了。在比尔·盖茨的一生中,始终坚持的特性就是强烈的冒险天性。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伴随着冒险,这种机会通常就不值得花心力去尝试。

比尔·盖茨最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他私人拥有两辆保时捷汽车和两艘快速游艇,毫无疑问,这是他不断锤炼自己冒险性格的工具,他因而经常接到超速行驶的罚单。

一个人驾驶汽车到沙漠旅行,一个人驾驶飞机飞越崇山峻岭,一个人驾驶游艇遨游大海,这都是比尔·盖茨常做的。

有的人总担心失败,他们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使自己不去冒险,最后,他们一事无成,只能羡慕地望着别人。

一次,有人问农夫是不是种了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担心虫子吃了棉花。”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农夫说:“什么也没种。我要确保安全。”

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像那个农夫一样,不冒任何风险,到头来,什么也做不成,什么也不是。

一个年轻人走过花园,看到一位老者坐在树下的椅子上,阳光洒下来,星星点点,落在老人的脸上,一股平静和温暖从他的眉毛、眼睛、嘴角溢出来,漫过了脸上沟壑密布的皱纹。年轻人被诱惑了,走近他,跟他聊天。

老人看得出来,年轻人现在很迷茫,于是他决定讲讲自己的故事:

“其实我并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安逸有什么好?我没有享受安逸生活的权利,是岁月强迫我这样与世无争。”老人说。

年轻人感到很惊讶,不知道老人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一辈子没有冒险,现在真后悔。”老人的话是真诚的,他的话语中透着些许惆怅,但他那双浑浊的目光分明是慈祥的。他列举了一些事情。他是有文化的人,当时在老家,人们都叫他“秀才”。那年部队来招人,他不敢去,因为个子矮。而村里的一个同样矮的伙伴去了,殷勤地纠缠,积极地表现,用现在的一个词来讲,就是“秀”得出来。领导发了话,去跨那个木马,跨过去便是兵,跨不过去就当虫。跨就跨,真的跨过去了。这个人退伍后成了司机,现在是村里过得最好的,子女都安排了,可以安享晚年了。

“后来,我喜欢上一个姑娘,一个人在心里闷闷地喜欢,从来不敢说出口,每一天都在苦苦挣扎和惦念。姑娘也似乎有意,集体用餐时,她给我打来一碗白净的米饭,上面泼着鼓囊囊的肉丁。我不好意思吃,当着众人的面推辞过去。姑娘以后再也不理我了,后来嫁给一个我瞧不起的酒鬼。酒鬼的胆量真大啊,当着姑娘父母的面求婚,当着众人的面拉她的手。再后来啊,姑娘就不见了。爱情啊,就变成用泥封住瓶口的坛子,就再也没法品尝了。”老人深深地叹气,脸上的肌肉哆哆嗦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