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四季养生万年历
5878300000020

第20章 天文历法(2)

惊蛰:蛰即是藏。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足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直射地球的某些纬度为出发点,所以它属于阳历的范畴,每个节气与阳历的日期基本对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运动周期,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至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农历中的杂节气

1.冬九九:从冬至日起一九,每九为九日,共九九八十一日;

2.夏九九:从夏至日起一九,每九为九日,共九九八十一日;

3.三伏:夏至日后(不含夏至日)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后(不含立秋日)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4.入梅:芒种日起第一个丙口;

5.出梅:小暑日起第一个未日;

6.春社:立春日后第五个戊日;

7.秋社:立秋日后第五个戊日;

此外,还有大小分龙,分龙雨,三时等,还有“花信风”。

天干地支

农历中的天干地支

要了解农历,就必须先了解农历的纪年法——干支。

所谓“干支”,即“天干地支”。

干支在中国历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殷商时代就使用六十干支纪日。一日一个干支名号,日复一日,循环使用,从不间断。中国的历史虽然很长,只要顺着干支往上推,历史日期就清清楚楚。这是中国古代创用干支法的功绩。在古代历法中也使用于支法,只要求出气、朔的干支,其余就一目了然。干支法不但用于纪日,还用于纪年(见岁星纪年)。古人也用十二地支纪时、纪月。地支纪时就是将一日均分为12个时段,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时为现在的23点至1点,丑时为1点至3点,等,称为十二时辰。地支纪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称为子月,下一个月称为丑月,等。

序号12345678910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序号123456789101112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的含义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燃着。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十二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如枝叶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干支别解

还可以这样理解,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起也,阳气皆布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昧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五行学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类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纳入这五大类的范畴。

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行。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问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地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信色彩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理论基础衍生而来的。

五行相生相克。相生,有相互滋生、促进、助长的意思;相克,有相互制约、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牛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和“我生”(子)两方面的关系,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又都具有“我克”(所胜)和“克我”(所不胜)两方面的关系,称之为“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五行生克制化是正常现象。五行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出现异常现象,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的变化。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相乘是过度地相克,超过了正常制约的程度,其规律同相克,但被克者更加虚弱。相侮即“反克”,又叫反侮,即本来是自己所能克胜的,却反而被它克胜,其规律与相克正好相反。例如,正常时土克水,若土气虚弱,或水邪泛滥,水就反过来侮土。

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说,可分为阴阳说与五行说,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

阴阳说早在夏朝就已形成,它认为阴阳两种相反的气是天地万物之源泉。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

天之四象,人有耳、目、口、鼻为之对应;地之四象,人有气、血、骨、肉为之对应;人又有三百六十骨节以应周天之数;所以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天、地、人合一。发展到后来,甚至某命理师屈指一算,一看掌纹,能断出凶吉,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论断未免言过其实了。

天干五行

甲乙同属木,甲为阳木,乙为阴木;丙丁同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戊己同属土,戊为阳土,己为阴土;庚辛同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壬癸同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地支五行

寅卯属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术;巳午属火,午为阳火,巳为阴火;申酉属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属水,子为刚水,亥为阴水;辰戌丑未属土,辰戌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干支五行

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复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水各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二十八宿

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的起源很早,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五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组恒星(或称星座),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宿”或“舍”,有“停留”的意思。

我国古代把黄赤道带分成28个星宿,它的主要作用是月亮差不多每一天都行至一宿,利用它来描述月亮、太阳及五星的位置。

二十八宿的名称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南方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觜觿),参;

北方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或婺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钩钤,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等宿内,称为辅官或附座。

把二十八宿按次序分作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与四个地平方位、四种颜色、五种四组动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东方苍龙(或青龙),青色;

南方朱鸟(或朱雀),红色;

西方白虎,白色;

北方玄武(即龟蛇),黑色。

我国唐代的历算家袁天罡把它和七曜(木金土日月火水)及包括十二生肖在内的28种动物(它包含十二生肖中的12种动物)结合形成了它的全称为:

东方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朱雀井水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西方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鸟觜火猴参水猿

北方玄武斗水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獐

我国古代主要用它纪日并标定日月五星位置,但也有时用它纪年纪月纪时。

二十八宿定阴阳

氐亢心尾雨雷鸣,轸角由来半日晴;

箕斗朦胧天有雨,毕奎值日转天晴;

娄胃大风天多冷,牛女微微作雷鸣;

室危觜参井风火,亢星飞沙走石尘;

张翼或风或大熟,鬼柳二星天色昏;

唯有室壁多风雨,昴上又转天色明;

二十八宿看意论,世人传此宝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