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四季养生万年历
5878300000011

第11章 秋季养生(2)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低,气候渐渐干燥。诗曰“自古逢秋悲寂寥”,这说明秋季容易造成人的情绪不稳定。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心中引起凄凉、垂暮之感,产生忧郁、焦虑、烦躁等情绪的变化。这时应注意保持心理平静,神态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我国素有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登高远眺,胸怀顿开,心旷神怡,可使一些忧郁、伤感顿消。祖国医学认为,登山是治疗忧郁症之良方。根据秋季情绪不稳定、睡眠欠佳的特点,可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娱乐活动,如书画、养鸟、赏花、打牌、下棋等,以达到宁神定志,心理豁达,调节精神,强壮体魄的效果。

运动重“护养”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体育锻炼的好时机。在运动时要针对季节和自身的特点进行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凡运动、导引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气功可多做一些“静功”,如内养功、意守功、保健功和太极拳等,常练可振奋精神,强体健魄。

防病重“保养”

秋季是疟疾、痢疾、肠炎、“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做好预防就要注意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不喝生、冷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按时接种“乙脑”疫苗。秋季燥邪容易伤人,除应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还应服食一些滋养阴津、宣肺化痰的中药,以利于缓解秋燥,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效果。

所以,秋季要注意保养,避免疾病的侵袭。

三秋养生各不同

一般说来,秋季养生可以分为初秋、中秋和晚秋三个阶段。

初秋之时,欲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古代医学家认为,秋季,草木零落,气清风寒,节气生冷,以防疾病,此时宜进补养之物以生气。《四时纂要》中说:“取枸杞浸酒饮,耐老。”

中秋炎热,气候干燥,容易疲乏。此时应多吃新鲜少油食品。其次,应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症应多食含维生素A、B、C、E类食品,如胡萝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抗病能力。

晚秋季节,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增高。专家指出,秋冬季节之交(约11月份)为心肌梗死的高峰期。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左右,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此时日常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既可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切忌进食过饱,其晚餐以八分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问,多喝淡茶,坚持每天喝两三杯茶水,对心脏有保健作用。

秋季养生细则

秋季生活起居与养生

睡眠与养生

早睡早起,以应秋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就是说,在秋季3个月,秋风清肃,万物收藏,人起居调摄应与气候相适应,才能避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

睡以敛肺气:秋季早睡,正合人体需求,又有安睡的条件,天气凉爽,舒心爽身,经过一个少眠的夏天,正好借此以补偿。秋季早睡,对于人体保健是有好处的,符合“养收之道”的。

早睡敛气宁神

早睡可以“收敛神气”;

早睡可以“使志安宁”。

睡好的方法

清心安神,要睡好,就需要清心安神:所谓“清心”,就是清除心中杂念;安神,就是稳定情绪,使心平气和,情绪稳定。

睡具需适宜

床不宜过硬,也不宜过软,老人、小孩在秋季最好睡木板床;被子软硬适中;床上的垫毯、被套要清洁。

早起怡神宁志

秋季,为肺所主。秋季正是肺气旺盛之时,起来练气功,或是锻炼,都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秋季是晨练的最佳季节,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凌晨5时起床,选择清幽之处,或河畔江边,或林荫大道,进行锻炼,既可接受大自然给予的美的享受,又有益于健康,从中获得乐趣。

居室调摄养生

根据中国阴阳学说,有人把居室分为两类:门窗向南,室内阳光充足的叫阳性环境;门窗向北,室内光线偏暗的房间叫阴性环境。据报道,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在阴性环境的康复率比在阳性环境可高达55.6%,因此,有此病症的人最适于生活在北区居室内。而阴虚病人,如贫血、肾炎、关节炎患者,则最适于生活在阳面房间。中性房间则适于心理状态较为平衡的老人居住,特别是对神经衰弱、体力欠佳者有利。

房屋的色彩与老人防病也有关系。有心脏病的人不宜住红色的房间,也不宜住蓝色的房间,而宜住黄色或橙色的房间。因为红色会使病人脉搏加快,蓝色会使病人脉搏减慢,而黄色、橙色则能使病人的脉搏保持正常状态。低血压病人,要住红色的房间,红色能启发人的活跃情绪,可使病人心跳明显加速,利于升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则以住在绿色、蓝色的房间里为宜,因为绿、蓝两色有缓和心理的功效,使血压降低。对于体弱多病的老人,房间宜选用暖色调为主。暖色给人温和,使人有安定感,还能使人心情愉快,乐于活动,可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机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另外,楼层的高低与健康也息息相关。从健康在于运动这一角度讲,住得高点是很有好处的。尽管住在六七楼,上楼下楼有点吃力,尤其对老年人来说,爬楼更是一种费力的事。然而,爬楼又是花钱买不到的“青春宝”。因此,不要怕住得高,每天强迫自己登高,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再说,住得越高,采光、空气越好,且有一种开阔感,这些都是有利于健康的。

起居与幕生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的养生保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加强防寒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肌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呼吸道疾病。此外,冬天往往诱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风湿病等,秋天接受秋冻锻炼,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对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特别对儿童而言,秋冻不仅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和抗病能力,还能提高其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随之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但若一味讲求秋冻,也有可能伤及身体。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秋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那些身体调节功能已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和那些长期病号、弱不禁风的人则是不宜“秋冻”的。此外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因为这种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秋冻也要适时、适度

“秋冻”应看“天时”。

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即“冻一冻”是可以的。但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还一味地追求“秋冻”而不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招灾惹病,感冒和某些呼吸道疾病就会“不请自来”。

“秋冻”应因人而异

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条件即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可急于求成。

领悟“秋冻”内涵

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因只局限于未寒而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肌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不同年龄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无论何种活动,都应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房事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天的摄生要领是:

“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对房事的调摄也应遵守这一原则。

所谓“使志安宁”、“收敛神气”和“无外其志”,其总的原则是要休心养性,思绪宁静,不让意志外驰,以适应秋季寒凉肃杀的气候。对房事而言,具体的养生方法就是性欲的兴奋冲动不能像春天生发之性的冲动,也不能像夏天阳亢之性的兴奋,而是要有所收敛,房事应有所减少。一般来说,人们的阳气不足,可以借助春天生发之性、夏天阳热之气以温养生发阳气,而阴精不足的人,则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性以涵养阴精,故保精的观念虽强调是冬季摄生之要领,实则秋天就已开始起步。

秋天肃杀之性,使性欲的冲动和亢奋也随之有所下降。对男子来说,在行房之时,可能会发生偶尔暂时的“阳痿”,这和节令气候的属性有一定的关系,且往往都是“继发性阳痿”。若一旦出现,不必惊慌,可稍事休息,放松情绪。这种秋季易患的阳痿是一时性的性兴奋不足,阴茎海绵体充血不足所造成的,这时只要精神专一,精力集中,完全可以消除气候影响而顺利行房。在这方面要增加有关阳痿的诊断标准及其判断方法的了解,可以观察一下夜间睡眠时是否有阴茎勃起,也可做有关试验,当发现自己不是阳痿时,就可抛掉思想负担,轻装上阵,若确系患了阳痿就应及时予以治疗。这是秋季房事调摄中男性最关键重要的事情。

秋季对女性来说,会出现性欲减退的现象,常常表现在性交时出现阴道干燥的现象,这是秋季燥气当令所致。因为燥气干涩易于伤津,故有“燥胜则干”之说。

秋令之际,阴道干涩不仅影响行房的情绪和欢悦,还可带来阴茎与阴道摩擦的疼痛和损伤。为预防发生阴道干涩所造成性交中不愉快之情,在秋季行房前可适当延长性前嬉的时间,以充分调动激发女性的性欲,也可使用一些润滑剂。在这时男子不要埋怨妻子,女子更不可因此而情欲消沉,否则会更进一步抑制阴道分泌腺的分泌,造成恶性循环,使欢愉的房事不欢而散。

总之,秋燥当令,房事性交应有所收敛,以养神气,对阳事渐衰、阴道干涩等对房事不利的因素应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要自寻烦恼,而要处之泰然。

秋季合理饮食与养生

饮食滋补特点

食物清润少辛增酸

秋季,人们往往会出现口干舌燥、干咳无痰的症状,所以,在秋季要多吃一些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的食物,以补充人体水分及水溶性维生素。秋季要贯彻“少辛增酸”的原则,少食辛辣,多吃酸味食物。因为,肺气秋旺,辛味入肺,肺气太旺容易伤肝。酸味入肝可以敛阴养阴。

滋阴润燥的饮食,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当然,这只是对正常人及血虚、阴虚体质的人而言。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的,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属偏凉,应该首先调理脾胃功能,再少吃一点滋阴食品和药膳。

要“少辛增酸”。少吃辛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肝五味主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要吃些温食。初秋时节,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食用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如《本草经疏》誉粳米为“五谷之长,人相须赖以为命者也”。《随息居饮食谱》谓:“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病人、产妇粥养最宜。”

补宜甘凉防燥养阴

秋季,燥气不仅损伤人体津液而且还会耗伤人体正气,造成气阴两虚,所以,秋季要补阴类食物。补阴寒凉可以清热,阴虚易生热,所以,秋季应选用味甘、性偏寒凉的食物。燥气最易伤阴,秋季滋补要注意选用生津润肺的食物,以降低人体汗液蒸发,补充人体水分。

像人参、鹿茸等补品,反而会引发虚火,中医称之“血热妄行”,不宜食用。从物美价廉的食补角度来说,百合、莲子、山药、白扁豆、红枣、莲藕、黄鳝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祛除余暑等功效;从药补的角度来,黄芪、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比较适合。另外,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可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秋季饮食调理

入秋以后,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体极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种秋燥病症。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适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

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

山药

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白扁豆

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

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故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黄鳝

入秋食鳝,不但补身,对人体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烧鳝段、清炖、炒鳝丝、黄鳝粥等均可。

栗子

有健脾养胃、补肾强骨的作用。

胡桃

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花生

深秋后花生成熟,用鲜花生仁或研末冲汤服或水煮煎服,不宜炒吃。

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柑橘

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柿子

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痨、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症。

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不休者,可作食疗佳品。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

葡萄

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大枣

大枣能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小儿秋痢、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荸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