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消暑饮
原料:薄荷叶30克,莲子心30克,乌梅100克,耳环石斛15克,甘草30克。
制法:分7~10次使用,每次取耳环石斛适量放入沙锅先煎,后取诸品适量共煎取汁(亦可调入冰糖2~3粒),饮用。
功效:清解暑热,去火清心,养阴生津,清热解毒。
参杞茶
原料:枸杞6克,洋参片2克,贡菊花1捏。
制法:取瓷杯或玻璃杯1个,放入以上用料,用沸水冲泡(有一半就行),盖上盖儿留缝,迅速把水滗出。再用沸水冲泡(有一半就行),迅速盖上盖儿。待杯内诸物发开后,再上第一道沸水,慢慢饮之即可。其配方量适宜夏季饮用,不得随意取舍。
功效:大补元气,滋养肝肾,清心明目。
陈皮茶
原料:陈皮5克,山楂3克,人参花蕾1捏,冰糖3粒。
制法:取茶杯1个,将陈皮撕成小块放人,用沸水冲泡15分钟,过滤制得陈皮液。取茶杯1个,山楂、人参花蕾放入杯中,用沸陈皮液冲泡(调入冰糖混合),将盖子盖严,一会儿即可饮用。
功效:芳香开胃,理气消食,补气。
清补凉汤
原料:干山药、莲子、百合、桂圆干各15克,芡实、大枣、玉竹各10克,白糖1~2大匙。
制法:锅中倒入3杯水,放入除桂圆干之外的所有材料,以中火煮开,改小火熬溶20~30分钟,再加入桂圆干继续以小火煮2~3分钟,最后加入白糖,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清润肺。
玉竹有滋阴润肺、生津养胃功效;芡实有补气、健脾、祛湿功效。
薄荷绿豆汤
原料:薄荷5克,薏仁30克,绿豆60克,白糖1~2大匙。
制法:薏仁、绿豆均洗净,泡水3小时备用。锅中倒入800毫升水,加入薏仁及绿豆以中火煮开,改小火熬煮半小时,加入薄荷、白糖,继续煮5~10分钟,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功效:绿豆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改善青春痘症状有效。
人参竹笋汤
原料:人参须30克,竹笋、银耳各15克,枸杞10克,红枣10颗,白糖1~2大匙。
制法:竹笋洗去杂质,切成约2厘米小段,银耳洗净,泡水2小时,捞出,切除蒂,切成小片备用。锅中倒入800毫升水,放入所有材料以大火煮开,改小火熬煮30~40分钟至熟软,最后加入白糖即可食用。
功效:清凉退火,益气生津。
人参须有安神功效;竹笋、银耳有清凉退火功效。
绿豆银耳汤
原料:绿豆60克,银耳15克,枸杞10克,白糖1~2大匙。
制法:绿豆洗净,泡水2~3小时备用。银耳洗净泡水1小时,捞出,再清洗一次,去除蒂头,以刀剁成泥备用。锅中倒入600毫升水,放入所有材料,以中火煮开,改小火熬煮30~40分钟。最后加入白糖,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补血,增强免疫力。
绿豆有消暑解毒、祛热利尿及解渴等功效。
常见疾病夏季饮食
中暑是夏季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人在中暑之后常常很虚弱,在恢复过程中,应吃些较为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必要的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下面是中暑后的饮食禁忌:
忌大量饮水
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肠胃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忌纯补
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忌偏食
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夏季运动健身与养生
适宜夏天的健身运动
夏日主火,内应于心,心藏神,主神志。暑气逼人,易使心火上升,使人烦躁易怒,焦躁不安。所以,夏季应调神。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原则,夏天也不宜做过分剧烈的体育活动。此季最适宜的是静坐养生法。但静坐养生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体位
身体端正,嘴唇微闭,牙关不相接,不可紧咬。后背微圆,前胸不必开张,端身正坐,不歪不靠。自小腹以上端正挺直即可,但周身肌肉筋骨要完全放松,不可有一部分紧张。
呼吸
吸长而缓,呼长而促,宜行于不经意问。
入静
精神注意点应在脐下,脑中无杂念。在瞑目静坐的时候可以想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心、肝、脾、肺、肾。心为红色,肝为青色,脾为黄色,肺为白色,肾为黑色。它们还可以是动态的,比如光灿灿的火红之心就可以视为在向丹田移动。开始什么也看不见,但只要持之以恒也许就会出现点什么。想象其实是一种力量,能起协调身体各器官的良好作用。
时间
以饭后一两小时为宜,至少需坐30分钟到1个小时。
运动的注意事项
炎热的夏天,如果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而且还能提高肌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但是,由于夏天气候炎热,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还须“四忌”,方能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一忌锻炼后立即洗凉水澡
夏天由于气候炎热,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往往汗流浃背,有些人为了贪图一时痛快,立即就去洗凉水澡,这样做对身体是有害的。因为锻炼时,全身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体内热量大增,皮肤中的毛细血管也大量扩张,利于体热的散发。如果锻炼后立即洗凉水澡,由于皮肤受到过冷的刺激,而使毛细血管骤然收缩,不利于体热的散发,虽然在洗凉水澡的一刹那会觉得凉爽,但过后反而会使人感到热不可耐。同时,突然遇到过冷的刺激会使体表已张开了的汗孔骤然关闭,容易使人生病。
二忌大量喝水
夏天出汗多,会感到口干舌燥。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大量喝水,否则对身体有害。因为体育锻炼后肌体各个器官、系统进行了紧张的工作,此时正需要休息,以便及时消除疲劳。如果这时大量喝水,会给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尤其是给心脏增加沉重的负担。如果这时再大量喝水,出汗会更多,盐分也会进一步丧失,从而导致抽筋、痉挛等现象。
三忌大量吃冷饮
由于剧烈的肌肉运动,会引起体内血液的重新分配,使体内大量的血液流向运动着的肌肉和体表,而消化器官则处于相对的贫血状态。冰冻饮料由于温度过低,如果这时大量食冷饮,对于已经处于暂时贫血状态和胃酸浓度不足的胃刺激过于强烈,容易损伤其生理功能。轻者会使食欲减退,重者会导致急性胃炎。
四忌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锻炼
夏天如果经常在强烈的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对身体将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阳光中有一种红外线,这种光线在夏天的阳光中格外强烈,人体如果长时间受到阳光的照射,它将会透过毛发、皮肤、穴骨而辐射到脑膜和脑细胞中去,容易使大脑发生病变,也会导致类似中暑的症状。
因此,夏天进行体育锻炼,最好安排在早晨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而且锻炼时间不宜太长,运动量也不宜过大。
夏季疾病预防与养生
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方法可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这是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肌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夏治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春夏养阳”治疗法则。
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论,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是受自然界春夏阳热影响而产生的。即使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亦时时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人体活动处于长期与自然相应而形成的阳气变化年节律的调控中,故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为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动,和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年节律变化的峰值,虚阳有欲动而趋于好转之态势,体内凝寒之气也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佳效。
反之,在自然界阳气失旺,人体亦处于阳气年节律变化的低谷值,虚阳失却变化之动力的冬季,即使补之,疗效亦难尽如人意。体内凝寒之气,在自然界冬季严寒之气的作用下及体内虚阳不足的状态祛之亦难。
由此可见,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
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
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目前,冬病夏治法临床主要用于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等,多采用针灸、贴膏药、中药等综合方法治疗,均取得了明显而持久的疗效。
中医养生学家发现,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情得以好转。其中,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显著。
从小暑至立秋,人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此时予以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此是依据中医“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除了在冬天发作时治疗之外,就常常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在夏天未发病时,就“培本”以扶助正气,人体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不发病。
预防疾病常识
炎热的夏天是许多疾病的多发期,不但要在精神起居、饮食上注意养生,还要根据体质不同采用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日常不要忽视饮食习惯改变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切记夏季生活三忌:
一忌腹泻
其病因是暑热外蒸,贪凉饮冷太过,加之此时人体肠胃薄弱,或饮食不洁,可造成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这些疾病均可导致腹泻。而预防的方法主要是不要过度贪凉,室内空调的温度不要设得过低;饮食要注意卫生,生食蔬菜水果要洗净,凉拌菜中加大蒜可预防肠道传染病。另外,马齿苋煮水喝也可防止痢疾、肠炎的发生。治疗可根据情况选黄连素等。
二忌暑天感冒
又叫冒暑,即白天受暑,夜晚着凉,出现发热、头晕头痛、无汗、周身酸痛。治疗可选藿香正气软胶囊等。而预防的方法主要是因人、因地、因时而定。此季为多雨之季,要注意劳逸结合,少食海鲜;夜间睡眠要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还应保持充足的睡眠,以防抵抗力下降。中医有句名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饮食上,患了暑天感冒后可选择绿豆百合粥、荷叶冬瓜汤等。
三忌中暑
多见于室外工作的人们。在烈日下行走或工作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身热汗出,气喘不语,严重的牙关紧闭,四肢厥冷。这时首先应将患者移至阴凉处,用毛巾浸热水敷脐腹部。口服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预防的方法,对于体质较弱的要避免烈日下行走过长,用一些防晒品。还可口服十滴水预防,每次半瓶或1瓶。在额头涂清凉油也可预防中暑。
夏季易发疾病预防
夏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其中有些病常以突发高热为主要临床症状,体温多在39℃~40℃以上,且发病急,病情重。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有的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是经蚊媒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但近年来成人、老人发病率也趋增多。当人体被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就进入血液,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突发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颈部强直,体温可达39℃~40℃。部分重型或极重型患者可出现昏迷、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死亡。注意防蚊、灭蚊,尽量减少蚊虫叮咬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的根本性措施。10岁以下儿童,最好都能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早期发现和明确诊断,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性中毒性菌痢
该病因痢疾杆菌经口进入人体而发病。该病来势最猛、变化最快、凶险最大,有“毒痢猛于虎”之说。多发生于1~7岁儿童,过敏性体质及肥胖儿童更易罹患。多数起病急骤,一开始就出现高热或超高热(可达40℃以上),患者嗜睡、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常在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前就发生中毒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本病的病死率较高,呼吸和循环衰竭是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夏季发现孩子突发高热,即使没有腹痛、腹泻等症状,也应首先想到此病,切不要误以为是一般的头痛发热,而掉以轻心,延误救治机会。灭苍蝇、灭蟑螂,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此病的主要环节。
伤寒
该病是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暴发流行。
主要症状是持续性高热,病后第二周可见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胸腹部皮肤多有淡红色玫瑰疹及肝脾肿大、腹胀、腹泻等症,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肠出血。当前由于流行菌株对氯霉素等抗生素耐药,给伤寒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在夏季应认真做好饮用水消毒、粪便管理和污染物处理,防止污染水源。对直接入口食品严加管理,消灭苍蝇,加强现有病人及慢性带菌者的隔离治疗,对陪护者要加强卫生宣教,防止被感染。
疟疾
由疟原虫经蚊子传播而发病,是一种传播快、反复性大的常见寄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阵发性寒战、出汗为主要症状。反复和发作可引起贫血、消瘦、肝脾肿大等。疟疾有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卵形疟4种,间日疟分布最广,遍及全国各疟区。恶性疟或脑型疟疾,常引起凶险发作而使人致命。该病不难治愈,消灭蚊子,减少人、蚊接触,服抗疟疾药物,是预防本病的有力措施。
中暑
是因过热而引起的一种夏季常见的急性疾病。婴幼儿、老年、产妇、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营养不良者较易发生。中暑有轻有重,轻者头晕、口渴、胸闷、心慌、乏力;重者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严重者高烧可达40℃以上,昏迷、神志不清、说胡话和虚脱,应迅速送医院急救。在护送途中,也要始终注意降温。防暑降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合理安排膳食和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每个家庭在夏季都应关注的问题。